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试题.docx,共(6)页,25.87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49b351ac825990c4d27836d6ca0e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年(上)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本卷共分两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共计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2.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国君与庶人之间,分布着广大
的中间阶层,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而秦国国君之下卿大夫阶层不够强大,没有发展起可以和国君对抗的势力,这说明秦国变法成功主要得益于()A.变法阻力的薄弱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C.社会结构的优势D.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3.“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
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
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4.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强,威胁中央,故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典签职微权重,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这说明()A.门阀士族势力受到约束B.官僚体
系遭到严重破坏C.宗族干政不断得以强化D.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5.唐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职官设置上严格遵守《职员令》和《官品令》。同时,唐朝还依托交通干线将三百余州分属十道,以道为纲,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
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并派遣“使职”处理一些专项事务。“道”和“使职”的设立()A.是地方机构设置随意化的体现B.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为政令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6.雅典陪审团的规模相当庞大,是每年抽签选出的
人员,代表了不同的阶层。雅典也有司法执政官,但他们的责任主要是准备陪审法庭审判的日期表,而后将这些日期表交给官吏。在法庭上,诉讼当事人须自行辩解。陪审团通常在开庭一天后秘密投票,以多数做出判决,不经任何讨论。这些做法体现雅典()A.司法程序的专业
性B.民主的运作方式C.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审判的公平公正7.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泛希腊运动赛会持续千年之久,鼎盛时期大约有140个城邦加入,吸引了包括运动员在内的约4万人。赛会期间,陈列古代英雄事迹与雕刻供人
参观,来自各城邦的政治家、哲学家及艺术家均举行讲演或展览会,商人们则借此谈买卖、定契约。这反映出泛希腊运动赛会()A.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民族认同B.增强了城邦的独立自治意识C.协调了各城邦之间政治关系D.培育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8.罗马帝国晚期,皇帝兴建
了大量凯旋门,它既是有壁柱支撑的拱形通道和储藏战利品的阁楼,也是纪念皇帝和帝国功臣的建筑物。同时还修建了许多以国家功臣命名的公共浴场,比如规模最大的戴克里先浴场,可同时容纳三千人。这些建筑的兴建()A.深受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B.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C.适应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
反映出民主政治得到发展9.1302年5月10日,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寻求援助,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①确立起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②有利
于进一步强化王权③国王和三级会议实现相互制衡④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确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长久以来,英国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上风,其自身聚集了贵族、僧侣、商人、骑士等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机会争得自身利益。该传统()A.有利于政
治权力平稳过渡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C.促使行政权力不断地膨胀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11.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政治秩序日益混乱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12.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指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
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下列各项中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举措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团结农民抗战B.颁布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C.作为中央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
制度D.在河北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13.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成立到取消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取消A.名称的变化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过程C.充分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曲折性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
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14.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设置行政区的办法,设立的行政区的名称有()①军政委员会②人民政府③苏维埃政府④革命委员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来一片新天地。下列选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②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③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④确立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A.①④③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16.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
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17.历史人物如何评价,
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而严复认为:“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对
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B.严复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观理性公正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18.塞缪尔·亨廷顿认为:“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
命。”中国近代史上,与该说法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二次革命B.戊戌变法清末新政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他提出了设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
并对皇帝负责的设想。这说明康有为()A.政治思想开始成熟B.试图减少变法的阻力C.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0.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
领。”从中可以看出()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21.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
.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2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23.东汉顺帝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规定孝廉被推举到中央后,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官职,“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行政文书)”。这一建议()A.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B.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潮C.杜
绝了察举制度流弊D.影响了后世选官变迁24.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行政效率提高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D.官员腐败严重25.如表为《宋史》所载部分史事。据此可知,宋代()史事出处宋仁宗时,“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刘述传》宋英宗时,“乃诏举三任以上知县为里行(殿中监察御史)”。《王洙传》宋孝宗时,诏
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职官志》A.行政权和监察权相结合B.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C.扩大了监察机构的职权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6.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
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B.彰显了文官选拔的公开与公正C.杜绝了美国社会政治舞弊现象D.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连续与稳定27.“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
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28.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
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
.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29.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
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这些章程的颁布()A.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B.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C.得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D.使清政府摆脱了困境30.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凡科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需与
一般公务员实行不同的任用、选拔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党的规章进行规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B.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浓厚等级色彩C.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D.依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二、非选择题(共三题,共40分)31.制度的探索。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公民们,所有陆上和海上的外敌都被我们震慑了,但是国内存在着敌人。他们中的第一类人欠下巨额债务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房屋、金钱、奴隶,企图靠拥护喀提林来发布取消债务的新法令。他们中的第二类人认为能在动乱中取得那些在和平时期无法得到的官职——难
道在公民的血泊中他们能成为执政官或独裁官甚或是国王吗?既然喀提林把这样一批邪恶的人纠合在身边,那么,公民们,把你们的军队摆出来,去对抗喀提林这支臭名昭著的军队吧!——根据西塞罗公元前63年10月30日在公民大会上的演说整理(注;公元前
63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西塞罗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上发表了旨在挫败政敌喀提林叛乱的四次著名演说,这是第二次演说。)材料二推翻专制政府,只是政治革命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设共和政体。如果要问现在是什么政体,还真不好回答。国
会召开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制定宪法,宪法是共和政体的保障。至于总统和国务院制度,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根据宋教仁1913年2
月19日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欢迎会上的演说整理材料三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根据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整理(1)材料一中西塞罗的演说反映了罗马共和国当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在挫败喀
提林阴谋的过程中,公民大会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5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宋教仁发表演说的历史背景。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结局如何?(5分)(3)材料三中演讲的主旨来自毛泽东的哪一篇文章?这次
会议在新中国政治史和法治建设史上有何重要地位?(5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
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
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
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
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人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表2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年文官人数年文官人数188150,8
391914280,900189179,2411922317,7211901116,4131939387,4001911172,3521943710,400——资料来源:G.德鲁雷和T.布切尔:《现代文官
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因素并对“文官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