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74.994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10)页,274.9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c0295be93e40e848214f5d08a605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阳一中2023年春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将古人的“实事求是”解读为“从客观事物出发研究其规律的联系”,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是轻于鸿毛”。这表明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力量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极为广泛的道德追求C.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的理论品质D.坚持人民

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2.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B.

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3.在先秦儒家的圣王叙事中,天命所归是共同特征。孟子说,尧禅让于舜是因为“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商汤“无敌于天下”是因为“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这种叙事反映出,先秦儒

家A.倡导“天人合一”理念C.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B.凸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D.统一了政治评价的标准4.在漫画版《有故事的诸子百家》中,不同思想家分别被冠以“一生都行走在路上的人民教师”、“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说话不利索的法家辩手”等称号。下列言论出自“说话不利索的法家辩手”的是A.“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5.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

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A.“人皆可以为尧舜。”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

在便是物。”6.黄宗羲反对“国君视民如囊中之私物”,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王夫之倡导“惩墨吏,纾富民”。他们把思想从超越追求提升到现实关怀,但无法开创出一条时代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A.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科举选官制影响C.程朱理学趋于僵化D.新经

济因素薄弱7.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

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B.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8.法国学

者谢和耐指出:“在1600年左右,欧洲的世界观和科学基本内容仍是中世纪的。利玛窦在其中国合作者的帮助下,试图在中国传播的是天文学、几何学、托勒密的博物学等······如果我们转向历史观和人文方面,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都大大落后于

中国人的观念。”谢和耐意在说明A.明清传统文化的优势明显C.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增强B.中国固守天朝上国的思想D.西学东渐对欧洲影响深远9.《明史》中记载:“万历(1573-1620年)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帝嘉其远来,给

赐优厚。公卿以下重其人,咸与晋接。”利玛窦来华A.可能给万历皇帝进贡钟表C.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B.受到朝野上下群臣百姓的重视D.翻译了柏拉图的《几何原本》10.18世纪的欧洲被称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

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欧洲思想家对中国认识的变化表明A.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崛起C.中西方实力发生根本性逆转B.西方对中国的认知日益清晰D.明清中国闭关锁国不断加强11.《萨比天文历表》由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所著,

他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进行了纠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该天文历表。这可以用来说明A.阿拉伯天文学成就世界领先C.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B.阿

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12.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他们提供出来。”下列项中属于希腊对世界文

明的贡献有①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③独具特色的柱式建筑风格②富含理性的城邦古典文化④内涵丰富的奥林匹亚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古希腊、罗马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①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推动欧

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②《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西方叙事体的撰史体裁④历法改革上,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上通用的公历A.①②④B

.③④C.①②③D.②④1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要模仿、恢复的古典文化,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录、翻译和研究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在相信上帝启示的前提下,以理性论证信仰,推动了文化发展。基督教对欧洲的文化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逐渐

渗透到哲学、法学、教育、艺术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A.修道院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C.兼容并包的文化思想意蕴深长B.理性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思潮D.基督教深刻影响后世欧洲文化15.“但愿我的祖先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

辱;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材料节选自《罗兰之歌》,该叙述诗A.抨击了封建贵族的专横C.颂扬了骑士英雄的传奇B.是欧洲教会文学代表作D.是文艺复兴时

期的成就16.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

明A.他的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17.一位史学家指出:“当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

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是A.编著《积分和方程计算法》C.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B.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D.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18.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

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最能表明现代埃及文化A.是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产物B.反映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愿望C.代表了阿拉伯文化的多样性D.具有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特征19.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方(服

饰)设计师而言,东方情调只是他们众多灵感来源之一,仅是偶尔借来一用的新鲜题材。无论是中国的水墨折扇,抑或是日本浮士绘和艺伎的装饰,在西方设计师的重新组合下都赋予了它们与原来存在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趣,他们并不挖掘那些东方传统艺术的深层含义”。该学者旨在说明A.

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对东方文化元素并不尊重B.西方服饰借鉴异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新时尚C.东西方的服饰虽样式不同,但审美追求一致D.中西合壁的服饰奠定了西方流行服饰的基调20.据《尼康编年史》记载,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

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俄罗斯人成功掌握了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材料可以佐证A.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C.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D.阿拉伯人将火药传到了西欧21.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贸易、金融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和工作,成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这表明A.跨国公司孕育全球流动的劳动

力市场B.知识经济推动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C.经济全球化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D.科技创新加剧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22.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高二历史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解,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

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转变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23.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

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24.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

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25.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

的是否定方观点肯定方观点元代中文文献中没有对马可·波罗的记载来华外国人不可能都被记载,即使记载,也可能遗失《马可·波罗游记》存在错载史实以及漏载中国特有的长城、茶叶、汉字等事物书中关于中国的多数记载已得到

印证,未记载特有事物,可以合理解释《马可·波罗游记》稿本众多且内容不一致稿本有差异但不影响主体内容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可能是依据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编造出游记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这种导游手册A.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

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B.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26.北宋年间颁布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是迄

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外贸成文法规,其“不仅行于广州,而且遍行其它诸路”,成为当时官府进行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它的颁布A.说明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对海外诸国贸易的港口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C.反映出我国古代海外贸

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D.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27.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

·····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28.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

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清政府立案。清政府只能在自己办理的洋务学堂明确禁止洋教习有传教行为,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人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这一现象说明A.教会学校客观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B.教会学校依靠不平等条约享有教育特权C.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色彩D.教会学校教育不利于中国教

育的本土化29.有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

。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A.能够证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B.强调希腊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整体发展C.认为远征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D.指出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

的辐射面30.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

文化的交流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31.图4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C.

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32.19世纪初,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以后的国外远征。他们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于是成立秘密革命组织,准备推翻沙皇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这可以用来说明,拿破仑战争客观上A.消除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指明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D.打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33.在拿破仑占领的意大利,约翰大公

对当地居民说:“你们是法国人的奴隶,你们的金钱和鲜血正在被浪费······你们想再次成为意大利人吗?那么就将你们的力量,你们的臂膀与内心同弗朗西斯皇帝(即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宽厚的臂膀联合起来。”这说明

A.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的再次复兴B.民族自决原则受拿破仑战争刺激而勃兴C.拿破仑战争期间意大利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王权与神权相互利用的思想在欧洲仍有市场34.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

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能佐证“亚洲本身都变了”的是A.一战导致亚洲殖民体系土崩瓦解C.亚洲无产阶级主导民族解放运动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政党政治D.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35.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国营经济和

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36.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

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

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A.顺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C.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B.宣告了封建专制帝王时代的

终结D.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38.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

下州郡始相继有请以建书院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39.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

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据此可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A.推动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B.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松散C.反映出清代民族问题

得到妥善解决D.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下列遗产的特色与其价值对应正确的是A.长城、运河等遗产-沟通南北的经济与文化B.孔庙、太庙、故宫等建筑-彰显文化传承C.西藏布达拉宫等边陲明珠-见证商业精神D.

敦煌莫高窟等丝路宝藏--明清时期文明见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13分、42题15分、43题12分,共40分。41.(13分)新加坡的历史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求独立、谋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

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

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材料二19世纪的辉煌过后,大英帝国逐渐衰落,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也

在冲击着英国的地位,使得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雪上加霜。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整理自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

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独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的具体内涵。(4分)4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国王乔治二世的私

人医生斯隆尼爵士在临死的时候,决定把自己毕生收藏的7.9575万件物品低价卖给王室。随后,英国议会就做出决定:筹资兴建一座国家博物馆,来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物。在通过公众彩票筹集到资金建造大英博物馆后,这些藏品

最终转交给了国会。为了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英国博物馆法》。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对公众开放,藏品也日渐丰富。-摘编自覃东《大博物馆》材料二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博览会,看到我国展品中有“汉瓦当、唐经幢”,不禁感慨:“劝业以开来,而此以彰

往,若移置中国博物院差不倍耳。”张謇在参观博览会之余,观摩了当时日本的各种博物馆,回国后即为通州师范学校规划“学校公共植物园”。1905年,鉴于“授博物课仅恃动植矿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征事物: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之处所”,张謇将该园

改为博物馆加动物园加植物园的“规划博物苑”。由此,一座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在南通诞生了。如今建成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体现了南通城市人文面貌的根本改变。-摘编自张廷栖《张謇所创中国第一》(1)据材料一,概括大英

博物馆创建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创建博物馆的共同作用。(2分)43.(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16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

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19世纪初英国人饮茶习惯开始流行开来,人们也开始理性消费茶叶。《女士与绅

士的茶桌》(1818年)一书中介绍了饮茶:在晚餐之后喝茶,会帮助消化,并且消除因为肚子饱胀而带来的不舒服。19世纪中期早餐茶习俗开始形成,人们在早饭时开始用红茶取代了酒和咖啡。而英国人最为看重的下午茶习俗也

在同期形成。-据雷伍峰《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与特点及其影响》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英国茶文化的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