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7)页,779.1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d73ded7c6bc9cae11388bd4ee054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糖原的元素构成都有C、H、OB.缺Ca2+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C.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淀粉,也可以合成乳糖D.由氨基
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来自氨基【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
O、N、P。【详解】A、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糖原组成元素是C、H、O,故磷脂和糖原的元素构成都有C、H、O,A正确;B、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
抽搐,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缺Fe2+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错误;C、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动物细胞不能合成,C错误;D、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分子水,故由氨基酸形成多
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故选A。2.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是保证实验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心火龙果果肉含糖量高,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叶绿体色
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小,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卡尔文循环的发现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
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详解】A、红心火龙果果肉呈红色,有颜色干扰,因此不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A错误;B、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B错误;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
布状况,C正确;D、卡尔文循环的发现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相同,都是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C。3.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在分类学上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形态各异,多营腐生生活,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与颤藻一样没有叶绿
体。下列有关黏菌和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A.黏菌和颤藻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营寄生生活的黏菌合成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完成C.黏菌和颤藻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黏菌和颤藻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
用现成的有机物来满足自身需要【答案】C【解析】【分析】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多营腐生生活,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为异氧生物。颤藻属于蓝藻,为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详解】A、颤藻属于原
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B、黏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自身的核糖体,所需的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C、黏菌为真核生物,颤藻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颤藻
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没有差异B.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反应在细胞器膜上进行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的联
系D.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反应但互不干扰,与生物膜将多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
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如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比其他细胞细胞膜所含蛋白质较多,主要和其吸收功能相适应,A错误;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B正确;
C、分泌蛋白分泌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C正确;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A。5.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沉水植物,其叶
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且数量较多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叶绿体时也可用黑藻叶肉细胞为实验材料B.由于液泡无色,该实验需要进行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步骤
①中若叶肉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叶肉细胞位于视野中央D.若步骤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则步骤⑤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质壁分离实验:(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
透作用。(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②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黑藻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且数量多的叶绿体,而且细胞中的叶绿体清晰,液泡无色,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A正确;B、液泡无色,但叶绿体有颜色,实验过程中
可以观看叶绿体的聚集程度来做判断,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与细胞膜分开,所以该实验不需要染色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左右两相颠倒,叶肉细胞位
于视野左下方,所以应向左下方移动,使叶肉细胞位于视野中央,C正确;D、若步骤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则叶肉细胞会因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步骤⑤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故选B。6.科学家关于温度感知和触觉分子机制的研究获得202
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膜上的TRPV1通道蛋白能被辣椒素或42℃以上高温激活,提高膜对Ca2+的通透性,使人产生热辣的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PV1通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TRPV1激活后引起Ca2+的自由扩散C.通过TRPV1可将辣椒素或高温刺激转化为电信
号D.该发现可解释喝冷饮能缓解吃辣椒产生的热辣感【答案】B【解析】【分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与其结合,而是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可以是单体蛋白,也可以是多亚基组成的蛋白,它们都是通过疏水的氨
基酸链进行重排,形成水性通道。【详解】A、TRPV1通道蛋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B、TRPV1通道蛋白能提高膜对Ca2+的通透性,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细胞膜上的TRPV1通道蛋白
能被辣椒素或42℃以上高温激活,提高膜对Ca2+的通透性,转化为电信号,C正确;D、辣味是灼烧感,喝冷饮料能够通过降温,使部分TRPV1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弱,降低灼烧感,缓解辣味,D正确。故选B。7.农业生产中,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
物乙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判断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
B.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达到饱和C.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D.据图可知
,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3-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定期灌溉【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3-的速率也在增加,超过该范围后,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
收NO3-的速率就不再增加,说明NO3-的吸收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所以是主动运输。【详解】A、由曲线分析可知,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A正确;B、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
测其原因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达到饱和,B正确;C、由曲线可知,作物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因此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C正确;D、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3-的吸收
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定期松土,促进根细胞的呼吸,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概念说法错误是()A.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的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C.染色体组是细胞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D.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被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在一个染
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A、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正确;C、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被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错误。故选D。9.下图是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完整幼
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中CO2浓度为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环境中的CO2浓度为n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限制bc段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D.在相同的CO
2浓度下,d点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大于c点【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CO2的吸收量(净光合速率)的大小。【详解】A、环境中CO2浓度为a点时,二氧化碳为0,但光照强
度不为0,光合作用光反应仍能进行,光反应可以产生ATP,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ATP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B、环境中的CO2浓度为n点时,植物对于外界环境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
但所有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只有植物的叶肉细胞能够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于叶肉细胞,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C、由图可知,bc段此时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并没有增加,即光合
速率没有提高,故限制bc段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O2浓度,C错误;D、据图分析,在相同的CO2浓度下,d点的光照强度大于c点,此时d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而两者呼吸速率相同,所以d点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c
点,D正确。故选D。10.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分别代表无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B.图中E1、E2、E3
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时所需的活化能C.图中ΔE代表使用酶后降低的活化能D.图中显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可为反应分子提供更多能量,从而更能提高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
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
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高效性的含义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详解】A、根据反应所需活化能的高低可以推测图中a、b、c分别代表无催
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A正确;B、图中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时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C、图中ΔE代表使用酶后降低的活化能的大小,C正确;D、图中显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更能高效的提高反应速率,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1.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
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乳酸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
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
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
H]→酶2C2H5OH(酒精)+2CO2题图分析:a~e表示的物质依次为丙酮酸、二氧化碳、[H]、O2和酒精;①~④表示的过程依次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详解】A、催化反应②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而催化④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B、图中物质c为[H],它不仅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产生,B错误;C、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由于缺氧,小麦种子内可发生图中①②过程,即
无氧呼吸,其中e为酒精,C错误;D、由分析可知,图中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D正确。故选D。【点睛】熟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图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质量变化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质量增加(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质量减少
(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黑暗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光照下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D.每天交替进行12
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光照时25℃、黑暗时5℃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答案】A【解析】【分析】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
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题表分析,光照下质量增加表示净光合速率,在25°C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意味着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最快,黑暗中质量的减少表示呼吸速率,图中显示在35°C时呼吸
速率最大。【详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以知道,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B、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
夜不停地光照,在25°C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正确;C、黑暗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光照下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同时进行,C正确;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光照下12小时净光合量与12小时黑暗条件下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实际就是比较
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的大小,表格中显示在2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在5℃时呼吸速率最小,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差值最大,故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光照时25℃,黑暗时5℃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D
正确。故选A。13.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B.该细胞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正常体细胞的2倍【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粒)分裂,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条,含有同源染色体,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条,含有同源染色体,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该细
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该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完成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③染色体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D、此时细胞中着丝点(粒)分裂,染色单体分
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正常体细胞的2倍,D正确。故选A。14.下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A.bc段和hj段均对应于有丝分裂后期B.乙图可对应于de段和hj段C.甲、乙两图可同时出现在睾丸中D.基因重组过程可发生在bc段和jk段【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上;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曲线ab表示DNA分子复制,b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货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表示有丝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与末期;曲线fg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bc段表示有丝分裂
前期和中期,hj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对应于de段,但hj段只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原始的生殖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所以甲、乙两图可
同时出现在睾丸中,C正确;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对应于曲线中的bc段,而乙图表示有丝分裂,jk段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
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正常细胞产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
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A正确;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显著降低,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
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其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正常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D错误。故选D。16.某种开两性花的植物,花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
紫色,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显隐性关系为A+>A>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植物有关花色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3种B.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基因型A+A与基因型Aa
的植株杂交,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子代中有三种花色D.杂种紫花植株自交,通过性状分离能产生紫花与白花或紫花与红花的子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a,则紫色的基因型为A+A+、A+A、A+a,红色的基因型为AA、Aa,白色基因型为a
a,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种植物有关花色的基因型有6种(A+A+、A+A、A+a、AA、Aa、aa),表现型有3种(紫色、红色、白色),A错误;B、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C、基因型A+A与基因型Aa的植株杂
交,子代基因型为A+A、A+a、AA、Aa,其中有两种花色,即紫色和红色,C错误;D、杂种紫花植株(A+A或A+a)自交,通过性状分离能产生紫花(A+A+、A+a、aa)与白花或紫花与红花(A+A+、A+A、AA
)的子代,D正确。故选D。17.某雌雄异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组别
杂交方案杂交后代甲组红花×红花红花﹕白花=9∶1乙组红花×白花红花﹕白花=7∶1丙组白花×白花全为白花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原因只能是白花大量死亡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
合子的比例为3﹕1D.乙组的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据表分析,甲组中两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本的性状红花为显性;丙组中两亲本白花性状相同,子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证明甲组判断正确,白花为隐性。由甲组杂交结果并非
3∶1,可以推测出红花植株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详解】A、甲组中两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亲本的性状红花为显性,A正确;B、红花为显性,但甲组杂交结果并非3∶1,说明红花植株中可能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并不一定是白花大量死亡,B错误;C、乙组杂交组合为红花×白花,
存在两种杂交组合及结果:①AA×aa→Aa和②Aa×aa→Aa∶aa=1∶1,子代中红花﹕白花=7∶1,共产生子代8份,说明②产生了两份子代且为Aa∶aa=1∶1,则①产生其他6份子代均为Aa,每个杂交组合后代为2份,所以亲本A
A∶Aa=3∶1,C正确;D、乙组杂交组合为红花×白花,存在两种杂交组合及结果:①AA×aa→Aa和②Aa×aa→Aa∶aa,所以子代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B。18.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
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
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
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
%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C、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
,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D、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蛋白质是
遗传物质B.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
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
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错误;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
C。20.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万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60万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15∶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万
个,则n,m分别是()A.5600B.51240C.4600D.41240【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共产生2n个DNA分子,其中含15N
的DNA分子为2个,而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2n-2):2=15:1,故n=5。DNA分子含100万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60万个,则胞嘧啶(C)为40万个。一个完全标记上15N
的DNA分子经过5次复制后,产生32个DNA,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32﹣1)×40=1240万个,则m=1240,B正确。故选B。21.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会进行④①②③过程B.在原核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C.人成熟的红细胞中也可以完成图示②③过程D.③过程中遵循A-U、U-A、C-G、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
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详解】A、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可进行④逆转录→①DNA分子复制→②转录→③翻译过程,A正确;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②转录和③翻译两个过
程可同时进行,即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C、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不能完成图示②③过程,C错误;D、③是翻译过程,该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遵循A-U、U-A、C-G、G-C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C。22.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
质不一定会改变C.②过程中需要多种转运RNA,转运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同D.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
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形成的蛋
白质不一定会改变,B正确;C、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来转运,故转运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可能相同,C错误;D、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C。2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
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不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不改变基因数量和种类,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胎儿出生前可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确定其是否患红绿色盲【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
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属
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导致基因数目增加,而基因种类并不会增加,B错误;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不改变基因种类和数量,属于染色体变异,对个体性状往往会产生影响,C错误;D、
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用显微镜看不到,应通过基因诊断进行检测,D错误。故选A。24.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现象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D.
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基因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
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现象属于受精作用,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A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所以生物的性状也不一定改变,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25.在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
目变异C.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D.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D【解析】【分析】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
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
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详解】A、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单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多倍体育
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A错误;B、无子果实的培育有两种方法,①是由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②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达到四倍体植株,然后让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种下去得到三倍体植株,因
为三倍体联会紊乱,不能结子,授二倍体花粉(在二倍体的花粉产生的生长素的作用下)得到无子果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B错误;C、中国荷斯坦牛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依据
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D、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缺点是技术复杂、成本大,D正确。故选D。26.某生态小组向某地区引入某外来物种,引入时该外来物种仅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引入该外来物种后其种群基因型
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已知该外来物种通过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基因型引入初期引入后五年引入后十年AA50%64%81%aa50%16%1%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74%C.该现
象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答案】B【解析】【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引入后5年,Aa的比例为1-64%-16%=20%
,A的基因频率为64%+1/2×20%=74%,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a的基因频率下降,并未消失,杂合子携带目的基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频率
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生物进化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的结果,而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它物种构成一些种间关系,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如果狼灭绝了,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慢,
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基因频率改变,例如自交,C错误;D、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不可能含有全部基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生答题时注意区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和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在种群
数量足够大,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中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的前提下是不会改变的。2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
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C、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错误;D、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
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故选B。29.2022年2月5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夺得首金,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比赛中运动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功
能B.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可以是ATPC.许多运动员容易出现抽搐现象,可能与血液中Ca2+浓度偏低有关D.在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答案】A【解析】【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属于体液调节。【详解】A、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
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A错误;B、ATP是生命活动中为细胞直接供能物质,故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可以是ATP,B正确;C、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据此推测许多运动员
容易出现抽搐现象,可能与血液中Ca2+浓度偏低有关,C正确;D、在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过程中,跑步时参与的中枢有脑干、小脑、脊髓、大脑皮层等,同时人体代谢增强,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多,所以该生命活动调节依赖
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D正确。故选A。30.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影响
激素分泌,也可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详解】A、兴奋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正确;B、惊吓刺激是看得见、听得着、可感受到的,也就是说惊吓刺激可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受器,并产生相应的反应,B正确;C、通
过分析题干可知,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腺体,影响激素分泌,C正确;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故选D。31.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
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一中的①,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图一中的②,会引起肌肉收缩,且检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C.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D.刺激图二中e点,
电流计②指针不偏转,原因是突触后膜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
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详解】A、在图一中,电刺激①处,即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所以肌肉会收缩,且,由
于兴奋先后传到电流计的两侧,故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B、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是单向传递,即神经纤维一腓肠肌,所以电刺激腓肠肌上的某一点即②处,兴奋不能传到流量计,故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指针不会偏转,兴
奋能传到效应器,故引起肌肉收缩,B错误;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在两个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刺激图二中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a点,电流计
①指针不偏转,但产生的兴奋能先后到达电流计②的左电极、右电极,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C错误;D、刺激图二中e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D错误。故选A。32.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所示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
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B.再次注射抗原后,A、B、C、D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是B、C组C.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
化D.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可能会出现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AB先注射抗原甲,然后A注射抗原甲,B注射抗原乙,能产生二次免疫的是A,同理推断D能产生
二次免疫。【详解】A、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A正确;B、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B错误;C、初次注射抗原后
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正确;D、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D正确。故选B。33.下列关
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A【解
析】【分析】植物激素类似物与植物激素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其类似物为NAA、2,4-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类似物为乙烯利;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生长,类似物为青鲜素;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
、解除休眠等,类似物为赤霉素;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类似物为矮壮素。【详解】A、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背光侧多于向光侧,A正确;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解除其休眠,促进萌发,不利于储存,B错误;C、茎的背地性只能体现生长素促生长的作用,不能
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C错误;D、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故选A。34.科研人员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不同浓度的6-BA(6-苄氨基腺嘌呤)和IBA(吲哚丁酸)进行芽体分化实验,实验统计到的芽分化率(%)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6-BA(mg/L)IBA(mg/L)0.10.20.30.40.51.031635849412.040957669503.037756454414.025353130265.082115128A.实验结果表明,
2.0mg·L-16-BA和0.2mg·L-1IBA是实验处理中芽分化的最佳组合B.6-BA和IBA影响芽的分化等生命活动,根本上是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C.在6-BA浓度是1.0mg/L时,随IBA浓度增大芽分化率先增大再下降D.根据表中数据,能说明IBA对芽分化的影
响具有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分析表格可知,添加2.0mg·L-16-BA和0.2mg·L-1IBA结果中,芽分化率最高,所以2.0mg·L-16-BA
和0.2mg·L-1IBA是实验处理中芽分化的最佳组合,A正确;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6-BA和IBA影响芽的分化等生命活动,根本上是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在6-BA浓度是1.0mg/L时,随IBA浓度增大芽分化率先逐渐升高,随后随IBA浓度增大芽分化率又逐渐降低,所以在6-BA浓度是1.0mg/L时,随IBA浓度增大芽分化率先增大再下降,C正确;D、本实验缺乏空白对照组,不能说明IBA对芽分化的影响
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D。35.生态农业运用了生态学原理,使得废物资源化,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中,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桑、蚕、鱼三者间的能量进行了循环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自然生态系
统C.实行该生产方式,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多了D.材料中“形成良性循环”是指桑、蚕、鱼三者间完成了物质循环【答案】C【解析】【分析】“无废弃物农业”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高于自然生态系统,B错误;C、生态农业运用了生态学原理,使得废物资源化,实行该生产方式,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多了,C正确;D、材料中
“形成良性循环”不仅是指桑、蚕、鱼三者间完成了物质循环,还包括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资源化等,D错误。故选C。36.关于果园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只鸟吃了一条虫子,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B.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可使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机械防治C.人们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数目
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完全清除果树下层小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果树竞争阳光【答案】C【解析】【分析】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详
解】A、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只鸟吃了一条虫子,这时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能确定,A错误;B、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可使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生物防治,B错误;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故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
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清除果树下层小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果树竞争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且完全清除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D错误。故选C。37.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我省合阳县城东,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多的天然保护湿地生态区。该湿地生长有多种湿地植物
,栖息着上百种国家级保护珍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D.湿地生态系统既可调节气候,也可提高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效率
【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B正确;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
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既可调节气候,也可进行物质循环,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D错误。故选B。3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退耕还湿的面积逐渐变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
现B.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D.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环境引发
生物发生适应性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
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
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因此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错误;C、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
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C正确;D、变异发生在环境改变之前,环境只能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C。39.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老年
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幼年个体数较少B.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D.该林地中,植物对动
物的作用有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预测种群变化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包含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
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详解】A、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那么幼年个体数最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最少时呈增长型,此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B、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C正确;D、植物可进
行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食物,同时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动物的活动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如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鸟类取食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故选A。40.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操作中,误差较大的是()A.对培养
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前,轻轻振荡含培养液的试管B.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增加随机选取的样方数C.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可以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进行D.增加抓取小球组合进行统计的次数,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答案】C【解析】【分析】若调查的是
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前,轻轻振荡含培养液的试管,可减少误差,A正确;B、用样方法调查某地蒲
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增加随机选取的样方数,可减少误差,B正确;C、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会导致调查值(或估测值)一定高于实际值,C错误;D、增加抓取小球组合进行统计的
次数,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可减少误差,D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41.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1)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其中有多种蓝藻。蓝藻与酵母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藻细
胞内________________。(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时,必须用______________酶。(3)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膜的流
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4)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5)各种细胞在结构上具有很大差别,但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且遗传物质都是________,这
说明了组成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答案】(1)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3)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②.磷脂双分子层(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①.DNA②.统一性【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小问1详解】蓝藻是原核生
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相比,蓝藻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小问2详解】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时,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小问3详解】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获取纯净的细
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小问4详解】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小问5详解】各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且遗传物质都是DNA,这说明了组成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具有统一性。42.
大棚果蔬种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因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请分析回答:(1)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时,最好应选择_____(无色、黑色、蓝色、白色)的玻璃或塑料薄
膜作棚顶。(2)有些果蔬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阴雨天的白天也会开灯,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3)为达到增产的目的,晴天对大棚内昼夜温度控制的原则为_____,这样操作白天可尽量提高光合
作用强度,夜晚可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4)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据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用X和Y
)。恒定在上述________℃温度下,维持12小时黑暗,12小时光照,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答案】①.白色②.叶绿体色素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这样有助于光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③.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或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④.X⑤.14【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
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
用强度不再增强。题图分析:左图中,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即X代表呼吸速率;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Y+X代表净光合速率、Y+2X代表实际光合速率;右图中,在13℃~16℃之
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详解】(1)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时,最好应选择白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作棚顶,以利于红光和蓝紫光进入大棚,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2)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有利于光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白天适当升高温度,由于光合酶对温度更敏感,光合作用增加更快,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有机物消耗。(4)由分析可知,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
为Xmg/h,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X+Y代表净光合速率,若维持12小时黑暗,12小时光照,则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12(X+Y)-12X=12Y,根据图可知,在14℃温度下,Y值最大,故要使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将温度控制在14℃即可。【点睛】本题以图形
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经调查,某个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b)且独立遗传,其遗传系谱图如下,经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问:(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2)请写出Ⅱ5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3)Ⅲ7和Ⅲ
8婚配生育了一个患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女儿,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4)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___。(5)绘制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变化【答案】(1)①.伴X染色体隐性②.常染色体隐性(2)BbXAXa(3)1/4(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5号和Ⅱ6号正常,Ⅲ8号患病,甲病属于隐性遗传,Ⅱ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Ⅱ3号和Ⅱ4号正常,后代患病,而且Ⅱ3号正常,女儿Ⅲ7号患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Ⅱ5号和Ⅱ6号正常,Ⅲ8号患甲病,甲病属于隐性遗传,Ⅱ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
;Ⅱ3号和Ⅱ4号正常,后代患病,而且Ⅱ3号正常,女儿Ⅲ7号患乙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Ⅱ5个体表现正常,但其父亲甲病患者XaY,母亲为乙病患者bb,他们的致病基因都会传给女儿,故Ⅱ5个体的基因型BbXAXa。【小问3详解】Ⅲ7和Ⅲ8婚配
生育了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女儿(bbXaXa),则Ⅲ7为只患乙病女性,故其基因型为bbXAXa,Ⅲ8的基因型为BbXaY,Ⅲ7和Ⅲ8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小问4详解】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小问5详
解】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44.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戊占据了第________营养级。(2)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90只乙,
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84只,其中有7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3)该食物网中,丙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
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4)该食物网中,戊可以根据丁的信息捕获丁,而丁又根据戊的信息躲避戊,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
________。【答案】(1)三、四、五(2)1080(3)出生率、死亡率(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5)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一丙→戊、甲一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
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占据了第三、四、五营养级。【小问2详解】依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N=M(初捕标记数)×n(重捕总数)÷m(重捕标记数),则N=90×84÷7=1080只。
【小问3详解】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故该食物网中,丙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
响。【小问4详解】该食物网中,戊可以根据丁的信息捕获丁,而丁又根据戊的信息躲避戊,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5详解】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5.在畜牧生产中,人们利用多种方法促进优良畜群的繁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就高产奶牛的快速繁育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克隆高产奶牛:从供体高产奶牛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一般选取传代__
___代以内的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_期的受体去核卵母细胞内,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在体外培养至一定阶段通过胚胎移植移入代孕母牛体内,从而获得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犊牛。(2)试管高产奶牛:选择高产奶牛做供体生产胚胎,用黄牛做受
体进行胚胎移植是我国当前迅速扩大高产奶牛数量,满足对牛奶需求的有效方法,在胚胎移植时,应对供受体母牛用激素进行____处理;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通常将胚胎培养至_____期,取__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并将___
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胚胎移入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个体子宫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3)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给一些高龄夫妇带来了福音,他们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自己的二胎愿望。试管婴儿技术______
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克隆技术。【答案】(1)①.原代培养②.10③.MⅡ中(2)①.同期发情②.囊胚③.滋养层④.雌性(3)不属于【解析】【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
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小问1详解】从供体高产奶牛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由于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的能力,因此一般选取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的细胞核)注
入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受体去核卵母细胞内。【小问2详解】在胚胎移植时,应对供体与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体与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环境,通常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性别
鉴定,因为要获得高产奶牛,故需将雌性胚胎移入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小问3详解】试管婴儿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属于有性生殖,而克隆是利用核移植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故试管婴儿技术不属于克隆技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
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