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06.0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13)页,30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a8cea7cea8c2ebddcd3851aadeb1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学科期末试题历史期末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

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民族独

立运动的发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2.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丁美洲()A.经济发展水平低下B.旧殖民体系的根深蒂固C.没

有实现国家独立D.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3.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南美人民,打败西班牙殖民者,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因此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而爆发的()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4.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B.前者缺乏新的斗争纲领,后者是为社会主义前途而斗争C.前者的领导者多为农民领袖或王公贵

族,后者多为民族资产阶级D.前者反对的势力是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后者只反对帝国主义5.下表为英、法等国所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判断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当是()国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殖民

地面积3350万1740万1060万29万30万30万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一战以后6.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人民面临着艰巨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其中“反帝”主要反的是()A西班牙和葡萄牙B.英国和美国C.日本和俄国D.德国和法国7.1894年,

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该战争()A.使埃塞俄比亚保持了独立B.说明正义必定战胜不正义C.严重削弱了国内的封

建势力D.奠定了民主国家的基础8.下列材料属于研究巴黎和会的第一手资料是()A.《凡尔赛条约》B.漫画《大国的博弈》C.一战后的欧洲D.油画《凡尔赛宫镜厅》9.《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英国殖民地制度

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否决权。这一规定()A.利于国联制止侵略战争B.维护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制约了国联效能的发挥D.保护了弱小国家的权益10.“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不就也将落到你们的身上”,“妥

协换来的是屈辱,而不是和平”。这些话批评的是()A.铁血政策B.绥靖政策C.新经济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11.有学者将两次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分为四个时期——强制时期:联盟国家;和解时期:国际联盟;危机时期:回到强权政治;德国的重新崛起:条约体系的终结。下列有关德国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上述

第三个时期的是()A.签署《凡尔赛和约》B.希特勒的上台C.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德国突袭波兰12.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的相似之处是()A.“全体一致”原则B.“大国一致”原则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原则D.成立后都受到了美国的操纵13.一战后非洲多

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部分非洲独立意识觉醒,主要表现为()A.北非和东非的国家B.西非和南非的国家C.北非和西非的国家D.东非和南非的国家14.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两者都()A

.带有强权政治色彩B.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C.强化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受到美苏两国操纵15.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是()A.圣马丁B.玻利瓦尔C.桑地诺D.卡德纳斯16.表1所示为某同学搜集到的20世纪20年代的一些历史资料。据此可推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最

有可能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7.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A.俄国是工业国,中

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D.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1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许

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更多支持。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阶段B.促使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彻底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从俄国

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2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指()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21.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1921年8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变化说明()A.苏俄公有制

度已经确立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22.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

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道路23.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

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24.1927年,斯大林说:“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扰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

是毫无疑问的”为此,苏联()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B.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D.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术25.1941年8月1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主要由八个原则构成,包括民族自治、领土完整、经济国

际主义、社会保障、缩减军备以及国际合作等。由此可知,《大西洋宪章》的签署()A.维护了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B.为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旨在退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D.体现了英美两国对战后和平建设的构想26.1948年,美英法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发行新货币。

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占区通向柏林的通道,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这一做法()A.表明苏联掌握了战略优势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27.“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D.华约成立28

.1949年4月1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个宣传草案。该草案要求突击出版《美国生活方式》、《俄罗斯进步活动家论美国》、《进步美国人反对战争贩子》等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著作。这一草案的实施()

A.有利于遏制美国的对外扩张B.表明苏联在冷战中掌握主动C.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到来D.配合了苏联政治扩张的需要29.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天赐良机,欧洲人紧紧抓住这一意想不到的历史机遇,促使欧洲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材料中“天赐良机”是指()A.“冷战”结束B.“北约”

轰炸南联盟C.“北约”解体D.不结盟运动兴起30.苏联解体后,美国改变了之前相对克制的中东战略,除继续扶持以色列以制衡阿拉伯国家外,也积极采取措施插手中东事务,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对此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放弃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B.多极化形成使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C.美国插手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D.两极格局瓦解加剧中东紧张局势二、非选择题(共3道材料题,满分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3、图4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形势示意图。比较图3和图4.指出欧洲国家

版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四处明显的变化,并简要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

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授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10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

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连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园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

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5分)33.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军事上的僵持局面与冷战的缓和一起立即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人们越来越确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爆发,这一点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强硬态度。西欧各国不再十分担心有苏联入侵的危险,因而也不再认为须如此依赖于华盛顿,而是更乐于制订并实施

他们自己的政策。东欧在较小的程度上也是如此,这多少说明了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的原因。甚至在殖民地世界中也存在着这种影响。——《全球通史》材料二在西方历史中,英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发生过霸权战争,从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到美国强权下的

世界和平的和平转移大概归功于两个社会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亨廷顿的核心观点,并分析二战后英美

合作共同应对苏联冷战的原因。(5分)历史期末考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背景下,西方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压榨之上,因此A正确;B

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答案】D解析:拉美国家“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体现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体现反侵略的任务没有完成。综上可知,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拉

美独立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拉美独立运动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爆发的,故选D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其相隔时间较远,排除A、B、C三项。4.【答案】C解析:亚洲革命风暴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未过渡

到帝国主义阶段,A项错误;后者是为资本主义前途而斗争,B项错误;后者反对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D项错误;前者多由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领导,后者多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故C项正确。5.【答案】C解析:从殖民地面积上来看,英国的最多,

说明这一时间是19世纪末,故C项符合题意。日本在19世纪晚期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才有殖民地,以此可排除A、B两项。俄国在一战时发生了十月革命,在一战后就没殖民地了,以此可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

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桃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故选B项。7.【答案】A解析

:该战争打击了意大利侵略者势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不会削弱本国封建势力,故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8.【答案】A9.【答案】C10.【答案】B【

详解】二战前,英法为了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和平,慕尼黑会议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满足了法西斯德国的领土要求,是绥靖政策达到高峰的表现,故选择B;铁血政策是德国首相俾斯麦为统一德国而制定的政策,排除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

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推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排除D。11.【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德国回到了强权政治,世界局势进入危机时期,故选B;A项发生于强制时期,排除;C项发生于二战尾声,

而题目要求的是发生于一战后到二战前这一时间段,排除;德国突袭波兰就意味着二战已经开始,而题目要求的是发生于一战后到二战前这一时间段,排除D。12.【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为了吸取国联的教训,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联合国实行

“大国一致”原则,无论是国联还是联合国都声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则,故选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不是共同点,排除;国际联盟成立后由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联合国成立后初期由美国操纵,D不正确。13.【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北非和东非的国

家独立意识觉醒,如埃及、摩洛哥等,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4.【答案】A【详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故选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排除B;“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削弱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排除C;D不符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排除。15.【答案】C【详解】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被誉为“

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故选C;圣马丁、玻利瓦尔、卡德纳斯都是美洲独立运动的领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16.【答案】C17.【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反动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城市中工人、革命士兵力量较强,有工农苏维埃政权和布尔

什维克的领导等,诸多因素使其在城市中得以取得革命成功,而中国反动势力控制着大城市,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革命必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保存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实现全国革命胜利,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当时俄国虽然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并不大,仍以小农经济为主,A项错误;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人口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而不是因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

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C项错误。18.【答案】A19.【答案】A【解析】推翻沙皇政权的是俄国二月革命,革命后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状况,但是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主;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

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综合这一过程,本题选A项。B、C、D三项均有一部

分作用,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而A项是其影响,故排除;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中的“新思路”,故B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并未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中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21.【答案】D解析:由材料“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给

地方政权机关支配”到“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可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的不满。1921年3月,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分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市场机制,刺激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D项正确;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俄公有制确立,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控,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

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23【答案】C【解析】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2

4.【答案】B【详解】俄国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十分敌视苏俄(苏联),虽然十月革命后的干涉失败,但继续干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苏联的工业经济也非常落后,因此,内外因素决定苏联必须在发展

重工业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1927年底,苏联废除新经济政策,着手在次年开始一五计划建设,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答案为B项,A项排除。C项,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是新经济政策举措,排除;D项,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

术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5.【答案】D【详解】为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开罗等四次会议B排除,二战后苏联共产主义扩张C排除,是英美对战后的构想D符合题意。26.【答案】C【详解】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联掌握战略优势A排除,1955年华约建立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B排

除,美苏对峙加速了德国的分裂C符合,丘吉尔的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排除27.【答案】D28.【答案】C【详解】苏联作家协会拟定的草案重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著作,有丑化美国的嫌疑,结合材料时间

可知,这一时期美苏两国已经开始冷战,因此这一草案配合了苏联政府的对美政策,加速了冷战局面的到来,C正确;苏联草案的制定并不能遏制美国的对外扩张,排除A;草案是苏联作家协会制定,其不能反映苏联在美苏两国对抗中的地位,排除B;当时苏联并未出现政治扩张的诉求,排除

D。29.【答案】A30.【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2分)变化: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重新建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丧失;出现了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俄)。(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符合图片信息的答案亦可)主要因素:德、奥匈、沙俄、奥斯曼四大帝国因一战打击而垮台;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协约国重新划分了欧洲国家版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

权。(4分,答出两点即可)32.(15分)(1)简要评价:成就: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问题: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工人生活水平没有同步

提高;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影响了农业发展。(2)认识:民生是头等大事,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好民生问题;处理好民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33.(13分)(1)内容:不结盟运动崛起;美苏大国主导下的两大军事集团出现;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2)观点:文化亲缘关系有助于维护英美和平关系。原因:英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意识形态的不同,在面对

苏联这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双方实现了团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141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