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5)页,105.4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b2fb7932a28db1873f4164c6599b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学科: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客观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西周的社神、稷神己远远超出了土地神、谷物神的范围,举凡军国大事,如征伐、献俘、结盟以至禳灾,都要祭祀社神、稷神。而天帝及其他受祭祀的神鬼逐渐为周人所漠视。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A.借助神权巩固皇权B.政教合一得以实现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D.国家
治理渐趋理性2.隋代“京兆(长安城)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安定(甘肃中部)、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眭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材料反映()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少数民族放弃了传统C.北方接受少数民
族生活方式D.汉胡杂居,农牧兼营3.据统计,在《新唐书》《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而在《宋史》有传的北宋1533人中,布衣(平民)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
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上述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制度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中外贸易的频繁D.造纸印刷的普及4.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
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5.行省、行枢
密院、行御史台是元地方行政、军事、监察的三大机关。《行台体察条例》规定行御史台有权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元朝的这一制度设计()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6.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
说》对当时的内阁大臣评论说:“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这表明()A.内阁掌握中央的决策权B.阁臣已演化为宰相
C.阁臣存在一定政治风险D.内阁成为六部上级7.隆庆三年的改革,涉及贡期、赏额、贡额,以及对冒名进贡者的惩处等方面,在将西番朝贡遣使的人员限额提高约十倍甚至百倍的同时,着重大幅减少进京贡使数量和限制近边番僧的朝贡规模。
此措施()A.表明朝贡贸易面临崩溃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C.进一步落实“海禁”政策D.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理性8.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
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A.宗法制度逐渐淡化B.法律制度不断健全C.伦理文化前后相继D.身份等级固定不变9.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受的
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项规定反映出罗马法的司法原则是A.保护弱者B.无罪推定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10.中古西欧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成为封臣。13世纪时,德国一个
男爵有20个封君,还有一个甚至有43个封君。这说明中古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彻底瓦解B.封建贵族力量发展壮大C.存在政治上的分裂割据D.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增强11.“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
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
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B.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C.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D.“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12.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
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D.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13.据如表可知,近代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18
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
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A.全面继承地方自治传统B.扩大了社区的服务功能C.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14.1814年10月1日,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
出代表,齐聚维也纳,召开了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国际会议,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卡斯莱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决定,许多决
定是在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该会议A.由大国来协调争端B.带来了欧洲的和平C.开创国际会议先例D.确立近代外交制度15.下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
走向制度化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16.1854年,英国财政部官员对英国政府的官吏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后,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该报告尖锐批评了当时英国官吏制
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这一报告提出的根本原因是()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主观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
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
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备注: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民国三年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
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4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
?(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国家的政体就以官僚制为重要特征。到了清代,中周幅员辽阔,按官制,全国约有两万名文官和七千名武官。以这些数目很少的官员编制成行政、军事系统,控制一个人口众多的庞
大帝国。乾隆年间,朝廷虽然不乏将其势力渗透到基层社会的用意,但皆没有收到效果。这一官僚制的特质,已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与乡村基层社会的分离,行政机构与平民百姓的脱节,这就需要一个阶层充当官民的媒介者,以便上意下达,下意上通,联络官民。乡绅阶层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出现的。——摘编自韦
庆远叶显思《清代全史》材料二明清以来,由于举人、监生、生员身份改为终身制以及官僚队伍的膨胀,乡村社会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缙绅阶层。明清缙绅在乡村社会的醒目地位使人们很容易联想起英国中世纪晚期的乡绅。在英国,中世纪的农村基层组织是由几个不同性质的权力体系共同组成的,村镇,庄园和教区
各自独立履行职权,又相互牵制和争夺。这种多元结构的农村体制无疑给英国农民的个人自主活动留下较多的天地。最迟到15世纪中叶,这些上层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乡绅实际上把持了乡村事务。同时,这些乡绅和富裕农民又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
发起人,并成为推动这种新经济生活的利益集团,使英国17世纪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农业革命,并奠定了日后产业革命的基础。——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国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农村基层组
织的不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英农村基层组织共同作用的认识。(6分)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
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材料二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
、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
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归纳材料主要观点,结合中国或英国史实再拟一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DABB6.CDCCC11.CCCAD16.C17.(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即法律范围内。实质:增
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力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2)主要进步: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认识:①旧中国
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②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18.(1)不同特点:中国农村组织重视血缘宗族关系,属于一元的乡村组织;中世纪的英国则由不同性质的权力体系共同组成,属于多元结构的乡村组织模式。(2)认识:是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
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巩固统治。19.(1)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2)差异: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
改革开放前:受国内政治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受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思想观念的解放;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0
.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具体制度却因时而变。论题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变迁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旨在加强皇权专制与中央权威。这一制度因时而变,但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处于上风。就皇权与相权关系: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
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二府三司,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皇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措施加强皇权。就中央与地方关系:秦朝郡县制,汉朝推恩令;宋朝收地方兵权、设知州、转运使,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设行省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时俱进。论题2: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或议会制度演变)议会雏形;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人治到民主;18世纪英国确立责任内阁制;18
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掌控等,体现了因时代需求而进行议会制度创新与发展。答案第2页,共2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