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34.900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8)页,134.9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8f97b63784595042b23dc6dd47f5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咸丰春晖学校2021年春季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

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

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

、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

光明日报》)材料二: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

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

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

,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

,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

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

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

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

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

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

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

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

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

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D.新时代

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

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

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斑

竹村里凤凰舞惠敏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

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栋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栋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

,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色地摞着。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南漳

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得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

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

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瑞忽然抬头:“是穷吧。"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

“穷"在屋檐下炸裂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7岁到12岁,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

斑竹,逗号写出了12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画上了句号。瑞从此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

看星星、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栋,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

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有人看到过凤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

是“村民",护着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栋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栋下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

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

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槃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杨不仅是个

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我们村”是扎根在扶贫村的精神体现。B.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化,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C.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改变了他们的村庄,召唤他

们回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D.文章阐述了“我"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更有说服力。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

生活场面。B.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化。C.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D.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

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8.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14题。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

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

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

/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言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12.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采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前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

,她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基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

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14.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小桥旅夜吴敬梓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

成。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

乡漂泊的吴敬梓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C.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

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16.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具体诗句,概括诗中写了哪几层“悲”。(6分)(三)名篇名句

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观在《鹊桥仙》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表现出积极昂扬,健康向上的达观情调。(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飞虫和米粒为喻体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今天去访

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①?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雅·玻里亚纳。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

美丽的森林。粗大的桶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发着草香、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托

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②,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排比、对偶B.设问、排比、借代C.设问、反问、对偶D.比喻、反问、借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给了我们

那么多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激动,给我们美好享受的作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下面是从一

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就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关爱,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尽力而为,

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会托人惠赠给您一份厚礼,希望您能喜欢。2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5分)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

》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小说

创作中“间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

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记事性文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咸丰春晖学校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

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

组织”;D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

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一和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

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故选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

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然后分析选项。B项,“……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说的是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故选B。4.【参考

答案】①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②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

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③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80多年前和80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④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

“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5.【参考答案】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

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③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④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文言文阅读答案详解见《寒假作业(十)》10.A11

.B12.C13.⑴.(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⑵.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14.①减免米供,买米救济饥饿之人;

②减价卖米,制作稠粥,拯救穷人;③开设药房,制作药剂,派遣医生,救治病人,抗击疫情。15.B。“虚实结合”错,颔联无虚写,写的是眼前实景。16.(1)“客路今宵始”是第一层悲,作者背井离乡,深感前途渺茫、

吉凶难卜。(2)“早岁艰危集”是第二层悲。诗人在家乡遭受一连串的不幸,家世衰落,不得不离开家乡。(3)“苍茫去乡国”是第三层悲,诗人辞别故土,不由得黯然神伤。(6分。)1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8.【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

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好像散落的水晶”是比喻;“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是反问;“在一片翠绿中间”,“翠绿”是借代。故选D。19.【参考答案】①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力度。②原文先是“

让我们激动”,再是“引发我们思考”,最后是“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③原文的修饰成分“无比”“伟大”,更能突出托尔斯泰作品的意义和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

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

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以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原文“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

,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中,“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这些用的都是短句,句式活泼,有力度。原文句子“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先是

“让我们激动”,再是“引发我们思考”,最后是“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原文有表修饰的词语“无比”“伟大”,改后的句子没有,不能突出托尔斯泰作品的意义和影响。20.【参考答案】①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②与森林合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

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第一空处,由上文“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可知,

是自己心仪的地方,所以到了俄国,理应去拜访,再根据句子后面的问号可知,此处应该是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第二空处,根据上句“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可知,房子坐落在一片森林中,而且漆着

白和绿的油漆,可见房子与森林合为一体,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与森林合为一体”。21.【参考答案】①“笑纳”改为“收下”;②“犬子”改为“令郎”;③“惠赠”改为“敬赠”;④“厚礼”改为“薄礼”。22.【参考答案】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解

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然后浏览材料,找出能体现“间离”作用的文字,根据这些文字进行概括。首先,要明确作用于谁,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也为读者留下了……”可知,主要是对创作者和读者的作

用;其次,要明确有什么作用,由“留下了……的余地……留下了创作的自由”“留下了……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可提炼出“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根据这些进行概括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