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310.500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6)页,31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d0cea8d9565c8b34af12cf62eecc7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威宁县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西周的铜器铭文里有关于周王赐臣下“一田”"“十田”“卅田”“五十田”的记载。这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土地按照产量分

成三个等级C.井田制已走向瓦解D.有固定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一田”"“十田”“卅田”“五十田”可以看出,“田”是分土地时比较固定的计量单位,故D正确;小农经济在春秋时期出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的等级,排除B;周天子赏赐土地并不能体现井田制已

走向瓦解,排除C。2.如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该创举是A.坎儿井B.都江堰C.水排D.翻车【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片可知,这一系统主要是在地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坎儿井,为了防止蒸发,其水渠在地下,故A

正确;B项主要是利用河流,与题意无关,排除B;C是冶铁工具,排除C;图片中的明显不是翻车,排除D。3.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不能反映A.农

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B.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之下,男耕女织的场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但古代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都正确,

不符合题意。4.王莽执政后,针对西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状况,提出“一夫授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这种限制土地兼并的主张A.不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B.意在稳定国家赋税收入C.推动精耕细作

技术走向成熟D.根除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一夫授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可以看出,其通过授田关税的办法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国家财政收入,故B正确;这一做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赋税的改革与农耕技术的成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D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5.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白瓷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周B.魏晋南北朝C.唐代D.明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

址,是唐代七大名窑之一。故白瓷出现于唐朝,故C正确,排除AB;明代晚于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市镇经济繁荣B.货币经济占主导C.农业技术进步D.新生产关系出现

【答案】C【解析】【详解】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有利于南方的开发,同时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市镇经济繁荣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B项表述错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排除B;D项-3-是在明朝出现,排除。7.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海外贸易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C.政府重视

海外贸易D.政府给地方适当的财政管理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元代政府通过设置机构、选人出海进行对外贸易,可见其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C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元代的税收来源,不能得出海外

贸易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故B正确;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8.明清时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一现象A.表明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类似于西方的早期资本主义C.表明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官府垄断手工业局面被

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可以看出此时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民营手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新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强调其规模大小,排除C;官府垄断手工业局面在春秋时期已经

被打破,排除D。9.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答案】A【解析】【详解】明

清时期我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A强调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故A符合题意;B项强调农商互补,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体现的是天朝上国的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强调手工业与商业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4-10.康熙初年,清廷下诏

将原明朝藩王“田房”改为现承种者所有,“照民地征粮”。于是,湖南、山东等地出现田亩更名风潮。这种举措利于A.发展经济以增加赋税收入B.吸取明末农民战争的教训C.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D.与民休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清政府为了鼓励垦荒,增加赋

税收入,对原来明朝“落封之产”的土地易主现象给予承认,实行了“更名田”,并“照民地征粮”,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故A正确;明末农民战争的教训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提高农民积极性,还是为了发展经济以增加赋税收入,故

C不如A项合适,故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与民休息,排除D。11.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说。15、16世纪,地圆说被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所证实。下列能够证明地圆说的是A.阿拉伯商人的商队B.麦哲伦船队C.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D.哥伦布船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正确;ACD项都没有完成全球的航行,与之无关,排除。12.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

一系列新变化。以下不属于这一系列变化的是A.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B.贸易中心的转移C.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D.成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是价格革命的表现,故C符

合题意;ABD项都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__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这里的“_”应填入-5-A.资本输出B.文化侵略C.思想控制D.殖民扩张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方要途径是进行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正确;ABC项都是殖民扩张的具体内容与手段,不符合主旨信息,排除。14.18世

纪后期至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A.科技发明推动了技术进步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D.工业革命推动大学教育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后主要科技进步来自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的工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C。15.18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

工人;1785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A.推动了英国技术研发与创新B.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C.使英国取得了海上殖民霸权D.推动了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

国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可知英国主要是为了防止技术传播到国外,便于保持工业技术优势,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开发新技术无关,A选项排除;英国在1785年已经确立了海上殖民霸权,C选项排除;英国这种做法阻碍了工业技术的传播,D选项排除。16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上海被迫开埠通商C.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答

案】B【解析】-6-【详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从广东转移到上海,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出口,故B正确;A在明朝已经出现,排除A;CD表述错误,排除。17.鸦片战争后,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中外贸易“惟凭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

致”。买办阶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A.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B.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C.晚清政府的昏庸腐败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A【解析】【详解】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阶层,主要是因为中外贸易发展,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

变化推动了买办的产生,故A正确;B项是在甲午战后,此时买办早已出现,排除B;晚清政府的昏庸腐败与买办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于买办产生之后,排除D。18.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①甲年中日

战争以后②解放战争期间③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⑤抗日战争期间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动力大于阻力即民族工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而国民政府统治

前期也有了短暂的发展,故①③④A正确;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阻,故排除BCD。19.分析下面的表格,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年份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云南全省工业资本占全国工业资本总数比重-7-1937年421.6万元

1.17%1942年20949.9万元10.08%A.当时安定的社会环境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战期间云南的工业有所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加强了对经济的管控

,同时再加上在政府指导下企业的内迁,故云南的工业有所发展,故反映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D正确;抗战时期,社会动荡,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主要是针对抗战而言,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加剧,排除C。20.辛亥

革命后,范旭东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办厂,打破了西方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局面;抗战爆发后,他把工厂改为国家生产军需物资,并立誓:“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这体现了近代企业家A.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信念

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践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体现的是实业家范旭东的爱国精神,明显的家国情怀,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21.截止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

里程达到13.9万千米以上。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火车的发明D.内燃机车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唐胥铁路是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是中国自

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故A正确;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8-的第一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不是中国发明的,不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排除CD。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市政建设逐渐起步。《淞南梦影录

》一书中有以下记载:“1882年,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王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二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则迥不相同,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这一材料描述的是A.电话B.报纸C.互联网D.电车【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1882年,……德律风”“与电报无异”“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可得出这是当时中国出现的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到中国,故A正确;报纸不能传语,排除B;C项出现在20世纪,排除C;电车是交通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D。23.19

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试图打破高度集

中的斯大林模式B.主动修复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抓住经济危机的契机发展工业D.已经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可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飞,故C项正确;此时正是形成高度集中体制的时期,不

可能打破,排除A;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已经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排除D。24.1920年2月,列宁高兴地认为:“我们通过粮食委员会的机制来筹集,我们凭借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来筹集,以固定价格来筹集,通过在农民中分配而不是在自由市场上出售来筹集一

这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路。”列宁找到的这条路A.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推动农业集体化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的描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有利于集中人力、武力进行军事斗争,但是却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结果引发了严重的-9-政治、经济危机,A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的,B排除;CD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现的,

排除。故选A。25.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当时A.大萧条加强了贸易联系B.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C.大萧条导致了国家分裂D.贸易保护主义

加剧了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割裂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剧

了经济大危机,D正确,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6.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抛子规约”的想法,规定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A.保护了工人阶级的权益B.有利于恢复银行业的信用

C.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D.使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可以看出,工人有了最低的保障性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正确;罗斯福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

及到银行业,排除B;材料只涉及到工人工资问题,没有涉及到工业生产,排除D。27.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B.在坚持资本

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C.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巩固-10-资本主义的统治,故B正确;ACD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

28.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1950年的2304.8万下降到了1960年的1563.5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经济发展出现新危机B.经济结构正在转型C.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正确;材料

反映的是美国经济的转型,与经济新危机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排除;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D错误。故选B。29.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

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A.混合市场经济的出现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得一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虽然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经济大危

机的冲击,社会依然保持稳定,C正确;A是英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特征,排除;B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D排除。故选C。3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赫鲁晓夫、勃列日湦夫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

同点是A.改革的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C.力图解决计划经济所致弊端D.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二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11-

晓夫改革,排除;他们的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D项只是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31.农业是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生,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

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子孙以偿债。——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主要因素。(2)材料二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

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答案】(1)因素:赋税不定时、徭役频繁;疾病困扰;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2)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积极: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的基础;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

,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导致官僚地主不断兼并土地,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长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受到压制,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阻

碍社会进步。【解析】【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可归纳出赋税不定时、徭役频繁;根据材料“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可归纳出疾病困扰和人情往来;根据材料“尚复被水旱之灾”可归纳出水旱灾害;根据材料“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

取倍称之息”可归纳出高利贷盘剥。(2)政策:根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12-亩”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为

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波农业金融、流畅农产送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共“四

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摘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

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

止白银外流,稳定全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材料三20世纪20~40年

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高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北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

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2)材料二所提1928—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答案】(1)目的:实现粮食自给,振兴农业。措施: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行农业统制政策。(2)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币制改革;群众性的反帝运动。(3

)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倾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农村-13-家庭虽有变化但是仍然以传统生活为主;城乡家庭变迁不平衡。【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可得出实现粮食

自给,振兴农业。措施:根据“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得出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行农业统制政策。(2)根据“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根据“国民政府实行“法

币”政策”得出币制改革;根据所学可从全国的基本统一、群众性的反帝运动等方面概括。(3)特点:根据“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得出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重工业经济;根据“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

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高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得出家庭关系倾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根据“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得出农村家庭虽有变化但是仍然以传统生活为主;从城市变化与农村变化的程度来看,城乡家庭变迁不平衡。3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略上美国和苏联走出两条不

同的道路,为了发展经济,各国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从1英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

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贬值之前更快。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

无法偿付貸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采取了一

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14-择优

、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エ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材料三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子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一

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材料四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

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ニ。…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増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

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摘自王斯德、钱決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为了“应付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

变化。【答案】(1)特点:来势猛;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2)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西方经济危机提供的契机。(3)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业;指导工业生产;恢复发展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调节劳资矛盾;(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福利制度;发展科技。【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来势猛;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等方面。(2)根据“因而采取了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得出新经济政策

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根据“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得出西方经济危机提供的契机。-15-(3)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是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业;指导工业

生产;恢复发展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劳资矛盾等方面。(4)根据“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得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増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占比例”得出建立福利制度;根据“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得出发展科技。-16-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76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