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129.1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9daff6078c6d16683ae0d1c1fd39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5届高三思想政治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器是采用天然原料,通过化学反应使之改变固有形态和性能,从而制成人类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器皿。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陶质容器出土于我国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约2万年,器型为整体近似“U”形的圜底罐。陶质容器的制作
和使用()①促成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反映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③影响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④能够体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成人类迈入了文明时
代的门槛,而且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而人类在奴隶社会才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①错误。②:陶器是采用天然原料,通过化学反应使之改变固有形态和性能,从而制成人类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器皿。可见,陶质容器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符合题意。
③:陶器是采用天然原料,通过化学反应使之改变固有形态和性能,从而制成人类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器皿,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陶质容器,其器型为整体近似“U”形的圜底罐。可见,陶质容器的制作和使用影响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③符合题意。④:陶
质容器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④错误。故本题选C。的2.恩格斯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想用各种万应灵丹
和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社会弊病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可见,材料中的社会主义者()①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不能给无产阶级运动提供科学指导③看
不到工人阶级受压迫、剥削的现状④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表明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也不能给无产阶级运动
提供科学指导,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他们想用各种万应灵丹和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社会弊病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表明材料中的社会主义者看到了工人阶级受压迫、剥削的现状,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3.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70多年来,成渝之间的铁路通道,
从仅有的成渝铁路增加为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成渝城际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多条线路,时速也从36公里增加到目前中国铁路的最高速350公里。成渝铁路的蜕变()①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人间奇迹②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中国没有铁路的历史③说明新中国
的成立开启了国家富强的新征程④标志着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70多年来,成渝铁路成功的蜕变,这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人间奇迹,也说
明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国家富强的新征程,①③符合题意。②: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已经有了铁路,②错误。④:我国还没有建成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故本题选B。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精神主旨的是()①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勇于创新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③既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参政权,又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④既继承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精神,又不断创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解析】【详解】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社会,因此,创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表述有误,①错误。②:“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表明在改革方面,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②正确。③:在我国,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享有参政权,③错误。④:“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表明既继承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精神,又不断创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方
式,④正确。故本题选D。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①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的内在
要求②能够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③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④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举措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①错误。②④: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举措,②④符合题意。的③: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③排除。故本题选D。6.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具有科学性,准确把握了社会发展趋势②具有
实践性,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③具有传承性,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④具有革命性,是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
领时代”,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准确把握了社会发展趋势,①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也没有体现其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②③不符合题意。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
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革命性,是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据统计,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95.9%、91.9%演化至
2024年5月的96.1%、94.4%。从2019年以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占比看,高技术制造业占90.2%,高技术服务业占9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94.6%。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民营经济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②民营经济在高技
术产业中起主导作用③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④民营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根据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
比,以及从2019年以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占比,表明民营经济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①正确。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在高技术产业中不起主导作用,②排除。③: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
新技术产业方面,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95.9%、91.9%演化至2024年5月的96.1%、94.4%。这表明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民营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功能,④排除
。故本题选B。8.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西部各省份凝聚共识、抓住契机,积极谋划优势产业,奋力开拓西部地区高
质量发展新篇章。这说明()①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实现优势产业发展是决定当代中国西部命运的关键一招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地区竞争力④西部各省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地区宏观经济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解析】【详解】①:习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提出要求。西部各省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谋划优势产业,奋力开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表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
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①正确。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排除。③: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表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地区竞争力,③正确。④:西部各省通过实施
地方经济政策,保持地区经济稳定,而不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④排除。故本题选A。9.2024年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中央财政预拨资金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4年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年度资金总额为近112亿元;该预算项目总体目标是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支持符合补贴政策要求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据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
质③刺激汽车消费提质升级④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⑤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③→②→⑤→①D.③→②→⑤→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对汽车以旧换新进行财政补贴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①排第一位。③:该政策总体目标是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支持符
合补贴政策要求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可见该政策能刺激汽车消费提质升级,③排第二位。④:汽车消费提质升级有利于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④排第三位。⑤: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⑤排第四位。①→③→④→⑤传导正确。其他选项传导均错误。故本题选B。10.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
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更重视长期回报的项目或投资活动,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是对资本回报有较长期限展望且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鼓励和吸引国际耐心资本投资我国()①需要增强投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②是推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③需要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④能为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鼓励和吸引国际耐心资本投资我国,能为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
金支持,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③④符合题意。①: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①错误。②: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鼓励和吸引国际耐心资本投资我国不是必要条件,②错误。故
本题选D。11.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3亿人、2.99亿人,同比分别增加1423万人、388万人、478万人。2024年1—6月,三项社会保险
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总支出3.6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8.8万亿元。由此可见()①我国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③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有力支撑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平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解析】【详解】①:由材料“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3亿人、2.99亿人,同比分别增加1423万人、388万人、478万人”可知,我国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①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
稳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说明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由材料“2024年1—6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总支出3.6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8.8万亿元”可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平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基层是贯彻落
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的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该《若干规定》()①注重问题导向,为基层减负和赋
能作出制度性安排②注重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务实的工作导向③健全长效机制,旨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④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
解】①:《若干规定》的出台是为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可见其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同时,《若干规定》作为党内法规,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和安排,①正确。②:整治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整治
形式主义,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务实的工作导向,②正确。③:《若干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并不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③排除。④:《若干规定》是党内法规,而非国家法律,④排除。故本题选A。13.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63万亿元,近
几年援藏省市总计投入693亿元,其中大量资金用于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使西藏“换了人间”。由此可见()①中央政府支持和其他省市援助是西藏巨变的关
键②西藏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共同繁荣进步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发展根本制度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中央支持
、全国各地的援助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使西藏“换了人间”,这说明西藏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也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共同繁荣进步,②③正确。①:西藏巨变的关键是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央政府支
持和其他省市援助是西藏巨变的外因,并非关键,排除①。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而非根本制度,排除④。故本题选C。14.某校的思想政治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列举了D社区的“四事”工作法(见下图):居民
说事:了解小区居民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民主议事:利用业主群、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进行广泛讨论代表会议定事:遵循议事规则,把内容与方案交由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大会决策聚力办事: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围绕“四事”工作法,同学们
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的①同学甲:“居民说事”赋予了居民充分的民主权利②同学乙:“民主议事”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③同学丙:“代表会议定事”保障自治组织的自治权④同学丁:“聚力办事”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
【详解】①:居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居民说事”赋予的,①不选。②:“民主议事”通过协商形式,充分发扬民主,汇聚民意,这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②正确。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力,③错误。④:材料中指出D社区凝聚共建单位党组织、志愿
者、达人等力量,落实好“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这表明该社区依托共治力量,让民意落地,④正确。故本题选D。15.为破解道路停车难、停车乱等城市治理难题,Y区充分运用“执法+监督”数字平台,推进“人行道违停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以各有关单位权责清单为依据,对停车涉及的监
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检查表单,明确监管部门、法律依据、检查内容,将监管责任细化到每个监管部门、每个执法环节。“执法+监督”数字平台的运用()①是建设权责法定政府的重要举措②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协同治理体系③提升了执法效能和城市治理质量④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
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权责法定强调的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而材料中强调的则是执法监督问题,①错误。②③:材料提到“Y区充分运用‘执法+监督’数字平台,以各有关单位权责清单为依据,对停车涉及的监
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检查表单,明确监管部门、法律依据、检查内容,将监管责任细化到每个监管部门、每个执法环节”,体现了Y区构建科学高效的协同治理体系,多个角度出发去提升执法效能和城市治理质量,②③正确。④: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内部的
执法监督,而非外部公民的民主监督,也没有提到政府和公民的沟通机制,④排除。故本题选C。16.2024年5月13日至19日是第三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某县人民法院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中,法官
和法院干警们向群众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并提醒广大家长严格依照法律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此举()①有利于发挥行业规章在社会治理中作用②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③能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④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法官和法院干警们向群众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并提醒广大家长严格依照法律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此举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②④正确
。①:材料强调法院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不涉及行业规章的作用,①排除。③:此举有助于促进人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但不能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③排除。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是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类电源装
机容量及同比增速情况。(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注: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224万千瓦,同比增长14%。其中,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
重为36%。材料二理论上,风电、光伏等绿电生产使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零,不应该计算碳排放。然而,2023年以前,湖北碳控排企业无论是否购买使用绿电,统一按照0.5257吨/兆瓦时碳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
即便一家企业使用1亿千瓦时绿电,还是会核定该企业排放了5.257万吨二氧化碳。为推动绿电与碳排放“挂钩”,2024年5月,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在武汉正式启动,湖北4家企业签订共计1.54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获得7
250万元低息贷款,可抵扣约11万吨碳排放,让“碳配额变贷款、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的循环成为常态。目前,“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模式在湖北实现常态化开市,预计年交易电量达20亿千瓦时。(1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湖北构建“电—碳—金融”三市场的原因。【答案】(1)我国目前仍以煤电为主,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增加,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增速较快,说明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体系更加多元化(或“
形成了风电、气电、核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的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电力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①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构建“电一碳一金融”三市场有利于破除阻碍碳资源要素流动的体制机
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电、碳、金融协同发展,提高碳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②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电一碳一金融”三市场有利于降低节能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清
洁低碳转型,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电源装机容量及同比增速情况、“电—碳—金融”三市场考点考查:市场配置资源、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图表数据类主观题,对图表的信息进行总结提炼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柱状图中煤电的比例最高→可联系我
国目前仍以煤电为主。有效信息②:横坐标中出现了许多非传统的发电方式→可联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增加。有效信息③:风电、光伏折线比较陡→可联系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增速较快。有效信息④:截至2023年底,
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224万千瓦,同比增长14%。其中,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可联系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体系更加多元化,电力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小问
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运用市场配置资源、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分析湖北构建“电—碳—金融”三市场的原因。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
效信息①:2023年以前,湖北碳控排企业无论是否购买使用绿电,统一按照0.5257吨/兆瓦时碳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可联系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有效信息②:为推动绿电与碳排放“挂钩”,2024年5月,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在武汉正式启动→可联系是贯彻绿
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
行动。M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典型引领、能人带头”作用,通过用工租。赁、流转土地、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种植产业,开发出以蓝莓、车厘子、糖心苹果等为主的“拳头产品”。目前,全镇林果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产品远销上海、澳
门、广州等地,700余户种植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2023年户均收入1.45万元;同时,该镇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露营地,开设农家乐、乡村民宿酒店100余家,带
动农民增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明M镇农民增收的路径。【答案】①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用工租赁、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林果种植产业,增加农民劳动收入。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
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解析】【分析】背景素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考点考查:居民收入来源、集体经济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经
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从居民收入来源、集体经济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通过用工租赁、流转土地、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种植产业→可联系教材知识居民收入来源。关键词②: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打造
乡村旅游露营地→可联系教材知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体经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4月16日至18日,D省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
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上,组织调研组赴Z、Q两市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先后对Z、Q两市的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与当地有关部门、企业、商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
建议。省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好“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等载体,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事项,多方收集意见建议,有效提升协商质效,凝聚广泛共识和奋进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明D省政协是如何助力“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组织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积极为营商环境建设献计出力。②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利用协商平台等载体,广泛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政
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③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凝聚广泛共识和奋进动力(或“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
级。【解析】【分析】背景素材:D省政协有效提升协商质效考点考查:人民政协的职能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人民政协的有关知识,从做法角度分析
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D省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上→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关键词②:与当地有关部门、企
业、商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可联系:政协的职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联系群众。关键词③:利用好“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等载体→可联系: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凝聚广泛共识和奋进动力。第三
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新时代,我国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涉及改革有关法律的
立改废释工作,通过“打包”修改、作出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等方式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修改刑事诉讼法,完善监察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修订国务院组织法,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成果通过
法律规定予以体现;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认和巩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果……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和国家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
8件,决定提请大会审议法律案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正在审议中的法律案18件,及时为推进相关改革提供法律依据,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实施。(1)有人认为,改革就是要冲破法律的禁区,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让路。结合材料,运
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围绕“改革与法治”这一主题谈谈你应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不超过150个。【答案
】(1)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也必须与时俱进,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完善和调整,进而为我国发展和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该观点认识到了法律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该观点错误地把改革与法律对立起来。③必须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既发挥法治规范和
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又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才能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答案示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弘扬法治精神;依法行使代表职
权,积极向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和意见,促进改革与法治深度融合。作为人大代表,我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评分等级量表:等级水平
等级要求一等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全面展开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二等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三等观点不明确;论述
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四等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和国家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
划重点推进考点考查:法治、人大代表等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运用法治的相关知识,从合理与不合理两个角度来分析作答。要求先作出判断,
再解释合理部分,最后解释不合理部分。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正误判断:片面。有效信息①:新时代,我国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涉及改革有关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通过“打包”修改、作出授权决定和
改革决定等方式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刑事诉讼法等→可联系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以此说明观点中有合理部分。有效信息②: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和国家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的立法、修法项
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及时为推进相关改革提供法律依据,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可联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改
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不能将改革与法律对立起来。以此说明观点中有不合理部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开放试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
》的知识,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围绕“改革与法治”这一主题谈谈你应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本题答案不固定,切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人大代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