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768.388 KB
  • 2024-09-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768.3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6651c87778cd972cb176957ff662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华文明缺乏连续性B.周代政治抛弃神权色彩C.周代文明更具进步性D.礼乐文化推动社会进步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

,无所芬华”。二者的变法措施旨在A.奖励耕战以富国强兵B.打击贵族强化君权C.以俸禄制取代封邑制D.强化尊卑等级秩序3.元朝行省最初的职能是掌管地方的钱粮、户口、屯种、漕运、刑狱等民政事务,而军政则由行枢密院掌管,元成宗即位后,罢

行枢密院,颁给行省长官代表军权的虎符。从此,行省长官把军、政二权合而为一。这一变化A.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B.降低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弱化了中央政府权威D.加强了行省对地方的管理4.洪武时期所有章奏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洪熙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朝政的局面,虽

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造膝密议”的内容。这反映了明代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B.内阁地位得到逐步提高C.内阁已渐成国家法定机构D.朝议制度减少决策失误5.古

代雅典的公职人员从当选到卸任,在总共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等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这一举措旨在A.规范公民参政程序B.维护民主政治C.提高官员政治素质D.培育权利观念6.有学者说,古代罗马帝国“皇帝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

”,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执政行事都需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无法超越。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蕴含近代法治观B.影响了后世立法C.践行了民主原则D.取消了贵族特权7.枢密院原来是英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枢密院的权力不断下降,早已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荣誉机构。但英国人并没有

废除它,英国内阁的重要文件都要以枢密院的名义发出。这表明英国A.国王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B.政治变革尊重历史传统C.国家的治理效率相对低下D.内阁借枢密院扩张权力8.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造就了一个相互控制的有限政府,使得政府的各个分支既能

不受其他分支操纵,以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受到其他分支的有效限制,使之只有在得到必要合作时方能实现其权力。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A.分权制衡原则B.联邦主义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共和主义原则9.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集权决定了德国政

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该学者意在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B.代议制民主有待发展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立宪政体未真正确立10.有学者

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A.导致反帝爱国运动空前高涨B

.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动摇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基础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1.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A.体

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D.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12.《蔡锷集·军国民篇》中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北方诸省之乱,此

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据此可知,甲午战争后A.变法图强已成社会各阶层的要求B.割地赔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C.清政府开始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D.民族危机加深唤醒民族意识13.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或条例,据此可推断中华民国的建立A.推翻了清朝的

封建制度B.废除了科举制度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肃清了封建残余14.1920年11月,陈独秀指出: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陈独秀意在说明A.民主革命

是挽救危机的根本B.无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C.以俄为师才是中国救国之路D.成立无产阶级政党迫在眉睫15.“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

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A.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B.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D.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16.1933年4月,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的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

底,四省农民银行更多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B.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C.国民经济建设深人开展D.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1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边区A.各阶级联合政府得以建立B.政权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C.践行了分权制衡民主原则D.受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影响18.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

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说明A.中共顺应民意争取和平民主B.政协决议保障了国内和平C.重庆谈判国共分歧基本消除D.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19.陈旭麓认为:辛

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这三次历史事件都A.建立了统一民主革命政权B.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0.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1.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

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这一论断A.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D.指明了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22.《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

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一规定A.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C.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特征23.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

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向成熟2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

提和安全的环境。这表明A.两岸的民间交往不断扩大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提出C.统一祖国的方针有所调整D.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已经结束25.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恐惧和疑虑。为了消除这些国家的误解,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用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概括出新型国家关系的总体特征。这一外交原则A.奠定了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基础B.突破了外交中意识形态界限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交往的分歧D.体现了万隆会议达成的原则26.从1969年2月至1970年10月,中国和意大利围绕建交问题进行了长达20

多个月的谈判,最终于1970年11月6日签署联合公报,中意正式建交。这一事件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B.有利于中国突破外交困境C.使国际出现同中国建交热潮D.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27.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从5

0年代“一边倒”到60年代的“两条线”;从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的不结盟政策;从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期间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睦邻友好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全方位多层次外交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28.1

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1983年这一比例下降至5.4%.1983年5月,美国推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签署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些做法A.推动苏联高技术产品的

发展B.激化了美欧之间的矛盾C.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D.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29.自1970年第三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以后,不结盟运动几乎每次首脑会议都会通过《关于联合国的决议》,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建议,这些建议

后来都被联大通过。这反映了A.不结盟运动主宰联大会议B.两极世界格局趋向瓦解C.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形成30.1976年,美、英、法等西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经济难题,后来

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历程反映了A.区域经济集团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B.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C.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了贸易金融领域D.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

世界经济秩序31.1990年11月,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

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表明A.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B.冷战以西方胜利宣告终结C.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D.欧洲联盟成立后不断东扩32.近年来,大国间博弈和战略竞争有所加强:一方面,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另一方面,美国与盟友的关

系裂隙加深,大西洋同盟关系几近历史低点······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反映了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新兴经济体已发挥国际主导作用C.西方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第I

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18分,34题12分,35题2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变化表——摘编自胡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材料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主要任务的

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非是一种固化僵硬的形式,而是呈现出符合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要求的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呈现出两个面向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是对外面向民族复兴的逻辑线索,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另

一方面是对内面向民生凋敝、发展困顿的逻辑线索,争取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为求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构筑坚实的基础。——摘编自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革命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12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社会大变局时代,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造就了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

,随着他们自身力量的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要求与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而政治制度的变革却步伐缓慢迟滞,结果必然造成社会动荡和骚乱,政治家们由此启动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在某些情况下,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但在另外一

些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物。——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35.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22分)材料一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秩序,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宰,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

争,但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其它因素的存在也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摘编自刘德斌《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取向》材料二冷战后,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近

年来,西方的传统优势地位被打破,非西方国家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趋势。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

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摘编自徐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几点看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世界秩序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冷战后国际关

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原因,并指出亚太地区地位提升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1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