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

PDF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579.607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pdf,共(9)页,579.60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269981098201c237c9fdb6624f08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2023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与百家争鸣无关,A项排除;材料“在鲁,齐国大臣崔杨弑齐庄

公”“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体现的是当时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因此儒家思想的产生是面对“礼崩乐坏”局面的理性反思,B项正确;材料与生产力发展无关,C项排除;D项和有教无类的主张提出有关,排除。故选:B。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独尊儒学的措施,解答

本题需要掌握汉武帝独尊儒学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从西汉中期开始,官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官方思想,经学成为教育的主

要内容,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家之学消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C。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宋明理学的把握。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主张“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理”的实质就是儒家三纲五常,C项正确;格物致知属于唯心主义,排除A项;理学与心学本质相同,都是维护三纲五常,排除B项;心学发挥主观作用来认识外在的“理”,排除D项。故选:C。4.B【解析】本题考查了宋词和元曲,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A.材料强调的是娱乐活动,未涉及词曲创作,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信息“宋朝城市中有傀儡戏、皮影戏等娱乐活动,由人操纵表演,配有乐器演奏和念白。北宋和金朝时期各地还流行一种说唱艺术,称为‘诸宫调’,由演出者在舞台上演唱一个长篇故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杂剧在融合了前朝不同的民族表演艺

术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具有“说、唱、表演”等特点,宋金时期娱乐活动的表演形式为元代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C.材料体现的是宋金时期的娱乐活动,未涉及适应了何种阶层的需求,故C项错误;D.材料主旨是宋金时期娱乐、说唱艺术的发展,未体现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B。5.

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需要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特征来答。从材料中三位学者的观点明显可以看出对待中国古代部落联盟的发展有不同的观点。刚开始是强调地理因素,后来逐渐增加了经济和政治因素。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减弱,A正确;BC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故选:A。6

.D【解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需要结合古巴比文明的特征来解答。根据材料“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可知,古巴比伦法典中的有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现实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9页)行为而制定,如对酒类交易中随意增加称重砝码的管理,这种具体的治理规定丰富了古巴比伦自然法,D项正确;材料论及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理,而非交易中的契约精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补充和完善”,排除B项;材料强调调节市场交易过程而非保护物权,排除C项。故选:D。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两河流域的人民相信人无法改变命运,这是人类文明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人类受制于自然环境的突出表现,C项正确

;材料表明人无法冲破神的束缚,并且表现出很多的无奈和不甘,“人文精神已经初步萌发”、“人类对神的敬仰与崇拜”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8.D【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考生需要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来回答。由材料“问题不在于为一个人

争得他的权利,而是保证他处于他有资格所处的地位”“不可能形成权利的观念,能够形成的只有国家正义和自由的观念”可知,古希腊公民具有对城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与城邦政治生活融为一体,故选D项;材料不是强调公民的个人自由,而是强调公

民与国家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表明,民众权利与城邦政治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受城邦政治的限制,故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法治精神,排除C项。故选:D。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格尔蒂法典》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格尔蒂法典》具有强烈的民事法律色彩,这有助于公民政治的实施,B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公元前5世纪”明显不符,排除A项;项表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且“克服了”的说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

。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及所学可知,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CD项。故选:B。1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根据材料“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万民法继承和发展了罗马公民法,B正确;罗马法不保护奴隶权利,排除

A;C是《民法大全》,排除C;万民法促进了罗马帝国发展,排除D。故选:B。12.B【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格兰人起名习惯由反映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地方保护神变为基督教中的一些人物的名字,表明基督教会对人们的生

活有强大的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基督教会的影响,变式反映欧洲王权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一体化的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9页)趋势在加强,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基督教会的

影响,无法得出与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13.A【解析】本题以相关作品的描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这部作品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

制度;A、古印度的史诗,故正确;B、是两河流域的法典,故错误;C、是对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的吉尔伽美什的赞美,故错误;D、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故错误;故选:A。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要求学生结合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的特征及影响来分

析。依据题干可知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这有利于中原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地区,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在地方上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并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和君主专制,排除BC项;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

“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项。故选:A。15.C【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根据题干中的“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

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项。材料

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C。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从材料“15世纪开始,岛上的森林被破坏殆尽用来种植甘蔗,瘟疫横行

使原住民锐减,”可以看出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岛上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带来的,A符合题干的要求;BC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故选:A。17.A【解析】本题考查殖民

扩张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则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自由论》与《海洋封闭论》是新航路开辟后大国海洋霸权争夺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海外殖民竞争激烈,故A正

确;B与《海洋封闭论》不符合,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18.A【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需要学生掌握荷兰殖民扩张的内容和影响。A.根据材料信息“它对船舰在航行中定位、确定航向具有重要意义,给航海者带来很大方便。”并结合所学可知,

海上探险活动的推进,使得自然科学在进步和发展,一些科技发明的出现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海上探险活动的进行,故海上探险活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B.海上探险活动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故B项错误;C.材料未涉及人类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9页)对地球产生了什么新认识,C项

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D.“为荷兰垄断海上贸易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1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贸易保护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表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以极端的方式对全球化表示抗议,不能反映经

济全球化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常发展,排除C项;“加深了全球无序竞争的程度”的说法过于片面,并且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促进全球贸易有序开展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反全球化运动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下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的全球利益失衡有关,A项正确。故选:A。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和平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依照外交辞令,苏联若过多描述该国核工业领

域发生重大事故,就意味着苏联核军工体系的败絮之处将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不利于维持苏联苦心经营的军事优势,说明苏联仍然意图维持与美国的对抗,C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的不是核威慑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不正确,排除B项;苏联是在掩

盖,而非妥协,排除D项。故选:C。21.C【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需要结合丝绸之路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根据材料“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作物统计表”并结合所学,西汉时期有很多外来作物传入中国,这些作物在中国的称呼常被冠以“胡”字,中国古代常把西域地区叫作胡地,西域的少数民族称为胡

人,所以这些外来作物主要是经西域传入中国的,C项正确;汉朝经济的繁荣和西域都护府设立不是这些外来作物能够传入中国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和D项;中外朝制是汉武帝为强化君主专制建立的,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故选:C。22.C【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

,要求考生掌握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概况分析作答。与唐代相比,宋代医学著作中采用进口香药作原料的医方、汤剂增长了数倍,反映出宋代对外贸易规模和影响的扩大,C项正确;中医更多地采用“进口香药为原料”制作成药,不能说明其发展受到了外来医学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宋

代中医“理论”走向成熟,排除B项;唐代对外文化交流是开放的,并不闭塞,排除D项。故选:C。2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中西文化的交流的影响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等地可用作食材的大量物种传播到我国,丰富了

我国的食物种类,C项正确;“交流速度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无从体现,排除AB项;明清时期的物种交流是通过西方国家间接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C。2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

球化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贸易额的增长说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大,交流增多,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的表现,D项正确;世界贸易额中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度,也有发展中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9页)国家的贸易额度,并不能说明是发达国家进入

“黄金时期”或者发展中国家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排除AC项;根据贸易额度的变化无法体现区域集团的作用,排除B项。故选:D。25.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图中可知,现在的U型微笑曲线比20世纪60、70年代的U型微笑曲线更低,表明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故C正确;国际产业分工并不合理,故A错误;BD

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26.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由图片中“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等信息可知,美国政府此举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C正确;材料不可能阻滞全球化进程,也不能缓解其

国内经济危机,更不能代表广大美国民众的意愿,故ABD错误。故选:C。2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亚历山大远征,要求学生结合亚历山大远征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

缪斯宫,④处于埃及亚历山大城,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28.D【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的远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

土壤”,结合亚历山大远征的意义分析。依据材料“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可知,这一论述认为亚历山大东征传播希腊文化,即说明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面,故D项正确

;这一论述说明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并不是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更不能说明希腊文化促进亚洲的整体发展,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故C项错误。故选:D。29.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蒙古西征,要求学生结合蒙古西征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战争导致人口迁移,也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D正确;ABC均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D。3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材料

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与拉美政治文化的差别,结合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不同,D项正确;拉美人排斥启蒙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思想文化的差异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移民不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3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6页(共9页)知识的把握。据题意可知,一战爆发前各

国普遍存在外国入侵的假想和焦虑,这就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导致人为错误影响历史进程,A项正确;是人们的主观思想激化了欧洲的仇外绪,而非媒体宣传主导,排除B项;一战的爆发不是美国操纵的,排除C项;欧美媒体是刺激了战争的爆发,而非防范战争,排除D项。故选:A。32.D【解析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A.材料的设问是客观影响,英法在中东建立殖民地并从“国际联盟”那里以托管的方式取得管理权,并建立国家政权,带来的主观影响是英法强化殖民统治,主观影响即英法的主观目的,而客观影响

是侧面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误;B.材料未涉及英法对中东石油的控制,故B项错误;C.英法在中东地区强化殖民统治并不一定会导致中东纷争不断,故C项错误;D.英法在中东地区强化殖民统治客观上有利于中东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斗争,故D

项正确。故选:D。3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解答本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分析。根据“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可知英法的“绥靖政策”牺牲了小国利益,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高潮,②地为德国慕尼黑,B项正确;①地是布拉格,排除A项;③是华沙,排除C项;④是柏林,排除D项。故选:B。34.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

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中国作为大国参与战后秩序安排,得到了美英苏的认可,进而分析得出这就有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依据材料可知,材料说明中国作为大国参与战后秩序安排,得到了美英苏的认可,这就有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故B

正确。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不是执政党,排除A。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意识形态分歧只是降到次要地位,并没有消失,排除D。故选:B。3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

根据材料“如图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示意图,苏联、美国、英国等国于1968年7月1日签署了该条约。中国于1992年3月递交加入书。1995年5月,联合国召开缔约国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并结合所学二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分析作答。A.该条约并无法

消除、遏制核武器扩散,条约签署后世界拥核国家数量依然不断上升,故A错误;B.该条约是一个军事条约,而全球治理体制为雅尔塔体系确立,该条约无法改变,故B错误;C.该条约并不涵盖国际组织,故C错误;D.据材料“苏联、美国、

英国等国于1968年签署该条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8年处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进入白热化,世界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虽此时中国核爆炸已试验成功,但中国处境艰难,此时为两极格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为避免核战

争的爆发与避免核武器扩散导致拥核国家地位下降而签署该条约。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较为和平稳定,故中国于1992年提交加入书,故D正确。故选:D。36.B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7页

(共9页)【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生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来回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恢复高考的前两年(1977年和1978年),报考人数激增,而后稳定下降;与此同时,高校录取比例却不断提高,在1978年以后,在报考人数下降

的条件下,高校录取人数和录取比例均稳步上升,这表明,高等教育逐渐与改革开放相适应,故B正确;“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开始实施,故A错误;在报考人数下降的条件下,无法得出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故排除C;仅从录取人数和录取率无法得出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故排除

D。故选:B。3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推崇神仙思想,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

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而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有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理念,B项正确;“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以道教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并非受佛教思想影响,排除A项;“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古代科技实用性无关,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园林建筑,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3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文化遗产,要求学生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A.材料中意大利城市建筑的布局和特征并不是由于政治理念决定的;B.文艺复兴时

期宗教建筑并没有退出意大利城市建筑规划;C.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民众的宗教信仰日益淡漠;D.从材料中“公共性建筑日益取代教堂成为城市中心广场的主要建筑,甚至连市政厅的底部也供市民集会使用”可以看出城市建筑中有大量服务于民众的公共设施,体现了市民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城市的建筑。故选:D。3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耕文化传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四个图片分别是灌溉工具,都对中华文明中有贡献,但A翻车使用人力,用途更广泛,BCD三个灌溉工具尽管有所进步,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不及翻车用途更广,影响更

大。故选:A。40.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相关知识,“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为突破口,体现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A.从材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表达了积极进取的思想,与树立自己的尊严无关,故A错误;B.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而B选项只说忠君,表述不全面,故B错误;C.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岳飞《满江红》是宋代的,故C错误;D.程朱理学兴起于宋,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材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体现,故D正确。故选:D。41.【参考答案】(1)北魏。(1分)可从自然环境、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巩固统治等方面回答。(任二点4分)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8页(共9页)(2)积极影响:顺应了当时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

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任二点4分)(3)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环境宜居;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粮食产量第一;历史底蕴丰厚,旅游业发达;政府政策支持。任二点4分)不足:高等教育名校少;内地思想观念

落后;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二产业占比较低。任一点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以及当代河南的人口问题。第一小问要结合中国古代民族迁徙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鲜卑族民族迁徙的影

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河南的基本概况来分析。(1)结合材料拓跋鲜卑及所学知识可知“帝国”指北魏。可从自然环境、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巩固统治等方面回答。(2)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拓跋鲜卑的迁徙顺应了当时

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结合材料中河南的位置优势,经济条件地位,历史底蕴,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以及河南高等优等教育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等方

面回答。42.【参考答案】(1)背景: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战略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冷战”格局下,苏联极力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任二点4分)影响:加速苏联解体;促使冷战结束;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导致阿富

汗地区恐怖主义滋生,威胁世界和平。(任二点4分)(2)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大;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乌克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破坏;使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进一步放缓;加剧了世界粮食和能源危机;刺激了无人

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更大发展;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带来挑战;西方舆论渲染台海局势,升温台海危机。(任四点7分)【解析】本题考查阿富汗战争。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内容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

析作答;第(3)问是当今世界热点,结合世界形势作答。(1)背景:根据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可知,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战略位置优越;根据材料“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知,矿产资源丰富;根据材料“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年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格局下,苏联极力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影响:根据材料“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速苏联解体;促使冷战结束(或改变世界格局);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导

致阿富汗地区恐怖主义滋生,威胁世界和平(或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9页(共9页)导致社会动荡,影响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3)影响:根据材料“欧洲陷入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拿出多项制裁,投下金融核弹,将多家俄罗斯银行踢

出国际结算支付系统,跨国公司纷纷撤出俄罗斯机场等,以及导致交战双方的股市暴跌了50%,更使疫情中本就不乐观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战争也导致了以上金属,油气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进而冲击了全球例如高端设备制造、军工、化肥等多

个产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破坏地域政治格局,世界和平,引发新的世界军备竞赛,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给乌克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方面分析。43.【参考答案】主题:1:卧龙圣地千古人龙(1分)解说词: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184年的张角黄巾

大起义,起义虽然被击破,但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乱世之中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他广交天下名士,隐居求志,宁静致远,二十七岁出山后辅佐刘备,戎马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业,诸葛亮因而功高盖世,万古流

芳,卧龙圣地人才辈出,千古人龙万世敬仰。(9分)【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需结合东汉和三国历史及儒家思想来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东汉后期的时代背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184

年的张角黄金大起义,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乱世之中,诸葛亮便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

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等等方面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