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宁陕蒙青川)必修3(二) 连点成线 整合突破.pptx,共(55)页,2.61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4c60df4abf2ed60666ed3daa1dcf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过秦论》《师说》必修3(二)连点成线整合突破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选项中,加颜色字解释全都无误的一项是A.修守战之具(器械)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受)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欢)士大夫之族(类)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蒙故业,因遗策(继承)D.术业有专
攻(学习,研究)秦人开关延敌(延请)√A项“受”,通“授”,传授。C项“爱”,吝惜。D项“延”,迎击。2.下列选项中,加颜色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同类的人)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奴役)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蹑足行伍之间(置身
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隳名城,杀豪杰(高大的城墙)D.小学而大遗(遗失)东割膏腴之地(肥沃)√D项“遗”,舍弃,放弃。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致天下之士弟子不必不如师C.才能不及中人年十七,好古文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之众
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然而成败异变√A项“以致”,古义: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B
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中人”,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古文”,古义: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4.
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加颜色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1)A.履至尊而制六合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孔子师郯子√D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2)A.是故圣益
圣B.尊贤而重士C.会盟而谋弱秦D.小学而大遗√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B.铸以为金人十二关中之固,金城千里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项判断句/状语后置句。A项均为被动句。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C项均为宾语前置句。6.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1)《过秦论》中的“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八
州”等词语意思大体相同,都是指中国。()×八州”应为“九州”。(2)古代称解释经书的著作为“传”,像《左传》,就是为《春秋》一书作的注释。()√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爱愛愛爱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爱”的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
从夂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义项例句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羡慕、欣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吝
惜,舍不得疼爱,爱护爱护爱惜,珍惜“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
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迁移小练】宠爱吝惜喜爱爱慕(2)乘乘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像人,下边是“木”字,像树木。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表示登、升。趁着,凭借兵车,车顺
应驾,坐登上义项例句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③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④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⑤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⑥冒着自京
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⑦连接,一个接一个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⑧辆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魏公子列传》)⑨“四”的代称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乘”的本义是“驾车
、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之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作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陶渊明手执《左
传》,乘()彼垝垣,阅至“公与之乘()”,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而终归于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迁移小练】登乘坐凭借冒着顺应(3)从从从甲骨文隶书楷书“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
”字,像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义项例句①惑而不从师(《师说》)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③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④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⑤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⑥
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⑦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⑧堂房亲属从兄、从弟跟随,跟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听从参加,从事依傍,挨着由,自通“纵”,合纵“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
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
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迁移小练】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4)却却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却”本来写作“卻”,是形声字,小篆从“卩”部,谷声(古音相近)。表示退。义项例句①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②却之不恭③却
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④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使……退却,击退推辞,拒绝退后
回头还、再表转折“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的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看随从
,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之,遂罢。相如归国,却()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迁移小练】退回头击退再(5)兵兵兵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
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义项例句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③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④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⑤战争,战事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兵器军队兵法侍卫,兵士“兵”的
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识记方法】[解释加颜色字]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斩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迁移小练】兵法兵器军队
伤害2.重点虚词——所以(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⑥(贼)必于渡
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北史·傅永传》)答案①④中的“所以”意思是“……的办法”或“用来……的”。②③⑤中的“所以”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而⑥中的“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以”,用(火把)。“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但也有例外,如上面的⑥。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点拨】(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颜色词语的翻译。(2019·全国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
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判断句。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为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
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应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参考译文】3
.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节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两种情况:①同形同义。如“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高考考查的
重点。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并解释其义,体会其特点。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________________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
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__________________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__________________⑤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⑥璧有瑕,请
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者,求学的人养生,供养活着的人爪牙,爪子和牙齿寄托,托身,藏身中人,平常的人指示,指出来给……看⑦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⑧臣所以去
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
宴》):__________________前进,走上前进献亲戚,内亲外戚、内外亲属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细说,小人的谗言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的判定: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判断。例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开头“夫(fú)人”两字不能与现代汉
语中的“夫(fū)人”混淆。《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办法)”,“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
点拨】2.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
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义。一般来说,古今同形异义实词的意思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来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2)迁移运用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的翻译。①(2021·新高考
Ⅱ)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佂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逖)知道大业不能成功,情绪激动引发重病。“遂”,成功;“感激”,古今同形异义词,情绪激动。【参考译文】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佂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
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业不能成功,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②(2022·全国乙)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节选自《说苑·贵德》)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请求对那些没人赡
养的老弱的人、没有居所的老而无偶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请求”,请求寻找;“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用品。【参考译文】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对那些没人赡养的老弱的人、没有居所的老而无偶的人,评
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4.重点句式——判断句(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判断句,如果是,请指出该句为哪种类型。(1)请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判断句,如果是,请指出该句为哪种类型。①廉颇,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
________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______③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__________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_____________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_______⑥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_____________
_“也”表判断不是直接判断“非”表判断不是“也”表判断⑦故木受绳则直(《劝学》):______⑧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______⑨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⑩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____________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______________⑫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⑬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______________⑭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______________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不是不是“则”表判断“诚”表判断“乃”表判断“为”表判断“是”表判断“者……也”表判断判断句作为文言文特殊
句式,是文言文最常见的句式之一,它可分为有标志词的判断句和无标志词的判断句。(1)有标志词的判断句:用助词,如上面的①⑥⑮;用副词,如上面的④⑩⑪⑫;用判断词,如上面的⑬⑭。【点拨】(2)无标志词的判断句,需要根据句意进行判断,如上面的③。辨别判断句既要看
形式又要看句子性质,比较简单的办法是看它能否译成“……(不)是……”或“……(不)是……的”形式。形式对,又能译成“……(不)是……”或“……(不)是……的”是判断句;否则不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是”字。正常情况下,“是”作指
示代词,“这、这是”,如上面⑤中的“是”。有时也作判断词,如上面⑭中的“是”。(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①(2022·浙江)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
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节选自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人们)将认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是吝惜(赏赐)爵位俸禄啊。(得分点:忍、爱,判断句)【参考译文】如果让天下人都知道应当施以刑罚、不能施予恩赏,那么君主还可以开解;如果让天下人都知道可以不施刑罚、可以施予
恩赏,那么(人们)将认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是吝惜(赏赐)爵位俸禄啊。②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节选自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给他车辆
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得分点:判断句,“也”作标志;两个“者”均为代词;辞,推辞)【参考译文】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
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