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049 M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16)页,1.04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c4549c8ab4a2eadec206d66aa654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共25小题)和非选择题(共4小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述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所谓民贼也。”孟子的话表明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A.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B.诸侯王需随从周王作战和纳税C.分封制崩溃使得良臣变为民贼D.各国以开垦荒地用来充实府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我能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体现的是井田制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材料“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体现的是礼崩乐坏,因此二者的关系是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A正确;B是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履行的义务,排除;C说法无

法体现经济上的变动,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苟子•天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据此可知,荀子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具有A.无序性B.可变性C.主观性D.客观性【答案】D【解

析】【详解】根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可知荀子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发生变化,即运行具有客观性,而非具有无序性、可变性和主观性,故选D,排除ABC。3.《读四书大全

说)中说:“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据此可知A.理先气后B.理在气中C.心外无理D.心即理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结合可知这是王夫之的观点。意思是在整个天地之间,没有不

是表现出阴阳变化的实体“气”的,也就没有不是体现出变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的“理”的。因此作者认为天地之间充满“气”,“理”存在于“气”中,故选B;A是朱熹的观点,不符题意,排除;C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

;D是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也,排除。4.“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A.破坏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基

础B.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C.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起双重作用D.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以后,“分解”中国社会经济,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基础,促进了中国城乡的手工业破产、商品经济发展,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D项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的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基础”,不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A项错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是“破坏”不是“促进”,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阻碍作用,C项错误。5.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指数为100)。导致该时期民族工业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

6.0A.欧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人民开展提倡国货运动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处于日本侵华时期,该时期民族工业指数不断下降,主要是因

为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故D正确;A项是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期,排除A项;开展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这与材料中的数据所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排除B项;C项是在1935年,且与数据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排除

C项。6.“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争工分武松打虎。'这首流行于20世纪的民谚反映了A.人民公社下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B.生产合作社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政企分开调动了

工人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对人民公社化体制下农民群众磨洋工现象的描述,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行大锅饭制度导致的,A正确;生产合作社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分配自主权,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C排除;

政企分开针对的是国企,D排除。故选A。7.下图《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时事漫画。“喜讯”指A.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B.翻身农民从此成了土地主人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片中的字样“咱

们家有自己的地种了”这一信息,再结合“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间可以得出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AB项是土地改革的内容,属于1949-1952年左右,排除AB项;材料与人民公社无关,排除C项。8.《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这一“决定”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详解】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

会举行,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故选C;A是确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排除;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9.十五世纪末,当迪亚士船队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城时,海面狂风大作,大海浪把船队推到一个

无名的岬角上,迪亚士就把这个地方起名叫”风暴角”。下列船队由西向东经过“风暴角”的有A.达•伽马船队B.哥伦布船队C.麦哲伦船队D.郑和船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经过“风暴角”向东的船队是从葡萄牙出发的达•伽马船队,故选A;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跨大西洋,没有经过“风暴

角”,B错误;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跨过大西洋,经过麦哲伦海峡到达太平洋,回国时候经过“风暴角”,但是不是向东而是向西,C错误;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达“风暴角”,D错误。10.马克思说:“在手工业时代,工人使用工具

,在工厂里,则是机器使用工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机器制造业出现B.工厂制度诞生C.电力的广泛运用D.垄断组织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在马克思看来,在工厂制度之下,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这表明在

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工人的劳动模式。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所以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工厂制度的诞生,故选B;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并一定会使工人围着机器转,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此时机器使用工人的局面早已形成,排除CD。故

选B。11.下列人物的发明创造有助于解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是A.哈格里夫斯B.诺贝尔C.西门子D.贝尔【答案】D【解析】【详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思是隔着窄窄的一条河,含情脉脉的情人却无法倾诉衷情,而贝尔发明的电话解决了这一问题,不用担心多远,可以相互通话

,故选D;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A;诺贝尔发明炸药,西门子发明发电机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12.下图中胡佛在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唯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派的驴子则在-旁吟唱关于

”美好过去”的歌曲。该漫画意在说明A.胡佛的经济干预措施失灵B.美国深陷自然灾害的泥潭C.民主党对爆发经济危机幸灾乐祸D.经济危机引发两党制的统治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主旨是在讽刺胡佛政府

采取自由放任的思想,导致经济干预措施失灵,故A项正确;当时爆发的是经济危机,而不是自然灾害,排除B项;C项不是主旨,排除C项;材料与政治统治危机无关,排除D项。13.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

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来,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A.肯尼迪的“新边疆”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克林顿的“新经济”D.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指的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期。根据材料“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可知符合新经济的特征,

C正确;肯尼迪的“新边疆”是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施政纲领,与材料无关,A排除;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排除;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仍然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排除。故选C。14.列宁说:“实行国家粮食垄断,在我国已有法律明文规定,可是实际上每走一步都遭到

资产阶级的破坏。”这说明,当时苏俄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推行新经济政策C.尽全力实施斯大林模式D.着手赫鲁晓夫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粮食垄断”是对余粮收集制的描述,A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是粮食税,B排除;斯

大林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列宁已经去世,CD排除。故选A。15.1921年,列宁会见美国青年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时说:“我们希望建立--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列宁的这一举措A.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C.丧失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属性D.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在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命脉的

前提,对于本国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措施的描述,其中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正确;A是对粮食税的描述,排除;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并未丧失公有制的

属性,C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D排除。故选B。16.下图是赫魯晓夫时代的玉米宣传海报,它表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发起“大跃进”运动B.大力推动玉米工业快进步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D.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玉米宣传海报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重点是在农业上,C正确;大跃进运动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的错误探索,A排除;材料与玉米工业发展无关,B排除;D属于赫鲁晓夫

改革的局限性,排除。故选C。17.1964年起苏联历史进人勃列日涅夫时代。下列关于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一项的是A.以农业作为改革突破口B.展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C.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D.注重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处于美苏争霸的需要,其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尤其是军事工业上,因此C正确;AB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描述,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1971年8月,面对30亿美元的黄金兑换压力,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停止黄金与

美元的兑换,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他货币也不再与美元挂钩。这表明A.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B.美国为主导的贸易体系瓦解C.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的地位D.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内容可知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他货币不再与美元挂钩,这就使美国主导下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比例作废,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标志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故选A;材料体现的是货币体系,不是贸易体系,B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表示美国失去

经济霸主的地位,C错误;美元丧失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地位,并不代表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D错误。19.从1967年到1993年,欧洲联合的趋势不断增强。这一趋势A.导致两级格局的瓦解B.使欧盟跃居世界首位C.让美国失去霸主地位D.促使多极化趋势

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形成经济区域化组织,1993年欧盟成立,建成一个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区域合作组织,使欧盟地位不断提高,冲击和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快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故

选D;两极格局瓦解是1991年苏联解体,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虽然欧盟联合不断增强,但是到1993年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首位,B错误;欧洲联合趋势的增强并没有让美国失去霸主地位,C错误。20.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映顺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A.倡导“法制"与“人治"相结合B.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得到苏格拉底的积极响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众

目映顺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主张遵循法律,但是又主张在无人的情况下完全依照个人的主观想法行事,这体现了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并忽视道德

作用的局限性,故B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是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的态度,排除D项。2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另提出一些命题,他们关注的是

A.神B.自然C.人D.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都更加关注人以及人的价值所在,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2.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

,脱教会之樊筒,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平莫能御。”“古学复兴"的主要影响是A.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桎梏B.推动了古典文化的繁荣C.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D.构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的资

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打破了封建神学对人性的束缚,因此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和“古学复兴”可以判断出是文艺复兴运动,A正确;B不属于主要影响,排除;C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D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故选A。23.马丁·路德宣称:“信徒和上

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他意在A.宣扬“因信称义”B.宣扬“因行称义”C.否定神的权威D.反对封建专制【答案】A【解析】【详解】马丁路德倡导信仰得救,民众只需要真心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没必要以来教

皇和教士的作用,故选A;依据所学只是很容易知道,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圣洗礼和圣餐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故排除B项;马丁路德是对宗教的改革,并没有否定神的权威,故排除C项;D

项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故排除。故选A。24.陈街哲在《西洋史》中说:“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中,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在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其中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创新发展”表现在A.提出人是世界和

社会的中心B.倡导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构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蓝图D.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启蒙思想家们构建了未来资本主义世界的蓝图,所以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创新发展”表现在构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蓝图,故选C;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提出,

排除A;倡导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在文艺复兴中,排除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是在宗教改革中,排除D。故选C。25.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建立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共和政体,该原则的思想主要源自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答案】B【解析】【详

解】根据所学,“三权分立”的思想是孟德斯鸠提出的,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符,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中国主流思想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既有特定的历史性,又有深刻的现实性。阅读

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摘自《孝经•广扬名》材料二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

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摘自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三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

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摘自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家庭和国家两个层面概括孔子对个人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并指出这一要求的最终目的。(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材料二思想的主要特点。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特点。【答案】(1)要求:在家能尽孝悌之道,处理好家务;在国能尽忠顺之道,处理好政事。目的:扬名后世。(2

)特点: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全民伦理信仰。原因:大一统的政治需要;统治者(汉武帝)的认同。(3)作用: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4)特点:由个人行为到国家意识形态再到

道德伦理规范;内容变化随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解析】【详解】(1)根据“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可知孔子在家庭方面主张尽孝悌之道,处理好家务;在国能尽忠顺之道,处理好政事。根据“名立于后世矣”可知其目的

在于扬名后世。(2)根据“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可知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全民伦理信仰。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政治需要以及统治者的认同有关。(3)根据”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

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可知理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

中国主流思想主要是从个人行为到国家意识形态再到道德伦理规范;内容变化随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27.“一战”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断设厂矿379家,平均每年63家,新

投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1430万元,年平均设厂數和投资额均比此前19年间增长一倍以上。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历史》材料二欧洲是中国出口蚕丝的主要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汇率变动,再加上欧洲战火蔓延,中国蚕丝出口量减少,因此与棉纺织业的繁荣成对照,中国机器缫丝业反而呈现萧条的趋向。1914年仅上海一地的56家丝厂中,停工歇业的达到30家之多。——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

近现代经济史教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机器缫丝业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两则材料关于当时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史实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新增厂

矿多;新增资本多;民族资本比重增加。影响:增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壮大无产阶级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阶级条件;促使民族民主革命的转型。(2)状况:机器缫丝业萧条。原因:欧洲爆发一战;欧洲汇率变动的影响。(3)不矛盾

。理由:材料一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材料二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机器缫丝业的发展状况。【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民族资本共断设厂矿379家,平均每年63家,新投资本8580万元”可归纳出新增厂矿多和新增资本多;根据材料“民族

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可归纳出民族资本比重增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增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壮大无产阶

级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阶级条件;促使民族民主革命的转型。(2)状况:根据材料“机器缫丝业反而呈现萧条的趋向”可归纳出机器缫丝业萧条。原因:根据材料“由于汇率变动,再加上欧洲战火蔓延”进行归纳即可。(3)看法及理由

:结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二者并不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一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材料二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机器缫丝业的发展状况。28.斯大林模式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

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开出的改革药方是什么呢?他的逻辑是:苏联的“极权社会主义”,引起了“人与政治、政权,人与

生产资料、财产,人与文化的异化”。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造成政治垄断,形成人与政治、政权的异化;经济上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排除了人们对所有制的选择,造成经济垄断,形成人与生产资料、财产的异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妨碍了“吸收世界上一切进步的思想”,造成精

神垫断,形成人与文化的异化。——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21日)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指出两幅图中人物表情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从苏联取到“经”的主要内涵。概括其对美国的影响。(3)据材料三,

分析戈尔巴乔夫评论的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答案】(1)不同:前一幅图人物表情冷漠、闷闷不乐;后一幅图人物表情幸福愉快。原因:前一幅图是历史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集体农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一幅图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政治宣传

画。(2)内涵:“经”指的是计划经济。影响:罗斯福开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一定作用。(3)不足: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归结为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后果:激化矛盾,导致苏联的解体。【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一“苏联政府为

集体农庄配备拖拉机(照片)”可以看出图中人物表情冷漠、闷闷不乐;“集体农庄里的幸福少女(油画)”里的人物表情幸福愉快。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农民的不满,照片真实再现当时情

景;后一幅图是油画,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政治宣传画。(2)内涵:根据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为了使美国顺利度过经济危机,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故“经”指的是计划经济。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

的内容开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一定作用。(3)不足:根据材料三“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妨碍了‘吸收世界上一切进步的思想’

,造成精神垫断,形成人与文化的异化。”可知戈尔巴乔夫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归结为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后果:根据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矛盾,导致苏联的解体。29.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各国

通过端结多边条约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撑起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几年前美国还有“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的浪漫说法,而今天美国政界却有人声称,“全球化带给美国千千万万工人的只有贫穷和悲伤

”,"完全消灭了我们的中产阶级”,今后“美国主义而不是全球主义将成为我们的信条”。——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2日)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对美国造成威胁,甚至有人口出狂言要把美国买下来,让21世纪成为日本的世纪,欧美开始盛行“日本经济威胁论”,美国开始

对日本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使日本经济经历近三十年的低速期。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摩擦与日俱增,一些国家违背国际公约公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制造贸易事端,炮制高额补贴侵犯知识产权,限制转移

技术,制造“修正主义国家”等一系列“中国威胁论”。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一次把中国称为“战略竞争对手”,《国防战略报告》则提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是国防部的主要优先事项”,中国第一次成为排在俄罗斯之前的美国竞争对手。——摘自

王宏广等《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美差距及走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美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做法。(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日本和中国的主要做法。分析美国这一做法的主要原

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变化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答案】(1)观点:由积极推动到反对。做法: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2)做法:遏制、打压。原因: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3)出发点:维

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特点:奉行霸权主义政策。【解析】【详解】(1)根据“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带给美国千千万万工人的只有贫穷和悲伤”等信息可知美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积极推动到反对。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做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世

界性经济组织等。(2)根据“美国开始对日本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使日本经济经历近三十年的低速期”、“中国第一次成为排在俄罗斯之前的美国竞争对手"等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和中国采取了打压和遏制。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3)综合

材料一、二可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当美国占据优势时就鼓吹经济全球化,当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时就对竞争对手进行遏制和打压,反对全球化。所以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霸权主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