【文档说明】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1)页,291.61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b9961fd2010088cc7a639e3fa45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一中202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
”,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A.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B.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2.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
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3.商鞅变法规定“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陌封疆,而赋税平”。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
制度,县上计于所属郡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郡国再上计于中央。上述制度的实行A.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繁荣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
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据此判断,图中的“皇帝”应该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5.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
辩论。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B.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C.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6.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
颁发。这反映当时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极端混乱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宰相权力有所强化7.宋初,文官以“职”为衔,如殿阁学士、修撰之类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现象自唐中叶以来已经大量出现
,宋初更加普遍化。此举意在A.避免权臣专擅权力B.保障政策的延续性C.落实重文轻武政策D.确保政权的合法性8.明朝初建,官方迅速编纂了多种针对各类臣僚、武将、宗室等的简明史书,如《辨奸录》、《臣戒录》等等,专以反面事例为惩戒;明宣宗也有类似的编纂举措,如《御制外戚事鉴》
,但增多了“善为可法”的事例,达43人,“恶为可戒”者为36人。这些做法A.意在弘扬史学“鉴戒”功能B.旨在强化君权C.有效防止了臣属的谋逆行为D.客观记录史事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
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10.雅典“斯泰西斯法令”规定,凡刺杀僭主
者及其世代长子、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获胜者等对城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拥有在城邦政厅享用终身公餐的特权。该法令的实施有利于A.扩大民主的主体范围B.缓和城邦的社会矛盾C.保障公民的参政权力D.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11.121
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
统12.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的斗争进行得最有声势。他培养市民出身精通罗马法的专家,排挤司法机关里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限制教皇财政收入;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
级的最大支持。此举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加征新税B.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确立C.推动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D.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3.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
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A.公民选举权扩大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C.民主政治的发展D.君主制度走向衰亡14.“美国1787年宪法混杂着许多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容纳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意见,它是各种不同利益和意见折中调
和、妥协平衡的产物。”这一特征实质上是A.解决分歧时的中庸原则B.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C.南北方最终达成了和解D.大小州之间实现了均衡15.《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
”),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16.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
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17.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
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
色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18.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
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9.下图所示为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A.农村政治感应渠道缺失B.晚清改革缺乏思想动员C.戊戌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清末新政成效更加显著
20.右图为漫画《考察宪政》,画面中的球体为“月亮”,其上方文字为“各国之宪政”,画面右侧文字为“考察宪政大臣”。该漫画意在说明清政府A.宪政改革兼容并蓄B.宪政改革充满曲折C.企图挽救统治危机D.预备立宪的欺骗性21.中华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
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22.1910年10月,资政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议员分“民选”“钦选”两种,“民选”议员98人,由各省咨议局议员互选产生,经督抚核准,“钦选”议员由皇家宗室成员组成。这说明资政院的设立A.巩固
了封建专制皇权B.实质是一场政治骗局C.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推动了辛亥革命发展23.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
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A.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B.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C.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4.改革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
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C.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
的所有权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共52分)2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
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
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摘编
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材料二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年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
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
,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
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14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政治制度是现实
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中西方的政治文明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增加。不过新增加
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基础,……——选自齐世荣、钱乘旦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2
分)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于不抵触中央
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6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秦到清
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
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龙岩一中202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题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答案
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5、(1)(8分)(2)(14分)26、(1)(12分)(2)(6分)27、(1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