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18.5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11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4300f961bc6baf16a80a199336ee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二十四节气”,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自给自足②男耕女织③注重农时

④精耕细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二十四节气”,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知,“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③正确;据材料“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可知,农事活

动有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特点,④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内容,①、②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禽饲养业为辅;②实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实行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进

行精耕细作。2.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详解】材料中商鞅的这一做法一则可以增加户数,实行最小家庭形态;二则可以增加税收,防止偷税漏税;三则可以刺激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故选D。即使在西周时期也要分家,而分家后,宗法关系不见得会因此改变,故仅从材料判断宗法制瓦解一说无从谈起,排除A;材料中的时间段,是土地私有制确立

并发展的阶段,土地兼并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并不是这一规定的目的,排除;商鞅变法对农业的措施使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选项说法错误,排除。3.下列对封建王朝实行“工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

生产②生产技术水平低③生产规模大④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的需要⑤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官”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故①⑤

正确;“工官”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生产规模大,故②错误,③正确;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室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ABD项排除。4.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

.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营手工业之所以能够超过观影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因此选项

D正确;明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明朝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排除;国家对手工业从业者人身控制减弱会促进私营手工业发展,但是这不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私营手

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

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甚至豪强家族比郡守还可怕,这反映出当时豪强威胁了中央集权,所以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所需粮食大半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即所谓的“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而江南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则跨出长江下游,输往全国售卖,“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缮、币(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

B.跨区域商品流通贸易日趋频繁C.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区域商人的兴起助推经济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粮食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品输往全国售卖,说明跨区域的商品流通和长距

离的商业贸易日趋频繁,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的丧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区域商人如商帮的兴起,排除D项。7.学者们认为,即

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换言之,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这说明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资本主义的发展是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D.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即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正确;哥伦布、达·伽马发现

新航路是历史事实,排除A;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发展、传播宗教等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排除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8.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

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A.商品经济繁荣B.新兴国家独立C.土著文明转型D.早期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开始对外殖民扩张,在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出现了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

、新英格兰等新地名,D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美洲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独立,排除A、B;题干所列的地名多为殖民者所建,与土著文明无关,排除C。9.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

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发展B.自由主义的影响C.专利

政策的保护D.市场需求的推动【答案】D【解析】蒸汽机发明之前工厂必须建立在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地方,蒸汽机发明实现了这一况状的改变,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扩大,导致蒸汽机的出现,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事实,排除A、B和C。10.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

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时期,随着英国生

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置了生理学、解剖学,促进了人类进一步了解自己;逻辑学、理学、数学和光学的设置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涉及到抚养子女的问题方面设置了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维持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是历史、政治、社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发

展需求,故C选项正确;英国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体现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材料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内容,无法体现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英国的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社会分裂对

立的现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19世纪英国教育课程设置,无法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

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A.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

察自然经济的根本特征。A选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因此中国人基本不需要购买外国商品,所以才造成如此奇怪结局;B选项错误,英国商品可以通过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并且通商口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国人对于外国商品的消费同样很少;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及史实可知清政府闭关状态已被打破,并未限制外国商品销售;D选项错误,中国人购买力低并非根本原因,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需要。【点睛】本题抓住设问为产生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应为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12.史

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共翻译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部44本,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同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共翻译西书25种,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这反映了A.内忧外患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B.向西

方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C.洋务派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D.国人开始西方制度领域的探索【答案】C【解析】【详解】在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关注国际法和外国法,表明地主阶级洋务派已具有近具有近代外交理念和世界意识,强调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故选择C项;题干材料没有

体现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故“成为了国人的共识”说法错误,排除B项;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开始西方制度领域的探索,排除D项。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

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D.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

产的民用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后期为了辅助军事,以求富为旗帜,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最先开始了向西方学习,不是洋务派“再

进一步”的举动;B选项错误,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是掀起“自强”、“国防近代化”的洋务派“再进一步”的举动;C选项错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是维新派和革命派,不是掀起“自强”、“国防近代化”的洋务派“再进一步”的举动。故正

确答案为D选项。1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

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民国建立激发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15.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

币制改革,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白银国有,同时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这在当时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B.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C.导致了严重经济危机D.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币政策

的实施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秩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恶性通货膨胀主要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与币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出现于1935年币制改革之前;D选项错误,币制改革与收回贸易主权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C.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已抬头D.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详解】1955年,政府报告中明确在“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

的工业体系”同时,还要“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表明当时中国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A项正确;1955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基本建立,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建设中出现

了“左”倾错误,C项错误;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D项错误。1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纠正“文革”错误B.纠正“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1960年国家首次提出对国民经济整顿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一次纠正,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左倾错误,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八字方针18.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

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化。经过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经过农业生产合作

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答案选A。19.下表是福建省福鼎县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状况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在农业合作社建立过程中A.农村公有制

规模在扩大B.农户的个体化倾向严重C.政府注意宏观上的调控D.农村政权走向了分散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56-1957年,该县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缩小,入社户数减少,这表明政府在农户入社问题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注意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了宏观调控,故C项正确;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增多和入社农户的减少,说明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减少,公有制规模也在缩小,故A项错误;1957年与1956年相比,虽然入社农户有所减少,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户入社

,说明农户的个体化倾向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社是经济组织,故D项错误。20.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

在当时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压缩政府机关单位商品性费用的支出可以缓解社会物资紧缺的情况,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项不符合题意。21.197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

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此话体现了他主张A.对外开放B.拨乱反正C.对内改革D.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78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可知此话体现了邓小平反对故步自封,主张对外开放的思想,故选A;材料主要

表达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主张,不是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和独立自主,排除BCD。故选A。22.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

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A.《申报》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B.报刊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C.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D.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日该报的30版……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

或全版”可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使得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及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报刊中的广告信息而非报刊的时新闻功能,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申报》内容而不是收入来源,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报刊中的广告信息,并未体现民众的心态状况,C项错误。23.在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髙关税,从而引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致提髙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提高关税,目的是限制进口,转嫁危机,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结果加重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B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应对经济危机措施24.以当代美国默里·

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材料中“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

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政府也曾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并非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有主要责任,故C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是罗

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25.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

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二战后70年代”,“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也符合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减少国家干预,削减国有化比重的理论要求,故B正确;A项是在90年代,排除;完善福利国家制度就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的干预,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要加大市场的作用,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

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

繁华中沉没》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

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答

案】(1)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2)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

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突破了商业活动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早市、夜市、草市兴盛。【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2)原因,根据材料二“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

率显著提高”、“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可知,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从城市功能、海外贸易、货币、商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可知宋代“商业

革命”的表现是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突破了商业活动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早市、夜市、草市兴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

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

济史》材料二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

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

要是收回国家主权。——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

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

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解析】【详解】(1)材料一“经济民族主义”、“应扩大贸易顺差”“更大的生产,更

丰厚的利润”以及材料二中主张“商战”,同样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希望中国政府“绸缪商政,体恤而扶植”,以便“其厚输而无怨也”,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等可知两者在本质、措施、中心等方

面具有相同点。(2)依据材料一“国家……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国家会日益殷实”等信息,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知识,可整理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材料二“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

识进一步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等信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即可获得其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

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

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

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

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

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答案】(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理解的能力。由材料

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

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

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

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

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

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史实即可)示例二: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促成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

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解析】【分析

】【详解】首先确定设问的主体“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其次要注意开头的限制“中外近现代史”。答题时第一步是要亮明观点,按照题目说明,既可以使用材料中的“政府向市场放权增强市场活力”这一观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新观点,但是不能脱离政府与市场这两个核心

;第二步是要围绕自己列出的观点引用史实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实引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题目蕴含的观点为例,首先明确观点为“政府适度放权可以增加市场活力”,然后在说明过程中,可以列举中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

放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滞胀”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等主要史实,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不要忘记列举这些史实的时候,要紧密结合主题观点,进行简单的点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88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