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拓展摸底考试物理试题.doc,共(13)页,375.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d5a1f55c1cfbc69a88911782fe36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应城一中合教中心2019级暑期拓展摸底考试高一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1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
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题意.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可能很大,比如火箭刚点
火时.故B不符题意.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比如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C不符题意.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仍在增大,不可能减小.故D符合题意.2.在刚刚结束的某学校第三
十七届田径运动会上,全体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了中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风采.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论述正确的是()A.背越式跳高比赛中要研究运动员过杆的技术要领时,可把运动员当成“质点”来处理B.处于第4跑道的丁丁同学的400米比赛成绩为
50.0s,则丁丁同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C.文文同学的100m比赛的成绩是13.35s,其13.35s指的是“时刻”D.丽丽同学的跳远成绩为4.87m,其裁判丈量的是位移大小为4.87m【答案】BD【解析】【详解】A.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不能忽略运动员的体积,此时不能看作质点
,故A错误;B.400m比赛的位移是0,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丁丁同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故B正确;C.100m比赛的成绩是13.35s,其13.35s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D.跳远成绩为
4.87m,其裁判丈量的是位移大小为4.87m,故D正确。故选BD。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等B.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C.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v=at知,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故A错误。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知,02vvv+=,故
B正确。C.根据x=v0t+12at2知,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D.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根据x=v0t-12at2知,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不是成反比关系,选项D错误;故选B。4.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
关于物体在t=0至t=8s时间内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一直朝同一个方向运动B.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40mD.在t=8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答案】C【解析】【详解】AB.图线切线斜率先正后负,表示物体的速度先正后负,物体做往复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
,故AB错误;C.前4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后4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8s末返回出发点,4s末位移最大为40m,故C正确;D.在4ts=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为零,速度为零,8ts=时刻,物体的斜率为负,速度沿负方向,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名师点睛】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考查理解
图象的能力.要注意位移图象不是轨迹,图象是曲线并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图线切线斜率先正后负,表示物体的速度先正后负,物体做往复直线运动,在4ts=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为零,速度为零.5.汽车刹车后作匀
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2:1B.2:1C.(21):1−D.(21):1+【答案】D【解析】【详解】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取逆向思维,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两段
相等位移时间之比为1:(2-1);故平均速度之比为2122112(21)21xxvvtttt==+::=::故选D。6.t=0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以出发
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物体在t1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关能否确定v甲:v乙的值,下面正确的是()A.能确定,v甲:v乙=2:1B.能确定,v甲:v乙=1:2C.能
确定,v甲:v乙=1:2D.只能比较v甲与v乙的大小,无法确定v甲与v乙的比值【答案】B【解析】【详解】若设甲的速度为v,因为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故相遇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乙的平均速度也为v,则可知相遇时乙的速度为2v,即相遇时甲乙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甲:v乙=1:2;故选B.二.不定
项选择题(每题不止一个答案正确,请把它们都选出来填在规定的地方,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16分)7.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
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CD【解析】【详解】A.由图知,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均
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均沿正方向,方向相同.故A错误.B.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可知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C.第3s内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两者方向相反.故C正确.D.第5s内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为正值,可知速度
与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D正确.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上可以看出()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答案】AC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故A正确B错误;可知开始运动时甲的出发点在坐标原点,而乙物体在出发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0,故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故C正确;由于甲物体在t1~t2时间内甲物
体的位移未变,即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t3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即甲追上了乙,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9.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
,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A.vb=8m/sB.vc=3m/sC.sde=3m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答案】BD【解析】【详解】B.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则从a到c有:20111
2acxvtat=+即:017242va=+0722va=+物体从a到d有:202212adxvtat=+即:01124162va=+3=v0+2a故:21m/s2a=−故:v0=4m/s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可得:1423m/s2cv=−=故B正确.A.从a到
b有:vb2-va2=2axab解得:10m/sbv=故A错误.C.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可得:021442m/s2dvvat=+=−=则从d到e有:-vd2=2axde则:244m1222ddevxa===故C错误.D.vt=v0+at可得从d到e的时间为:24s12ddevt
a===故D正确.10.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出发时A在B前方3m处C.两物体运动过程中,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D.3s末两物体相遇之后,两物体可能再相遇【答案】
BC【解析】【详解】A.由图象的“面积”读出两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不等,而在第3s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A错误。B.两物体在3s内的位移分别为xA=12×4×3m=6mxB=12×3×6m=9m则出发时A在B前3m处。故B正确。C.图像的斜率等
于加速度,由B的斜率大于A的斜率可知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C正确。D.3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B的加速度也大于A的加速度,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故D错误。故选BC。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
1题10分,14题8分,共18分)11.一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1)电火花计时器,它使用__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__
______V.(2)若工作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打点如图,则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vA=________m/s,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交流;
(2).220V;(3).0.55m/s;(4).5.0m/s2;【解析】【详解】(1)电火花计时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2)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0.0100.0120.55/20.02Avms+==;根据推论公
式2saT=,有()220.0080.0065.0/0.02ams−==;【点睛】在纸带问题中要会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某点速度,再根据2saT=求解纸带的加速度.12.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
点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次打点先后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从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_(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
______m/s2.【答案】(1).C(2).0.6【解析】【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4534342323121201xxxxxxxx−=−=−=−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C图.
(2)根据运动学公式2xat=得:220.036-0.030m/s=0.60m/s0.01a=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13.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s时间通过一座长140m的桥,过桥后速度是16m/s,求(1)它刚开上桥头时速度有多大?(2)桥头与
出发点相距多远?【答案】(1)12m/s(2)180m【解析】【详解】(1)在过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4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v0=12m/s故汽车刚上桥头时的速度等于12m/s.(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02
=2ax,代入数据得,x=180m故桥头与出发点间的距离为180m.1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xt-t图像如图所示,试请求解物体运动5s后的位移及速度各多少?【答案】40m;12m/s【解析】【详解】由图得:0.84m/stxt=+()
由2012xvtat=+得:012xvatt=+可得10.82a=则a=1.6m/s2v0=4m/s5s末物体的速度:v=v0+at=4+1.6×5=12m/s5s内的位移:22011451.6540m22
xvtat=++==15.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
行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3)t=0.6s时的瞬时速度v.t(s)0.00.20.4…1.21.4…V(m/s)0.01.02.0…1.10.7…【答案】(1)5m/s2、2m/s2.(2)0.5s.(3)2.3m/s.【
解析】【详解】(1)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22121m/s5m/s0.40.2vat−−===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2221.10.7m/s2m/s0.2vat−===(2)研究物体由t=0到t=1.2s过程,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则有:vB=a1t
v1.2=vB-a2(1.2-t)代入得:v1.2=a1t-a2(1.2-t)解得:t=0.5svB=2.5m/s.(3)则0.6s末的速度v=vB-at′=2.5-2×(0.6-0.5)=2.3m/s.16.某人骑自行车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他前面9米处以12米/秒的速度
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米/秒2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求:(1)何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2)此人经多长时间追上汽车?【答案】(1)经过4s两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25m.(2)11.25s.【解析】【详解】(1)二者等速时相距最远.则速度相等所需的时间2111244s2vv
ta−−===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2222211124994425m222vvxvta−−+−=+−==(2)设经过t时间人追上汽车,则有:v1t=9+v2t−12at2代入数据得t=9s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21262vtsa===可知人追上之前车已停止,根据22192vvta+=代入数
据解得t′=1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