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60.960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6)页,60.9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eba82479a4e9618f9ee6baf999736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上)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命题人:林珍四审题人:陈碧卿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下诗坛,同质化的平庸作品随处可见,好诗、大诗却屈指可数。诗坛很热闹,诗歌很寂寞。新诗似乎就在于它的无限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书写那些与大众无关的个人体验的“艺术”,就是在语言上

没有审美标准的任性的“艺术”。其实,诗抒发的情感是艺术情感:经过淘洗、提高的社会情感,而不是原生态的情感,个人身世的琐碎情感不具备入诗的资格。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唱出与众人相通的人生体验,才是优秀的诗人。诗歌史上的优秀诗人几乎都不是

只热心守护自己心灵,总有家国情结,“心事浩茫”。诗是无言的沉默,无声的心绪,无形的体验,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诗家语是一种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种言说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

;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中国诗歌讲究“苦而无迹”,也就是高明的诗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写诗之苦传染给读者的,相反,诗人总是想方设法让读者最容易最轻松最愉悦地走进自己

深邃的诗歌世界。诗人之苦带来读者之易。(摘编自吕进《必须重建写诗的难度》)材料二:为何至今现代新诗的地位还难以“定于一尊”呢?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采用单音单字的“字思维”,能充分释放汉语诗歌的弹性蕴藉;以

意境为最高美学,极易滋养、美化人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

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如果是放在星象图谱上来看,古典诗歌就好比成年期的“红巨星”,属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能量发生巨大耗散而趋于收缩;现代新诗则好比生长时期的“主序星”,尚

处生长期的氢燃烧阶段,充满活力,不断扩张,膨胀生长。中国新诗唯西方诗马首是瞻,20世纪90年代,甚至出现了“翻译体”诗歌,直到新世纪初叶,才逐步出现更具自主性的对西方现代诗歌的改造与改写。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

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发挥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中国新诗还

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百年的探索和实验,在无数次争议中也不断沉淀着与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有别的新质素。比如,更丰富地挖掘了精神与肉身的存在感,更娴熟

地运用潜意识、意识流、智性、交感等成分,强化了隐喻、象征、荒诞、戏剧性乃至后现代的拼贴、装置、跨界等技巧,加深了与普通大众的联系与交融……这些新质素或多或少都参与到本土新诗的发展进程中来,逐渐化为百年新诗的血肉。在这个意义上,新

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新诗至少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前端是属于实

验探索性的新异追求,其中的成功果实会沉淀为自身营养,以继续分蘖推进;中间的广大地带属于融会性的“老少皆宜”,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下来容易被接受的基本盘面;而后拖部位则属于那些老化的“过去时”,是早期遗留下来

的稚嫩、夹生,需要加以扬弃。只有分门别类对待,才能避免在接受学上“一刀切”。重要的是,三大板块还得面对时代、历史、社会、美学等多重维度的审视。如果笼统地作非黑即白的评价,新诗只能要么漆黑黯淡,一无是处,要么光芒万丈,异常刺目。(摘编自陈仲义

《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材料三:胡适当时提倡白话诗,不赞成“抽象的写法”,提出要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出一种“逼人的影像”。他接受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意象派诗的现代影响,却丢掉了意象派主张的意象呈现而避

免直白的追求诗歌现代性的灵魂。梁启超1922年在清华学校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长篇讲演稿(《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里,第一次尝试用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中国古典诗歌,肯定了自《楚辞》开始,至李商隐诗这一脉系的象征诗的艺术价值

和神秘美的意义。1926年,周作人反对新诗过于透明,像玻璃球一样,缺少余香和回味,提出了如何将西方诗的“象征”与中国传统诗的“兴”融合起来,寻找新诗发展道路的构想。20世纪30年代初,戴望舒提出这样的美学诉求:诗

“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诗的传达应当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泄漏隐秘的灵魂”的“吞吞吐吐的东西”,它的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关于“朦胧”以及“看不懂文艺”的

争论,到80年代以来关于朦胧诗的争论,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面对文学艺术乃至诗歌的出现,作为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已经习惯于阅读“明白清楚”的文学作品的心态,对于那些更复杂更含蓄更富蕴藉的作品,由

兴趣的单一而走向多元,感觉上由远离陌生而接近熟悉,审美上由不懂、拒绝而走向认知、接受,使自己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经过不断地熏陶和养成,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摘编自孙玉石《新诗十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情感不同于原生态情感,诗人应热心守护心灵,注重家国情结,但个人身世情感不应入诗。B.新诗是充满活力的新“制式”诗歌,对其接受与评价,应从

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C.材料一所讲的新诗的“无限自由”和材料二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D.胡适提倡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影像”,所以他的新诗作品都应属于材料二中说的“老少皆宜”的一类。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诗采用的是“字思维”,以意境为最高审美,新诗如果过于直白地表达,会缺少蕴藉含蓄的灵魂。B.古典诗歌已趋于收缩,而新诗更具生长力,世界诗歌总体优势不该是评价参照,应看到新诗有自身的小传统。C.梁启超借鉴西方文

学研究方法,肯定中国古典象征诗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周作人也有类似表述。D.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心态,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采诗

和献诗是“知得失,自考正”的重要手段,学诗、知礼可谓人生之大事。B.诗歌史是一部不曾停止的诗体的演变史,中国诗学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的出现而中断,而是得到了现代更新。C.新诗需要一套符合现代汉语特点的审美的、诗艺的标准,既要有别于古典诗歌,同时又要摆脱西方现

代诗歌的范式。D.古诗形式是先在的,要义是在自律中体现自由,而新诗形式有所创新,要义是始终保持住自由和自律之间的危险平衡。4.材料二关于百年新诗的评价,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4分)5.整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概括优秀的新诗应该具备的特点。(6分)(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六机匠臧克家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巍巍的旗杆前。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

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

《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片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

。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

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

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里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给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晴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⑤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

,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⑥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

一个白发的老母。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

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⑧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

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仗着气壮。”他

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辩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

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

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六机匠讲故事的细节“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故事

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B.文章写六机匠失去织布机后,给人剃头、拉糖子、卖酒,后来又去闯关东,既表现了他的勤劳能干,又表现了他生活的艰辛。C.“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此处通过孩子的疑问,有力地表达了

作者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D.“我”虽然是地主家的孩子,却对六机匠感情深厚:儿童时代听着他的故事长大,长大后一直关心六机匠的生活,理解他,心疼他,牵挂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词细腻,如“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里动”,用一“系”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孩子们渴望六机匠开口讲故事的急切心情。B.“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照应上文,也表现六机匠讲故事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同时显示了孩子们的天真

。C.小说以六机匠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他织布、为孩子讲故事、卖酒、一个人生活、闯关东等事迹,故事性不强但抒情意味比较浓厚。D.文章结尾将孤独的六机匠比喻为“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生动形象地暗示出他处境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8.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

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叙述了六机匠的生活及经历,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元稹传(节选)元稹,字微之,

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

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

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枢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

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大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

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B.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

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C.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D.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

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始于战国,即帝王侍从官。隋唐时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B.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

使待诏命,唐玄宗时遂为官名,称翰林待诏。C.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用来谢恩的文体,如《陈情表》,与“疏”相同。D.刺史,汉文帝始设,以巡行郡县监察各地,后来职权进一步扩大,唐代刺史就是地

方的军事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稹家世显赫,少年丧父,后来家境贫穷,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B.元稹担任谏官后,事无不言,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于是主张选用正直

有品行之士任宮官,并呈献《教本书》给皇上。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也引起与严砺关系深厚的人对他的嫉恨。D.元稹与白居易因为齐名,所以被时人并称为“元白”。诗作引起当朝宰相令狐楚的欣赏

,令狐楚读了元稹的诗作后认为他就是当时的鲍照、谢灵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4分)(2)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4分)14.元镇身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加

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念奴娇井冈山①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②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③。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

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1965年注:①1965年5月毛泽东重访井冈山,写下该词。②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总称五井。③古代曾云海绿: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绿色的海。15.下列对本词

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

,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16.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

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下文对历史的缅怀。(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

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

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以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滑行。①——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②

,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谁家的女儿是否已经找上婆家,入秋时养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设问、比喻、拟人B.反问、排比、比喻C.比喻、拟人、排比D

.比喻、夸张、排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就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学”和“习”都含有“行”的意思:②“学”即多闻多见,兼有“知”“行”之义,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懂得道理;③“

习”即练习、复习,也有“行”或“实践”的意思。④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孔子更强调后者。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⑤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务的工作交给他,他做

不到通达;让他出使外国,他不能独立地处理外事。⑥这样即使读的很多,还有什么用处呢?”⑦其实,在后人看来,“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⑧宋代朱熹就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⑨本着“知行合一”为原则,才能真正有所收获。(1)序号,修改:(2)序号

,修改:(3)序号,修改:(4)序号,修改:22.把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5分)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截至10月21日18时,2020年度国考报名已有近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每年国考,

报名阶段都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最热岗位的竞争比超过1000:1,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岗位“无人问津”。记者观察发现,这些职位或是地域相对偏远,或是报名要求条件相对较多。专家提醒,虽然一些“冷门”职位要求较高或不太符合预期,但从

竞争比和事业发展方面来看,选择这些职位未必就不好。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扎根基层,也能有一番大作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的人、事、物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

式、特殊行当……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和文化共融的加速、文化消费的快餐化,乡土文化逐渐走向趋同,“家乡的味道”消失,自然气息和地方特点褪色,传统艺术被侵蚀……家乡文化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记录家乡、记住乡愁,就是在记录我们

自己的人生,守护、传承和发展家乡文化。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家乡的××(人、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

0字。2.文章涉及的人、事、物应真实体现阜宁地域文化特色,但不得出现能够显示作者身份的人名、地名。。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A项,“但个人身世情感不应入诗”错,说法绝对,缺少“琐碎”修饰限制;B项,“应从诗歌大

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与文意相反;D项,材料二最后一段是从成熟度和接受面来分类的,将胡适的新诗简单地归为第二类是不恰当的。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说法太绝对。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的分析。C项,这是新诗难以“定于一尊”的原因之一;

A项,是谈古诗社会功能,主题不一致;B项,是谈诗学传统;D项,把古诗与新诗形式、内容比较,与新诗地位无关。4.以设问形式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1分)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未稳定成熟,尚处于生长期;(1分)人们习惯于以世界诗歌菁华总和为

参照评价新诗,对新诗自我矮化,拉大了与世界诗歌的差距;(1分)固执于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无视新诗“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1分)(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浏览材料二,梳理文本的结构;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概括作者是如何展开论

述的。材料二对“百年新诗”的评价主要集中于文本的前四段,第一段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下面每一段对应一个方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即可。5.①应表现与大众联系交融的新题材、新内容;②抒发经过淘洗的社会

情感和家国情怀;③娴熟地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④语言要含蓄蕴藉,富有音乐性和弹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材料,可从“诗歌内容”“诗歌情感”“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语言”等方面思考“优秀的新诗应该具备的特点”。从以上角度切入,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答案。如:①由材料一“新诗似乎就在于它的无限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书写那些与大众无关的个人体验的‘艺术’”可知,优秀的新诗的题材、内容应与大众密切相关。②由材料—“诗抒发的情感是

艺术情感:经过淘洗、提高的社会情感……总有家国情结……”可知,优秀的新诗应抒发经过淘洗的社会情感和家国情怀。由材料二“更丰富地挖掘了精神与肉身的存在感,更娴熟地运用潜意识、意识流、智性、交感等成分,强化了隐喻、象征、荒诞

、戏剧性乃至后现代的拼贴、装置、跨界等技巧,加深了与普通大众的联系与交融……”可知,优秀的新诗更加注重娴熟地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④由材料一“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种言说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

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可知,优秀的新诗语言要含蓄蕴藉,富有音乐性和弹性。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错,六机匠是边织布边给孩子们讲故事,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织布上,所以他讲故事时慢吞吞、若断若续的。7.B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故留悬念,手法高超”错。意在表现孩子们好奇心强,也显示了六机匠所讲故事的魅力,但说“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则有点夸张。8.①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

心、有一定见闻;③问六机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答本题,要抓住相关人物的言行和相关情节等,进行提炼概括。题干明确说“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

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故而在作答时就应从文中找出“我”与六机匠接触的情节;“形象”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所以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原文多角度提炼人物形象特征。9.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②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③对底层百姓的同情;④对善良人性的礼赞;⑤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或情感态度。回答时要分角度作答,要关注文章内容,关注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文中的社会环境等。文章写孩子们

缠着六机匠讲故事,体现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写六机匠卖掉织布机后做各种营生,体现了对他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写六机匠后来生活艰难,体现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写六机匠的生路被战争截断体现了对当时社会混乱的愤慨。10.D解析

:“节度使王绍传送异丧柩还京给券乘驿”的意思是节度使王绍运送孟昇丧柩回京,持牒文乘坐驿车,故在“丧柩还京”后断开,排除B项和C项;“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的意思是河南尹房式做了违法之事,“河南尹”是“房式”的定语,不能分开,故在“河南尹房式”前断开,排除A项。11.C解析:C

项,“用来谢恩的文体,如《陈情表》,与‘疏’相同”错误,“表”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

,即刘疆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处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12.D解析:D项,“元稹与白居易因为齐名,所以被时人并称为‘元白’”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说这两人齐名

才被称作“元白”,原文“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意思是“当时谈诗的人,以‘元白’称之”。13.(1)宪宗召见他应对,询问方针策略。他遭到当朝权臣忌恨,出京担任河南县尉。(4分)(2)我曾经欣赏足下的创作,遗憾的是所见不多,等待很久了。请出示所有大作,使我畅意开怀。(4分)解析:(1)关键词:“

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方略”,方针策略;“为……所”,表被动;“忌”,忌恨;“为”,担任。(2)关键词:“尝”,曾经;“览”,看、欣赏;“恨”,遗憾;“豁”,使动用法,使……畅意开怀。14.①学识颇高,工于诗歌:②关心政事,

敢于直言;③整顿吏治,公正刚直。(3分)解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文本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客观叙述、心理刻画等加以分析。“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

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可以概括为学识颇高,工于诗歌;“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可以概括为关心政事,敢于直言;“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可以概括为

整顿吏治,公正刚直【参考译文】元稹,字微之,是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是元稹的十代远祖。他的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元稹八岁丧父,他的母亲郑夫人,是一位贤明的妇人。因家贫,便自己教元稹读书和写字。元稹九岁能写文章,二十八岁应制参加考试,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名列第一。诏书下,授予右拾遗。元

稹已经居谏官之位,不想碌碌无为自阻宦路,因此事无不言,受命后当天即上疏论奏履行谏官职责。又因先前王叔文、王伾因为下等的品行谋求要职,蒙蔽太子而获宠幸,永贞之际,大大扰乱朝政。因此主张训导太子的宫官,应遴选方正之士。于是呈献《教本书》,宪宗览阅之后很高兴。元稹又论奏西北边防之

事,均为朝政要事。宪宗召见他应对,询问方针策略。他遭到当朝权臣忌恨,出京担任河南县尉。遭逢母丧,服丧期满,授任监察御史官职。元和四年(809),奉命出使东蜀,启奏弹劾前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征赋税,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的田宅一百一十一处、奴婢二十七人、草一千五百束、钱

七千贯。此时严砺已死,所辖七州刺史皆遭责罚。元稹虽尽职,而执政官员中有同严砺交情深厚的人却嫉恨他。元稹出使还朝,受命在东都御史台任职。浙西观察使韩皋命令对湖州安吉县令孙澥施以杖刑,孙澥于四日内死亡。徐州监军使孟昇去世,节度使王绍运送孟昇丧柩回京

,持牒文乘坐驿车,便在驿站停放丧柩。元镇一并据法启奏弹劾。河南尹房式做了违法之事,元稹欲加追究,擅自让他停职。飞表上奏之后,朝廷罚房式一个月俸禄,便召元稹回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好。工于作诗,善于描绘歌咏事物之风

姿特色,当时谈诗的人,以元白相称。宰相令狐楚是一代文宗,素知元稹诗文造诣,对元稹说:“我曾经欣赏足下的创作,遗憾的是所见不多,等待很久了。请出示所有大作,使我畅意开怀。”元稹因而献其诗作,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认为他是当代的鲍照、谢灵运。大和初年,就地加授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元稹

入朝担任尚书左丞。振兴法纪,贬逐颇受舆论谴责的郎官七人。四年正月,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兼任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元稹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15.D解析:D项,“拟

人”的修辞手法错误,本句没有运用拟人修辞。16.上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通过树木繁茂、群岭广阔、山峰险峻等自然之景,写出了井冈山的宏伟壮丽;(1分)借楼台亭阁、如跃飞车展现了井冈山的巨大变化;(1分)最后抒发观览感受:远古的大海,如今已如

图画般美好。(2分)(或:抒发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欣喜与自豪之情。)解析:此词上片前三句是作者描绘的一幅壮丽的井冈山风景图。春末夏初的井冈山上,万千林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派青翠翻

卷,绵延千百里,直入云端。旧地重游的作者看到的除风景依旧外,还“多了楼台亭阁”,以及在五井碑前或黄洋界上疾驰如飞的汽车。想当年这里曾是浴血战场,如今却成了人来车往的旅游胜地。作者面对如此沧桑巨变,化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发出感叹。上片写出了作者的观览感受,抒发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欣喜与自豪之情。17.(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树干坚硬如铁”株老

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菊郁的云”“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是否……是否……是否……”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段中没有使用设问、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19.①原句为疑问句,写出了作者的思考过程,更能引发读者思考老树与村庄的关系;②原句语气更亲切,句子也更活泼。(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式选用及对表达效果的鉴赏。变化

后的句子由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那么就要分析疑问句与陈述句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陈述句是直接给出结论,而疑问句表明作者在思考,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比陈述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另外“不是……就是……”的语气明显要比“是……呢,还是……呢”生硬。据此进行分析即可。20.①老

树伸出不同颜色的手②村人聚集在老树下(每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第①处,根据插入语后的“轻轻抚摸”可得出信息“伸出手”,根据插入语“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可得出信息“不同颜色的手”。据此可推知答案。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小孩子在嬉戏玩

闹,大人们在拉家常……”可推知答案。21.(1)②将“注重实践”与“懂得道理”互换位置;(2)⑤将“如果”移至“一个人”前面;(3)⑥将“还”改为“又”;(4)⑨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每

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语言表达准确。②句不合逻辑。前面说的是“兼有‘知’‘行’之义”,“知”在前,“行”在后;且根据认知,应该是先懂得道理,然后注重将其运用在实践中。⑤句语序不当。“一个人”在句首,需要统领后面的分句,而后面的分句主语

明显不是“一个人”,故“一个人”应该放在“如果”后面。⑥句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意,这里应该是“即使……又……”。⑨句句式杂糅。应该是“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22.①2020年度国考近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②冷热岗位差距极大;③专家提醒应重视竞争比和未来事业发

展前景。解析:这则新闻材料由六句话构成,根据意思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交代2020年国考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相关情况;第二、三句为第二层,指出报名存在冷热岗位差距极大的现状;其余句子为第三层,专家对这一现象

提出建议。压缩时,根据以上分析,梳理出三个要点整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