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75.451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275.45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e6401abc3e09494f809b4766b7f7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16Na23Al27S32Cl35.5K39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X>

YB.Z的电负性小于WC.Y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D.X的单质可分别与Z、W的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可知:X是Mg,Y是Al,Z是N,W是O元素

,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Mg,Y是Al,Z是N,W是O元素。A.X是Mg,Y是Al,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但当元素处于

第ⅡA时,处于原子轨道的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镁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铝,A正确;B.Z是N,W是O元素,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元

素的非金属性:O>N,则电负性:Z(N)<W(O),B正确;C.在任何原子中都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Y是13号Al元素,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有13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C错误;D.X是Mg,Z是N,W是O元素,Mg能与

N2反应产生Mg3N2,Mg与O2反应产生MgO,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2.X、Y、Z、Q和R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QRA.Y的原子半径比Z的小B.Y元素

位于第二周期VA族C.R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Q元素的稳定D.与X元素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X、Y、Z、Q和R五种短周期元素,结合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Z为第二周期元素,QR为第三周期元素;X原子

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X为C,则Y为N,Z为O,Q为S,R为C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Y的原子半径比Z的大,故A错误;B.Y为N,位于第二周期VA族,故B正确;C.元素

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S,因此稳定性:HCl>H2S,故C正确;D.与X元素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为硅,硅单质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故选:A。3.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可用作酿造酵母的培养剂、强化剂、膨松剂、发酵助剂。已知X、Y、Z、W为元素

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且位于不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Z>Y>XB.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Z小的元素只有4种C.简单离子半径:Z>WD.X与Z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比X与Y形成的

最简单化合物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X、Y、Z、W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且位于不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O;X位于第一周期,为H元素;Z位于第三周期,W位于第四周期,Z形

成5个共价键,W形成+1价阳离子,则Z为P,W为K元素【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O>P>H,则单质的氧化性:Y>Z>X,A错误;B.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P小的元素有5种:Na、Mg、Al、Si、S,B

错误;C.Z为P,W为K,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简单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3-P>K+即ZW,C正确;D.P的非金属性比O的弱,所以3PH的稳定性比2HO弱,D错误;故选C。4.下列描述

中正确的是A.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B.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C.价电子排布为234s4p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是p区元素D.钠原子由226122611s2s2p3s1s2s2p3p→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洪特规则可知,2p轨道电子的自旋方向应该相同,正确的电子排布图为,故A错误;B.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是原子轨道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2p轨道能量低于3p轨道能量,故B错误;C.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的元素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最后

填充p电子,是p区元素,故C正确;D.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1s22s22p63p1时,电子能量增大,需要吸收能量,故D错误;故选C。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存在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22p63s23p64s24p1的原子B.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概率密度C.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D.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

直接摄取原子的发射光谱【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4p能级能量高于3d能级,电子先填充能量较低的能级,所以电子先填充4s能级后填充3d能级,故A错误;B.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点的

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区域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即概率的大小,密的地方出现机会多、疏的地方出现机会少,故B正确;C.根据洪特规则知,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故C错误;D.E3d<E4p

,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需吸收能量,故光谱仪摄取的是吸收光谱,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各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基态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4的原子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B.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为MnC.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22p63s23p63d6D.2p能级有2个末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一定为2s22p2【答案】C【解析】【详解】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原子3p能级有2个电子,是Si,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

3s23p4的原子没有空轨道,故A错误;B.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54s1的Cr元素,故B错误;C.铁为26号元素,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故C正确;D.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该原子

2p能级有2个电子或4个电子,价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的原子,故D错误;故选C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

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W>Y>ZB.原子半径:X>Y>ZC.Y的简单氢化物比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D.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X是Na元素;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W可以与Y形成2个共价键,W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Na,则W为O元素;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7,Z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结合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可知Y为Si元素。【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O>Cl>Si,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

,原子半径:Na>Si>Cl,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i,所以H2O比SiH4稳定,C错误;D.化合物M中W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故选B。8.已知: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均为

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msnmpn;R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为奇数;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X>R>QB.电负性:X>R>QC.基态Z2+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8D

.原子半径:Y>X>R>Q【答案】B【解析】【分析】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Z的原子序数为29,为Cu元素,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Q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Q为C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

,为O元素;Y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msnmpn,则n=2,故为第ⅣA族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小于Cu元素,故Y为Si元素,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R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序数介于C元素与O元素之间,故R为N元素。【详解】A

.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但第ⅤA族由于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更加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O<N,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N>C,所以电负性

:O>N>C,故B正确;C.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Cu原子失去4s能级的1个电子及3d能级中的1个电子形成Cu2+,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

63d9,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Si>C>N>O,故D错误;故选:B。9.元素周期表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以下所涉及的元素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

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如下,其中R2Q2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ZB.R、X、Y的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是XC.M与Q形成是离子化合物的D.M、Q、Z都在

第2周期【答案】A【解析】【分析】R2Q2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可说明R为钠元素,O为氧元素。其中T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6,且半径大于氧原子,则T为硫元素;M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1,且其原子半径比氧小,则M为氢元素;Z原子的半径较氧大,主要化合价为-1

,则为氯元素;X、Y两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分别为3、2,原子半径比钠略小,则X、Y为铝、镁元素,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T、Z分别为硫和氯元素,因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性S<Cl,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R、X、Y分别为钠、镁、铝三种金属元素,其金属性的强弱为钠>镁>铝,则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为钠,故B错误;C.M、Q分别为氢和氧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

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M、Q、Z分别为氢、氧、氯三种元素,分列于周期表中的一、二、三周期,故D错误;答案选A。1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元素符号XYZRT原子半径/nm0.1600.0890.1020.1430.074主要化合价22-2、4、63-2根据表

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B.离子半径:X2+>T2-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R>XD.相同条件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T>Z【答案】D【解析】【分析】T元素主要化合

价为-2,T是O元素;Z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4、6,半径大于O,Z是S元素;X、Y化合价都是2,X半径大于Y,X是Mg、Y是Be;R元素主要化合价为3,半径大于Be,所以R是Al。【详解】金属性Mg>Al,则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Mg>Al,故

A错误;电子层数,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Mg2+,故B错误;金属性Mg>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Mg(OH)2>Be(OH)2,故C错误;非金属性O>S,则相同条件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

2S,故D正确;选D。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A、B、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A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YB.A、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为HA<HB

C.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2YO3<H2XO3D.B、C简单离子的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B<C【答案】B【解析】【分析】A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A是F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是C元素、Y是Si元素、C是S元素、B是Cl元

素。【详解】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这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B<C<Y,A正确;B.A的非金属性强于B,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为HAHB,B错误;C.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

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则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2323HYO<HXO,C正确;D.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

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B(Cl)的非金属性大于C(S),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2-Cl<S,D正确;故选B。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

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B.酸性:H2XO3<H2YO3C.ZWY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只含有离子键D.热稳定性:XW4>W2Y【答案】B【解析】【分析】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H2S,黑色沉淀为CuS,ZWY为NaHS或KHS,W为H元素;由于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的族序数=12-1-1-6=4,X与

Y的电子层数相同,二者同周期,且原子序数均小于20,则X只能为Si,Y为S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Z为K元素,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

:r(H)<r(S)<r(Si)<r(K),A错误;A.亚硫酸为中强酸,硅酸为弱酸,酸性:H2SiO3<H2SO3,B正确;A.KHS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都含有离子键,HS-中含有共价键,C错误;D.由分析可知,X为Si、W为H,Y为S,

由于S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故热稳定性H2S>SiH4,即XW4<W2Y,D错误;故答案为:B。13.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形成负一价

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B.X元素是第四周期第VA族元素C.Y元素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D.Z元素的单质Z2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X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处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故X为As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的2p轨道上有2个电子或4个电子,所以Y为碳元素或氧元素,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故Y为氧元素;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则

Z的质子数为42-8-33=1,则Z为氢元素,氢原子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符合题意。【详解】A.X为As,As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故A错误;B.As元素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故B正确;C.Y为O元素,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电子排布图为,故C错误;D.H2能在O2中燃烧,故D错误;故选B。14.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

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B.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答案】

B【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

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详解】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XYZW,A错误;B.化合物XW

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故选B。15.X、Y为第

三周期元素、Y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XY4][XY6]-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YC.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Y氧化性最强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

于X的元素有4种是【答案】D【解析】【分析】Y位于第三周期,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Y是Cl元素,由X、Y形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知,X与Y容易形成共价键,根据化合物的形式知X是P元素。【详解】A.P与Cl在同一周期

,则P半径大,即X>Y,A项不符合题意;B.两者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PH3和HCl,半径是P3->Cl-,所以PH3的失电子能力强,还原性强,即X>Y,B项不符合题意;C.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各元素对应的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所以Cl2的氧化性最强,C项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依次为Na、Al、Mg、Si、S、P、Cl,所以有5种,D项符合题意;故选D。16

.前四周期元素X、Y、Z、W、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在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小,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

半径最小;T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Y>Z>W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C.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T2WD.W的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溶于水可得强酸【答案】C【解析

】【分析】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该氢化物为甲烷,即X为C,Y、Z、W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Y、Z、W位于第三周期,Y的电负性最小,推出Y为Na,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

量比为23:16,推出该二元化合物为Na2S,即W为S,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半径最小,即Z为Al,T元素的价电子3d104s1,推出T元素为Cu,据此分析;【详解】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该氢化物为甲烷,即X为

C,Y、Z、W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Y、Z、W位于第三周期,Y的电负性最小,推出Y为Na,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推出该二元化合物为Na2S,即W为S,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半径最小,即Z为Al,T元素的价电

子3d104s1,推出T元素为Cu,A.Y、Z、W简单离子分别是Na+、Al3+、S2-,因此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S2-)>r(Na+)>r(Al3+),故A错误;B.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2CO3、Al(

OH)3、H2SO4,硫酸酸性最强,氢氧化铝为两性,因此酸性强弱顺序是H2SO4>H2CO3>Al(OH)3,故B错误;C.Cu与S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因为S的氧化性较弱,因此将Cu氧化成较高价态,得到产物是Cu2S,反应:2Cu+SCu2S,故C正确;D.S在足量

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为中强酸,故D错误;答案:C。【点睛】易错点是选项D,学生认为S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SO3,SO3溶于水后生成H2SO4,学生:C与O2反应,如果氧气不足,则生成CO,氧气过量,则生成CO2,S和

C不太一样,S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过量与否,生成的都是SO2,SO2转化成SO3,需要催化剂、高温条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已知X、Y、Z、W、Q、R、E七种元素中,原子序数X<Y<Z<W<Q<R<E,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元素结构或性质信息X原子的L层上

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Z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W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Q元素的核电荷数为Y和Z之和R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E元素基

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元素X的原子核外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Q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R的元素符号为,E元素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含有元素W的盐的焰色试验为色,许多金属元素形成的盐都可以发生焰色试验,其原因是。【答案】(1)①6②.3(2)①.1s22s22p63s23p63d54s1②.Fe③.3d104s1(3)①.紫②.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

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解析】【分析】已知X、Y、Z、W、Q、R、E七种元素中,原子序数X<Y<Z<W<Q<R<E,X原子的L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则L层含有4个电子,为C元素;

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s能级最多排2个电子,该元素排列了p能级说明s能级已经填满,所以n=2,则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该元素是N元素;Z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则Z为Cl元素;W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

层结构与氩相同,则为K元素;Q元素的核电荷数为Y和Z之和,Q的核电荷数=717=24,为Cr元素;R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R三价阳离子3d能级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核外电子数=28853=26,为Fe元素;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

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数=28181=29,则E为Cu,以此解答。【小问1详解】X为碳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3种不同能级的电子。【小问2详解】Q为Cr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

22p63s23p63d54s1;R为26号元素Fe,根据题给信息,E为Cu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小问3详解】W为K元素,含有元素K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由于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

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所以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18.有四种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述:元素结构、性质等A单质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B第三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C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

用作制冷剂D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是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请根据表中信息填写:(1)基态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族。(3)C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其原子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轨道上的电

子。(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2)ⅢA(3)①.②.3③.2p(4)①.NaOH+Al

(OH)3=NaAlO2+2H2O②.3HCl+Al(OH)3=AlCl3+3H2O【解析】【分析】A的单质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为铁元素;B是第三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则B为铝元素;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

冷剂,则C为氮元素;D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则D为氯元素。【小问1详解】A为26号元素Fe,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小问2详解】B为Al,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小问3详解】C为7号元素N,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轨道上的电子。【小问4详解】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Al(OH)3与Na

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Al(OH)3+NaOH=NaAlO2+2H2O;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盐酸,氢氧化铝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l(OH)3+3HCl=AlCl3+3H2O。19.有X、Y、Z、Q、E、M、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七种元素,除G

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Z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Q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

倍,E与Q同周期,M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从大到小排第三位,G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未成对电子,其内层所有轨道全部充满,但并不是第ⅠA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写出第三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

子数与G相同且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GQ受热分解生成G2Q和Q2,请从G的原子结构来说明GQ受热易分解的原因:。(2)Z、Q、M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3)X与Q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Z、M、E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用

离子符号表示)。(5)X、Y、Z、Q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答案】①.3d104s1②.氯③.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10,因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④.N>O>S⑤.H2O、H2

O2⑥.S2->N3->F-⑦.O>N>C>H【解析】【分析】没有成对电子的元素只有H,X是H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则Y基态电子排布是1s22s22p2,Y是C元素;Z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所以ns一定排布2个电子,

既n=2,Z是N元素;Q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Q的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4,成对电子数3×2=6,成单电子数2,Q是O元素;E与Q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Q(O元素)大,则E只能是F元素;原子序数更大的M只能在短周期的第

三周期,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从大到小排第三位的是S元素;内层所有轨道全部充满,最外电子层只有未成对电子的可能是1s22s1、1s22s22p63s1、1s22s22p63s23p63d104s1,其中前两个属于ⅠA,所以G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三种情况,G是Cu元素。【详解】

(1)G是Cu元素,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未成对电子数为1,第三周期未成对电子数为1的有Na、Al、Cl,电负性最大的是Cl元素。GQ是CuO,分解生成Cu2O和O2,CuO中Cu2价电子排布式为3s9,Cu2O中Cu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因此Cu比Cu2

结构更加稳定,固态Cu2O比CuO更稳定。(2)Z、Q、M分别是N、O、S三种元素,N与O比较,N价电子排布为2s22p3,O价电子排布为2s22p4,所以N元素2p半满结构更加稳定,第一电离能N>O,O与S比较,二者处于同一主族,S位于第三周期,O位于第二周期,所以第一电离能O>S,既第

一电离能顺序为N>O>S。(3)X是H元素,Q是O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包括H2O、H2O2。(4)Z、M、E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依次为N3-、S2-、F-,其中S2-有三个电子层半径最大,N3-、F-都只有两个电子层,N元素核电荷数是7,F元素的

核电荷数是9,因此N3-半径更大。正确答案:S2->N3->F-。(5)X、Y、Z、Q四种元素依次是H、C、N、O,H元素的电负性最小,C、N、O位于同一周期且核电荷数递增,电负性递增,所以电负性顺序为O>N>C>H。【点睛】简单粒子半径比较方法:①电子层数不同

时,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0.科学家合成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周期元素,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

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1)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2)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基态X原子价电子轨

道表示式为。(4)W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种运动状态,其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符号表示为。(5)X的电负性(填“大于”或“小于”)Y,原因是。【答案】①.Na>Si>P>Cl②.1s22s22p63s23p

5或[Ne]3s23p5③.④.11⑤.3s⑥.小于⑦.同周期元素P比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解析】【分析】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据图可知X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应为第IVA族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则X

核外电子数最大为14(Z不可能为0族元素),则X为C或Si,若X为C,则Z为B,不符合图示成键规律,所以X为Si,Z为Cl,四种元素位于第三周期;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Y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

,即为P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元素的阳离子带一个正电荷,且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W为Na元素。【详解】通过分析知,W、X、Y、Z分别为Na、Si、P、Cl元素。(1)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i>P>Cl;(2)Cl的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17,Cl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3)Si处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ⅣA族,基态S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则基态硅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4)Na的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11,每个电子的运

动状态都不同,则Na原子有11种不同的运动状态;Na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为3s;(5)同周期元素P比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所以Si的电负性小于P。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