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337.970 K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337.97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3cedaaaa153a92734137026ccf50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铁人中学2024级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6小题,每小题2

分,共72分。)1.下表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这一文化遗存是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雕刻精美的玉器遗址中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

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文化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该文化的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应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

期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符合题意,D项正确;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黄河流域的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河姆渡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其遗存中没有大量雕刻精美的玉器,排除C项。故选D项。2.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B.

神农氏画像石刻C.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D.东汉《四民月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在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稻谷遗存,表明那时已

有水稻种植,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A项正确;神农氏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其画像石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是“最可信的史料”,排除B项;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C项;《四民月令》所反映是东汉晚期一

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地主庄园1年12个月的家庭事务的安排,并不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中国史前文明遗址。根据材料“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征,A项

正确;“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信息,排除C项;“新石器的大量出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

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制其畿疆而沟

封之”可知材料所述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之下,各个诸侯国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不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中分封子弟属于血缘分封,而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不属于

血缘分封,所以不能说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周朝的统治长达八百年之久,而不是四百余年,排除D项。故选A项。5.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A.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

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C.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D.秦国在战国时将其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题干描述的是井田制,井田制下有公田,“八家皆私亩

,同养公田”,说明这一土地制度不是私有制,因此私田所有权并不属于耕种农民,C项符合题意;井田制在性质上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井田制在奴隶社会实行,是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废除了井田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A.无为而

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为政以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有可能出现在《论语》中,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主张,排除A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

除B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7.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民族融合C.政权分立D.诸国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春

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改革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不断融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不断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分裂动乱,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

点有()①各诸侯纷争不断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③华夏族发展壮大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

诸侯纷争不断、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分布更加广泛得以发展壮大、民族间进一步得到交融,①③④的组合成立,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判断有误,①②③组合不成立,排除A项;②判断有误,②③④组合不成立,排除B项;②判断有误,①②④组合不成立,

排除C项。故选D项。9.针对如何重建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战国有思想家认为:社会崩塌的原因是周礼过时了,现在该建立霸道,即建立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和王权独裁社会。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信息“社会崩塌的原因是周礼过时了,现在该建立霸道,即建立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和王权独裁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与材料信息无关

,排除A项;庄子主张“逍遥”、“齐物论”,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与材料嘻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

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各诸侯国的统治B.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

生”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人民摆脱了战国的分裂战乱而非各诸侯国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秦朝统一使人民免受战乱,排除C项。故选D项。11.《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

“□□□□,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几卿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上述材料中“□□□□”应填的是A.治粟内史B.

御史大夫C.三省六部D.中书门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B项正确;治粟内史是指秦和西汉初期管理国家财政的官吏,排除A项;三省六部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排除C项;中书门下是唐代中期

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2.某位同学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结论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矛盾尖锐B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

东海,北过大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旗”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D此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刘邦善于用人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是刘邦

,不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C项符合题意;“赭衣塞路,囹吾成市”反映了当时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的尖锐,A项不符合题意;“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萧何、韩信、张良)三者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反映了刘邦

善于用人,D项不符合题意。13.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C.利于诸侯国的壮大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这就削弱了较大诸侯国的势力,并且,其所分封的诸

侯国归郡所管辖,这在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汉朝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加强皇权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材料叙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

外戚指的是皇帝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族,材料叙述的是诸侯王及其子弟,排除D项。故选A项。14.其同学手绘了有关汉武帝开疆拓上的明信片,内容包含卫青、霍去病、西域都护府,还可以添加的是()A.焚书坑儒B.张骞通西域C.开元盛世D.王安石变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联络西域,B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朝的举措,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代的历史事实,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

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列关于两汉时期文化成就叙述正确的是()A.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西汉的《史记》和东汉的《汉书》都是纪传体通史C.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D.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能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两汉(中国)。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C项正确;《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排除A项;东汉的《汉书》是断代史,排除B项;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方位,但是不能提

前预测地震的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16.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促进了()A.民族交融B.疆域扩大C.人口增长D.互相敌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依据材料“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A项正确;魏晋

时期,战乱不断,疆域更迭频繁,排除B项;魏晋时期,战乱不断,人口减少,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双方敌视的程度在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17.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

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重农抑商,推行县制B.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答案】A【解析】【详解】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历史上主要改革的内容,根

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根据所学可知“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

北朝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荡,中原人民南迁至江南地区,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C项正确;材料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属于

秦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不属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9.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①广设赈灾仓库②修建都江堰③开通大运河④兴建洛阳城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朝建立之初广设赈灾仓库,开通

了大运河,隋炀帝兴建洛阳城,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②的ABC项。故选D项。20.欧阳修这样称颂唐太宗:“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以下不属于唐太

宗在位时期的事件是()A.被称为“天可汗”B.科举制以进士和明经为主C.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灭亡东突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而不是在唐太宗时期,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A项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主要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太宗时期,为消除北方威胁攻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

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中正官依据家世出身对人才的品第进行评定,依此授以相应的官

职,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内容,C项正确;军功爵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推行,它以军功论赏,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

选C项。22.下表为我国古代实施的某次制度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制度改革是()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均田制D.摊丁入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可知该制度改革是两税法,B项正确,租庸调制、均田制、摊丁入亩不符合材料表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23.唐高宗时期,武后建立了一个由非官员的文人谋士组成的“北门学士”,负责起草诏令,制定政

策。该机构的设置,实际被架空权力的部门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的职能是起草诏令等,A项正确;门下省掌握审批权,排除B项;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排除C项;枢密院拥有军权,排除D项。故选A项。24.以下材料跟科举制相

关的是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答案】D【解析】【详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与进士科,故D项符合题意。25.有纪录片这样

介绍中国古代某一医学典籍:“全书54卷,收药844种,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增加了药物图谱,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的先例,这是由政府对本草所作的全面整理总结,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格局。”据此可知,该“医学典籍”是()

A.《千金方》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这是由政府对本草所作的全面整理总结”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医学典籍是《唐本草》,C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都不是政府颁布,不符合“由政府对本草所作的全面整理总结”,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6.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A.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B.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②地传授佛法C.③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③地是日本,在唐朝

曾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C项正确;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应该是③地,②地是新罗,排除B项;唐朝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欧洲,④地是西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7.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

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C.杜绝了地方叛乱D.导致了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抑武;这些措施加强

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C项中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宋朝的财政危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且材料信息与财政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8.宋朝文臣武将的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漫画反

映出宋朝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积阵图"行军布阵,北宋的重

文轻武政策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度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D项正确;A项说法与宋朝统治不符,排除;BC项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项。29.在最近热播的古装剧《清平乐》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官家(皇帝)赵祯在包拯弹劾了两任三司使之后,执意让包拯出任三司使之职。宋代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A.执掌行政B.掌管军事C.总理财政D.监察百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中央设立三

司使,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来分割宰相的财权,故C正确;执掌行政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故A错误;掌管军事是枢密使,故B错误;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台的台官,故D错误。30.《大金国志》记载:“上京僻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

仪之所”……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这反映了()A.金朝入主中原出现治世B.统治的合法性得以构建C.迁都促进南北一体发展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可知,女真人在迁都后受到汉族文化影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这反映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封建化的

过程,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迁都后女真人的习俗变化等,并未明确提及出现治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统治合法性构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描述迁都后女真人的文化习俗变化,而非强调南北一

体发展,该项不太恰当,排除C项。故选D项。31.辽朝境内既有以游牧、渔猎生活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部族,也有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各民族、各地方之间经济、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会发展水平判若云泥。辽朝统治者据此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在的A.郡国并行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

制D.金瓶掣签制【答案】B【解析】【详解】辽朝统治者根据各民族、各地方之间经济、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采取“因俗而治”的南、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B项

正确;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清朝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32.元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B.元

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有效管辖C.元朝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D.元朝推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对

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排除A项;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排除C项;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合,不断碰撞与交

融。两宋时期,曾出现了辽、西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前后并立的局面。下列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推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B.960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C.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

大夏,实行“猛安谋克制”D.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符合史实,D项正确;推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的是辽,排除A项;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排除B项;推行猛安谋克制的是

金,排除C项。故选D项。3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叙述中国某地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方圆百里,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方圆三十里。周围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内有大

街一百六十条。”该地是()A.广州B.泉州C.大都D.杭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叙述中国某地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及所学,可知该地是杭州,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项。故选D项。35.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卷被称为“交子”。由此推知,北宋时期成都地区()A.

货币制度完善B.商品经济繁荣C.造纸技术发达D.商人恪守信用【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的商业发展,“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货币制度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造纸术、商人

守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3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

济重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故选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国家的财政主要仰仗东南地区,并非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排除A;材料反映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并

非说明苏州和湖州人才汇集,也无法体现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排除B、C。点睛】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2道小题,28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

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制度的名称并分别指出图二中三省的职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

初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并概括这一制度造成的后果,列举汉武帝“矫正”其的具体措施。【答案】(1)三公九卿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2)制度: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或郡国并行制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形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措施: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隋唐(中国)。据材料一图一所示,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及九卿构成了中央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公九卿制。据所

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三省分别为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制度:据材料“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

,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果:据材料“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及所学知识可知,王侯的权力过大,形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措施:据材

料“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3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

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

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

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简要列举宋元科技人物及成就。(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答案

】(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代表人物及成就:毕昇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任答两人即可,此外答火药及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也可。)(2)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分析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第二小问人物及成就,结合宋元的科技可知,宋元科技人物及成就有:毕昇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可分析出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据材料二“十字街

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可分析出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据材料二“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分析出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据材料二“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

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分析出娱乐经济繁荣。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