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2.3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57d94ac96ec981a58ab0d03221f0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地理试卷出题人:李敏审题人:郝艳红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
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
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流星体B.待
发射的人造卫星C.陨石D.飞行中的民航飞机2.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B.宇宙—太阳系—其他恒星系C.太阳—地球—哈雷彗星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答案】1.A2.D【解析】【1题
详解】陨石、待发射的人造卫星、民航飞机均是地球这个天体的一部分,故不能称为天体;而流星体大致按天体力学规律在运行,属于自然天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河外星系和太阳系没有从属关系,A错误;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为并列关系,B错误;
地球与哈雷彗星没有从属关系,C错误。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具有从属关系,且范围为从大到小排列,D正确。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
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
,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4.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
.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流星是漂浮在太空中的流星体(小岩石或碎片)进入大气层与空气
分子相撞,形成的一束电离气体(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是一道光的现象)。因此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与磁场相互激发而出现光的现象,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
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空间站自身不能发光发热,A错误;
行星不发光,但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空间站是绕地球——行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D。【点睛】判断天体的方法——1.空间位置:是不是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大气层之内不是天体;2.物
质形态:看是物质还是现象,现象不是天体;3.运转轨道:是否有独立的运转轨道,依附在其他星体上的不是天体。据腾讯新闻报道,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
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与木星、金星和地球一起被称为类地行星B.
火星属于行星,是气体球,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太阳)转C.目前火星气候潮湿,可以进化形成生命体D.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6.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①充足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温度③适宜的大气环境④肥沃的土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③④【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火星与水星、金星和地球一起被称为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属于行星,是固体球,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太阳)转,B错误;目前火星气候干燥,不能进化形成生命体,C错误;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
星带,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D正确。故选D。【6题详解】结合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推知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必须条件有:有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②③正确;肥沃的土壤不是
火星生命体存在的必须条件,④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日较近,质量体积适中;巨行星(木星、土星)——距日远近适中,体积大;远日行
星(天王星、海王星)——距日较远,体积质量较小。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B.太阳辐射能量中
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D.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8.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B.C.D.【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
环的主要动力,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需经过地球大气层的削弱作用,且地球体积小,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表,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能源,如石油、煤炭、天
然气、水能、风能等都来自太阳辐射,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是不均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8题详解】赛车利用的是电能,无论是火电、水电,其最终来源都是太阳辐射,A不符合题意;煤球炉利用的是煤炭,是地质时期保留在植物体内的太
阳能,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辐射,C不符合题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的热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来的能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
。(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煤、石油等矿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
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下面小题。9.日冕物质抛射()A.发生在①层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C.发生在③层D.发生在①层和③层10.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
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即③层,C正确,AB
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正确,①正确;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干扰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正确;大规模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过程,不受太阳活动影响,③错误;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
散射作用导致,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所谓白夜,是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中高纬,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在我国最北端
漠河附近,夏季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12.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
昼长C.风速D.海拔13.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A.晴朗天数多B.太阳能资源丰富C.空气湿度小D.距消费市场近【答案】11.A12.B13.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夏季甲地日照时数为900~1000,乙地日照时数为700~
800,丙地日照时数为800,丁地日照时数为500,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最大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昼长。B正确;风速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读图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由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更多,可
推测甲地晴朗天数更多,空气湿度更小,AC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错误。故选D。【点睛】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时间分布上,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2
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距今3万多年新生代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图a)。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猛犸象繁盛时期()A.裸子植物繁盛B.
海洋蓝藻开始出现C.被子植物繁盛D.陆地低等植物出现15.在发现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A.三叶虫化石B.可开采的铁矿C.恐龙化石D.哺乳动物化石【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新生代,此
时期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海洋蓝藻出现于古生代的寒武纪,B错误;陆地低等植物出现于早古生代,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
的时代。根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新生代,因此,哺乳动物化石较多,D正确;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地层中,恐龙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层中,AC错误;前寒武纪是金属矿的重要成矿期,可开采的铁矿可能位于前寒武纪地层中,B
错误。故选D。【点睛】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下图为“地理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6.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④为那颗行星的公转轨道
()A.地球B.海王星C.火星D.土星17.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曲线①②③④为各地层界线,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其最有可能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前寒武纪18.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
曲线①②之间为()A.地壳B.岩石圈C.内核D.外核【答案】16.A17.B18.A【解析】【16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其运行轨道基本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根据该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
根据八大行星由内而外的排布规律可知曲线③为火星轨道,曲线②为木星轨道,则曲线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
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其最有可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B正确;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A错误;古生代中晚古生代是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时代,C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期,还没有裸子植物分布,D错
误。故选B。18题详解】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③④之间为地核,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轨道由内到外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其中前四个行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2023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
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完成下面小题。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2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19.A20.A【解析】【19题详解】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且震源深度仅为10km,因此震源应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故选
A。【2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但破坏性强于纵波,故纵波先到达地面后不会导致建筑物马上倒塌,人们可以利用横波未到的12秒时间迅速逃生,即“黄金12秒”,A正确;而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均与“黄金12秒”确定
的依据无关,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题。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
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极少2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氩气B.臭氧C.氧气D.氮气2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①臭氧的大量减少②变暖越来
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3.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1.D22.D23.D【解析】【21
题详解】读表可知,氮气的体积、质量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都超过75%,是各种气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
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
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会造成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
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虽然臭氧在平流层起到了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是有害的
。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24.高分五号卫星在升空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先降一再升一再降一再升D.先升一再降一再升一再降25.高分五号穿过的对流层大气的特点是()A.气流垂直
运动不明显B.有极光现象发生C.大气层比较稳定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6.对流层大气的能量源泉是()A.地面辐射B.地热能C.核能D.太阳辐射【答案】24.C25.D26.D【解析】【24题详解】据图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
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由于高分五号卫星发射到高层大气中,故高分五号卫星在升空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对流层“上冷下热”的温度结构,使得该层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A错误。极光出现在高层大气中,B错误。对流层对流运动明显,大气并不稳定,C错误。对流层大气存在着风、云、雨等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正确。故选D。【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能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而地面辐射
的能源来自太阳。故对流层大气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故选D。【点睛】大气垂直方向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
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2022年10月8日是今年的寒露节气。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2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28.寒露过后气温下降,我国不少农民会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防止作物遭受冻害。其原理是()①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②增强地面辐射③增强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④增强大气逆辐射A.①④B.②③C.
③④D.①②的【答案】27.C28.A【解析】【2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温度越低,波长越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
和大气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农民会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促进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烟雾,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故①正确,③错误;烟雾可以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不能增强地面辐射,②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A。【点睛】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大气通
过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岸线附近某时刻等压线分布(此刻甲处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如图所示,乙、丙两处代表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只有一个正确)。完成下面小题。29.甲处气流此刻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指向()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30.与甲处相比,此刻乙处()A.气
温更高B.气压更高C.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D.气流受到的摩擦力更大31.图示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此刻风向和风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9.A30.B31.B【解析】【2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向与地转偏向力呈垂直
关系,甲处位于南半球,风向指向西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与风向垂直,指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根据图中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可知,此时刻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要高,故海洋上的气温较低,B正确,A错误;图
示中等压线分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C错误;海洋上摩擦力比陆地上更小,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时,与陆地甲处相比,海面摩擦力较小,风力更大;摩擦力小,水平气流偏转角度更大。故图示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此刻风向和风力的是②,B正确;与②相比
,④风力较小,故排除D;①③偏转角度较小,AC错误。故选B。【点睛】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
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此后称混合气体),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
现象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拍摄的飞机尾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1月份
,西安(秦岭以北城市)上空飞机尾迹出现频率最高的高度大约为()A.3~4千米B.8~10千米C.14~15千米D.18~20千米33.通常,飞机尾迹层的平均厚度为1~2km,其下限高度最高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32.B33.B【解析】【32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C~-60°C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1月份,秦岭月均温0°C左右,西安位于秦岭北侧,月均温稍低于0°。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每千米温下降6°C
,可计算出1月西安上空7~10千米的高度温度为-41°C~-60°,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根据材料中关于飞机尾迹形成的温度条件可推测,夏季,近地面温度最高,飞机尾迹层的下限高度最高,冬季反之,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
,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
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34.14时,黄海地区风向为()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35.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小
、M地地面摩擦力大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34.A35.C【解析】【34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分布,黄海地区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
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为偏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35题详解】的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丙处相比,差异不大,因此无法通过水平气压力来判断风力大小,BD错误;由于M地位于沿海,
风从海洋上吹来,丙地位于内陆,风从陆地吹来,和陆风相比,海风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C正确,A错误。故选C。【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第II卷二、综合题:2小题,共30分。36
.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____,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E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轨道和____轨道之间。(写出行星名称)(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公转方向都是自____向____。八大行星绕
日公转的特征还有____、____。(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的是
____。【答案】(1)①.水星②.木星③.火星④.木星(2)①.西②.东③.共面性④.近圆性(3)①.二②.太阳系③.太阳(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宜【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天体系统
、太阳系八大行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读图可知,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体积和质
量最大的是E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问2详解】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除了同向性,还有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的共面性、公转轨道都接近圆的近圆性的绕日公转运动特征。【小问3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小问4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地
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小问5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太阳辐射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表面,地表温度适宜。37.下图是某
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地中受热的是____,空气____上升/下沉);冷却的是____,空气____(上升/下沉)。(2)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3)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____(顺/逆)时针。(4)若该热力环流
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白天/夜间)。(6)若该图为北半球示意图,则近地面风向为____风,高空风向为____风。【答案】(1
)①.B②.上升③.A④.下沉(2)①.④②.⑤(3)逆(4)B(5)白天(6)①.东北②.西【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6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地对应的⑤高空等压面下凹,B地对应的④高空等压面上凸,因此高空⑤为低压,④为高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A为高压,B为低压。这说明A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B地受热,空气上升,
形成低压。【小问2详解】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①>⑤,④>③。①②③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综上所述,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小问3详解】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
,A气流下沉,B气流上升,使得A处形成高压,A上空形成低压;B处形成低压,B上空形成高压,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形成逆时针方向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小问4详解】城区气温较郊区高,近地面气流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应向上凸,因此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
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两地中代表城区的是B。【小问5详解】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冷却气流下沉,B受热气流上升。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白天。【小问6详解】由于A地形成高压,B地形成低压,气流由A流向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使近地面形成东北风;B地上
空为高压,A地上空为低压,高空风向由B上空吹向A上空,由于高空几乎没有摩擦力,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与等压面平行,故形成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