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一生物详解.docx,共(22)页,578.44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7dd7b356b42c48274cf390a877f6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体内后会破坏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并引起炎症反应。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A.有无
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B.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有无由磷脂等构成的细胞膜D.有无遗传物质DNA【1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巨噬
细胞为真核细胞。【详解】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组成成分为肽聚糖,巨噬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为真核细胞,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二者都有磷脂构成的细胞膜,都有
细胞质和核糖体,遗传物质均为DNA,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鹰嘴豆是一种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多种营养素,饱腹感强的食物,适合想要减肥的人群。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检测鹰嘴豆中的成分,下列操作或者结果正
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时,混有鹰嘴豆匀浆和斐林试剂的试管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鉴定脂肪时,在鹰嘴豆切片上滴加苏丹III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C.鉴定蛋白质时,分别向鹰嘴豆匀浆中注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
摇匀D.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进行加热,试管内便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
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2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鉴定还原糖时,混
有鹰嘴豆匀浆和斐林试剂的试管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正确;B、检测脂肪时,先在鹰嘴豆切片上滴加苏丹Ⅲ进行染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最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CD、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
A液(1ml),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4滴),无需加热,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即可发生紫色反应,CD错误。故选A。3.某生物学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质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
白会促进囊泡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并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B.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
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C.该囊泡在捕获蛋白质的过程中,体现了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3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囊泡(分子垃圾袋)是由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回收利用工厂
”是溶酶体,将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因此“组件”是氨基酸;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详解】A、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A错误;
B、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B错误;C、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
,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C。4.ABC(ATPbinding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是一大类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利用ATP水解产生能量将与其结合的底物转运到细胞内或外,其机制如图所示。其转运的底物
种类很多,包括无机和有机小分的3子,如金属离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等,以及大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跨膜运输中,其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B.ABC转运蛋白可以提高H2O的跨膜运输速度C.人体内各种糖类可以依赖同一种ABC转运
蛋白实现跨膜运输D.ABC转运蛋白可将Na+、Cl-顺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内【4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图示可知,ABC转运蛋白可以转运无机和有机小分子及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B、水跨膜有2种方式,一种
为自由扩散,一种为借助水分子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会通过ABC转运蛋白运输,B错误;C、人体内不是每种糖都会进行跨膜运输,如糖原就不会出细胞,C错误;D、Na+、Cl-顺浓度梯度转运到细
胞内不需要能量,因此不会通过ABC转运蛋白,D错误。故选A。5.人们每天进食,消化食物离不开各种酶,口腔可以分泌唾液淀粉酶。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4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该实验需在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下进行D.根据该结果可得出结
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5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
件会使酶永久失活。结合图示及题干可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但pH为1的淀粉剩余量比pH5的多,说明酸对淀粉的催化能力小于酶的催化作用。【详解】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已经开始反应,再调节pH,无法检测pH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盐酸能催化淀
粉水解,因此pH为3的淀粉剩余量是酸和酶共同催化的结果,因此根据图中pH3和9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不能说明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B错误;C、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温度、底物浓度、酶量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适宜且一致,因此需
在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下进行,C正确;D、根据该结果可得出结论,淀粉在pH为7时剩余量最少,说明淀粉酶的最适pH为7左右,但想探究最适pH,还需进一步缩小pH梯度,D错误。故选C。6.2020年科学家实施了一台移植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手术,用于移植的免疫细胞由诱导多能干细
胞(iPS细胞)培养而来。iPS细胞是通过向成熟体细胞导入特定的基因,诱导其转变为干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推测可知()A.在诱导形成iPS细胞过程中,该细胞的全能性逐渐下降B.在iPS转化为免疫细
胞过程中,细胞的分裂能力逐渐增强5C.iPS转化为免疫细胞,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在诱导形成iPS细胞过程中,该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6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
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iPS细胞,称为“人工多功能性干细胞”,这种多能干细胞,是指体细胞在导入多能遗传基因,以及其他诱导因子的作用下进行基因的重新编排,从而得到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
力的干细胞。【详解】A、iPS细胞是通过向成熟体细胞导入特定的基因,诱导其转变为干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因此iPS细胞的全能性增强,A错误;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在iPS转化为免疫细胞过程中,细胞的分裂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C、iPS转化为免疫细胞
,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根据题意“iPS细胞是通过向成熟体细胞导入特定的基因,诱导其转变为干细胞”,因此iPS细胞与成熟体细胞相比,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D错误。故选
C。7.“假说一演绎法”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该方法是近代科学方法论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在生物学中也常常被使用,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观
察F2的结果后,提出问题“F2中出现3:1分离比是偶然的吗”B.孟德尔提出假说“成对的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C.孟德尔推测高茎F1与矮茎亲本杂交后,子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D.实验验证时,
孟德尔通过统计多株豌豆植株性状,成功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7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
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6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
律)。【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观察F2的结果后,提出问题“F2中出现3:1分离比是偶然的吗”,A正确;B、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同源染色体”一词,
B错误;C、孟德尔推测高茎F1与矮茎亲本杂交后,子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演绎推理,C正确;D、实验验证时,孟德尔通过统计多株豌豆植株性状,成功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并得出了结论(就是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8.某一同学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时,发现
有许多与“性状”相关的概念,她整理后得出下列四句话,其中不正确的是()A.性状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人类的身高、体重B.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C.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D.植
株交配后,子代显现出来的是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是隐性性状【8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详解】A、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等的总
称,如人类的身高、体重,但性状不等于表型,一种表型可能包括不只一种性状,如豌豆的黄圆描述的是粒形和粒色两种性状,A正确;B、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如Aa自交后代出现A-、aa,B正确;C、同种生物、同
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C正确;D、植株交配后,子代显现出来的不一定是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也不一定是隐性性状,如aa×aa→aa,后代仍为隐性性状,D错误。故选D。9.成功的生物学实验离不开选材,孟德尔的豌豆和摩尔根的果蝇,都是遗传学上的模式生物,下列不属
于这两种生物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的原因是()7A.豌豆拥有多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为雌雄同体的单性花,自然状态下常为纯种C.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D.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每代可产生大量后代【9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1、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由于果蝇繁殖快,子代多;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常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
详解】A、豌豆拥有多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统计观察,因此豌豆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A不符合题意;B、豌豆的花属于雌雄同体的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因此自然状态下常为纯种,B符合题意;C、豌豆花比较大
,便于去雄,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因此豌豆常用作杂交实验的遗传学实验材料,C不符合题意;D、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每代可产生大量后代,有利于统计学分析,因此果蝇常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生物材料。某一实验室培育了一批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发现当提高环
境温度时,含A基因的雄配子仅有1/2具有受精能力,雌配子和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受影响。则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与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A1:3:2B.1:2:1C.1:4:4D.2:3:1【10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某基因
型为Aa果蝇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为50%。但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后,含A基因的雄配子仅有1/2具有受精能力,雌配子和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受影响,因此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1∶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当提高环境温度时,Aa产
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1∶1,因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占1/3×1/2=1/6,Aa占1/3×1/2+2/3×1/2=1/2,aa占2/3×1/2=1
/3,.8因此AA∶Aa∶aa=1∶3∶2,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已知小麦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易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哪项杂交组合子代中矮茎抗病植株所占比例最高()A.AAb
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11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小麦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易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矮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Abb×aaBB的子代中矮茎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0;AaBb×AaBb的子代中矮茎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4×1/4=1/16;AaBB×AaBb的子代中矮茎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0;aaBb×Aa
bb的子代中矮茎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2×1/2=1/4。故选D。12.高雪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常出现肝脾肿大,贫血,发育迟缓等状况。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儿子,关于该夫
妇的生殖细胞,下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A.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一个致病基因B.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致病基因C.妻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一个致病基因D.妻子的一个初级卵
母细胞中一对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致病基因【12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高雪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设致病基因为a,则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患病儿子的基因型为a
a。【详解】A、丈夫的基因型为A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经过DNA复制后,基因加倍,基因型变为AAaa,因此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致病基因,A错误;B、等位基因存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因此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一个四分体
中只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致病基因,而另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正常基因,B错误;9C、妻子的基因型为Aa,经过DNA复制后,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子细胞,由
于儿子患病,说明妻子的卵细胞内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含有aa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两个致病基因,C错误;D、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一对染色单体上可能各有一个致病基因,也可能各有一个A基因
(正常基因),D正确。故选D。13.蜜蜂中工蜂和蜂王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蜂王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雄蜂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蜂王的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B.雄
蜂的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C.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粒未分裂,所以遗传物质未平均分配D.题干所述两种减数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II中期时,染色体数相同【13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蜂王进行
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因此卵细胞内的染色体为16,是体细胞的一半。而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结合图示可知,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复制,得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n=0的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精细胞和一个退化消失的细胞,精细胞的染色
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的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第二极体,因此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雄蜂进行的特殊的减数分裂,产生一个精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雄蜂的一个精原
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能分裂得到两个染色体数目相等的精细胞,因此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粒分裂,C错误;10D、题干所述两种减数分裂方式,蜂王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II中期时染
色体数目为16,雄蜂进行特殊的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16,两者相同,D正确。故选C。14.笨蝗(2n=24)是一种直翅目的昆虫,萨顿发现其细胞中拥有巨大的染色体,雄性蝗虫的输精管中产生精
子的减数分裂过程易于观察,于是萨顿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下面不属于他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是()A.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存在独立性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存在C.在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D.在体
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4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A、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均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说明基
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A不符合题意;B、在体细胞中,存在成对的基因和成对的染色体,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B不符合题意;C、在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说明基因和染
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C不符合题意;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后,绘制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这不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D。15.人类拥有多种血型系统,在30种人类血型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受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和“Rh血型系统”(受等位基
因D、d控制)。通常医院中进行的血型检查也只有这两项指标,控制这两种血型系统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BO血型系统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11表型A型B型AB型O型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Rh血型系统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表型Rh阳性(+)Rh阴性(−)基因型DD、Dddd一位血液是AB型同时是Rh阳性的人,其血型可以简写为AB+。现有一对夫妇,妻子是A+,妻子的母亲是O-,丈夫是AB-,二人育有一女。下列
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女儿基因型与其父亲相同的概率是1/8B.妻子的相关基因型无法确定C.IA、IB、i三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妻子的父亲的血型一定是A+【15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妻子母亲的基因型为ii
dd,所以一定会遗传给妻子一个i基因和d基因,结合妻子是A+,则妻子的基因型为DdIAi;丈夫是AB-,则丈夫的基因型为ddIAIB。【详解】A、由分析可知,妻子的基因型为DdIAi,丈夫的基因型为ddIAIB,所以女儿基
因型与其父亲相同的概率是1/2×1/4=1/8,A正确;B、由分析可知,妻子的基因型为DdIAi,B错误;C、IA、IB、i三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而不是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妻子母亲的基因型为iidd,妻子的基因
型为DdIAi,可知妻子的父亲的基因型中一定有D、IA,所以不一定是A型,还可能是AB型,D错误。故选A。16.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cm、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2个8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
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模拟减数分裂I前期时,将4个8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B.模拟减数分裂I中期时,同等长度的橡皮泥条摆放到细胞中间的两侧C.模拟减数分裂I后期时,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D.模拟减数分裂II后期时,
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的12【16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
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
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用不同颜色表示),故将4个8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减数分裂I前期时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A正确;B、减数分裂I中期时,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因此同等长度、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条摆放到细
胞中间的两侧,可模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正确;C、减数分裂后期I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可能不同,C错误;D、减数分裂后期II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到细胞两级,故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I时,细
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D正确。故选C。17.每一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以人类为例,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
合B.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同上一代体细胞中的相同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增加了遗传多样性D.受精作用过程中,受精卵中的染色体自由组合,进一步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17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作用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形成的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A正确;13B、减数分裂使雌雄配子中
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而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同上一代体细胞中的相同,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这会
形成配子多样性,进而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正确;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可增加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18.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双方有较多相同的基因,容易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传递。我国目前
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据统计,在某地区正常女性中有1/1000的人携带有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下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先天性夜盲症极有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B.10号个体与11号个体同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4C.8号和9号再生一个孩子为患者的概率是1/2D.13号与非本家系的一女性结婚,所生孩子为患者的概率是1/1000【18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双方有较多相同的基
因,容易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传递,因而容易出生有遗传病的孩子。结合系谱图分析,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结合题中系谱图均为男性患病可知,该病极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假设该病的基因为b,则10号个
体为XBXb(10号正常,且5号患病),11号个体也为XBXb(11号正常,且8号患病),因此同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B错误;14C、8号(XbY)和9号(XBXb)再生一个孩子为患者(1/4XbXb、1/4XbY)的概率是1/2,C正确;
D、由于未告知非本家系是正常还是患病,因此13号与非本家系的一女性结婚,所生孩子的患病率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C。19.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表型,由等位基因G、g和H、h控制,G和g位于常染色体上
。当G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现有残翅和小翅两纯合果蝇品系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PF1F2正交小翅♀×残翅♂长翅♀、小翅
♂3长翅:3小翅:2残翅反交残翅♀×小翅♂长翅♀、长翅♂9长翅:3小翅:4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说明基因H、h位于X染色体上B.反交实验中,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长翅总数的1/9C.正交实验中,F2雌性
果蝇的表型比也是3:3:2D.正交实验中F2小翅果蝇的基因型比反交实验中的多一种【19题答案】【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正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
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G和g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H、h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gXHXH和GGXhY,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GXhXh、ggXHY。【详解】A、分析
题意可知,将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正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H、h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A正确;B、反交实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ggXHXH、GGXhY,F1果蝇的基因型是GgXHXh、GgXHY,均表现为长翅,子
二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3G_XHXH:3G_XHXh:3G_XHY,所以子二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1GGXHXH、1GGXHY)占2/9,B错误;C、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GXhXh、ggXHY,F1为GgXHXh和GgXhY,F2中雌性果蝇的表型为
长翅(3G_XHXh)∶小翅(3G_XhXh)∶残翅(2ggX-X-)=3∶3∶2,C正确;D、正交实验中,F2中小翅个体为G_XhXh和G_XhY,共4种基因型,反交实验中,F2小翅个体的基因型15为G_XhY,共2种基因型,因此
正交比反交多2种,D错误。故选BD。20.“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科学家发现某一种竹子在外界环境相同时,其高度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五对基因独立遗传,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其高度增加5cm。现以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为亲本交配得到F1,F1自
交得到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F1可以产生3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F2中共有32种不同基因型个体C.F2中共有11种不同表型的个体D.F2中表型同亲本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1/512【20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
析】根据题意,某一种竹子高度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五对基因独立遗传,每个显性基因增加5cm,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的显性基因数为0~10,因此表现型为11种。【详解】A、竹子高度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以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为亲本交配得到
F1,F1含有5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每对等位基因产生两种配子,因此F1可以产生2×2×2×2×2=3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A正确;B、F1含有5对等位基因,每对等位基因自交所得F2中会产生3种基因型,因此F2中共有3×3×3×3×3=243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B错误;C、每个显性基
因增加5cm,因此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决定了个体的表型,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的显性基因数为0~10,因此表现型为11种,C正确;D、亲本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F1含有5对等位基因,F1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概率之和为1/4×1/4×1/4×1/4×1/4+1/4×1/4×
1/4×1/4×1/4=1/512,因此F2中表型同亲本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1/512,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1.人工光合作用系统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相关代谢活动,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
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的16(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光反应过程中能量形式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2)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________________。以下是该系统出现的两种异常状况,请分
析:①若太阳能发电装置突然停止运作,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②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夏日晴朗的中午时,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
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1题答案】【答案】(1)①.模块1和模块2②.光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2)①.五碳
化合物(或C5)②.增加③.模块3为模块2提供的ADP、Pi和NADP+不足(3)①.高于②.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4)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解析】【分析】
分析题图,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模块3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模块1和模块2相当于光反应阶段,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阶段。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
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C5,乙为C3。【小问1详解】17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题图中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两个模块加起来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功能。【小问2详解】根据上述
分析可知,在模块3中,甲为五碳化合物(或C5),参与CO2固定过程。①若太阳能发电装置突然停止运作,相当于光反应停止,不能产生还原氢和ATP,则乙C3的还原受阻,由于气泵正常,因此短时间内的CO2固定仍在进行,所以乙C3的含量增加。②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3中CO2的量严重不足,导致暗反应
的产物ADP、Pi和NADP+不足,无法正常供给光反应的需要,因此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小问3详解】糖类的积累量=产生量-消耗量,在植物中光合作用产生糖类,呼吸作用消耗糖类,而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没有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
要高于植物。【小问4详解】在夏日晴朗的中午时,温度过高,水分蒸腾散失较快,植物为了保住水分会将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甚至关闭部分气孔,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23.玉米(2n=20)是禾本科玉米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已知玉米的紫冠与非
紫冠(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为一对相对性状,籽粒非甜与甜(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紫冠甜粒与纯合非紫冠非甜粒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冠非甜粒,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前提下,同学甲认为仅从F1的表型无法看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他提出F1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①、②、③三种可能的情况(如图所示)。同学乙认为其中_______
_________是不可能出现的。为了判断F1到底是哪种情况,请利用现有个体,设计一代交配实验进行探究。18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写出表型及其比例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________所示的基因位置关系;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___
_____所示的基因位置关系。【23题答案】【答案】(1)紫冠、非甜(2)①.①②.让F1自交得到F2,并统计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③.②④.紫冠甜粒:紫冠非甜粒:非紫冠非甜粒=1:2:1⑤.③⑥.紫冠非甜粒:紫冠甜粒:
非紫冠非甜粒:非紫冠甜粒=9:3:3:1【解析】【分析】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有F1均表现一种性状。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
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纯合紫冠甜粒与纯合非紫冠非甜粒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
1全为紫冠非甜粒,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中,为显性性状的分别是紫冠、非甜。【小问2详解】若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亲本为纯合紫冠甜粒AAbb和纯合非紫冠非甜粒aaBB,可知A和b连锁,a和B连锁,则F1中
不可能出现图①中的A和B连锁、a和b连锁,即同学乙认为其中①是不可能出现的。若要判断F1到底是哪种情况,可直接让F1(基因型为AaBb)进行自交得到F2,并统计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若符合②所示的基因位置关系,则F1中雌性和雄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都为A
b:aB=1:1,则F1自交后代为AAbb(紫冠甜粒):AaBb(紫冠非甜粒):aaBB(非紫冠非甜粒)=1:2:1;若符合③所示的基因位置关系,则F1中雌性和雄性产生的配子都为Ab:aB:AB:ab=1:1:1:1,则F1自交后代为A_B_(紫冠非甜粒):A_bb(紫冠甜粒):aaB_(
非紫冠非甜粒):aabb(非紫冠甜粒)=9:3:3:1。【点睛】本题以玉米为素材,考查性状显隐性的判断、连锁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难度一般。25.模型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理论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细胞分裂时,我们也常常构建各种的模型。图1为某一雌雄异体生物(2n=24)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仅含部19分染色体),图2是该原始生殖细胞分裂时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
问题。(1)图1属于________(填“概念”、“物理”或“数学”)模型。同学甲认为图1可以表示小麦细胞,你认同该观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乙认为从图1可看出该个体为
雄性个体,你认同该观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四幅图的顺序被打乱,按照原始生殖细胞分裂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丁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该时期细胞内含有
_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位于甲细胞所处时期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3)图2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1中甲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当由III所处时间变为I所处时期时,ab数目
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题答案】【答案】(1)①.物理②.不认同,因为小麦为雌雄同株生物,③.认同,因为图1中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
质均等分裂,说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2)①.乙→甲→丁→丙②.次级精母细胞③.#0#零④.24(3)①.染色体②.Ⅱ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解析】【分析】1、模型法: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
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①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②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③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分析图1:图1为某一雌雄异体生物(2n=24
)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其中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为精细胞;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存在染色单体,为次级精母细胞。3、分析图2:由图可知,b在某些细胞类型中的数量为0,说明b为染色单体;由图可知,在部分细胞类20型中,c为a的两倍,则c为核DNA分子,a为染色体。【小问1详解】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因
此1属于物理模型。由题干可知,图1表示雌雄异体生物的细胞,而小麦为雌雄同株生物,因此图1不可以表示小麦细胞。图1中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所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为精细胞,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因此,按照原始生殖细胞分裂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乙→甲→丁→丙。其中丁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因此该时期细胞内含有0
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等于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由题干可知,该个体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则甲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a表示染色体。图1中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
A分子数为1:2:2,且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因此图1中甲与图2中Ⅱ细胞类型相对应。由图2可知,当由III所处时间变为I所处时期时,b染色单体消失,且a染色体数目加倍到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说明
ab数目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模型法、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精细胞和卵子的形成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物质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27.1909年,摩尔根
在实验室的大量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他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得F1,F1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让F1雌雄交配得F2,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中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因为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
根及同事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请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中,F1全为红眼,F2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3:1,这说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____控制的,其
遗传表现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2)他们不认为“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
代白眼雄果蝇测交,能否帮助你判断这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试验并不能排除Y染色体上一定不含有控制白眼的基因,现实验室有若干野生
型纯合红眼果21蝇,将之与F1中红眼雌性果蝇杂交。如果F2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可判断Y染色体上也含有控制白眼的基因,反之如果不出现该性状,则不含有。【27题答案】【答案】(1)①.一对等位基因②.分离(2)雌果蝇不会出现相应的性状
(雌果蝇不会有红眼出现)(3)不能。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测交结果均为红眼∶白眼=1∶1(4)雌雄全为红眼【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由性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摩尔根根据F2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根据
性状与性别相关,作出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假设,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小问1详解】F1全为红眼,F2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3:1,说明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导致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因此其遗传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
问2详解】若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不会出现红眼(或无眼色相关基因),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上。【小问3详解】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测交,不能判断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假设用B、b表示相关基因,则将F1红眼雌果蝇(Bb)与亲代白眼雄果蝇
(bb)测交,后代雌雄中均为红眼(Bb)∶白眼(bb)=1∶1,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将F1红眼雌果蝇(XBXb)与亲代白眼雄果蝇(XbY)测交,后代雌果蝇为红眼(XBXb)∶白眼(XbXb)=1∶1,雄果蝇为红眼(XBY)∶白眼(XbY)=1∶1,故无法判断。【小问4详解】若Y上含有
相应的基因,即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将野生型纯合红眼果蝇(XBYB)与F1中红眼雌性果蝇(XBXb)杂交,F2雌雄全为红眼,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将野生型纯合红眼果蝇(XBY)与F1中红眼雌性果蝇(XB
Xb)杂交,F2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要求学生有一定理解分析计算能力。的22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