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科素养开学测试语文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57.321 K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科素养开学测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科素养开学测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科素养开学测试语文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生学科素养开学测试语文答案.docx,共(9)页,157.3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d848e610e2a4bab1056f2662f8d2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

,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一块土地贾平凹这是他给我说的故事。他那块地并不大,总共十八亩二分五,他们习惯说成十八亩地。十八亩地很平整,西

边有一条水渠,水渠一拐,朝别的地方去了,拐弯处长了棵梧桐树。他那时太小,只有两岁吧,关心着那棵梧桐树上会不会来凤凰。那时候,他的太爷还在,有一阵子太爷总是去十八亩地,从地北头走到地南头,再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太爷在地里走着就背了手,腿好像没了膝盖,直戳戳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从渠沿

上走过的人说:阿爷,你咋天天都量地哩?爷的爷刚刚来到沙白村时,那里还是一片狼牙刺滩,一家人起早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头,才修出来了十八亩地。但在太爷三十岁的那一年,房子着了大火,把什么都烧成了灰,十八亩地就卖给了村里的马家,太爷还从此给人

家吆马车。太爷在用步子丈量着十八亩地,村子里正叮叮咣咣地敲锣鼓。锣鼓敲到谁家,谁家就拿一条红被面来挂彩。太爷说:土地改革了呀!太爷在十八亩地里种了麦子。可是,麦子刚刚泛黄,太爷却死了。沙白村的坟地都是在村东那个堆料浆石的高岗子

上的,只有太爷的坟埋在梧桐树下。爷对十八亩地更是上心,种麦,种包谷,也种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细又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亲眼看过爷在吃土,那是一个秋后,麦苗还没有出来,爷领着他在地里走,爷一直鼻孔张大地吸。他说爷你吸啥呢?爷说你没有闻到土气香吗?他闻

不出来,爷就从地上捏了一把土,捏着捏着,竟把一小撮塞在嘴里嚼起来了,吓了他一跳。他说:爷是蚯蚓。爷赫赫地笑了,说:蚯蚓?啊,蚯蚓,爷是蚯蚓。后来,爷就当了村长。当了村长,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见了都问候。爷怎样经管着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爷当村长的几年里,沙白村一下

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过了两年吧,村里又是敲锣打鼓。婆问爷:咋又敲锣鼓哩?爷说:社会又变呀,要地呀。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村子里架起了高音喇叭,整天在说着人民公社好。但是爷不久就病了,汤米不进。侧睡了一个月,到了初秋,爷突然精神好些,要家里人搀着去十八

亩地,家里人搀着他到梧桐下。爷说:哦,芝麻开花了。头一歪,咽了气。爷死后没有埋在十八亩地里,因为十八亩地已经不属于他家的地了。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啊,他娘死了,他爹摔断过腿,他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又在一报社上班。他再一次回到沙白村,把辞退工作准备经商的想法说给爹。他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

的院子里涌了好多人。院子人说:征地啦,征地啦!因为沙白村西边的三个村子原是唐代的皇家公园旧址,现在要恢复重建,周围十几个村子都得搬迁。那个晚上,沙白村人都在高兴,这地一征,他们终于不再是农民了,而且每家

还领到了一大笔补贴费,就筹划着该怎么使用这些钱了,他爹却在屋里喝闷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脸的汗都是油。爹问:你爹真的也不是农民了?他说:当然不是农民了。爹却说咱到十八亩地去。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还在沙

白村,天天都能看到,现在却要离开沙白村,十八亩地说不定做什么用场,就再也没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亩地,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走了七八个来回,爹的腿一软就跪在地上磕头。他不知道爹是给十八亩地磕头哩,还是给埋在十八亩地里的太爷磕头。爹离开了沙白村,搬住到了城西南角新

建的小区。他不能陪爹呀,因为他的公司经营外贸生意,生意又非常好,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也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城市发展确实很快,像潮水一样向四边漫延着,扩张着。原先20万一亩征去的土地,地价开始成了400万一亩,纷纷建造了别墅。还未开

发的那些地方,都用围墙圈着,过一段时间,拍卖一块;再过一段时间,再拍卖一块。当然,每次拍卖会他都去参加的,每次参加了都铩羽而归。但当又一次召开拍卖会,拍卖的是沙白村那一片面积,他竭力竞争,他的实力不可能拿下整个沙白村,却终于得到了那十八亩地的开发权。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

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却演义了几代人的命运啊!他说完故事,我让他带我去十八亩地看看。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

然,地的南头嘎喇喇一声,飞起了一只鸟,我们即认出那是野鸡。怎么会有野鸡?野鸡是能飞的,但它飞不高也飞不远,围墙之外都是楼房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们都疑惑了。他却突然一愣,说:这是不是我太爷的魂?!他这话是把我吓了一跳,但我绝不会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只是担心这十八亩地很

快就要被铲草掘土,建起高楼了,那野鸡还能生存多少日子呢?又是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路过了那十八亩地,十八亩地的围墙换了,围墙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树还在,蒿草还一人多高,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一块土地。(有删改)文本二:在《一块土地》中,贾平凹孤独地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面临的困

境,有黍离麦秀之情怀。叙事简洁,行文朴拙,谦抑隐忍,个体与历史、现实间的精神纠葛得到了满怀敬意的表现。(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一块土地》授奖词)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对太爷背手量地的行为描写,虽寥寥数语却生动传神,饶有趣味,使其形象具有鲜明特点。B.爹跪在土地上磕头之举,既有对土地的难舍之情,也不乏失去土地的深深遗憾,可谓意味深长。C.文中“梧桐树”不止一次出现,使得行文前后照应,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

。D.文末聚焦在商品经济时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经营使用变化给农民带来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答案】C【解析】C.“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理解有误。文中“梧桐树”不止一次出现,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期待和依恋之情。2.对

于“爷吃土”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B.“他”惊讶于爷的吃土行为,是基于儿童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浅层认知。C.“他”将爷比做

蚯蚓,爷笑着承认,表现了爷对自己农民身份的深度认同。D.从全文看,“爷吃土”的行为虽有悖于生活常理,却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答案】A【解析】A.“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错,文中介绍了一家人从太爷爷到他自己四代人围绕十八亩耕地的故事,虽然四代人跟十八亩地发生的

事情不一样,但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一样深的;“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错,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后来,爷就当了村长”,但是并不能看出爷对土地感情之深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3.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却有“十八亩地”“一块土地”两种称谓,其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十八亩地”从无到有,数量可观,体现了一种强烈自豪感;凝聚汗水,来之不易,蕴含着无比珍爱之情;乃家族生命之所系,故而又有深深的眷恋之情。(2)“一块土地”成了荒芜之地,无人打理,前途未卜,令人痛惜和忧虑;意味着农民和土地的天然联系被割断,让

人无可奈何;反映了农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引发深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不同称谓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爷的爷刚刚来到沙白村时,那里还是一片狼牙刺滩,一家人起早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头,才修出来了十八亩地”分析,“十八

亩地”从无到有,数量可观,体现了一种强烈自豪感。凝聚这一家人的汗水,来之不易,蕴含着无比珍爱之情;根据“那时候,他的太爷还在,有一阵子太爷总是去十八亩地,从地北头走到地南头,再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太爷在

地里走着就背了手,腿好像没了膝盖,直戳戳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从渠沿上走过的人说:阿爷,你咋天天都量地哩”“在太爷三十岁的那一年,房子着了大火,把什么都烧成了灰,十八亩地就卖给了村里的马家”“太爷在十八亩地里种了麦子”“爷对十八亩地更是上心,种麦,种包谷,也种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细又

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陪爹去了十八亩地,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走了七八个来回,爹的腿一软就跪在地上磕头。他不知道爹是给十八亩地磕头哩,还是给埋在十八亩地里的太爷磕头”“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

,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却演义了几代人的命运啊”“他竭力竞争,他的实力不可能拿下整个沙白村,却终于得到了那十八亩地的开发权”分析,“十八亩地

”乃家族生命之所系,故而又有深深的眷恋之情。(2)根据“有一天路过了那十八亩地,十八亩地的围墙换了,围墙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树还在,蒿草还一人多高,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一块土地”分析,“一块土地”成了荒芜

之地,无人打理,前途未卜,令人痛惜和忧虑;根据“城市发展确实很快,像潮水一样向四边漫延着,扩张着。原先20万一亩征去的土地,地价开始成了400万一亩,纷纷建造了别墅。还未开发的那些地方,都用围墙圈着,过

一段时间,拍卖一块;再过一段时间,再拍卖一块”“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我只是担心这十八亩地很快就要被铲草掘土,建起高楼了,那野鸡还能生存多少日子呢?又是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路过了那十八亩地,十八亩地的围墙换了,围墙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树还在,蒿草

还一人多高,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一块土地”分析,“一块土地”意味着农民和土地的天然联系被割断,让人无可奈何,反映了农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引发深思。4.简要回答文本一是如何表现文本二所说的“个体与历史、现实间的精神纠葛”

的?(4分)【答案】通过一个农民的家族故事,(1)将历史中的家族命运史、土地改革史、国家发展史相互交织,(2)将现实中的人之事、地之事、国之事融为一体,(3)写出了农民人生的悲欢哀乐、土地使用的利害得失、时代进程的是非曲直。(前两点,每点2分,只答出第3点得1分,满

分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深刻意蕴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贾平凹在散文《一块土地》里,通过文中“他”的叙说,介绍了这家人从太爷爷到他自己四代人围绕十八亩耕地展开的故事:太爷爷飘泊到沙白村,在一片狼牙刺滩上,一家人硬是挖掉狼牙刺,搬走了石头,才修出来十八亩地:后来因家

庭变故将这十八亩地卖给了村里的马家。解放了,爷爷手里因土地改革接过了这十八亩耕地,接着是人民公社,这十八亩地收归了集体。最后因为沙白村西边的三个村子原是唐代的皇家公园旧址,现在要恢复重建,周围十几个村子都

得搬迁,这样沙白村连同耕地和村子都被征收了。“他”这时已经从报社辞职在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准备进入房地产市场。“城市发展确实很快,像潮水一样向四边漫延着,扩张着。原先20万一亩征去的土地,地价开始成了400万一亩,纷纷建

造了别墅。还未开发的那些地方,都用围墙围着,过一段时间,拍卖一块;再过一段时间,再拍卖一块。”“他”志在必得、孤注一掷,终于得到了那十八亩地的开发权。“他”说:这“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

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却演义了几代人的命运啊!”最终“他”也只是用围墙把这十八亩地围了起来,让这十八亩地荒着,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一块土地。综上所述,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农民的家族故事,将现实中的人之事、

地之事、国之事融为一体,将历史中的家族命运史、土地改革史、国家发展史相互交织,写出了农民人生的悲欢哀乐、土地使用的利害得失、时代进程的是非曲直。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

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威王论宝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

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

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5.下列对《齐威王论宝》一文画波

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B.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C.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

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D.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答案】C【解析】本句的句意为“我的国家虽然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辉能够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有十颗。难道你们这样的大国,就没有宝贝吗?”其中“虽”

与“尚”构成转折关系,所以第一处断在“尚”前,这就排除了A、D两项。“十枚”修饰限制珠子而非齐国,所以第三处断在“十枚”之后,这就排除了B项。故选C。6.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知饴.阿谁饴,通假字,同“贻”,赠送。B.吾孰与..徐公美孰与,复合疑问词,

与……相比怎么样。C.王之蔽.甚矣蔽,动词活用为名词,所受的蒙蔽。D.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东,方位名词,东边。【答案】D【解析】D项的“东”在句中是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往东。故选D。7.下列选项均为特殊句式,与其他

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B.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C.何陋之有?(《陋室铭》)D.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虽有嘉肴》)【答案】B【解析】B项是主谓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其他三个选项均为宾语前置

句。故选B。A选项为“忌不信自”;C选项为“有何陋”,D选项为“其谓此乎”,CD两项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8.对选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十五从军征》,“八十”与“十五”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时

间之久,经历之残酷;而心中“家”与眼前“冢”对照,突出落差之大,情感之苦。B.《十五从军征》,“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C.《邹忌讽齐王纳谏》塑造了两个人物:

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D.《齐威王论宝》一文,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

不拾遗的文臣。【答案】D【解析】“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错。结合原文“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可知,在种首的治理下,盗贼绝迹,齐国能够“道不拾遗”,并非说种首“道不拾遗”。故选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答案】(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哪里只是(照)十二辆车呢?【解析】(1)“美”(以……为美)、私(偏爱)、“者……

也”是判断句;(2)“岂”(哪里)、“特”(只是)、乘(辆);【参考译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

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

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

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齐威王论宝齐威王和魏惠

王相约在郊外一起打猎。魏惠王说:“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辉能够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有十颗。难道你们这样的大国,就没有宝贝吗?”威王说:“我用来认定宝贝的观点跟您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楚国

人就不敢来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来黄河打渔。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

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听了,面带羞惭。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2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

,2。(《劝学》)(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4。(韩愈《师说》)(3)其志洁,其行廉。5,6。(司马迁《屈原列传》)(4)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7,8。(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9,10

”,如此方能称得上好学。(6)《劝学》中的“11,12”两句,向世人道出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刻道理。(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13,14”。(8)《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排比、夸张来表现

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梁的椽子“15”,纵横的栏杆“16”。(9)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17,18。”(10)《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手法来表达“人生

短促,人很渺小”感慨的两句是“19,20”。【答案】1、驽马十驾2、功在不舍3、道之所存4、师之所存也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6、举类迩而见义远7、有善始者实繁8、能克终者盖寡9、敏于事而慎于言10、就有道而正焉11、故不积跬步12、无以至千里13

、师者1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5、多于机上之工女16、多于九土之城郭17、至丹以荆卿为计18、始速祸焉19、寄蜉蝣于天地20、渺沧海之一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一空一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常见易错字:“驽”“迩”“跬”“蜉蝣”“粟”等。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作为冷门绝学,古文字学专业而精深。面对尘封已久的出土文献,面对古文字中的异形、错讹、简写,破译每一个汉字的奥秘都需要大量的付出。此外,古文字学也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掌握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甚至信

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既博又专的学科特点,使得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更大,客观上让很多人“________”。人才紧缺是学科长期发展的问题,解决不可能________。为古文字学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

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扩大学科吸引力。另外。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就业等现实问题,也对当下一些学生造成困扰。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答疑释惑,让他们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从而________地投身古文字的浩瀚海洋,是时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古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解读文明密码,需要一代代学者循文字方向、理文

明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文字学进入强基计划并成为本科专业,还仅仅是开始。以________的耐心,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让学科后继有人,这门古老的学问定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避而远之一蹴而就趋之若鹜程门立雪B.敬而远之一蹴而就心无旁骛滴水穿石C.避而远之轻而易举心无旁骛程门立雪D.敬而远之轻而易举趋之若鹜滴水穿石【答案】B【解析】第一空,“避而远之”,指对某事或某人不喜,

厌恶或恐惧,因而避开;“敬而远之”是指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从语境看,“敬而远之”更妥当,因此可以排除A、D两项。第二空,“一蹴而就”强调容易且快速,多体现在时间层面,用时较短;“轻而易举”强调容易,不费力气。联系前文“人才紧缺是学科长期发展的问

题”,强调的是时间层面,所以应当选“一蹴而就”。可以排除C项。第三、四空,“趋之若鹜”是贬义词;“程门立雪”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均与语境龃龉。故选B。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古文字学

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改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扩大学科吸引力。B.为古文字学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在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

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升学科吸引力。C.为古文字学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扩大学科吸引力。D.为古文字学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改善

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在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升学科吸引力。【答案】D【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古文字学厚植研究力量,关键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扩大学科吸引力”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一是“能

否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句子中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应该删掉“能否”。二是“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缺少介词“在”,成分残缺。三是“扩大”与“吸引力”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提升”。故选D。13.与文段中“古文字的浩瀚海洋”运用的修辞手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B.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C.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D.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答案】A【解析】“古文字的浩瀚海洋”运用的是比喻修辞

手法,A项运用了比喻,B项是反问,C项“若出其里”不是比喻句。D项是拟人。故选A。五、写作(本题共1小题,共40分)1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石榴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成熟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己“想开了”!这幅图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有启示意义。请就此写一篇论述文,表达你的观点和

思考。【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范文示例:想开了也就成熟了石榴的成长过程是从幼苗到开花再到结出硕果。石榴似人,人的成长阶段也是如此,从青涩稚嫩到稳重成熟。一颗石榴成熟的标志就是露出累累的果实,同样,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在于“想开了”。“想开了”意味着你变得开放乐观、豁达释然、活得通透,面对困境不纠结不困扰,心智更加成熟。有的人不想长大,永葆天真,但历经千帆,终会长大。当你身处困境想开了,与世界和解那一刹那,你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氓》中女子先是被氓的假象所欺骗,

与其恋爱、结婚。但是她在面对氓的变心后,并没有委曲求全。而是想开了,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最后变得理性成熟,当断则断。陶渊明原也走进官场,但世俗让他成熟,归隐田园,看淡生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是他成熟心态的体

现。李白被赐金放还,乖乖拿钱走人,并没有厚着脸皮留在长安,成熟的他自然懂得玄宗的用意。“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寄情江湖,挥毫泼墨,同样青史留名。范仲淹并没有因革新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成熟的他在庙堂忧其民,处江湖忧其君。在他之后的苏轼,一个快乐的不合时宜的天才,被官家一贬再贬,旷达乐观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开之后,成熟的他偏安一隅,造福一方,喝酒写词,逍遥自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通过古人,观照自身。我们生活在

纷繁复杂的人世间里,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好有坏,有顺有逆,有风和日丽,也有风吹雨打。唯有以云卷云舒的心态,凡事想开一点,活得通透一点,你的心就不会有执念,自己的眼睛也会看到别样多彩的风景。求学的学子

不会因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便觉得自卑。相反,看开成熟以后,对其略无慕艳意,因学习工作产生的一时的困境终会过去。在野的官员想开以后,就不会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心态。当红顶流的明星,面对网暴者的口诛笔伐,唇枪舌剑,

如果没有想开了的心态,很容易抑郁而终。想开以后,让自己成熟起来,冷静面对,以不变应万变,流言终会不攻自破。待到那时,破茧化蝶,凤凰涅槃,内心更加强大。风雨不动安如山。佛偈曰:“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人总要

成熟长大,撑起一片天。我们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必执着于浪费时间精力的鸡毛蒜皮。像白素贞、小青那样,面对法海的公报私仇,让仇恨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解,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心变得圆融起来。当你想通了,客观的“

雷峰塔”也就不存在了。从而,你也变成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解析】审题过程: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类材料作文,既要关注漫画所展示的基本内容(图),又要关注漫画注释对漫画内容的解读(文),进而深入思考漫画所呈现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本题材料由图片与文字组成。图片中是两个石

榴的对比,左侧的石榴未开口,表明未成熟,右侧石榴裂开了口露出了果实,表明成熟了。图片下方的文字“成熟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己‘想开了’!”是理解材料内容的关键,要求我们思考为什么说“成熟”的表现是“想开了”,即要探讨“成熟”与“想开了”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石榴结果为喻,展开关

于“成熟”的讨论。结合图文我们不难得知,“成熟”是指有了成果,有了可以展示的“资本”,而“想开了”就是面对现状开朗乐观、豁达释然,面对困难不纠结、不困扰,能学会取舍,做好心理建设。再结合导写部分的“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

长有启示意义”可知,本题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心灵的角度去分析“成熟”与“想开了”之间的关系。可思考怎样才是“成熟的标志”,也可以从如何“想开”的角度谈青少年应怎么做。要注意,这里的“想开了”不是躺平、摆烂,而

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谈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能包容缺陷、接纳现实、悦纳自我是心理成熟与心灵成长的标志,如仅仅围绕“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成长”“成功”等构思行文则属于偏离题意。此外,也可以从反向突破,首先对不成熟的现象进行反思。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曾经的幼稚、单纯、

糊涂、任性、莽撞、不通情理、无视别人感受等行为;也可联想古今中外一些不成熟的人和事,谈不成熟的影响、危害。然后借此恰当地运用对比,展现成熟与不成熟的区别,从而强调“成熟”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也可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何为成熟(包括身体、思想心灵、社会关系等的“想开了”等),是否成熟可以怎样去辨别。最后,

还可适当探讨实现“想开了”这一成熟的途径。立意指导: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