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阆中中学、保宁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共(16)页,82.43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d0cd8db7a872781e19b891e290ab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保宁中学、阆中中学2019年秋初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绽.开(dìng)碣.石(jié)黄晕.(yùn)酝酿.(liàng)繁花嫩.叶(nèn)B.窠.巢(kē)草垛.(duò)粗犷.(kuàng)淅淅..沥沥(xì)盔.甲(kuī)C.暖和.(huo)棱.镜(léng)着.落(zhuó)咄咄.
.逼人(duō)笃.志(dǔ)D.池畦.(qí)贮.蓄(chù)看.护(kān)精神抖擞.(sǒu)感慨.(gài)【答案】C【解析】【详解】A.绽.开(dìng)改为“zhàn”;酝酿.(liàng)改为“niàng”;B.粗犷.(kuàng)改为“guǎng”;淅
淅..沥沥(xì)改为“xī”;D.贮.蓄(chù)改为“zhù”;感慨(gài)改为“kǎi”;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瞭亮静默烘托披衰戴笠混为一潭B.澄清姣媚铃铛翻来复去水波粼粼C.婉转决别
高邈喜出望外人迹罕至D.静谧莅临吝啬盛气凌人人声鼎沸【答案】D【解析】【详解】A.瞭亮,改为“嘹”;披衰戴笠,改为“蓑”;混为一潭,改为“谈”;2B.翻来复去,改为“覆”;C.决别,改为“诀”;故选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
一句是A.放学后,和同学呼朋引伴....去看场电影、理个时尚的发型是不少同学的选择。B.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C.为保持公司的新鲜度和迎战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美国运动巨头
耐克近日公布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D.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答案】D【解析】【详解】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使用正确。B.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
确。C.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D.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
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B.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C.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
准。【答案】B【解析】【详解】A.重复矛盾。去掉“大约”或“左右”。C.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造成的”。D.前后矛盾。去掉“不好”。故选B。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令尊、赐教、久仰、高见、奉陪”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3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作者勾勒了一幅深秋
晚景图,真切表达了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思。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答案】D【解析】【详解】D.“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词牌名;故D不正确。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春》一文的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
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感情。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运用丰富的联想,实写景物,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
和宏大的抱负。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不是“实写景物”。
应该是运用丰富的联想,属于虚写。故选C。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保守党某部门任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②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当选保守党领袖③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与政治活动很少沾边,
但学业极为出色④2010年5月,卡梅伦被任命为新一轮英国首相⑤幼时的卡梅伦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⑥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4A.⑤⑥③①②④B.⑤⑥①③②④C.④⑤⑥②③①D.④⑥⑤③①②【答案】A【解析】【详解】本段话按照时间顺序记叙
。⑤先写“幼时的”卡梅伦。⑥接着写“小学”时的情况。③写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的情况。①句为“大学毕业后”的情况。②④分别写2005年、2010年5月的情况。顺序为:⑤⑥③①②④。故选A。二、(共19分)8.根据提示默写。(1)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
中最能表现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6)___________________
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7)《论语·为政》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答案】(1).何首乌有拥肿的根(2).影入平羌江水流(3).秋风萧瑟(4
).夕阳西下(5).断肠人在天涯(6).披着蓑(7).戴着笠的(8).不义而富且贵(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
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拥肿、羌、萧瑟、涯、蓑、笠、罔。殆”等字容易写错。注意字形,书写要规范。9.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
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
警句等,请举出两个交友的典故。(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5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示例:同学风采展示友谊连线(2)典故示例: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3)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
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
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解析】【详解】第(1)小题: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给黑板报拟小标题。我们再回答时,先要弄清楚黑板报的主题“新同学,新朋友”,也就是说,我们拟的小标题要围绕同学、朋友、友谊。然后再看题干中出现
的有哪些小标题,目的是避免重复。除了题干中的“相处之道,名人友谊故事,友谊诗词警句”,我们还可以拟这些:新同学风采展示,朋友(友谊)歌曲欣赏等。第(2)小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的能力。题干要求举出两个交友的典故,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交友典故有这几个:伯牙绝弦——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
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割
席断交——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一次,他们在一起锄地,翻出一块金子。华歆喜出望外,想据为己有;管宁却无动于衷。又有一次,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
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使两人分开坐,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刎颈之交——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
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
,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
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
杀,小白6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
建议,任命管仲为相,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第(3)小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回答时,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互联网交友,还是反对互联网交友。然后再具体回答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互联网交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自己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10.《朝花夕
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___集(体裁),共10篇。__________(篇名)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亲却让我背书,揭露了___________。【答案】(1).回忆性散文(散文)(2).《五猖会》(3).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解析】本题
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三、阅读理解(3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春寒宋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①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
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派的活动处于低潮。①“亚”通“压”,“青帘”指酒旗。1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2.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答案】11.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
峭。712.“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类题型需注意: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
列出来并解释意思;其次,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阅读全诗,颈联出现的意象有“树、青帘、山、雨”,在此基础上抓住修饰词“压”、“动”、“依”、“片”、“临”等,从景物及其特点上加以描绘,使用生动的形容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突
出画面感;如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型要求欣赏某字词的妙用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阅读诗句了解内容,本句是写花,抓住“花冷”一词,点出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因春寒而花不开的样子,照应题目“春寒”。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双关,表面写花因春寒而不开,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结合尾联“多病不能寻”写出了
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从春天出发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
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
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8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
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
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
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13.文中第③段用到“问候”一词,请联系语段
,说说它的含义及作用。14.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5.赏析文中划线句子。(1)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2)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
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16.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的含义。【答案】13.“问候”的本意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14.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自然过渡到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我们”出发去寻找探访
春天.15.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轻柔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绿色新生的希望.第④段的划线句子赏析: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
观精神的赞扬.16.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人生亦如此,只有尽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解析】9【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先解释词语本意,再结合上下文解释语
境意,然后思考所运用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联系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作答。“问候”本意为“问好”,用在这里表示“欣赏”,作者在春天到来时要去观赏河边的柳,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和对春天到来的欣喜,语言生动活泼,十分有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
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作答时,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解答时,首先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考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处于不同位置的段落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其次从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其作用。文章第①段写“春天,真的来了”的现象,从第③段开始写“我”探寻春天的过程,第②段提出了“我们
”从春天出发,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③-⑦段写作者探访春天的柳树、花儿、小生灵、春风、种子,说明“我们”从春天出发,去探寻春天,探寻春天则是文章的线索。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结合具体语境,具体表达技巧分析。(1)“柳是使者、一抬胳膊、一扭腰肢”显然是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春柳的轻柔优美姿态,使我们发现绿色新生的希望。(2)“它们”指小野花,“它们没有…
…没有……没有……它们也一样……”可以看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野花与桃花、梨花、菜花比较,突出小野花岁平凡但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的喜爱之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段落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全文的主旨,去分析第⑧
段的深刻含义。本文的题目“从春天出发”,全文的主体是③~⑦段,分别写了:问候河边的柳,学会收藏希望;问候花儿,学会收藏美丽;问候小生灵,学会收藏歌声;问候春风,学会感恩与珍惜;问候种子,收获果实。第⑧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在春天播种”的倡议
,表明要从春天开始出发,努力去播种梦想,才会在最后有所收获的观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锁不住的目送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
小楼还不10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②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
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③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
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
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④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奈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
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⑤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⑥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
份依赖和不舍。⑦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
么也不会丢失的。⑧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⑨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⑩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17.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锁不住的目送”。18.赏析第①段中的划线句子。1119.联系上下
文,说说第⑩段加点的词体现了作者什么心理?20.有作家写道:“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生活中某次目送的经历。【答案】17.表达母亲困居楼上的孤独忧郁;母亲对对儿子的依恋与不舍;儿子对母亲的疼惜和感动。1
8.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半枯的藤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岁月流逝的的衰老和憔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和伤感之情。19.逃离是迅速地跑开、躲开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我”将母亲锁在家里,却无法承受母亲充满爱与牵挂的目送,只能迅速地跑开躲开母亲的视线,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
出了“我”对母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20.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来分析。从表面上看,标题是指母亲虽然被锁在家中,但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作者用目光“锁不住”,一是表现母亲独居中在家孤独,二是表现她对儿子的牵挂;
从“我”的角度来看,则从“锁不住”来表现我无法陪伴母亲的愧疚。根据这些理解来整理答案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母亲比作“半枯的藤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年老,表达了“我”看到母亲行为时内心的酸楚。【19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心理的体会。解答此题可抓
住句中的“狠心”“逃离”等词,以及前后文的内容来分析。我在看到母亲独自一个人坐在校处的石楠树下后,怕她走失而将她“锁”在家中,离开时有了这一系列的表现,“狠心”说明我一时难下决定,表现我对母亲一个留在家里的不舍,“快速”“逃离”则表现我当
时的无奈,以及面对母亲那毫无责怪却满是不舍的目光的惭愧。【2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查学生阅读延伸的能力。本题为阅读的开放题,按题目要求写出自己的经历,表现父母对孩子的不舍与关爱即可。如母亲在我上学时对我的目送。示例:人生中读懂每一个默默目送的眼神,是一件不12太容易的事。
九年前,胆小的我是在妈妈笑盈盈的目光中成为一名小学生,那时妈妈内心是担忧;九年后,我将再一次在妈妈泪盈盈的目光中成为一名高中生,那时妈妈内心一定是欣慰的。文言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任末①年十四时,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②芨(
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2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3)或.依林木之下(4)门徒悦.其勤学22.翻译下面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3.甲、乙两文表现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分别谈谈读完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案】21.离开同“否”有时佩服22.(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2)人如果不学
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23.甲文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想能围绕诚信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乙文的主题:勤奋学习,才能成功。可以从“勤奋学习,才能成功”角度来谈启示。答案不唯一。13【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太丘舍去.:太丘看友人不来就丢下友人而离开。去.:离开;(2)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不”,通假字,同“否”;(3)或.依林木之下:有时靠在林木下,或:
有时;(4)门徒悦.其勤学: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悦:佩服。【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引、顾”为重点词,意
思分别是: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此句翻译为: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若、何以”为重点词,意思分别是:如果;何以,倒装,应为:以何,凭什么的意思,“何以”构成反问句式。此句翻译为: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23题详
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不守信用,到期未至,太丘离开后友人到,惹怒友人,元方据理力争回击友人,对子骂父无理,如期未到,不守信用。由此可见,文
章要表达为人一定要讲诚信的中心思想;王嘉《拾遗记》讲任末背着书箱拜师学习,因家境贫寒把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从内容上叙述了任末勤奋学习的事情,文章是表达勤奋学习的主题。根据文章谈读后感,属于
开放题型,答案不唯一。答题需注意要结合文章主题去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生活和学习经历来谈。【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孩子14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行》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
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王嘉《拾遗记》
四、写作(共50分,含书写5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24.阅读下面文字后作文童年是三味书屋摇头晃脑的读书,童年是百草园中数不尽的乐趣,童年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童年是我们每个人心头那个甜蜜的回忆,亲爱同学们
,你的童年也一定充满了童真童趣,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吧?请以“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答案】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童
年,一段短暂而幸福的时光,那是的我们天真,自由,似乎每天都没有烦恼。但是,岁月它总会带走太多,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只给我们留下了记忆。每说到童年,总会勾起我的回忆,童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
不清。小时候喜欢去外婆家玩,也许是外婆的和蔼,也许是那儿的小伙伴们。夏天往往是闷热的,令人烦闷的,可是同年的夏天总会有无限乐趣。骄阳炙烤着大地,闷热的天气使人喘不过气来,时常可以听到知了声叫。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小琦来找我玩,我心想:这么热的天能干什么呀?.在我还没想完,小琦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在
我耳边说:“我们去李大爷的西瓜地去偷西瓜吃。”好像也不错,我一口答应了。走到西瓜地边,我们俩撸起领了袖子,下地了。“哎呀,这些西瓜真是又大又圆啊,吃起来肯定可口”,我不禁感叹道。我们俩经过千挑万选终于选出了一个大西瓜,当我们正准备搬回家时,“你们两个小鬼在偷西瓜吗?”李大爷说。我们俩沉默了,
随后李大爷又笑着说:“想吃西瓜来找我啊,来,到我家吃。”李大15爷搬了一个大西瓜到他家,切给我们吃。虽然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依旧那么清晰,仿佛就是昨天。不经意间,我们小学毕业了。那年夏天,我们彻底对童年说了声“再见!”开始步入中学,渐渐地我发现童年真的很好,就像是天上的风
筝,随意的飞,手一松,风筝飞了,童年走了。聆听一首首儿时的音乐,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简单的音乐,那包含着我们多少情感。打开相册,一张张儿时的照片映入眼里,而相册里的我们总是一副笑脸,又感觉笑声在耳边回响。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场梦,梦里是我们快乐的;童年是一首
歌,歌里是我们的欢声笑语......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童年,再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带提示语全命题作文。写作前要注意审题,分析题目。“记
忆深处童年”应该写作在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回忆性记叙文,“藏”说明这件事不是在童年中人尽皆知,是不显露的,并值得珍视的。所以在选材上要慎重,要选择一件或几件典型的事件,在写作方法上要采用多种表现手法,避免单一
。文章开头可采用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在叙事时事情的经过要详细生动,运用伏笔,让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结构严谨。人物描写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人物性格。文章的结尾采用首尾照应,揭示主题。文章的主题在写作之前要谋划好,围绕主题展开作文,不易偏题。25.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
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家,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琐碎的日子;家,是一串一串成长岁月里美丽的故事……请以“我家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
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答案】例文我家的故事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十分和气,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声。不信?我讲一个故事,我家的故事。那是一个上午,妈妈要出去买菜,叮嘱我和弟弟在家别贪玩,就出门了,一只“老鼠”看着妈妈出去后,马上疯了起来:翻箱倒柜。为什么?它呀,在搜吃的呢!不一会
儿,妈妈藏起来的面包、蛋糕、花生、瓜子……都搜出来了,这可是他的真本领——藏在哪儿的食物都能找出来。“咔嚓咔嚓”花生被它吃了半包,我看着,惊讶极了:这可是它最快的速度呀!“唉,这么久,我手都酸了,哎哟!”妈妈边说边走向冰箱。“咦?怎
么有一包花生?谁的杰作?”“不……不知道。”“真的?那肯定是一只老鼠,而且是一只大老鼠!”“对!是老鼠,肯定是!”弟弟如同找到救星,“哎哟,你脸色好难看呀,生病了?”“哈16哈,弟弟是……”说到一半,突然看见弟弟正凶神恶煞地盯着我,想
起了他说的:帮我保密,记住,保密!便不再说下去,只在旁边暗笑。第二天,妈妈又去买菜了,和昨天一样,她叮嘱我们几句就“出门”了。这回,妈妈可机灵了,躲在另一间房里偷偷看着,看看是那只“老鼠”偷吃东西。弟弟听见外面没响声,又开始翻箱倒柜,他却没想到,妈妈已经看见了他的一举一动。“好呀,原
来是你这只‘老鼠’!看我怎么收拾你!”“饶命呀”“哈哈哈哈,你以为妈妈会欺负你呀?傻孩子。呵呵”……看,这就是我家的一个小故事,你家有什么故事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我家的故事”。“家”的含义
耳熟能详,“家”的体会人人都有,然而要写好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的文章,并非易事,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般学生写“家”,只限于表现自己家庭和睦、温馨、幸福。这样写固然可以,但也容易落入俗套。其实,如果我们留心体验生活,对“家”的概念就会有更
深刻的理解,选材时眼界也会更开阔。可以写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可以写家庭教育的独到之处,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写晚辈对长辈的孝顺,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还可以从家庭成员忘我工作的入手,写出他们在各自的战场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突出人的精
神面貌;也可以从家庭成员的爱好写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等。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
“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
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