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2.970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2.97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31bea01b2cc5dd7277d75061632c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卷(选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位于宿州市萧县城东的龙山遗址公园有一些化石,如下图。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从岩土沉积物中提取古生物遗骸DNA或蛋白质分子并和现代生物的分子信息库进行比对,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上

的证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亲缘关系越近B.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以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

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详解】A、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

近,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错误;C、化石证据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C正确;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

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则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越高,D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

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性

(性状),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答案】D【解析】【分析】适应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

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详解】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

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B、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死亡,也能留下后代,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B

正确;C、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适应于干旱的环境,但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积累有机物,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D错误。故选D。4.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

管内加入适量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测试pH。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测试pH。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适宜,在这种

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不明显D.该实验可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

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适宜,在这种条件下,避免无关变

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实验结果才可靠,A正确;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有利于反应完全,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CD、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

波动,但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物质,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该实验可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正确。故选C。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

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B.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降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注射生理盐水基本不会改变血浆的渗透压D.3

7℃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渗透压是指溶质中溶剂微粒对水的吸引能力,因此渗透压高

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A正确;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正确;C、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注射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的渗透压,C正确;D、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D错误。故选D。6.脑

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脑细胞提供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物质运输是单向的B.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PO4-等离子有关C.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D.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

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通过细

胞外液才能排出体外。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详解】AC、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中的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A错误;C正确;的B、内环境的pH之所以能维持在一定

范围内,与其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因此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PO4–等离子有关,B正确;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

三个主要方面,因此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I表示的器官是肺B.内环境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此图说明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或肺);Ⅱ表

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表示消化系统(或小肠),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Ⅲ表示泌尿系统(或肾脏),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为皮肤,可将体内物质排出体外。【详解】A、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Ⅰ表示的器官是肺,

A正确;B、人体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使营养物质重新被吸收回内环境,C正确;D、图示过程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说明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D正确。故选B。8.动脉血压是指动脉内流动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产生的血压值,其大小与心脏、血管的收缩活动密切相关。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与机体交感神经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自主神

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机体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C.交感神经激活后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减弱D.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

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解】A、自主神经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与心跳和血管收缩活动有关,与血压形成有关,故研究自

主神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A正确;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机体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胃肠蠕动减慢,B正确;C、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增强,胃肠蠕动减弱、血管收缩活动增强,血管收缩活动增强会引

起机体血压升高,C正确;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二者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两者不受意识支配,都是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D。9.如图1、2是某同学在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是在②点所对应时刻给予一适宜刺激B.图1中②点N

a+内流速率小于③点Na+内流速率C.图1的③④段与图2的⑤⑧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的D.图2电表两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可测量出静息电位【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

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图1是在①所对应的时刻开始发生电位的变化,说明是在①对应的时刻接受到了适宜刺激

,A错误;B、图1中②点正处于兴奋状态(Na+内流),③点开始恢复为静息电位(K+外流),说明②点Na+内流速率大于③点Na+内流速率,B错误;C、图1的③④段与图2的⑤⑥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表现为钾离子外流,C正确;D、静息电位是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

图2电表两极可能均接在神经元膜外侧,不能测量出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C。10.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成正相关B.丰富的沟回结

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C.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构成D.是内脏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脑干、下丘脑、脊髓等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能够对

低级的神经中枢起调节作用。【详解】A、大脑皮层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正相关,A正确;B、大脑皮层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在有限的颅腔内具有更大的表面积,B正确;C、大脑皮层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

体及其树突构成,C错误;D、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是内脏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脑干、下丘脑、脊髓等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C。11.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

种情绪状态有关,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吲哚衍生物)。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的药物,会减缓抑郁症C.氯西汀可

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氯西汀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5-羟色胺是小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

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A、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B、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的药物,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5-羟色胺

数量不足,故会加重抑郁症,B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清除的药物,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5-羟色胺是小

分子有机物,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故选B。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B.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

.所有激素都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都含量较少但有高效调节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

解】A、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而激素的本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脂质,A错误;B、激素不都是分泌蛋白,如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因此激素不是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B错误;C、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内

,因此不是所有激素都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错误;D、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D正确。故选D。13.人体发热时,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可释放前列腺素(由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是非常重要的炎

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可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实验证明前列腺素E2与发热密切相关。体温超过38.5℃时,口服布洛芬可达到解热、镇痛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前列腺素会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B.布洛

芬的解热镇痛功效可能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产生C.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体温持续高烧39.5℃,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机体的散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稳定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上升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时,

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详解】A、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B、前列腺素是非常重要的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可激活外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口服布洛芬可达到解热、镇痛效果,布洛芬的解热镇痛功效可能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疼痛信号的产生,B正确;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

丘脑,C错误;D、体温持续高烧39.5℃,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机体的散热量,D错误。故选B。14.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地震重灾区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下列有关地震中被困人员生命活动调节说法,正确

的是()A.地震发生时有人受伤导致失血过多,大脑皮层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升高血压B.被困期间,血液流经肝脏,血糖含量一直降低,血氧含量也下降C.地震发生时人受到惊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D.为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被困人员的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答案】C

【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为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为此我

们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详解】A、人体调节血压的中枢位于脑干,即地震发生时有人受伤导致失血过多,脑干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升高血压,A错误;B、被困期间,被困者血糖含量降低,肝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其内肝糖原会水解产生葡萄糖

,故血液的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略有升高,血氧含量略有下降,B错误;C、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因此地震发生时人受到惊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C正确

;D、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能减少散热量,但这些变化并不能增加产热量,D错误。故选C。15.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可能引起“夜白发"现象,该现象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①②表示相关过程。肾上腺素主要通过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通过①的作

用很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不能产生相同的调节物质B.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是与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分级调节C.①与②作用效果不同一定是两者的肾上腺素浓度不同D.肾上腺素通过②作用于黑色

素干细胞的速度比①快【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可作用到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或者黑色素干细胞,最终导致黑色素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导致出现白发。【详解】A、据图可知,肾上腺髓质中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肾上腺素,传出神经细胞也能分泌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因此内分泌细

胞和神经细胞能产生相同的调节物质,A错误;B、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中下丘脑直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没有分级调节,B错误;C、过程②中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①与②作用效果

不同可能是两者的肾上腺素浓度不同,C错误;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时间短暂,肾上腺素通过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属于神经调节,通过①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属于体液调节,因此通过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的速度比①

快,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漏选得1分,错选成多选不得分。)16.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的是()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B.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C.所有生物共

用一套遗传密码D.所有生物都由ATP直接供能【答案】BCD【解析】【分析】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

原因。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

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

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细胞驱动的

,有些生命活动不需要能量,比如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正确;B、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说明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B正确;C、目前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且都遵循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正确;D、

所有细胞都由ATP直接供能,这是生物界的共性,故所有生物都由ATP直接供能,能够证明生物都有共同祖先,D正确。故选BCD。17.2023年7月,杭州持续高温,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不舍得开空调,还把唯一的风扇让给了孩子,自己忍受炎热,最终因热射病不幸

身亡。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分泌的汗液量减少。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时,正常人体通过体液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

腺分泌增多B.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有关C.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若体液大量丢失将严重破坏人体的内环境稳态D.热射病表明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答案】AB【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

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A错误;B、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分泌的汗液量减少。因此热射病患者血液

循环障碍,皮肤分泌的汗液量减少。“热射病”患者水分大量丢失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

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将严重破坏人体的内环境稳态,C正确;D、热射病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D正确。故选

AB。18.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低于阈电位)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后膜)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

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B.在静息电位一定的情况下,阈电位的绝对值低的神经元更容易兴奋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逆浓度梯度外流【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

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详解】A、在单次刺激和多次刺激下,都导致下一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说明两种不同方式

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在静息电位一定的情况下,阈电位的绝对值高的神经元与静息电位差值小,更容易兴奋,B错误;C、据图可知,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但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

、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该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D。19.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

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B.K+外流与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C.芬太尼的作用可能是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D.图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

经元被抑制【答案】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后,会促进钾离子外流,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不利于后膜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芬太尼作用于

突触前膜,通过一系列调节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因此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从而导致成瘾,故不能长期反复使用,A错误;B、K+外流与Na+内流过程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神经

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据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芬太尼受体,促进K+外流,引起膜电位变化,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减弱,C正确;D、图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钠离子内流,说明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了兴奋,D错误。故选BC。20.原发

性甲减指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指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现有甲、乙、丙三位甲减患者,为初步诊断他们的患病原因,分别给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共4人同时注射等量且适量的TRH(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量各自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RH、TSH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的分级调节可放大甲状腺激素的调控效应B.图中甲患下丘脑继发性甲减,乙患垂体继发性甲减,丙患原发性甲减C.若注

射TSH后某患者的摄碘率升高,则其与乙患者的发病原因相同D.给继发性甲减患者注射适量TSH可缓解病情【答案】AB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过程为反馈调节。【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为分级调节,由于激

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因此分级调节放大了甲状腺激素的调控效应,A正确;B、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甲病人注射TRH前,TSH量低于正常人,注射TRH后,TSH浓度与正常人相同,说明甲病人的垂体没有病变,病变的应是下丘脑;乙病人在注射TRH前后TSH

的水平都低,说明乙病人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丙病人注射TRH前TSH浓度高于正常人,说明不是垂体发生病变,也不是下丘脑病变,可能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弱,注射TRH后TSH比注射前还高,进一步

说明注射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没有上升并起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那么丙病人病变的部位应是甲状腺,即甲患下丘脑继发性甲减,乙患垂体继发性甲减,丙患原发性甲减,B正确;C、若注射TSH后某患者的摄碘率升高,说明患者甲状腺正常,不可能是甲状腺病变引起的原发性甲减,则属于继发性甲减,但不能确定是下丘

脑病变还是垂体病变,即不能确定其与乙患者的发病原因相同,C错误;D、继发性甲减主要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其甲状腺本身正常,因此给继发性甲减患者注射适量TSH或甲状腺激素均可缓解病情,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注明外,

每空2分,共55分。)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1:某种蛾的祖先易被蝙蝠捕食,若干万年之后的现在,这类蛾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

。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与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若千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蛾的适应性特征(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2)根据材料2所述,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

,依据是_____。(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_____。(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A种群(个)200501001801

70B种群(个)01602000270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答案】21.自然选择22.①.是②.“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23.小24.40%【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小问1详解】材料1中,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

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小问2详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材料2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这两个种群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小问3详解】种群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在材料2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小问4详解】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100×2+50+170)÷[(200+50+100)×2+180+170]=40%。22.下图是人体内环境与细胞代谢局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④与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2)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至少经过_____层膜。(3)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取_____(填序号)中液体

进行化验,该液体中相关物质的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原因是_____。(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无机盐、蛋白质(2)5(3)①.④②.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浆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改变(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淋巴液,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血细胞,④为血浆,⑤为毛细血管壁,⑥组织液,⑦为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④血浆与⑥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2

详解】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因此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CO2进入血液至少要经过线粒体两层膜、细胞膜一层膜、血管壁细胞两层膜,共5层生物膜。【小问3详解】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取④血浆中液体进行化验,该液体

中相关物质的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原因是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浆)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小问4详解】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3.人体运动需要对肌群进行精准调控,如图1所示,当人

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弯曲和对侧腿伸展,表现出交互神经支配,从而既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调节过程涉及多个中枢神经元,为多突触反射。请回答下列问题:(1)钉子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引起①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屈腿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2

)兴奋传递到神经元②时,兴奋在神经元②上进行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引起②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最终使屈反射中的伸肌舒张。【(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

系的部位,参与伸腿反射的突触存在于_____(填图1中字母)。若突触间隙K+浓度降低,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4)如图2所示,鱼和哺乳动物的某些部位存在通过电信号传递的电突触,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特点是_____。【答案

】(1)①.由正变负②.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屈肌)(2)①.单向②.变大(3)①.A、B②.增大(4)传递速度快,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到电信号,传递方向是双向的【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

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兴奋处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则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

的肌肉和腺体,在曲屈腿反射中,表现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小问2详解】由于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在②上只能进行单向传递;②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所以当其兴奋时,会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

使屈反射中的伸肌舒张。【小问3详解】突触是神经元和神经元或肌肉的连接部位,位于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的位置,所以位于图1中A和B的位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花费的时间远大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与膝反射相比,该反射过程需要经过突

触数目较多,所以有较多的突触延搁,因此花费的时间多。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静息时钾离子外流,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钾离子外流减少,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小问4详

解】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需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由离子通道连接

,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双向性。24.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免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_____,其主要原因是垂体、提取液中含有_____。(2)c处理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3)若

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24.①.减少②.抗利尿激素25.①.降低②.还原糖(葡萄糖)26.下丘脑【解析】【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

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小问1详解】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小问2详解】c处理为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即肾小管

重吸收水的能力降低,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糖。【小问3详解】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

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25.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

期卧床,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此病。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产生冷觉,该过程____

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2)当血液中③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B的活动,这种调节作用叫做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虽然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因_____,

故其作用是定向的。(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分泌增加,④主要的生理功能是_____。与④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是_____。【答案】25.①.不属于②.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6.①.抑制②.(负)反馈调节③.使血液中甲状腺

激素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④.只有靶细胞有相应受体27.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②.胰岛素【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小问1详解】大脑皮层是躯体感觉中枢,故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处产生,冷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B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

泌,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激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微量),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由于只有靶细胞有相应受体,因此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小问3详解】饥寒交迫时,

胰岛A细胞分泌的④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胰岛素是生物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相抗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

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