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doc,共(12)页,383.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b62b1ea5129ceb8df9016b67f566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5分,满分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相对稳定B.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C.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D.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
织水肿2.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D.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
引发的疾病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
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4.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
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
度可能为2f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没有发生物质的交换B.神经纤维上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6.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其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aCl2
溶液,后在a、b、c某点加入赤霉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促进作用B.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c点C.b~c段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
响D.在a点只有CaCl2溶液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7.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成
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的操作是:振荡试管→滴培养液→盖盖玻片→稍待片刻→显微计数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8.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
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类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性别比例失衡D.图④曲线
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9.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如果RNA单链中A
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10.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C.在实验室中,切
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D.平板划线接种时,应先将皿盖打开并放置于桌面上,以便于划线操作11.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构成生物
群落的是甲、丙、丁、戊B.若丙的食物中丁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丙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甲120kgC.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
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乙、戊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能量
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13.图示中①是把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少量葡萄糖和适量乳糖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②是某种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下列关于这两个图示的说法正确的
是()A.图①中大肠杆菌体内一旦合成了分解乳糖的酶,则分解葡萄糖的酶就会消失B.图①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乳糖的双重调控,对代谢不涉及酶活性的调节C.图②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酶合成调节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D.图②中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从而提高氨基酸B的
产量14.下图是寨卡病毒的模式图,能引起人患病。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可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增殖C.含有A、U、G、C四种碱基D.能作为抗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1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D.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
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淋巴因子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B.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溶菌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17.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有氧缺氧
条件下都能发生B.过程③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一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再用
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更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植株19.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
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B.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
,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50分)21.(14分)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
2加速排出。请回答:(1)图中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2)低O2也是调节呼吸的刺激因素。严重肺气肿病人长时间CO2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
,此时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①写出低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②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从代谢角度分
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严重肺气肿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医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着凉后可能引起高热,研究发现,高热病人体内代谢活动会明显增强,进而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试解释原因_
_____________22.(12分)微囊藻在太湖夏季水华的藻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即使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等逆境,微囊藻依然能在夏季引发水华。研究人员认为微囊藻可能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实验
一:从太湖梅梁湾口采集了0~15cm的上层底泥,分离出微囊藻。分别在灭菌的太湖水、MA培养液(富含N、P、K、Mg等多种矿质离子和有机质)中进行培养,微囊藻的起始密度调整至40(106个mL-1)。在3~4℃、无光的条件下培养7个月,每隔一段时间
对藻细胞密度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将实验(一)MA实验组中经过低温处理的种群密度为11(106个mL-1)的微囊藻与等量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同种微囊藻置于灭菌的太湖水、23℃、有光条件下培
养,结果如图2所示。(1)实验一中“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1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___________中的
存活率相对较高。若将培养温度改为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低温处理___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4)若用MA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__________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低温组微囊藻数
量变化曲线。23.(14分)硫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图1是生物圈硫循环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从物质循环的
层面看,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硫循环失衡,如图1.如何缓解S循环失衡成为中国目前比较紧迫的问题,请你给出两种种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2)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蛇的食物9/10来自鼠,1/10来自蛙.则理论上,蛇
每增加1kg重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kg.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蛙捕食飞虫利用的主要信息属于______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域外物种微甘菊进入该地区并快速增长,则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将会_______。(
3)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图2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得到的结果为:N只/km2.鼠记忆力较强,同种方法被二次捕获的概率减小,由此推断,该同学的调查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填偏大、相等、偏小)图3是该同学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计
录的该种鼠的年龄分布图(注:图形面积表示个体总数),由此图推测该时间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24.(10分)某同学尝试在适宜的条件下制作果酒和果醋,在消毒后的锥形瓶中装入新鲜的葡萄汁后封闭通气口,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初期将温度控制在25~30℃,可见溶
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化醋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分析并回答问题:(1)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葡萄汁装入瓶
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反应式为:_______。(4)与酵母菌相比较,醋化醋杆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后期接种醋化醋杆菌,适
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可以说明醋化醋杆菌_________________。(5)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C2.D3.C4.D5.C6.C7.C8.C9.B10.D11.B12.C13.D14.A15.C16.A17.D18.A19.C20.A2
1.(1)神经和体液调节脑干(2)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O2浓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供应不足如果吸入的O2浓度过高,会解除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导致呼吸暂停(3)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同时毛细血管
收缩、出汗减少等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机体代谢过旺,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22.(1)冬季太湖水下温度、太湖底层水体环境(2)MA培养液降低无光条件下,微囊藻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而23℃下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过多的贮藏物质,导致活力下降(3)不能(4)富营养化如图23.(1)化石燃料过量燃烧SO2(2)35增强物理降低(3)偏大衰退24.(1)分解葡萄糖形成酒精(2)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放掉发酵产
生的大量CO2有氧呼吸(3)C6H12O6―→2C2H5OH+2CO2(4)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成形的细胞核或只有拟核)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且为好氧性细菌(5)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
pH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