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共(11)页,58.4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e1735cd78207878579c2d2c14922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①②③B.②
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无论在哪个国家,书店都是最能将文化与城市完美结合的所在。当我们评判某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时,是否有一家可视为地标的书店往往是最柔软的指标。这意味着①评判文化的品格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优秀文化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方向④文化影响城市的品味和追
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企业家穿金戴银不是文化,心灵纯净才是文化;赚钱多了不是文化,钱用好了才是文化;开宝马不是文化,礼让行人才是文化。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中变成物质力量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D.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中培养起来的4.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D.文化发展
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5.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据调查,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
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6.《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对传统食物的记忆,这部纪录片不仅使人看到了美食,还使人看到了乡愁、看到了传承。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B.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
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C.美食各有其特点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8.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评判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
自信。这体现的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文化可以成就人生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0.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
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各国文化互
相交融的原则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11.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
创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12.“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代逐渐风靡世界。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的代表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发展与传播具有
相对独立性④商业贸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
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③网络技术成为“信息
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③④14.某年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比赛给歌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来自云南的彝族歌手李怀秀和李怀福获得原生态唱法一等奖,让全国
观众领略了云南海菜腔的独特魅力。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独具一格,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其音域宽广、曲调优美动听。下列对海菜腔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②来源于彝族人民的生活实践③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
起积极的作用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5.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
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16.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
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
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17.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
麻醉作用。这说明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8.“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
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正确理解的是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③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进行文艺创新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A.
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和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及至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
首都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唐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卓越范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①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
源泉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对民族文化创新的理解应是①文化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③
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为源泉和动力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④22.“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23.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A.文字B.史书典籍C
.音乐D.绘画2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5.由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题为“以儒学乐观稳定的思想
迈向未来”的儒家思想研讨会在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各国文化可
以交流,但不能相同26.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如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
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7.《湖北日报》曾载文指出,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
失去了前进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A.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28.“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
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2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
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3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
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相互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美国通过
好莱坞电影大片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
地。材料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联系材料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
要加强文化建设?(7分)(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5分)32.材料一:几位同学相约游览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古迹,有人不禁吟诵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
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材料二: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文化对人的影响。(9分)33.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文明亮点的传统节日不下数十个
,其中许多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比普通时日丰富得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涵。发源于中国的“端午”,却由邻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因而,保护与复兴民族传统节日,已经刻不容缓。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就联合
下发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请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民族传统节日。(6分)34《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
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通过哪些
方面体现出来的?(5分)(2)结合所学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8分)答案一、选择题(二分一个)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DCDBBDCBBDB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CDDDCADAACD
C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分)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2分)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1分)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安全不可少的精神武器。(1分)(2)①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略任务,(1分)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分))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3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
,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材料一就表明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材料二就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3分)③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分)33.因为民族节日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分)民族节日蕴涵着
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分)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分)34.(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
的见证。(2分)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
化。(3分)(2)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②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③要
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发展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