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docx,共(8)页,927.2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0e3f3e953abe6c825a1e08c4e89cb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中联考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
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93座墓葬中,M9号墓随葬品达110件,超过30件随葬品的仅有9座,大部分墓葬随葬品则是在10件以下。据此可知
,当时A.手工业技术较先进B.具备早期国家形态C.原始农业较为落后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2.宜侯夨(cè)簋(guǐ)(图1)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器内铭文记述了周康王改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
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之事。以上记述可用于研究图1A.禅让制B.察举制C.分封制D.科举制3.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这一措施有利于A.减少政府负担B.打击旧贵族势力C.发展小农经济D.鼓舞军队士气4.“
百家争鸣”中,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上述“争鸣”中的“共鸣”体现在A.重建政治秩序B.加强君主集权C.恢复礼乐制度D.回归“小国寡民”5.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秦始皇认为“今名号不更,无
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由此确立的政治制度A.有利于对官员的监察B.被历代王朝长期沿用C.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D.能够减少决策的失误6.西汉文景二帝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以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贵粟政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将一年服一个月的徭役改为三年服一月。这表明汉初践行A.“以德治国”
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外儒内法”7.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葡萄、胡麻、胡蒜、胡瓜等外来物种,中国物种西传的有大黄、茶树、桑蚕、蜀葵、生姜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郑和七下西洋B.修筑直道和驰道C.丝绸之路的开辟D.玄奘西行天竺8.表1为不同历史时期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据此可知,南朝时期表1文献时间有关南方社会状况的描述《史记》西汉(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宋书》南朝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统一全国地广野丰D.刀
耕火种普遍推行9.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以及士庶等级界限的严格区分,上品与下品同社会等级制度结合得愈来愈紧密。上品的含义由单纯评定人才优劣的等级称谓蜕变为代表士族身份等级的标识。材料所述的选官制度为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
.军功爵制10.“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材料中“此举”之“功”应理解为A.维系了隋朝长治久安B.方便了帝王外出巡游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解决了北方干旱问题11.学者认为唐代的某政治制度初步具备了现代民主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该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二府三司制C.三公九卿制D.一府两院制12.唐代的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实行原则为:“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表明A.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B.自战国
以来的人头税被废除C.资产已成为征税的唯一标准D.社会矛盾从此得到彻底解决13.唐朝中后期,节度使任命由父子、兄弟相传,或由军事拥立,中央只有承认既定事实;藩镇地区的赋税户口完全由本镇掌握。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遭到严重破坏B.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C.藩镇问题削弱中央集权D.郡国并行导致社
会危机14.表2是魏晋至唐朝佛教部分观点的记述。这反映了佛教表2记述出处悦释迦之风者,辙先奉亲而敬君。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慧能《疑问品第三》A.本土化的发展趋势B.形成不同宗派C.取代儒学正统地位D.受到理学冲击15.唐代击鞠(马球运动)非常盛行,上自君王将相
,下到士庶黎民都嗜之若狂,许多妇女也参与其中。唐代彩绘女马球俑便生动展现了女子打马球的姿态。据此可知,唐代A.统治者好恶决定击鞠发展B.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C.娱乐活动以体育运动为主D.男女地位实现彻底平等16.北宋范祖禹认为:“唯本朝之法……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则为匹夫”。司马光也写道:“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这说明宋初采取的措施A.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17.北宋官员宋祁曾向仁宗上疏,指出“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
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这说明北宋中期A.冗官现象严重B.武将势力膨胀C.边防危机加剧D.政治风气保守18.中国古代某次改革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控制,这次改革A.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B.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C.一定程度上达到
富国目的D.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19.宋朝的经济发展格局较唐代以前有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A.“苏湖熟,天下足”B.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D.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0.宋代著名大臣中,不乏出身于下层百姓和贫苦人家的子弟。如北宋政治改革先驱王禹偁“世为农家”,官至参
知政事的欧阳修“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门第观念已彻底消失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科举是入仕唯一途径D.官场由平民子弟主导21.宋代儒学家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想的是A.《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2.据载,宋人岳义方、冯继昇向朝廷献上火箭法,得衣物、绢帛等赏赐;沈括主持完成《奉元历》的编修,和共事官员各升一官;宋球向神宗呈上新绘制的地图,进通事舍人。这说明宋代A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继承前代科技成果C.政府鼓励科技创新D.科技人才层出不穷23.“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革新。该制度①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
④加强了对吐蕃地区的管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4.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与皇帝的意志相一致时,它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说明内阁A.可以直接领导六部B.权力来源于皇帝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D.职权范围不明确25.明朝前期,严
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26.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该思想家是明朝中期思想
家提出“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隐含平等叛逆色彩A.朱熹B.李贽C.黄宗羲D.王守仁27.清朝官员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期间,雍正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待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又让他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说明奏折制度A.强
化了对官僚的监督B.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D.增强了国家治理实效28.表3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至嘉庆十七年的人口与土地变化情况表。该表反映出清朝表3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的人口与土地变化情况表时
间民田总数(公顷)全国人口统计(亿)康熙二十四年60784291雍正二年72364291.2~1.4乾隆三十一年78071562嘉庆十七年79210613A.人口增长十分迅速B.统治危机的初显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国力开始由盛转衰29.乾隆皇帝认为:“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
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这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恩威并施B.因俗而治C.武力征伐D.强化管理30.图2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颁造的乌兰察布盟长印,印侧前部有“礼部造”三个字,印面及印钮左右分刻有蒙古文、
满文的“乌兰察布盟长之印”字样。这一文物图2A.可用于研究清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B.能够证明清朝官印均刻有多种民族文字C.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控制力下降D.是清代设立盟旗统治蒙古族地区的印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
分。31.古代历史上,各民族长期交流、交融、交往,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春秋后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在北起辽东,南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里,华夏族(注:华夏之名
在西周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和一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战争,兼并和融合,迁移和交往,有了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交错混居通婚现象非常普遍,逐渐融合成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摘编自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材料二与民族交融一样,“汉
化”对减少民族冲突,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其中一例。孝文帝为了改善鲜卑贵族落后的统治方式和作风,进一步巩固北魏的统治,掀起了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涉及领域广泛,改革力度强大,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阶级矛盾,促进了鲜卑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向汉族的转变。——摘编自乔国华《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汉化”的影响。(6分)32.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
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材料二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
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
文明因子。——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材料三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
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6分)33.中国古代王朝十分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
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
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摘编自《元史·地理志》材
料三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
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3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
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