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三)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1)页,85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4ccf19d9dfa88de76a72a413ad1e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学情调研(三)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蔗糖B.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C.六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五肽化合物D.高温会破坏核酸中的肽键【答案】B【解析】【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由一个中央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R基团组成,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详解】A、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A错误;B、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B正确
;C、六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六肽化合物,C错误;D、肽键存在于蛋白质中,高温不会破坏肽键,D错误。故选B。2.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层膜结构①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B.①②④⑤属于生物膜系统C.mRNA可穿过⑥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①②⑤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有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
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详解】A、单层膜结构①为内质网,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A正确;B、①②⑤属于生物膜系统,④不含膜结构,不属于膜系统,B错误;C、mRNA可穿过⑥(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C正确;D、①为内质网、②为细胞膜、⑤为核膜,都是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但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因而功能也不同,D正确。故选B。3.图甲是细胞呼吸示意图,图乙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阶段①③④⑤可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B.阶段①④⑤均放出大量能量C.阶段④在乙
图中a处发生D.阶段⑤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是丙酮酸,①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图乙中,a表示内膜和外膜的间隙,b表示线粒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内膜。【详解】A.酵母菌属于兼型厌氧型,既可以发生有氧呼吸,也可以发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过程,因此阶段①③④⑤可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A正确;B.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只有第三阶
段释放大量的能量,B错误;C.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b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D.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剂[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阶段⑤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于参与反应的氧气,D错误。故选
A。4.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的“微型人脑”,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培育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微型人脑”中有幼嫩的细
胞,也有衰老的细胞C.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不死性细胞”,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
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时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详
解】A、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细胞衰老是细胞的正常现象,“微型人脑”中有幼嫩的细胞,也有衰老的细胞,B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主动控制的生命历程,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不能说明其遗传物质发
生了改变,C错误;D、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不死性细胞”,细胞可能发生了癌变,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D正确。故选C。5.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正确的是()A.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B.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
物镜小心缓慢转动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一定相同D.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的染色体被染成深色,有利于观察【答案】A【解析】【分析】脂肪鉴定的一般步骤为:切花生薄片→染色(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50%酒精)→制片→镜检。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橘黄色颗粒。【详解】A、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A正确;B、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
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可能有差异,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D、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被染成深色,有利于观察,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Taq酶
可耐受90℃的高温而不失活B.人体内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最适PH相同C.可选择H2O2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D.酶的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
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Taq酶可耐受90℃的高温而不失活,常被用来PCR进行体外DNA复制,A正确;B、人体内胃蛋白酶最适PH在2.0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PH在8.0左右,B错
误;C、H2O2温度越高,降解越快,因此不适合选择H2O2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C错误;D、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但是酶促反应速率还与底物浓度、温度等有关,D错误。故选A。7.关于探
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B.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R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D.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转成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型中,得到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详解】A、格
里菲思提出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其他科学家证明DNA是转化因子,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C错误;D、因为绝大多数生物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8.下图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翻译过程B.图甲所示过程中,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都可作为模板C.图乙中含有三种R
NA,都可通过转录过程得到D.氨基酸a的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
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RNA中的反密码
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详解】A、图甲表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乙表示翻译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A错误;B、图甲所示过程中,一个基因只有一条DNA链可作为模板,B错误
;C、图乙中含有三种RNA,tRNA(转运氨基酸)、mRNA(翻译的模板)、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都可通过转录过程得到,C正确;D、氨基酸a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即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基因C.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B错误;C、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正确;D、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10.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B.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分离定律D.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
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B、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反映出F1(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类型配子,进而说明了分离定律的
实质,B正确;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D、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形成配子过程,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种群的全部基因B.只有突变能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人工选择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东北虎与华南虎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
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
A、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每个个体只含有基因库的部分基因,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人工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D、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D
。12.如图表示施用IAA(生长素)对月季主根和侧根生长情况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IAA的浓度为自变量,每株侧根数是因变量之一B.施用IAA对主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
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可能会导致侧根数量减少D.与施用10-4mol·L-1IAA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为施用IAA(生长素)对月季主根和侧根生长情况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IAA的浓度,因变量为主根和侧根生长情况。
分析图示: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右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
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实验中IAA的浓度为自变量,每株侧根数是因变量之一,其次主根的相对长度也属于因变量,A正确;B.结合图示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左图中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
伸长均低于100%,说明施用的IAA溶液只是抑制主根的伸长,B错误;C.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图中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
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正确;D.对照前两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可知,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量少,D正确。故选B。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
出汗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体温、血糖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于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D.高原反应、痛风、尿毒症,这些都属于稳态失调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
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
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常见的稳态失
调:①血糖平衡失调;②pH失调;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④体温失调等。【详解】A、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减少,A正确;B、体温、血糖含量都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可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
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作为内环境稳态的指标,B错误;C、细胞内液中的水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于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D、高原反应、痛风、尿毒症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属于稳态失
调现象,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14.树突状(DC)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DC细胞B.DC细胞受损可影响体液免疫C.浆细胞可以识别DC细胞呈递的抗原D.二次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来自于T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树突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机体
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详解】A、根据图及题目信息可知,DC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与吞噬细胞功能相似,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正确;B、树突状(DC)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体液免疫也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会影响体液免疫,B正确;C
、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误;D、二次免疫中效应T细胞除来自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来自于T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故选C。15.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的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J·m-2·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浮游植
物构成一个群落B.太阳鱼和浮游动物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C.输入鲈鱼体内的能量都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图中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8.9%【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
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
的有机物中。贮存在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另一部分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详解】A.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生态
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太阳鱼和浮游动物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C.鲈鱼作为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D.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浮游动物2和太阳鱼处于第三营养级,浮游动物1和浮游
动物3处于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40+1483)÷(3780+4200)=28.9%,D正确。故选D。16.淮安市加快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洪泽湖沿岸“三退三还”、进行景观生态林建设,
显著提高了物种多样性B.白马湖森林公园展出了品种多样的菊花,其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维持遗传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唯一保证D.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答案】
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详解】A、洪泽湖沿岸“三退三还”、进行景观
生态林建设,物种多样性提高,A正确;B、白马湖森林公园展出了品种多样的菊花,其观赏性(非实用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维持遗传多样性不是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唯一保证,C错
误;D、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D正确。故选C。17.如图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酶只用于获取目的基因B.受体细胞A和受体细胞B一定都是
受精卵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必须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D.基因探针可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植株中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
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
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详解】A、限制酶用于获取目的基因,还用于切割质粒,使质
粒和目的基因有相同的粘性末端,便于形成重组质粒,A错误;B、受体细胞A一般采用受精卵,受体细胞B一般使用植物体细胞即可,B错误;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必须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表达,C错误;D、基因探针可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植株中目的基因是否转录,若转录形成RNA,
则会与基因探针形成杂交带,D正确。故选D。18.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生从初情期开始B.在细胞Ⅳ的卵细胞膜和透明带
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C.受精时,顶体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D.卵裂期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有机物总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个体发育的起点为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个体。对于人来说,从受精卵开始,到分娩之前,称为胚胎发育,而
生出来以后称为胚后发育。受精卵及受精卵开始分裂的2—4个细胞,具有全能性。胚胎工程通常指各种胚胎操作技术,主要有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详解】A、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生从胚胎期开始,A错误;B、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
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细胞Ⅳ已经完成受精作用,B正确;C、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C错误;D、卵裂期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有机物总量减少,D错误。故选B。19.兴趣小组利用鸡血细胞为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图为部分操作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图2中加入蒸馏水时应缓
缓加入直到白色丝状物消失为止B.图1和图2所示的操作中均需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C.图1和2所示操作中均需要留取滤液进行后续操作D.若提取洋葱的DNA时,需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食盐和洗涤剂,进行充
分的搅拌和研磨【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图1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获得含有DNA的核物质,经过过滤后获得含有DNA的滤液;图2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DNA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进而析出,此时过滤后要获得粘稠物。【详
解】A、由分析可知,图1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图2中加入蒸馏水时应缓缓加入直到白色丝状物不再出现为止,A错误;B、为了保证DNA的完整性,图1和图2所示的操作中均需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缓慢搅拌,B错误;C、由分析可知,图1中过滤后获得滤液,而图2过滤后需要留取纱布中的粘稠物,C
错误;D、若提取洋葱的DNA时,需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食盐和洗涤剂,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该过程中加入洗涤剂的目的是瓦解细胞膜,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促进DNA溶解,D正确。故选D。20.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时,要将葡萄汁装满发酵
瓶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C.在腐乳制作中,加盐腌制时需逐层加盐,并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减少盐量D.三者发酵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果醋、腐乳、果酒【答案】B【解析】【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
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为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冲
开瓶口,所以葡萄汁只能装2/3,A错误;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B正确;C、在腐乳制作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加盐腌制时需逐层加盐,并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错误;D、果酒的发酵温度在18-25℃,果醋的发酵温度是30-3
5℃,腐乳的发酵温度是15-18℃,所以由高到低是果醋、果酒、腐乳,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C)/(
G+T)的比值不同C.质粒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中GC的含量有关【答案】ABC【解析】【分析】退火温度是影响PCR反应特异性的重要因素。引物与模板复性所需要的退火温度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引物长度越短,引物中G+C的含
量越低,所需的退火温度越低。【详解】A、DNA有氢键,RNA也会有氢键,如tRNA的结构中有氢键,A错误;B、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由于其中的A与T、G与C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数目相同,即(A+C)/(G+T)的比值恒为1,
B错误;C、质粒是某些微生物细胞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因此,其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由分析可知,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中GC的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ABC。22.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
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B.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C.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色素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答案】B【
解析】【分析】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色素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步骤为: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分离。分离出来的色素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顺序
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详解】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B、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多画几次,增加色素的附着量,B错误;C、与菠菜相比,蓝藻条带上缺少第2条和第4条,证明了该种蓝藻没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C正确;D、色素Ⅲ为叶绿素a,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正确。故选B。23.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进行显微图像观察,图1、图2是从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芹菜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图1是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图2是芹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D.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图1、图2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存在
同源染色体联合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代表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离;图2中染色体行为互不干扰,属于芹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详解】A、取芹菜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因此,此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C、图1细胞中有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因此图1为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图2是芹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C正确;D、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看
不出图1、图2是否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C。24.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放入密闭小室中更易窒息死亡B.肝脏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C.饭后半小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葡萄糖浓度升高D.激素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答案】
A【解析】【分析】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详解】A、正常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强,放入密闭小室中更易窒息死亡,A正确;B、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
α细胞才可以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合成胰高血糖素,B错误;C、饭后半小时,由于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含量增多,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C错误;D、激素的受体不都
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25.下图为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过程中可在良种母山羊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可以在获能溶液中完成C.丙过程使用的培养
液中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D.丁过程中必须将早期胚胎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答案】C【解析】【分析】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
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详解】A、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不能加在饲料中,可以注射,A错误;B、获能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才能受精,乙过程不是在获能溶液中完成的,精子需先在获能溶液中培养达到获能状态才能与卵细胞结合,B
错误;C、丙为早期胚胎培养,为尽可能模拟体内环境,常加入动物血清,C正确;D、丁过程为胚胎移植,需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过的代孕母羊子宫内,而不是性状相同,D错误。故选C。三、非选择题26.某植物叶肉细胞
中有关叶绿体、线粒体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NADPH指[H])如图甲所示,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的部分肽链(小亚基)由细胞核DNA编码,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1)叶绿体可以将________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和________。(2)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Ⅰ),酶R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_______(
供能)、_______(作为还原剂)。(3)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的遗传信息通过________过程传递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与________结合指导多肽链的合成。(4)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C3-Ⅱ)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后进入
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答案】(1).光能(2).叶绿素(3).叶绿体基质(4).ATP(5).NADPH([H])(6).转录(7).核糖体(8).丙酮酸【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甲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相关功能和物质上的联系,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其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中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图乙为光合作用暗反应相关的代谢过程。【详解】(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过程
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将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2)CO2固定属于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酶R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物质变化过程,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ATP供能,[H](NADPH)作还原
剂。(3)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传递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与核糖体结合指导多肽链的合成。(4)根据有氧呼吸过程,能够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的物质为丙酮酸,所以叶绿体输出的
三碳糖(C3-Ⅱ)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各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7.健
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
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
现________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___等
。【答案】(1).组织液(2).血浆(3).蛋白质(4).组织水肿(5).无机盐、蛋白质(6).4(7).组织液(8).HCO3-、HPO42-【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
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详解】(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
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量增加,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4)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28.研究人员对雌性小白鼠(2N=40)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进行了观察,下图甲、乙为其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其中A、a和b表示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1)图甲表示________分裂后期的细胞,处于该时期的小白鼠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2)若图甲细胞取自卵巢,它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继续分裂,分裂方式可能是________。(3)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为______。(4)假定细胞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请继续以下分析:①由乙细胞基因
组成可推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②若该小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一个卵原细胞在形成乙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答案】(1).有丝(2).4(3).40(4).有
丝分裂或减数分裂(5).第一极体(6).1:1(7).2(8).AB或aB【解析】【分析】图甲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据此答题。【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丝
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该时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有40对同源染色体。(2)卵巢里面含有卵原细胞,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卵原细胞继续分裂,分裂方式可能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图乙为雌性动物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第一极体,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4)①由于假定细胞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由乙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共有2种。②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
,一个卵原细胞在形成乙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BB,所以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草地进行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GP=NP+R)。图中食物链中Ⅲ为植物,Ⅱ为田鼠,Ⅰ为鼬。(1)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是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形式存在。(2)该草地中所有田鼠称为一个________;草地上的植物有蓄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田鼠和鼬可以根据对方留下来的气味去猎捕
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功能。(3)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约为________J/公顷·年,表中显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4)通过对表中田鼠的能量流动数据分析,可以判断该生态系统是一个________(填“开放”、“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答案】(1).分
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含碳有机物(3).种群(4).间接(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5.93×107(7).逐级递减(8).开放【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
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详解】(1)表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
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能量主要通过食物链传递。(2)种群是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该草地中所有田鼠称为一个种群。草地上的植物有蓄养水源,调节气候
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田鼠和鼬可以根据对方留下来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3)GP表示总同化量,从表中可知,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约为5.93×107J/公顷·年,表中显示能量
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Ⅲ>Ⅱ>Ⅰ)。(4)草的同化量为5.93×107J/公顷·年,按照10%计算,应该有5.93×106J/公顷·年流入田鼠内,而田鼠的同化量只有1.76×105J/公顷·年,说明草的能量还能流向其它消费者,可以判断该生态系统是一
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0.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与普通液体培养基相
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③培养基中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讲,步骤③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2)步骤④中使用的培养基中常常要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接种时,若在培养
基表面连续进行4次划线(如图2),则需要对接种环灼烧________次。(3)为了对石油分解菌进行计数,采用________法,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平板。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若想要长期保存优质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答案】(1).石油(2).选择(3).琼脂(4).5(5).稀释涂布分离(6).偏低(7).灭菌(8).甘油管藏【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菌株的过程要使用选择培养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详解】
(1)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是筛选能分解石油的培养基,与普通液体培养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③培养基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讲,步骤③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能够生长,其它菌不能生长。(2)步骤③中使用的培养基中常常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
环进行灭菌,因此按照图中划线顺序进行4次划线,整个划线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的次数为5次。(3)为了对石油分解菌进行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分离法,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平板。由于稀释难度大,常有菌落的重叠,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4)实验结束后,为避免二次污染,使用
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甘油管冷冻保藏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的原理达到保藏目的,若想要长期保存优质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及保存,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熟悉,且能与实际应用相联系。31.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猕猴桃研究所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1)请写出上图中使用到的育种方法有________(至少写两种)。(2)研究人员在①过程中需要处理大
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原因是________。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有________,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3)经④过程得到的后代中,基因型是AAAA的个体占________(用最简分数表示)。经研究人员努力,最终获得了无籽猕猴桃(AAA),该猕猴桃无籽的原因是_
_______。(4)⑥过程表示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B导入猕猴桃细胞内,该过程涉及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还需借助________技术才能将该细胞培养成植株。【答案】(1).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2).变异是不定向的(3).③
⑦(4).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5).136(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有效)的配子(7).基因重组(8).植物组织培养【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杂交育种,③⑦为多倍体
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据此分析结合题目相关问题判断。【详解】(1)由图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杂交育种,③⑦为多倍体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2)①过程为诱变育种,由于变异(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研究人员在①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才可
能得到理想的性状;③⑦为多倍体育种,其育种过程中要用到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AAaa是四倍体,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4,所
以经④过程得到的后代中,基因型是AAAA的个体所占概率为:1116636=。无籽猕猴桃(AAA)无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有效)的配子。(4)⑥过程表示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AA的细胞成功接受抗虫B基因后,还需经植物组织培养产生幼苗,移
栽后长成AAAB的抗虫新品种植株。【点睛】本题考查作物育种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应会辨别各种育种的方法以及原理。考查作物育种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疫情发展迅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快速有效的对病人及疑似患者的诊断提供直接证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仪,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以Ct值表示)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科学家先将病毒RNA逆转
录,再将得到的cDNA进行扩增得到了大量DNA片段。(1)过程①中,需要使用________酶。(2)过程③中,需要设计________种引物,且设计时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3)采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咽部细胞样本提取核酸进行上述过程,若经逆转录
获得了1个cDNA,则在过程③中经10次循环后,得到的DNA数量为________个。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与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观察到的Ct值就越________。材料二:应对不断蔓
延的新冠肺炎,目前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接种疫苗。新冠病毒表面布满像皇冠一样的刺突蛋白(由S基因控制合成)。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可以通过模仿这些刺突蛋白,从而触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响应。下图表示疫苗的三种制作原理。(4)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应选择________作为目
的基因,以便用于后续操作。过程②表示构建________,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过程③需要用________处理细胞。【答案】(1).逆转录酶(2).2(3).碱基互补配对(4).102(5).大(6).基因S(7).基因表达载体(8).标记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9).CaCI2(Ca2+)【解析】【分析】分析材料一图:图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具体操作过程,①为mRNA逆转录形成cDNA的过程,②为单链DNA复制合成双链DNA过程,③为利用PCR扩增DNA过程。材料二图示为疫苗的三种制作原理,三
种疫苗分别为:疫苗Ⅰ:灭活(减毒)疫苗,疫苗Ⅱ: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体特异性结构蛋白;疫苗Ⅲ: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详解】(1)根据图示过程,过程①中由mRNA合成cDNA为逆转录过程,因此需要使用逆转录酶。(2
)过程③为利用PCR扩增DNA过程,该过程需要设计2种引物,且设计引物时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否则会造成引物自连。(3)根据DNA复制特点,若经逆转录获得了1个cDNA,则在过程③中经10次循环
后,得到的DNA数量为102个;由于PCR过程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与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因此,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荧光就越强,观察到的Ct值就越大。(4)根据题中信
息,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可以通过模仿刺突蛋白,从而触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响应,而这些刺突蛋白是由S基因控制合成的,所以,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应选择S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便于后续操作。根据图示过程②表示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过程③为转化过程,根据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所以需要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题材,结合图形主要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关
键是掌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这就要考生掌握PCR技术的相关内容,再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3.某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花、黄花和红花三种,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基因对此性状的控制途径如图所示:有人利用白花(甲)、白花(乙)、黄花和红花4个纯合品种进行
了如下三个实验:亲代F1代F2代实验一黄花×红花黄花F1自交:3黄∶1红实验二白花(甲)×黄花白花F1自交:12白∶3黄∶1红实验三白花(乙)×红花白花F1测交:2白∶1黄∶1红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如果基因b发生突变,则
________(填“不能”、“可能”)控制合成酶2。(2)实验一中亲代红花与F2代的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实验二中白花(甲)和实验三中白花(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3)实
验二得到的F2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白花植株占全部白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4)若将实验三得到的F2代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理论上F3代花色表现型比例为白∶黄∶红=_____
___。【答案】(1).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可能(3).100(4).AAbb(5).AABB(6).6(7).1/6(8).4∶1∶3【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
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题意分析,亲本都是纯合体,由实验结果可知白花对红花、黄花均为显性,黄花对红花为显性。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红花为双隐性纯合子,结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图可知,酶1由基因a控制的,酶2由基
因b控制。因此,黄花基因型为aaB_,红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_B_和A_bb。分析实验一可知,亲本黄花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实验二的结果可知白花甲的基因型因改为为AAbb,实验三的结果分析能确定白花乙的基因型为AA
BB。【详解】(1)基因A与a为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是其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如果基因b发生突变,则可能无法控制酶2的合成。(2)由分析可知,红花为隐性,且基因型为aabb,因
此,实验一种亲代红花与F2代的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由分析可知,白花(甲)和实验三中白花(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3)实验二F2代的性状分离比及基因型为12白(9A_B_和3A_bb)∶3黄(3aaB_)∶1红(1aabb),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则纯合白花植株占全部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2=1/6。(4)由实验三得到的测交后代F2中的性状分离比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的到的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且
比例为1∶1,让该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aabb)进行杂交,实际为测交,则F2中白花植株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B(1/2×1/4)∶Ab(1/2×1/4+1/2×1/2)∶aB(1/2×1/4)∶ab(1/2×1/4+1/2×1/2)=1∶3
∶1∶3,则测交产生的F3代花色表现型比例为白花(1AaBb+3Aabb)∶黄花(3aaBb)∶红花(3aabb)=4∶1∶3【点睛】熟知基因突变的概念以及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回答第二空的关键!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相关
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