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5)页,44.7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1fc732c2ed21f7e7bcea228bcc3da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怀仁市大地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A.兽骨B.文字C.铁器D.木头2.16世纪后,原产于
美洲的玉米、烟草等农作物逐渐传播到世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是由哪一事件带来的结果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的开辟C.世界市场的形成D.贸易中心的转移3.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天下户口,亡逃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
召集逃散,“令着旧业”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抑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4.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
、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物种交流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D.促进了非洲社会转型5.2020年5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西非地区代表处表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39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暴发,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增加。据此可知A.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B.中国大量增加粮食进口C.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D.中东国家面临饥饿威胁6.二战后,
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为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这里“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分别是指A.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B.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C.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D.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7.宋元时期,主要
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瓷器B.香料C.棉布D.白银8.《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
平。”以下各项与以上评述相符的是A.工商业城镇衰微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缓慢C.农副产品商品化D.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9.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理地区,这说明A.地理环境影
响村落位置B.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C.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D.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10.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
题应该是A.工业革命与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11.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国家政策支持B.清代接
轨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发展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2.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A.农村改革缺乏政策保障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D
.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13.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C.美国莱特兄弟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轮船招商局14.西汉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
,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机构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设机构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15.20世纪
50年代,党和政府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
抗疫体系1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17.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
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18.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
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9.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20.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
法》C.《罗马民法大全》D.《权利法案》21.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
雄气概,还有追求个人荣誉、轻率鲁莽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A.《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B.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C.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D.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22.“按《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穷困’可以从事低级
种姓的职业;相反,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还不能同坐、同饮食。”婆罗门教经典对各种姓间的关系做如此的规定,目的是A.保持公正B.隔离冲突C.保证特权D.减少差异23.2007年2月,印度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
程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A.玄奘长期生活于印度那烂陀B.印度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24.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
。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很少D.疆域邻近交通便利25.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的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B.主要记载了玛
雅的政治事件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D.主观地记载了玛雅的历史26.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在运往美洲途中损失和
死亡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27.“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的6万多印第安人只剩下500人,牙买加、波多黎各和古巴等地的印第安人甚至被斩
尽杀绝,为了补充劳动力,他们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材料中的“他们”主要是指A.美国人B.西班牙人C.法国人D.荷兰人28.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印欧人大迁徙有关的是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西亚文化③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④古代朝鲜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世界通史》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30.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
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人口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解体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共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
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
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
“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
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6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
形成的原因。(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
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等《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
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
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
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材料二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
,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欧盟)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共体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体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
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材料三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
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
增加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
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