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化学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18.729 KB
  • 2025-0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化学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化学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化学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化学答案.docx,共(10)页,318.72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59741da08581c2c68444a1751ba6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答案BACBACD题号891011121314答案DACDDBC【解析】1.液态的CH3CH2Cl汽化时大量吸热,具有冷冻麻醉作用,可用作快速镇痛剂,A不符合题意。BaCO3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Ba2+,不

能用作肠胃检查的内服剂,B符合题意。聚乙炔中含有共轭π键,通电时电子可在其中定向移动,可用于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题意。CO2能在稀土催化剂的活化作用下与环氧丙烷等反应生成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D不符合题意。2.焰色试验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的现象,这个

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油脂硬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指将煤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橡胶硫化是指将线型的橡胶高分子链通过与硫原子形成化学键、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属

于化学变化。3.H2在Cl2中燃烧可生成HCl,A不符合题意。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B不符合题意。S与Cu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而非CuS,C符合题意。Al与O2反应可得Al2O3,D不符合题意。4.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不符合题意。乙醇中的官能团为羟

基,其结构式为,C不符合题意。基态碘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25p5,D不符合题意。5.1mol乙烷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室温下22.4L乙烷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其含有的碳原子数小于2NA,A符合题意。NH4Cl溶液中NH+4发生水解生成NH3·H2

O,故1L0.1mol/L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1NA,B不符合题意。标准状况下,CHCl3不是气态物质,11.2LCHCl3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其中的氯原子数大于1.5NA,C不符

合题意。室温下,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不符合题意。6.比较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快慢时应控制Na2CO3、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而饱和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饱和NaH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A不符合题意。配制100mL0.1mol·L−1的硫酸时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B不符合题意。溴乙烷的消去产物为乙烯,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符合题意。Na2SO3具有还原性,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SO4,故加热蒸干Na2SO3溶液无法制得Na

2SO3固体,D不符合题意。7.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为弱电解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A不符合题意。将铜片投入FeCl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B不符合题意。将SO2通入BaC

l2溶液中,SO2不与BaCl2反应,C不符合题意。铝片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D符合题意。8.由题图可得,没食子酸的分子式为C7H6O5,A不符合

题意。没食子酸中含有酚羟基,浓溴水可与酚类物质发生取代反应,B不符合题意。没食子酸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不符合题意。1mol没食子酸中含有1mol羧基和3mol酚羟基,酚羟基不能与NaHCO3发生反应,故1mol没食子酸最多可与1molNaHCO3反应,D符合题意。9.基态W原子的

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故W为O;结合题意及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X、Y、Z分别为H、C、N。由X、Y、W即H、C、O三种元素组成的酸可以是甲酸、乙酸等一元酸,也可以是H2CO3、H2C2

O4等二元酸,A符合题意。该阴离子与X+即H+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NH2又含—COOH,属于两性物质,B不符合题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O<N,C不符合题意。简单离子半径:H+<O2−<N3−,D不符合题意。10.NO与NO2的混合气体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NO

+NO2+2NaOH=2NaNO2+H2O,因此无法用NaOH溶液除去NO中的NO2,A不符合题意。NaHSO3溶液不与SO2反应,也不与CO2反应,无法达到除杂效果,B不符合题意。稀盐酸能与Fe2O3反应,不与SiO

2反应,C符合题意。AgNO3溶液能与NaCl反应,D不符合题意。11.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反应物中CaCO3中的碳元素为+4价、HCN中的碳元素为+2价;产物中CaCN2、C

O2中的碳元素均为+4价,CO中碳元素为+2价,则在反应过程中HCN中+2价的碳元素被氧化成+4价,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CaCN2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1∶1,C不符合题意。当反应中生成74g混合气体(CO、H2、CO2各1mo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则生成3.7g混合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2,D符合题意。12.根据电池放电后的产物为Li7Si3和LiMn2

O4可得,在电池放电过程中,Mn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极为电池正极,a极为电池负极,放电过程中,Li+移向b极区,A不符合题意。该电池为热激活电池,故该电池中火药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常温下,电池不工作,在a、b间连接电流表时,指

针不偏转,B、C不符合题意。放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3Li13Si4−11e−=4Li7Si3+11Li+,D符合题意。13.由图可得,随着温度的升高,2(CO)lg(CO)pp增大,即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减小,CO的物质的量增

大,说明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X点对应的平衡体系中,2(CO)lg(CO)pp=0,p(CO)=p(CO2)即n(CO2)=n(CO),由于是恒压密闭容器,向X点对应的平衡体系再充入CO、CO2各1mol,该体系

与原平衡体系是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B符合题意。980K时,反应达平衡时n(CO2)=n(CO),初始时n(CO2)=0.2mol,设反应过程中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为2xmol,则有0.2−

x=2x,x=0.23mol,则CO2的转化率为0.23100%33.3%0.2,C不符合题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容器的体积,体系的压强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

化率增大,D不符合题意。14.往20.00mL0.1mol·L−1HX溶液中滴入0.1mol·L−1NaOH溶液,发生反应:NaOH+HX=NaX+H2O,体系中−lgc(HX)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

−lgc(X−)随溶液pH的增大而减小,故曲线①表示−lgc(HX)与溶液pH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HX和NaX两种溶质,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Na+)+c(H+

)=c(X−)+c(OH−),物料守恒式为2c(Na+)=c(X−)+c(HX),联立电荷守恒式及物料守恒式可得:2c(H+)+c(HX)=2c(OH−)+c(X−),B不符合题意。b点对应的溶液pH=10即c(OH−)>c(H+),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X和NaOH,结合电荷守恒式可得

溶液中:c(Na+)>c(X−),故c(Na+)>c(X−)>c(OH−)>c(H+),C符合题意。曲线①、曲线②的交点处有−lgc(HX)=−lgc(X−),即c(HX)=c(X−),HX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10−4

.76,其数量级为10−5,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8分。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6分)(1)FeCl3(1分)(2)不是(1分)(3)2FeCl2+Cl2=2FeCl3(4)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

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合理均可)【解析】C与KSCN溶液作用得到血红色溶液且C由单质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得,则A为Fe,C为FeCl3,B为FeCl2。(1)由题可得C的化学式为FeCl3。(2)铁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Fe3O4,该物质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3)B→C为FeCl2与Cl2反应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4)往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6分)(1)1s22s22p63s23p63d6

4s2或[Ar]3d64s2(1分)(2)(3)H2O>HF>NH3(1分)(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解析】基态A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即为2s22p3

,则A为N;C为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即为F;A、B、C、D、E、F是6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故B为O;D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则D为Mg;E3+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说明E3+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E为Fe;基态F原子的M层全充

满,N层只有一个电子,则F为Cu。(1)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2)化合物DC2为MgF2,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3)A、B、C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

H2O、HF,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HF>NH3。(4)F元素的单质为Cu,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为稀硝酸,Cu与稀HNO3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

)浓硫酸(1分)b(1分)(2)①②④③(共2分)(3)进入装置C中的Cl2的量(或滴入浓盐酸的速率)(1分)(4)137(1分)(5)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95%【

解析】(1)为防止S2Cl2水解,制得的Cl2需经干燥后再通入装置C中,故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F装置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左侧装置,故装置F中的试剂应选择碱石灰。(2)实验时应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装置C,实验结

束时应先停止加热装置C,再停止通冷凝水,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滴加浓盐酸→①→②→④→通入N2→③。(3)由S2Cl2+Cl2=2SCl2得,要提高S2Cl2的纯度,实验的关键除控制好温度外,还需控制进入装置C中的Cl2的量(或滴入浓

盐酸的速率)。(4)实验结束时可采取蒸馏的方法来提纯装置E中的S2Cl2,该过程中应收集137℃左右的馏分。(5)滴定时用Fe(NO3)3溶液作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KSCN标准液时,溶液由无色变成血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

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实验过程中,S2Cl2产品(不含SCl2)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使氯元素以Cl−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与Cl−反应,再用KSCN标准液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则n(Cl−)=0.4000

mol·L−10.1L−0.2000mol·L−10.01L=0.038mol,n(S2Cl2)=0.5n(Cl−)=0.019mol,则所得产品中S2Cl2的质量分数为0.019mol135g/mol100%2.7g=95%。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

2分)(1)+85.2(1分)(2)升高温度(3)①BD②0.2(1分)③小于(4)小于由图可知650℃~750℃,甲醇的转化率变大,但甲醛的选择性变小,反应历程ⅱ的速率小于反应历程ⅲ的速率(合理均可)【解析】(1)由盖斯定律得,ΔH1=12(ΔH2−ΔH3)=1

2(−313.2+483.6)kJ·mol−1=+85.2kJ·mol−1。(2)用甲醇合成甲醛时,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高CH3OH的平衡转化率,只能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3)①ν正(HCHO)=v逆(H2)时,说明反应已

经达到平衡状态;c(CH3OH)∶c(HCHO)∶c(H2)=1∶1∶1时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混合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本题选择B、D两项。②CH3OH(g)HCHO(g)+H2(g)初始的物质的量/mol800转化的物质的量/molxxx平衡时物质的量/mol8−xxx由平衡时混合体系中HCH

O(g)的体积分数为20%得,x=2mol,则5min内,v(CH3OH)=2mol2L5min=0.2mol·L−1·min−1。③反应达平衡时,CH3OH(g)、HCHO(g)、H2(g)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3mol·L−1、1mol·L−1、1mol·L−1,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11133=,向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充入1molCH3OH(g)和1molH2(g)时,CH3OH(g)、HCHO(g)、H2(g)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3.5mol·L−1、1mol·L−1、1.5mol·L−1,浓度商Q=11.533.57=>1

3,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v正小于v逆。(4)由图可知650℃~750℃,甲醇的转化率变大,但甲醛的选择性变小,反应历程ⅱ的速率小于反应历程ⅲ的速率。19.(每空2分,共12分)(1)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或加快反应速率)(合理均可)2MoS2+7O2=

====高温2MoO3+4SO2(2)AlO−2+CO2+2H2O=Al(OH)3↓+HCO−3(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4)①溶液pH过低时,MoO2−4会与H+结合形成HMoO−4,使得一部分钼保留在溶液中无法沉淀下来(合理均可)②16【解

析】废钼镍催化剂中主要含MoS2、NiS、Al2O3等,在空气中“低温焙烧”时,MoS2、NiS转化为对应的氧化物,同时生成SO2气体;将所得氧化物与纯碱混合焙烧时,MoO3转化为Na2MoO4,Al

2O3转化为NaAlO2,经溶解过滤后除去镍元素;溶液Ⅰ中存在Na2MoO4、NaAlO2、Na2CO3等;通入过量CO2气体“沉铝”,过滤后的溶液Ⅱ中主要存在Na2MoO4、NaHCO3等;最后再加入CaCl2溶液来“沉钼”。(1)“低温焙烧

”过程中,粉碎后的废钼镍催化剂从炉顶进入,空气从炉底进入,可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加快反应速率)。该过程中,MoS2转化成Mo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oS2+7O2=====高温2MoO3

+4SO2。(2)固体X为Al(OH)3,生成固体X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3)将“含Ni固体”用稀硫酸溶解后得到NiSO4溶液,结合题中Ni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

线得,将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后可得到NiSO4·6H2O。(4)①由已知可得H2MoO4是一种二元弱酸,则溶液pH过低时,MoO2−4会与H+结合形成HMoO−4,使得一部分钼保留在溶液中无法沉

淀下来。②若“沉钼”时控制溶液pH=8.0,溶液中c(H+)=10−8mol·L−1,又因为233a2(CO)(H)(HO)CcccK−+−=,则2sp33a2s32244p4a2(CaCO)(H)()(CO)(H)()(HCOMoOMoOMo)(Ca)OKcccKcKKcc−

−−+−+===988113.210104.0105.01106−−−−=,即当溶液中c(HCO−3)∶c(MoO2−4)=16时,应停止加入CaCl2溶液。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加成反应(1分)碳碳双键、酯基(2)(3

)(4)9(5)(3分)【解析】(1)由题可得,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2)C的结构简式为,C与D反应可得“聚乙烯醇缩苯甲醛”,则D为苯甲醛,其结构简式为。(3)结合已知反应得,反应③的方程式为。(4)化合物M为

苯甲醚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醚大14,能使FeCl3溶液显色,则M中含有苯环、酚羟基,除此之外还含有两个—CH3或一个—CH2CH3,则有两种情况:①M中苯环上除酚羟基外还含有两个—CH3,有6种结构;②M中苯环

上除酚羟基外还含有一个—CH2CH3,有邻、间、对3种结构。故符合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5)参照题目给定的合成路线,目标产物可通过CO2与反应而得;2−丁烯在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制得;而题目给定的合

成原料为1−溴丁烷,则需先通过消去反应获得1−丁烯,再通过1−丁烯与HBr的加成反应合成2−溴丁烷,再将2−溴丁烷经过消去反应得到2−丁烯。故合成路线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