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1.72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638038444561ccb8d9a9592d32bc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5月联考化学试卷命题学校:恩施高中命题人:谭垚王杰夏红霞赵周平审题人:云学研究院考试时间:2024年5月28日14:30-17:0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
-23Mg-24S-32Al-27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不得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砂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是由于其硬度很大B.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
于其难以被氧化C.2SO可用于食品添加剂是由于其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D.浓氨水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是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
色B.乙烷和氯气1∶1在强光直射条件下制备纯净的氯乙烷C.将甲烷、乙烯混合气体通过足量高锰酸钾可以得到纯净的甲烷D.工业上常用硫与橡胶作用进行橡胶硫化,以提升其强度、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3.下列方程式书写
错误..的是()A.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反应232242HSOO2HSO+B.2CaF与浓24HSO混合加热后的产物,用于刻蚀玻璃涉及反应242SiO4HFSiF2HO++C.漂白液吸收少量2CO失效的过程中涉及反应22232N
aClOHOCONaCO2HClO+++D.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反应32234NaClNHCOHONaHCONHCl++++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沼气、煤层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在测量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其数值大于1
8,这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22NaO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既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D.在火山口地表的附近,硫化物会转化为盐,如石膏(4CaSO)、芒硝(242NaSO10HO)5.A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3SO含有的质子数为40ANB.78g22NaO和2NaS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5ANC.标准状况下,22.4L2NO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AND.32g环状8S()
分子中含有的SS−数目为AN6.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加热碳酸盐X使其分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BaCl溶液中,无明显现象X可能为()432NHCOB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2
CO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23SiO−C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新制氯水后,溶液最终不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无2Fe+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2SO7.一定条件下,酸性4KMnO溶液与224HCO发
生反应,Mn(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刻,反应速率突然增大的原因是生成了Mn(Ⅱ)B.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紫红色褪去的速率逐渐减慢C.该条件下,(Ⅱ)和Mn(Ⅶ)能大量共存D.总反应为:2242422
2MnO5CO16H2Mn10CO8HO−−++++++8.下列化学事实不遵循...“量变引起质变”哲学思想的是()A.铜丝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实验现象不同B.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氯水,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迅速褪色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生成红
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D.浓盐酸与浓硝酸混合可得到溶解金和铂的“王水”,稀盐酸与稀硝酸混合不可溶解金和铂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电流方向是Cu电极流向Al电极B.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生成物()Bc的净增加量C.图3中的反
应()()()Ag3BgCgm+,x为反应的平衡点D.图4中曲线a、b分别表示过量纯锌、粗锌(含铜)跟同浓度等体积盐酸反应10.某化合物结构如图,已知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原子半径D>E>B>C>A,C与E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化物的沸点:C>BB.B与A形成的化合物26BA只有一种结构C.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达到了8e−稳定结构D.A、B、E均可与C形成常见的两种二元化合物11.年来电池研发领域涌现出的纸电池像纸
一样轻薄柔软,下右图为纸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现在用镁片、铝片和滤纸作为电极材料和隔离膜,先后用食盐水和溶液Y做为电解质溶液制作了两个简易电池,并用电流表测试这两个电池,得到如下结果:电流表指针偏向食盐水a溶液Y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Y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铝电极发生的反应为:()4Al3e4OHAlOH−−−−+B.当用食盐水做电解质溶液时,每消耗0.48g镁,理论上消耗气体质量为0.32gC.当电路中通过0.48mol电子时,消耗铝的质量为5.4g,则电子
的利用率为80%D.饱和食盐水做电解质溶液时,电路中电子的流向为:Mg→Al→饱和食盐水→Mg12.磷酸氢二铵[()442NHHPO]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常应用于食品加工等领域。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入NH,即可制得()442
NHHPO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固体可以是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B.装置乙溶液pH为8.0-9.0时,立即关闭1KC.球形干燥管丁中装有碱石灰,目的是吸收尾气D.直接蒸发结晶()442NHHPO溶液得到产品13..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33232HClCHCOC
HBrCHCOCHBrHBr+⎯⎯⎯→+)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2Brv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时间来确定。T℃时,获得如下实验数据:实验序号初始浓度c/1molL−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33CHCOCHHCl
2Br①0.80.20.001290②1.60.20.001145③0.80.40.001145④0.80.20.002580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增大()33CHCOCHc,()2Brv增大B.实验②和③的()2Brv相等C.增大()HClc,()
2Brv增大D.增大()Br2c,()2Brv增大14.下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为无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C气体是否收
集满C.A与22NaO反应,每转移2mol电子,固体质量增加28gD.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发生置换反应15.采用25NO为硝化剂是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F.Daniels等在起始压强为0P、25℃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向
VL反应器中加入了5mol的25NO发生以下反应,经过tmin后达到平衡时24NO为amol,25NO为b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2O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2bV−−B.达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025310abP−−C.若该密闭容器中气体
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用()2NO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125molLminbVt−−−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化学教材后的元素周期表为通用元素周期表,2019年是门捷列夫
提出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同年,欧洲化学学会(EuChemS)发布了1张“扭曲”的元素周期表,指出:由于过度使用,部分元素可能在未来的100年内从地球上消失。
每种元素在周期表上所占面积的大小,呈现出元素的稀缺程度。(1)如图,49号元素铟,用于制造手机和计算机触屏,面临“濒危”风险。铟在通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④是手机电池的主要构成元素,④的单质在③的常见单质中点燃的方程
式为______。(2)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③形成18e−化合物的过程:______。(3)①和②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下图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①②形成的有______(填序号)。a.b.c.d.(4)PE用于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以及日常用品、绝缘材料等。可由上述a合成。请写出在催化
剂条件下合成P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一种新型除草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Y、Z、W、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与Z同主族,W是最不稀缺的元素。①32XMW与NaOH溶液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则32XMW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②24ZX可做火箭
推进剂的燃料,优点之一是其与2ZW反应的产物绿色无污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7.(14分)硫及其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Ⅰ.工业上一般以硫磺或其他含硫矿物为原料制备硫酸。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含二氧化硫废气经回收后也可用于制备硫酸。(1)黄铁矿与空气中氧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用98.3%的浓硫酸吸收3SO而不用水的原因为______。Ⅱ.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测定硫酸浓度(不考虑体积变化,假设锌与稀硫酸反应只产生氢气)(3)反应完成后,读数前注意:①需冷却至室温,②______(答操作)。(4)已知开始时量气管读数为1VmL,最
终读数为2VmL(均折合成标准状况,且21VV)。则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最低硫酸浓度为______mol/L。Ⅲ.实验小组为探究2SO与3AgNO溶液的反应,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2SO,将足量2SO通入3AgNO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
白色沉淀B,经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23AgSO、(微溶)或二者的混合物。实验二: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另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2BaCl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5)实验二可判断B中不含24AgSO。做出判断的理由为______。(6)由实验二可知,实
验一中,2SO与3AgN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根据物质性质分析,2SO与3AgNO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三: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24SO−生成。(7)根据实验一、二、三
,可得结论为______。18.(15分)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绿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3FeTiO),含少量23FeO、MgO、2SiO等杂质]作原料生产金属钛和绿矾(42FeSO7HO)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1)请写出加快“酸浸”速
率的一个措施:______。(2)矿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试剂A为______(填化学式)。(3)“操作Ⅱ”为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4)对所得到的绿矾晶体常用75%的乙醇
溶液洗涤,用乙醇溶液洗涤绿矾的优点为______。(5)沸腾氯化中,氯气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_____,充分反应后,混合气体中CO与2CO的分压之比为1∶2,该温度下,2TiO与C、2Cl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6)俄罗斯科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用金属氢化物还
原法生产钛粉这一技术构想,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俄罗斯图拉化工冶金厂以2TiO为原料,采用在1100℃-1200℃条件下氢化钙还原生产钛粉的方法并产生一种气体,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19.(14分)(1)冷敷袋俗称冰袋,在日常生活中
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多种用途。①制作冷敷袋常利用吸热的化学变化来实现,以下组合最能满足的是______。(填字母)A.冰B.硝酸铵+水C.硝酸铵+水合碳酸钠②下列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冰袋一致的有______。(填字母)a.()23232AlFeO2FelAlO++高温b.盐酸和镁条c.
盐酸和碳酸氢钠d.()22BaOH8HO和氯化铵e.22HO分解③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镁与一定量盐酸的反应速率,测得产生2H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速率变化的原因为______;在20s内用H+浓度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Hv+=______(20s时溶液体积为50mL,气体摩尔体积为25L/mol)。(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为223N3H2NH+,是一个常见的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t℃时,向填充有催化剂、体积
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2H和2N合成氨,实验中测得()3NHc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①4-6min内2N的平均反应速率()2Nv=______11molLmin−−时间/min24681012()3N
Hc/1molL−0.040.100.140.160.160.16②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A.()()322NH3Hvv=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C.2N体积分数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③
如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3NH的百分含量()3NHw。压强/MPa()3NHw%温度/℃0.11020306010020015.381.586.489.995.498.83002.252.064.271.084.292.64000.425.138.247
.065.579.85000.110.619.126.442.257.56000.054.59.113.823.131.4从表中数据得出,合成氨最优的条件是______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5月联考化学评分细则一、单选题12345678BDCDDBAB91011121
31415BDDADCB/D二、填空题1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答案】(1)第五周期ⅢA族(1分,先周期后族不扣分;罗马数字不规范0分;A未标注0分);224LiO2LiO+点燃(缺条件1分,见错0分)(2)HOOHH:O:O:H+++→(相同
原子合并不扣分)(3)bd(漏选1分,错选多选0分)(4)22CHCH[n=⎯⎯⎯⎯→催化剂22CHCH]−n(缺条件1分,见错0分)(5)①32222HPOOHHPOHO−−++(写成化学方程式0分;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
)②242222NH2NO3N4HO++(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产物多写“”1分)第16题【评分细则】(1)第五周期ⅢA族(1分,先周期后族不扣分;罗马数字不规范0分;A未标注0分)224LiO2LiO+点燃(缺条件1分,见错0分)(2)HOOHH:O:O:H++
+→(相同原子合并不扣分)(3)bd(漏选1分,错选多选0分)(4)~(5):①反应条件漏写,不扣分;②未配平不给分,特别是(4)中乙烯的系数‘n’;③物质的分子式或离子符号写错,不给分;④乙烯未写结构简式扣1分。1
7.(每空2分,共14分)【答案】(1)222324FeS11O2FeO8SO++高温(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产物多写“↑”1分)(2)防止形成硫酸酸雾、不利于3SO的吸收(或腐蚀设备)(3)调平量气管和水准管的液面(关键词“平”)(4)()3211
04.48VV−−(5)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证明溶液A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2BaCl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A中不含24SO−,则B中不含24A
gSO(答到存在24SO−即可给分)(6)22232AgSOHOAgSO2H+++++(写成化学方程式0分;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比1分)(7)实验条件下,2SO与3AgNO溶液先反应生成Ag2SO3,后反应生成Ag和24SO−(或者,在实验条件下,2SO与3AgNO溶液反
应生成23AgSO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24SO−的速率)第17题【评分细则】(1)反应条件漏写,不扣分;反应物或方程式错写0分;方程式未配平0分;方程式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2)关键词:(水易形成)酸雾,
或98.3%浓硫酸难挥发,或腐蚀设备;2分;其它0分;(3)关键词:(左右两管)液面相平;2分;其它0分;(4)()32151022.4VV−−()321104.48VV−−()214480VV−等(只要正确)均给分;(
5)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证明溶液A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2BaCl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A中不含24SO−,则B中不含24AgSO(答到不存在24SO−即可给分)(6)22232AgS
OHOAgSO2H+++++(写成化学方程式0分;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比1分)(7)实验条件下,2SO与3AgNO溶液先反应生成23AgSO,后反应生成Ag和24SO−(或者,在实验条件下,2SO与3AgNO溶液反应生成23AgSO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24SO−
的速率,得2分。写2SO与3AgNO溶液反应既可生成23AgSO,也可生成Ag和24SO−,得1分,其它答案不得分)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答案】(1)粉碎钛铁矿石、升高温度、搅拌、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2)2SiO(1分);Fe(1分)(3)蒸发浓
缩(1分);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1分);(4)减少绿矾溶解损耗(或降低绿矾的溶解度)、快速得到干燥的固体(一条原因1分)(5)使得气固相反应物充分接触(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22245TiO6C10Cl2CO4
CO5TiCl++++高温;(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产物多写“↑”1分)(6)2221100~12002CaHTiO2CaO2H++℃(错写0分;未化成最简整数比1分;产物少写“↑”1分)第18题【评分细则】(1)按评分标准合理得2分(2)按评分标准(3)
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错字漏字少字不得分(4)得分关键.1,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2,降低绿矾的溶解度。按评分标准两点要求,答案合理即得分(5)第一空:答到: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或使反应更充分均
给2分第二空:严格按照标准答案给分(6)严格按照标准答案给分19.(每空2分,共14分)【答案】(1)①C②cd(选择不完整1分,多选错选0分)③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一直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反应放热,体系温度一直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开始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后期浓度的影响占主导。(
需答到两个矛盾的影响因素,分段讨论主导因素)0.00411molLs−−(漏写单位0分)(2)①0.01(多写单位0分)②BC(不完整1分,多选错选0分)③200℃、100MPa(不完整1分,多些错写
0分)第19题【评分细则】(1)①只选C给分;多选;错选都不给分②选cd得2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都不给分③第一空:必须答到反应开始时温度占主要因素,后期浓度占主要影响因素或反应开始时温度影响大于浓度影响,后期浓度影响大于温度影响。(其他答案不
得分)第二空:写3410−mol/(L·S)或3410−mol·L-1·S-1或0.00411molLs−−给2分(没写单位0分,单位写错,写成mol/L·S0分)(2)①答案固定,②答对一个给1分,答错不给分③答到了温度200摄氏度但压强不对
给1分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5月联考化学参考答案部分解析1.【答案】B【解析】A.金刚砂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故A正确;B.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气氧化,从而防止水果被氧化,可用作
抗氧化剂,故B错误;C.SO2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食品添加剂,故C正确;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故D正确。2.【答案】D【解析】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22222CHCHBrBrCHCHBr=+→−−−,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聚乙烯不可以。B.乙烷与氯气在漫射光照射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Cl1~6xyy=,不能获得纯净的乙烷,另强光直射二者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C.乙
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甲烷不与高锰酸钾反应,故甲烷、乙烯混合气体通过足量高锰酸钾溶液得到甲烷、二氧化碳混合气体。D.许多橡胶具有线性结构,有一定弹性,但强度和韧性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工业上常用硫与橡胶作用进行橡胶硫化,使线型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硫原子形成化
学键,产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3.【答案】C【解析】C中漂白液吸收少量2CO失效应改为:223NaClOHOCONaHCOHClO+++4.【答案】D【解析】火山口附近,硫化物会转化成盐,如石膏(42CaSO2HO)5.【答案】D【解析】A.标
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非气态,无法计算,故A错误;B.78g22NaO和2NaS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AN,故B错误;C.2242NONO,无法计算,故C错误。D.经过计算可知,32g环状8S分子中含有的SS−数目为AN,故D正确;6.【答案】B【解析】
A.如为碳酸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但无明显现象,说明X不可能是()432NHCO。B.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2CO气体,可以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有2AlO−等C.新制氯水过量,可以将KSCN氧化,得不到
相应的结论D.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不一定是2SO,也可能是2Cl等气体7.【答案】A【解析】A.由图像和题给信息可知,Mn(Ⅱ)起催化作用,催化剂可极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到大约13min时开始生成Mn(Ⅱ),Mn(Ⅱ)对反应起催化作用,反应速
率会增大,加快4KMnO的褪色。C.由图像可知,Mn(Ⅶ)的浓度为0后才开始生成Mn(Ⅱ),该条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D.224HCO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总反应242242MnO5HCO6H2Mn−+++++2210CO8H
O+。8.【答案】B【解析】A.铜丝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实验现象不同,量变引起质变,故A正确;B.试纸变红是因为H+的酸性,褪色因为HClO的漂白性,与量无光,故B错误;C.少量稀盐酸使胶体聚沉,过量稀盐
酸沉淀溶解,量变引起质变,故C正确。D.浓盐酸与浓硝酸混合可得到溶解金和铂的“王水”,稀盐酸和稀硝酸则不能溶解金和铂,量变引起质变,故D正确;9.【答案】B【解析】A.图1中Al在浓硝酸中会钝化,此时Cu做负极,Al做正极,电流从Al流向Cu。B.()()Vt正平衡表示B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时减少的浓度,()()Vt逆平衡表示B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故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B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增加的浓度,且B为生成物,则阴影为平衡时B的浓度增加量()Bc。C.X点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各成分的浓度也在
变化,故不是平衡点,A的物质的量在减少,C的物质的量在增加,反应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vv正逆D.过量纯锌、粗锌(含铜)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且粗锌与稀盐酸发生原电池反应可加快反应速率,则a应为粗锌与盐酸反应,b
为纯锌与盐酸反应,与图象不符。10.【答案】D【解析】A.为氢,B为碳,C为氧,D为钠,E为硫。碳的氢化物很多,无法比较,故A错误。B.36CH可能为环丙烷,可能为丙烯,故B错误;C.氢未达到8e−稳定结构,故C错误。D.氢、
碳、硫均可与氧形成常见的两种二元化合物,分别是2HO、22HO、CO、2CO、2SO、3SO,故D项正确;11.【答案】D【解析】A.若Y为氢氧化钠溶液,Al做负极。发生反应()42Al3e4OHAlOH−−−−+,A正确B.当用饱
和食盐水做电解质溶液时,镁比铝活泼,镁作负极,发生反应2Mg2eMg−+−。铝作正极,发生反应22O4e2HO4OH−−++,根据两电极得失电子守恒可得B正确。C.5.4gAl共失去0.6mol电子,只利用到0.48mol,计算可知C正确。D.电子只能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不能
进入水溶液中12.【答案】A【解析】A.A为实验室快速制氨气的方法,A正确;B.当pH为8.0~9.0时,可制得()442NHHPO,立即关闭K1,若通入过多氨气,()442NHHPO继续反应生成()443NHPO
,B错误;C.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C错误;D.直接蒸发结晶()442NHHPO溶液得到产品,铵盐易分解,D错误;13.【答案】D【解析】A.比较①②发现,②增大33CHCOCH的初始浓度,保持其它反应物量不变,溴颜色消失的时间从2
90s缩短到145s即()2Brv增大,故A项正确;B.表中实验②和③的()2Brv相等均为0.0010mol/L,故B项正确;C.比较①③项发现,增大HCl的初始浓度,保持其它反应物量不变,溴颜色消失的时间从290s缩短到145s,即()2B
rv增大,故C项正确;D.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两组实验中33CHCOCH、HCl的浓度相同,而④中2Br的浓度是①中的2倍,溴颜色消失的时间也是①中的2倍,速率不变,故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A.F为2NO,与水反应223
3NOHO2HNO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B.C为3NH,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检验是否收集满,B正确;C.根据反应方程式2222322NaO2CO2NaCOO++每转移1mol电子,固体质量增加28g;C错误;D.D为2O,可与氨
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氮气,D正确;15.【答案】B/D【解析】()()()()25222NaOg4NOgOgmol51025/2bbb+−−−转化量()()()2242NOgNOg2mol2a转化量平衡时2NO的物质的量为:()1022molba−−平衡时2O的物质的量为:()5/2molb
−A.平衡时()()125O5mol/LmolL2bcbVV−−=−=B.平衡时()()()()10225/2mol253/2molnbbaabab=+−−++−=−−总,根据等温等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出平衡时压强为:C.2NO
为红棕色气体,当体系颜色不变时反映2NO浓度不变,各反应均已达到平衡状态D.在计算用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物质的量改变要用平衡时的物质的量,而不能用过程量。其正确答案为:()()()22112NONO1022NOmolLmincnbavtVtVt−−−−===16.【解析】
(1)In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Li跟2O只能生成一种物质,224LiO2LiO+(2)22HO是由2个H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22HO的形成过程为HOOHH:O:O:H+++→(3)由分析可知,A为H,B为C,已知C周围需形成4个共价键,H周围形成
一个共价键,据此分析可知:a.所示可以为乙烯即24CH,a不合题意;b.所示可以为3NH,但不能是3CH,b符合题意;c.所示可以表示为4CH,c不合题意;d.所示可以表示为2HO,不能是2CH,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4)PE为聚乙烯,上图a为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故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为:22CHCH[n=⎯⎯⎯⎯→催化剂22CHCH]−n(5)其中X、Y、Z、W、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是最不稀缺的元素,由图可知,W为O;M与Z同主族,M形
成5个共价键,Z形成3个共价键,则Z为N,M为P元素;X形成1个共价键,Y形成4个共价键,二者的原子序数均小于O,则X为H,Y为C元素。根据只生成一种盐得知32HPO为一元弱酸,离子方程式为:①32222HPOOHHPOHO−−++
②242222NH2NO3N4HO++17.【解析】(1)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2FeS(2)防止形成硫酸酸雾、不利于3SO的吸收(3)保证装置内部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故保证两边液面相平(4)已知开始时量气管读数为1VmL,最终读数为2V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1
VV−mL,()()3212510Hmol22.4VVn−−=,结合反应:2442ZnHSOZnSOH++,Zn足量,可知()()()32124210HSOHmol22.4VVnn−−==,硫酸体积为200mL,
则浓度为:()()32132110mol1022.4mol/L0.2L4.48VVVV−−−−=。(5)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证明溶液A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2BaCl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A中不含24SO−,则B中不含24AgSO。
(6)由实验二可知,实验一中,实验一中2SO与3AgNO溶液反应生成23AgSO,离子方程式为22232AgSOHOAgSO2H+++++。(7)由实验一、二、三可知:实验条件下,2SO与3AgNO溶液反应生成23AgSO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24SO−的速率。18.【解析】(1)根据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加快“酸浸”速率的一个措施有:粉碎钛铁矿石、升高温度、搅拌、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2)由分析可知,矿渣的主要成分是2SiO;试剂A为铁,化学式为Fe;(3)由溶液得到42FeSO7HO,“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4)防止结晶水失去,适合用降温结晶
获得绿矾,然后再过滤,用乙醇洗涤可避免损耗、快速干燥。(5)“沸腾氯化”中,氯气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使得气固相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该温度下2TiO与C、2Cl反应生成4TiCl和CO、2CO,生成CO、2CO分压之比为1∶2,则CO与2CO
物质的量之比为1∶2,化学方程式为22245TiO6C10Cl2CO4CO5TiCl++++高温;(6)根据题给信息书写19.【解析】(1)①扣题吸热、化学变化、最能满足,仅C满足题意。②考察识记常见的吸放热反应,能量变化
特点③根据速率的计算方式求解(2)①4~6min内3NH的变化量为()110.140.10molL0.04molL−−−=,则()()3113NHNH0.02molLmincvt−−==,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11231NNH0.01mol
Lmin2vv−−==;②A.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且没有标明正逆反应速率,则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A错误;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会发生变化,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发生变化,故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
,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正确;C.2N体积分数不再变化,2N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C正确;D.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容积为定值,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D错误;③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3NH的百分含量越小,压强越大3NH的百
分含量越大,即温度越低,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越大,最优的条件是200℃,10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