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8)页,60.7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11b29697419790cd093dd937c159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可食的植物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
取火的发明B.生产工具的进步C.建筑技术的发展D.畜牧水平的提升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
阿诺斯想表达的是()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D.祭司与文字诞生的关系3.《汉谟拉比法典》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
定的直接作用是()A.确立君主专制B.削弱中央集权C.调解社会纠纷D.维护地主利益4.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中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知婆罗门宣称种姓是()A.国王指令B.佛祖安排C.神
灵旨意D.人民意愿5.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这表明古代文明()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C.依据大河、农耕为主D.相对独立、多元发展6.古典时
期,欧亚大陆商路两端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长久存在,促进了跨大陆商业的全面发展。而这两个帝国的崩溃,则破坏并削弱了这种贸易盛况。中世纪,阿拉伯人推动了这一贸易盛况的再度出现。阿拉伯人推动这一贸易盛况重现的重要条件是()A.统一大帝国的出现B.
手工业技术先进C.思维敏捷、能言善辩D.文明的灿烂辉煌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文明完全
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8.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
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这说明雅典()A.所有公民直接管理城邦B.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C.城邦利益高于个人权利D.公民对国家制度缺乏信心9.公元前452~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
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C.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
的成熟10.在早期罗马法中,婚姻关系分为夫权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权婚姻的效力为法律所承认,但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夫权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丧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础。该变化表明()A.罗马法发展使妇女地位得到
改善B.万民法蕴含天赋人权理念C.罗马法注重维护平民利益D.习惯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11.巴格达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
的香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B.巴格达是世界贸易的中心C.巴格达的商品价廉物美种类繁多D.阿拉伯是沟通东西贸易的桥梁12.歌德评价《古兰经》:“(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
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
伯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材料13.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境内。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
.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14.“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
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A.背景D.影响C.性质B.内容15.“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
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中央负责行政与保护机关的衰败,使得私人携带武器自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武士集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A.庄园之间的联系密切B.严禁私人携带武器自卫C.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D.庄园制发展和中央集权的瓦解16.
下表为新罗统治时期的记载。材料信息表明()时间事件惠恭王六年,秋八月大阿餐金融叛,伏诛十一年,夏六月伊餐金隐居叛,伏诛十六年二月伊餐金志贞叛,聚众围犯宫阙元圣王七年,春正月伊餐悌恭叛,伏诛A.中央政权更替频繁B.中央内部争权日益严重C.政治统治趋向衰败D.君主权力逐步得到强化17
.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18.“自治
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
族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19.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其最高统冶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全国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据此可知印加
帝国()A.实行以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B.以军事扩张维护帝国的疆域C.地方行政长官由贵族直接推选D.广泛使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20.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A.人文
主义的鼓励B.航海技术的进步C.对金银财富的需求D.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1.在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
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说明()A.观念冲突,可以弥合B.角度不同,结论迥异C.人物评价,看其主流D.历史是非,清晰可辨22.17世纪威尼斯的羊绒年产量从29000卷下降到了2000卷;在佛罗伦萨,17世纪前50年间,羊绒的产量也从20000卷减少到
5000卷;在热那亚港,货物成交量由每年900万吨减少到300万吨,而且,因为丝绸业遭受重创,整个意大利的海运业都面临类似的情况。上述经济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B.航运业遭受重创C.商业革命
的影响D.价格革命的影响23.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可知()A.新航路开辟加速了人口的自由迁徙B.黑奴
贸易使美洲人口有了大幅上涨C.欧洲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灾难D.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族群的融合2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
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A.殖民掠夺残酷无情B.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C.世界走向整体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25.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A
.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C.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D.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20分。26.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
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
~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
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
,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共同历史特征。(5分)(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
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材料二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
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拜占庭文明得以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
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
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
农田。——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6分),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意
义。(6分)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三、选择题12345678910BCCCDADCBA11121314151617181920DDAADCBBAC212223
2425BCDCC四、非选择题26.(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曾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5分)(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
一和分裂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后,欧洲走向分裂。(4分)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3分)27.(1)原因:统治者的重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多种文化交流;商业活动和军事活动作为媒介。(6分)(2)地位: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
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4分,每点2分,任答2点)28.(1)特点:①种类多;②地理范围广;③以食物为主;④双向传播。(共8分;每点2分)(2)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为整体;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玉米等作物产量高且环境适应性强。(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意义: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人口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共6
分;每点2分,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