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2.328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docx,共(7)页,22.3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e607eacf3f5d36693c49a610c20a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淮北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CCBC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BBDBBBB题号212223242

52627282930答案ABDDDCCBAB题号3132333435答案ADBCB1.【答案】B【解析】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故①正确;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

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井田制),故②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故③错误;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

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据材料“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可知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的银首人俑铜灯为身着中原服饰的狄人形象,说明中

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故选C项;秦朝时才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战国银首人俑铜灯,并不涉及各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但“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因‘谥号’的定夺将

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周朝时确立的谥号制度,理由是“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加强了君主专制,体现了皇帝独尊,故选D项;文化统一指的是焚

书坑儒,排除A项;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的特点,而材料是皇帝制度的特征,排除B项;皇位世袭指的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排除C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4.【答案】C【解析】据材料“(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可知汉高祖通过封建王侯、设立郡县制巩固统治,即郡国并行制,故选C项;材料属于汉初的地方管理制度,而选项属于汉朝恢复经济政策,排除A项;“推恩令”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排除B项;刺史制度属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地方监察制度,排除D项。5.【答案】C【解析】题干所

述指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江南自然资源始终是很丰富的,但是东晋南朝之前经济却并未有较大发展,所以不能归结于自然资源的原因,排除A项;大批水利工程的修建是南方经济发展

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是其原因之一,但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相比,作用相对小一些,所以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财政收入的匮乏,唐朝实行两税法的税制改革,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变为以财产有主

,这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C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是租庸调制,排除A项;两税法减少了税收名目,排除B项;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在地方设置行台省,作为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项;行台尚书省作为地方最高军政机关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法提升军事能力,排除A项;行台省是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法规范地方行政,排除C项;行台省属于地方机构,不属于三省系统,不能完善三省制度,排除

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可知,唐王朝跟许多国家建立了外贸联系,故选C项;“主导地位”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异域”可知这些船只是来自帝国之外,不属于帝国统治范围内,排除B项;跟其他国家建立了外

贸联系并不代表社会中盛行“崇外风气”,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并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体育活动更加的世俗化,融入民间,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时令节日民众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指诗人的兴趣爱好,排除A项;材料涉

及的是体育活动融入民间,国力状况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关,排除B项;“全民参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与宰相同平章事共掌行政权,故选A项;统管地方财政是转运使,排除B项;制约知州权力是通判,排除C项;负责

禁军调动是枢密院,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军费直线上升,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故选B项;该做法造成了北宋冗兵冗费的情况,不利于王朝的统治,无法确保北宋王朝的安宁,排除A项;北宋初期通过“权、钱、兵”等措施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隐患,排除C项;王安石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

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可知元朝行省具有一定的权力,但重大事务仍需须上报中央,说明行省制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故选D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地方稳定,排除A项;行省制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事务,但无法避免政策决策失误,排除B项;行省制

有利于巩固统一,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略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唐宋时期“士”的精英的身份属性和社会成分的变迁可知,“士”的身份越来越开放,体现唐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

的增强,故B项正确。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项错误;C项属于因果倒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开放与否,故D项错误。答案选B。15.【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分析可知,宋朝南方府(州)、县设置的数目总量高于唐朝,而北方正好

相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南迁,社会的巨大变化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故选B项;南北方府(州)、县数量设置多少的变化不能代表是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中央加强地方管理与中央对地方实施相应的政策有关,排除A项;北方边患压

力大小与府(州)、县设置数量多少无直接关联,北方边患压力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有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府(州)、县设置数量的多少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可以佐证元统治者重视并鼓励农书的编写,故选D项;《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排除A项;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明朝宋应星著述的《天工开物》是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与唐朝相比,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宋代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倡导忠孝节义,压

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因此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故选B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但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商品经济与妇女守节之间的具体关联,故“材料所涉及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非”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两宋时期周边多民族

政权并立,政权间战争纷争不断,但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政权纷争与妇女守节之间的具体关联,故“各民族政权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对于节妇这一形象政府官方层面的具体态度,故

“统治者支持节妇”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经济作物种植的品种和面积扩大,说明农产品商

品化趋势明显,故选B项;经济作物种植可以增加农户收益,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人口增加,农民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材料“王道之始、如何得真才……与民休息”可知,殿试

的内容涉及《孟子》、选官、地方治理、军事赋税、民族关系、经济政策等内容,由此可知,统治者力图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故选B项;顺治四年的“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不能整体概括材料,排除A项;清朝时期满族是统治阶级,汉族大部分是被统治阶层,民族平等尚未实现,排除C项;清朝雍正时期

设立军机处强化皇权,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由材料“很快就能焕然一新”“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可知,康有为对于改变当下局势的迫切性,故选B项;材料中是康有为个人“认为”,不能代表统治者对维新运动的态度,排除A

项;“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说明变法还未进行,只是康有为个人对其畅想,排除C项;康有为个人认为变法可以增强国力,改变落后的局面,但不代表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据上表可知,1873一187

8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较好,得利不断增加,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故选A项;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排除B项;洋务运动兴起并未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19世纪后期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是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排除A项;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反映了民族气节,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方向,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1895—1898年间可以判断报刊的高潮出现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中文报刊大力宣传列强侵略,号召“振我夏声,昌我华种”变革,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故选择D项。材料不能体现国人掌握了传媒的话语权

,排除A项,维系派缺乏广泛群众基础,排除B项,革命与改良史实不符,排除C项。答案选D。24.【答案】D【解析】地方督抚坐视朝廷危机且事后未被追究责任,说明地方势力强大,清政府中央权威下降,故选D项;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排

除A项;1900年清政府实行的仍是中央集权统治,“东南互保”并不等同于已实行地方自治,排除B项;参加互保的省份并非都是南方省份,山东、山西等省属于北方,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公司因被指责同日本合作,导致销量下降;因提出抽中国烟的口号而扩大市场,这里的“指责”

“口号”都是结合当时反帝爱国思潮的一种商业竞争方式,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民族工业利用社会思潮来扩大市场,没有涉及步履维艰,排除B项;材料

仅是南洋兄弟烟草的竞争手段,不能反映整体经济发展,排除C项。26.【答案】C【解析】由“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可知,作者的观点是想强调将卫生之事与救国结合,其逻辑在于搞了卫生,有利于增强国民体格,这最终将有利于救国,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不是要建立完善的医

疗体系,而是强调国民体格要增强,这有利于救国保国,排除A项;题干观点并不是强调宣传卫生防疫的基本常识,而是要强调救国保国,从增强国民体质做起,排除B项;题干是强调要督促国民“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这

才能有利于救国保国,而不是强调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北洋派和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争的焦点是封建专制和民主共和之争,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已经标志现代性国家构建了,

排除A项;中华民国的建立就意味着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B项;革命党与北洋派之争说明中国内部民主和专制的斗争,社会共识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并未崩解,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据材料“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

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可知,江西地方议会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抵制袁世凯任命的官职,体现了民权与法治理念,故B项正确;该事件属于民权与法治事件,不属于地方自治的史实,A

项错误;该事件无法弱化总统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总统权力,C项错误;1915年袁世凯复辟,说明并未抵制复辟丑行,D项错误。29.【答案】A【解析】“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说明它为民族经济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故选A项;“从曾经的以纺织业为主,到进军服装终端制品行业”可见依然从事的轻工业,没有说明其变成重工业,排除B项;“武汉裕大华创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无法说明其规模为中国最大,排除C项;“民国时期,国家鼓励发展

民族企业。武汉裕大华创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可见属于民族资本的范畴,不是官办性质,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略31.【答案】A【解析】略3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梁启超游历欧洲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问题暴露,他的反思将促使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新的思想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回归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

反思,不能说明“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排除C项。33.【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中延安以及1934—1936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根据地变化是因为长征胜利,红军三大主力的到来,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在1936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

可知,国共联合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而材料时间是1934—1936,此时正值国共对峙时期,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4.【答案】C【解析】略3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共中央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富农”“有产阶级”的政策调整,再结合所给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日本侵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全民族团结抗战,B项正确;“代表根据地的全体民众意志”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1945年毛泽东参加重

庆谈判,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共中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6.【答案】(1)户数多增长快,人口多增长快;南方户数、人口超过北方。(4分)(2)表现:商业城市众多;城市数量剧增;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发达。(6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坊市分开;重文轻武国策;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市民阶级扩大。(6分)【解析】(1)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户数多增长快,人口多增长快;南方户数、人口超过北方。(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

“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汴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可知,商业城市众多;从材料二“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可知,城市数量剧增;由材料二“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可知,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受

限制;从材料二“‘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可知,出现纸币;据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可知,海外贸易发达。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分析,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坊市分开;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政治上,重文轻武国策;阶级上,市民阶级扩大。37.【答案】(1)甲

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6分,一点2分。)(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

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和“中国在甲午中

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材料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依据所学王韬、郑观应的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得出早期维

新思想的发展。(2)由材料二“”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从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建立起历史上

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得出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材料二“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可知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第一小问结果,据所学戊戌政变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可知二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失败。第二小问说明,据所学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

派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二者活动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