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docx,共(8)页,73.15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7839fffd6b664d513fc579db06bb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郡县制按地域划分的C.分封制下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D.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间接控制2.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
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D.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3.柏杨评价三公九卿制说:“
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权的实质是维护皇权的独尊B.互不统摄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C.三权分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监察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
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
反侵略的政治需要5.最适合示意图的标题是A.《文明的多样性》B.《行政权力的演变》C.《权力的制衡》D.《中央集权的强化》6.德国史学家兰克认为,基督教传到日耳曼人那里后,日耳曼人根据自身自下而上的民主传统,改良了原有的罗马帝国教会会议程序,逐渐在教会内部形成了自治和
自决的体制,补充和完善了罗马帝国在国家权力层面建立的基督教统一性,最终使基督教实现了普及化。根据他的观点可知日耳曼人A.民主化程度比罗马教会更高B.强化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力度C.推动了基督教的世界普遍性D.
提高了基督教会的独立地位7.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促成德国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A.普法战争的胜利B.欧洲霸权的确立C.国家的统一D.垄断组织的形成8.下表所
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记载文献(赵)普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责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于是召集石守信等饮酒,释其兵权。[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即位后,
禁军将帅自恃功高,所以“多银赛(傲慢无礼)”,太祖收其兵权[宋]王巩《闻见近录》“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脱脱《宋史》A.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B.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C.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D.宋太祖制定了重
文轻武策略9.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省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
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10.《十二铜表法
》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B.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C.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而制定D.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11.从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
,统一缴纳白银,白银成为通用的法定货币。这些现象说明明朝A.重农抑商的政策发生改变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C.朝贡贸易的体系发生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2.一般认为最早互派常驻外交使节的是十五世纪意大利各城市国家。到十七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已相当普遍地互派
常驻外交使节。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建立()A.有利于稳定国家间关系B.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C.说明欧洲均势体制形成D.消除了国家间的争端1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
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中朝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14.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
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15.1701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了威廉和玛丽死后的王位继承问题;国家颁布的每项法令必须经枢密院大臣签字
方能生效;司法官为终身制,只有不称职者方可被国王免职。这一规定意在A.解决王室财政困难B.防止司法体制走向腐败C.完善议员选举制度D.通过立法巩固民主政治16.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
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当时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享乐奢靡风气盛行B.政府鼓励进口外国商品C.意大利盛产奢侈品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17.在咸丰朝以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是直隶于中央的,决非将帅可得而私有。咸丰时期,湘淮军
则是由将帅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保举至武职三品以上者竞多至数万人。据此可知A.晚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面临调整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具
有必然性C.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结构发生变化D.洋务运动兴起的条件已经成熟二、材料分析题18.英美两国颁布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
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材料二《权利
法案》作为美国宪法的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限制立法权的方式如下所述。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则在立法权行使
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
《权利法案》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3)综合
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法治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
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
,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摘编自姜南《法德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1945-1993)》材料二法国人和中国人最好能对世界上的问题交换一下看法。您应该特别提醒中国人,我们是个自由的大国。我们是一定要独立于美国的,而美国对我们的态度也是领悟的。我们对美国不承担什么义务。至少,大
西洋组织正在一点一点地空有其表,不复具有其原来的意义。当然,(法国)同美国的关系还是好的,限度恰在于美国更清楚地意识到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对于俄国人,也同样适用。我们对他们没有义务,我们是自由的,但是关系已有改善。所以,在我们同中国的对话当中,我们应该把我们的
立场交代明白,明确申明我们的独立性。……民族主义是戴高乐哲学的核心,抽掉了“民族”这个基本要素,也就无所谓人们习称的“戴高乐主义”。——摘编马纳克《远东回忆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初法德关系的变
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同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20.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是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务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
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旧读zhěng)、从(旧读zòng)之别,如正一品、从一品。北洋政府的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司法官、技术官、警察官5种,有4级9等,有了近代化的初步的模型。从1912年开始,北洋
政府制定了各种文官管理的法规,如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材料二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
》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锉叙(审查考核)。
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
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做简要评价。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
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
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材料二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
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产生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