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5)页,18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a4f3cc397cfbbe8055ef52fdbd8f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A.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B.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糖C.20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D.多种氨基酸、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2、DNA和RNA的区别: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
在细胞质中【详解】HIV病毒是RNA病毒,是有蛋白质和RNA组成,其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4种含氮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BCD错误,选A。2.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
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C.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D.癌
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是指正常机体所具有的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
疫系统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详解】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免疫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攻击癌细胞,A错误;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错误;C、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
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故选C。3.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
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更
为稳定的群落是演替的第4阶段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中的更复杂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群落类型变化为: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
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逐渐增多。【详解】A、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
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B正确;C、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C正确;D、表格中看出,群落的生物种类在不断变化,群落的类型也在由草本→灌木→森林不断进行转变,D错误。故选D。4.水溶
性化学信号一般不直接进入细胞,而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信号的转导继而对靶细胞产生效应;而脂溶性信号分子则通过自由扩散直接透过细胞膜,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是一种由受体蛋白与离子通道形成的复合体,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偶联离子通道
开启。下列信号分子中,一定是依赖离子通道偶联受体进行信号传递的是()A.乙酰胆碱B.胰岛素C.性激素D.淋巴因子【答案】A【解析】【分析】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Na+内流;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后,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性激素为固醇类激素;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类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详解】A、乙酰胆碱是水溶性化学信号,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后,Na+通道会打开,Na+由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或肌肉细胞,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B、D、胰岛素和淋巴因子都是水溶性化学信号,但它们对应的受体蛋白均不与离子通道形成复合体,B、D错误;
C、性激素为脂溶性信号分子,其受体在靶细胞内,C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引入“离子通道偶联受体”这一新概念来考查信号分子的本质与作用方式相关知识,明确选项中各类物质的作用方式,从而判断其属于哪一类信号分子是解题关键。5.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
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①②过程,而不进行③④过程B.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D.如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③为
转录过程,②④为翻译过程,X1和X2为转录形成的mRNA。【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①②③④过程均不能进行,A错误;B、X1与X2为转录形成的RNA,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
的不同,B错误;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C错误;D、图示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D。6.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
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A.AB.TC.GD.C【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
构的改变。2、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详解】设突变的正常碱基为P,该碱基突变后变成了5溴尿嘧啶(BU
)。BU可与碱基A配对,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A—BU,该DNA分子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上对应位置的碱基为A—BU、A-T,水解形成的单
链类型为图示中的前面三种情况。后面的两种单链类型说明亲代DNA经过两次复制后的另两个DNA分子上的碱基对为C-G,由于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突变为BU,故最左面的单链为突变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最右面的链为亲代DNA分子的另一条模板链
,根据最下面碱基为C,可知对应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应该为G,即鸟嘌呤,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
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
组;②甲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填“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2).大于(3).抑制(4).2,4-D(5).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解析】【分析】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
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详解】(1)A→B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2)C点与E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阶段产物量相同,但C点
光合速率较高,说明CO2的还原过程生成的有机物的速率大于E点,即C点生成五碳化合物的速率大;(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②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4-D是生长素类似物,
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有两重性,因此甲组用一定浓度的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③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由于甲组进行了疏果处理,叶片产生的有机物运输会发生障碍,故预期结果为甲组枝条
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与对照原则,并能结合题干信息中的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
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得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检测对象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15(1)TRH注射后通过_________
_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___________。(2)根据上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填“下丘脑”或“垂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
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4)甲状腺激索的分泌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但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会影响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作___________
_。【答案】(1).血液循环(或体液)(2).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3).下丘脑(4).注射TRH后TSH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5).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6).(负)反馈调节【解析】【分
析】分析题干信息: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是下丘脑;乙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
,乙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TSH浓度依旧低,可见乙缺乏的不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是促甲状腺激素,其病变器官是垂体。【详解】(1)TRH注
射后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2)根据试题分析,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T
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是下丘脑。(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健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可说
明乙患者下丘脑也发生病变。(4)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会影响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作(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本题判断病变的器官较难,解题策略可采用假设法进行推理。9.近日,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东非国的粮食安全
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造成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就是沙漠蝗虫。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分解者与无机环境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狼位于第_____
营养级。(2)此食物网中,牧鸡与蛙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3)目前,控制沙漠蝗群和蝗蝻带的主要方法是,主要使用汽车和空中喷雾器以小剂量(称为超低量(ULV)配方)施用有机磷化学品,此方法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方法
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为什么?__________(至少2点)(4)相比于杀虫剂治蝗,中国的“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5)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虫,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
耗草和水稻多少克?________【答案】(1).6(2).四、五(3).捕食与竞争(4).化学(5).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可能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6).生物(7).12800g【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
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6条食物链:草→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草→沙漠蝗虫→牧鸡→狼;草→沙漠蝗虫→蛙→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
蜘蛛→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蛙→牧鸡→狼。【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狼处于第四、五营养级。(2)图中牧鸡以蛙为食,同时牧鸡和蛙均捕食沙漠蝗虫,因此二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3)施用有
机磷化学品属于化学防治,有机磷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也可能该化学品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因此该种防治方法不建议频繁使用。(4)“牧鸡治蝗”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5)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来自沙漠蝗虫的有
8g,来自蜘蛛的有8g,来自蛙的有4g,则走沙漠蝗虫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g,走蛙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4000g,走蜘蛛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0g,因此一共需要最多水稻和草12800g。【点
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此题考查的相关知识较多,理解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传递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玳瑁猫的毛色含有黑、橙、白三种颜色,控制黑色(B)和橙色(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
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的S基因偶尔表达后会阻止细胞中色素的形成,出现白色。雌猫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有一条会随机失活,形成巴氏小体。回答下列问题:(1)在雌猫皮肤的某一区域的细胞中,如果带有________染色体失活,则该区域出现橙色斑块,该三色玳瑁猫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2)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科学家用一只三色玳瑁猫(A)作为核供体,用一只黑猫(B)作为代孕母亲,克隆出一只小猫(C),但(C)的花色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毛色。克隆猫(C)的毛色没有橙色斑,对这种现
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绝大多数玳瑁猫都是雌性,偶尔也能见到少数的玳瑁雄猫,但生殖能力较低。根据上述分析,玳瑁雄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以及基因型为________
___,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答案】(1).B基因的X(2).SSXBXb或SsXBXb(3).ssXBXB(4).A供体提供的单个细胞核中,带有控制橙色毛色(或b)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失活的染色体不能恢
复其活性,在猫的发育过程中不能控制橙色毛色的合成(5).XBXbY(6).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分析】三色玳瑁雌猫:常染色体上的S基因偶尔表达后会阻止细胞中色素的形成,出现白色;当S基因不表达时,若XB
染色体不失活或Xb染色体失活,则表现为黑色,若XB染色体失活,则表现为橙色,因此三色玳瑁雌猫的基因型为SSXBXb或SsXBXb。三色玳瑁雄猫:性染色体必定有XB(可表现黑色)和Xb(可表现为橙色)两条X染色体,所以雄性玳
瑁猫的基因型为S_XBXbY,其产生的原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分离紊乱,所以其生殖能力较低。【详解】(1)控制黑色(B)和橙色(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猫细胞内的两条X染色
体有一条会随机失活,能出现橙色斑块,说明X染色体上的b基因表达,是因为带有B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根据“常染色体上的S基因偶尔表达后会阻止细胞中色素的形成出现白色”可知,该三色玳瑁猫的基因型为SSXBXb或SsXBXb。(2
)黑色雌猫的毛色没有出现白色或橙色,则没有S基因和Xb基因,所以其基因型为ssXBXB。(3)用一只三色猫(A)作为核供体,其基因型为SSXBXb或SsXBXb,克隆出一只小猫(C),但C的花色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毛色,没有橙色斑,
说明X染色体上的b基因未表达,结合题干信息“雌猫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有一条会随机失活”,判断原因是A供体的单个细胞核中,带有控制橙色毛色(或b)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失活的X染色体不能恢复其活性,在猫的发育过程中,不能控制橙色毛色的合成。(4)玳瑁猫绝大多数都是雌性即
SSXBXb或SsXBXb,正常雄猫一般只能是黑白色(S_XBY)、橙白色(S_XbY)。偶尔出现少数的玳瑁雄猫,说明其性染色体组成既有XB(可表现为黑色)又有Xb(可表现为橙色),则玳瑁雄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是由染色体变异造
成的,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
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1)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筛选该目的菌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
属于_____。(2)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填“前”或“后”)调节。(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
数,可用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5)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化合物A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
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答案】(1).碳源、氮源(2).有氧呼吸(3).固体培养基(4).前(5).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6).稀释涂布平板(7)
.丙(8).微生物丙分解化合物A的能力比甲、乙强【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
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因此用有机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有机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实验需要
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筛选该目的菌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固体培养基。(2)制备培养基时应该先调pH再灭菌。(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
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统计活菌数目。(5)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丙用时最少,说明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点睛】本题考查微
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填写相关内容。[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下面是一项“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的专利摘要,请回答: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
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并且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
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1)本专利是采用________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原因______________
__。要想在体外获得大量该目的基因的片段,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中使用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
摘要,转基因操作时所用的载体是____________,载体上的____________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____________。①目的基因②CaMV35S启动子③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④引物
⑤标记基因⑥内含子滞留序列⑦终止密码子⑧终止子(3)如果要检测在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中使用的基因探针也可以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从________水平进行鉴定。【答案】(1).人工合成(2)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序列不同,蛋白质可以相同(3).PCR(4).热稳定性DNA聚合酶(或Taq酶)(5).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6).农杆菌的Ti质粒(7).T–DNA(8).①②③⑤⑧(9).DNA分
子杂交(10).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11).个体【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
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某方法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可知,本专利是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基因序列不同,但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相同,因此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PCR技术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片段,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该技术中使用的关键酶是热稳定性DNA聚
合酶(或Taq酶);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根据题干信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可知,转基因操作时所用的载体是农杆菌的Ti质粒,载体上的T-DNA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
DNA上;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故选①②③⑤⑧。(3)要检测在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中
使用的基因探针也可以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还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点睛】本题以“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的专利摘要为题材,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
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