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docx,共(6)页,71.4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820afdb67200efe6553a50465715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1级2023年上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涂李平谢巧巧审题:巫盛文黄松章杜正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共48分)1.有人对物理学某一
成就是这样评价的:它将数学、实验以及观察统一起来,创造了一门真正的新科学,这门科学是精确的、是有深远意义的和光彩夺目的。该物理学成就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伽利略的实验科学C.牛顿的经典力学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某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景:三位科学家去黑洞边缘行星一趟,只
待了1个多小时,回来后却发现飞船上已经过去了20多年,因为引力改变了时空。该理论来源于爱因斯坦的()A.光电效应B.狭义相对论C.广义相对论D.量子力学3.19世纪中后期,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有人称: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
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学说,否定了教皇权威B.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干预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视角4.有学者这样描述: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
被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场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由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去。这说明()A.瓦特改良了蒸汽机B.欧洲产业革命从蒸汽机发明开始C.蒸汽机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新D.蒸汽机成为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5.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就是
实现从石油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石油成为世界能源主导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C.原子能的发现和应用D.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学校班级姓名考号6.有学者认为:以3D打印为标杆的新兴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更适应个性化和高端化的需要
,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A.使非西方国家丧失全球贸易优势B.引起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C.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D.引起新一轮的科技大发展和大扩张7.欧洲某一时期的哲学家强调非
理性层面的存在,认为科学清除了宗教存在的理由,也消除了人对世界的恐惧和崇敬,不认同国家可以通过人为订立的契约建立起来。与这一思想相契合的文学作品是()A.《十日谈》B.《西风颂》C.《玩偶之家》D.《老人与海》8.下列关于19—20世纪的美术作品及时代背景,对应正确的是()A.战争创伤心灵
,展现迷茫反叛——《自由引导人民》B.逃避理性王国,寻找精神寄托——《拿破仑加冕》C.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出·印象》D.社会急剧变化,时代英雄辈出——《格尔尼卡》9.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
高潮中的理想、热情和英雄主义逐渐消失,冷静务实之风成为西方文艺界的时尚。文学艺术的“再现”和“摹写真实”功能被提到了首要地位,文学家提出“不要英雄”“不要妖怪”。这一时期西方文学的特点是()A.努力发掘
人类的感情世界B.追求完美的“理性王国”C.深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D.重视作家内心的自我感受10.艺术家杜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艺术走向的深刻影响者。右图所代表的“现成品艺术”就是由他肇始。这类作品在当时想传达的理念是()杜尚191
3年《现成的自行车轮》(自行车轮+厨房凳)A.讴歌工业精神B.趋近大众品味C.颠覆艺术传统D.回归现实主义11.伴随理性与科学而来的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令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
溃和信仰危机之中。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12.1984年非洲遭遇大灾荒,美国摇滚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为此合作完成了“WeAretheWorld”的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充满了
对生命关怀的传世佳作。1985年他们又在世界范围内义演义卖,引起举世瞩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B.各国积极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经济区域化使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D.全球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发展13.春秋战
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14.在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1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
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16.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
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1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
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8.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建
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1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③阶
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
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21.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巧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A.鲜卑贵族B.鲜卑平民C.汉族地主D.中原农民22.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
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促进民族融合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23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
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24.下列现象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①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②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③胡人有妇解汉音,汉
女也解调胡琴④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
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德]文德尔班《哲学史
教程》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
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
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
”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所谓“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有哪些?(6分)▲(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
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7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是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十字路口的人
》,它象征着站在十字路口的一心充满希望有着远大梦想的人正在选择一条全新的光明的未来之路。画面中心位置绘制了一位充满力量的工人形象,他戴着工作手套,操纵着一台巨大的机器。左边描绘了戴着防毒面具正在作战的士兵,骑在马上向示威者挥舞着警棍的警察,在夜
总会里玩牌、喝酒的绅士和淑女;在巨大的戴着十字架的宙斯(历史)雕像的阴影下,年轻的一代殷切地看着十字路口的人,像是在等待他的正确选择。右边描绘了苏联红场游行的场景,在和资本主义警察相对应的位置,年轻健康的运动员正准备起跑;在一个无首的巨型古罗马雕塑下,站着马克思、恩格斯和托
洛斯基,下面是穿着工装坐在废弃的炮管和巨型雕塑的头上的群众,他们自信地看着十字路口的人。在中间的人群中,列宁紧握着不同肤色的人们的手。——摘编自巨石《墨西哥近现代美术研究与思考》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
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
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5分)▲(
3)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