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3)页,60.62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3e53562e29ee6c6d120babe7ed90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泰一中东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
》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
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
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
们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贾府。伴随着黛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姐、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赘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
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
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
联系。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摘编自刘保忠《
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材料二:《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间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
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从薛诗中着出了封建淑女端庄的姿态;从林诗中看出了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从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的味
,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如诗词的词藻华丽,讲究对偶,声的和谐等。谢灵运以肆意游邀、寄情山水闻名后世,《红楼梦》诗词以吟花弄月、陶醉于大观园令世人赞叹不已。《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诗句的精炼等。李商隐诗的“
红楼隔雨相望冷”,李清照词的“凄凄惨惨戚戚”,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李白诗的飘逸和杜甫诗的沉郁。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吸纳。如《西厢记》中的曲词《正宫·端正好》与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在情调、用
词、风格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元杂剧中通过言行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化底蕴,在《红楼梦》诗词中亦有表现。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自由洒脱,风格上或朴白或典雅的品味,意境上的别有洞天,在《红楼梦》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神似之处。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
楼梦》诗词影响很大。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唱词后,心下思量:“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看戏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林黛玉所说的“趣味”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中歌咏自然、追求美好、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趣和味道。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
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红楼梦》诗词从清初诗文中,亦吸收了些许精华。顾炎武诗的忧国情怀,王士祯诗的流连风景、咏怀古迹,在《红楼梦》的咏物诗和怀古诗中可以找到踪影。《红楼梦》诗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创新,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审美蕴涵,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
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摘编自姜志军《论〈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强烈艺术效果的产生离不开作品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
,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B.曹雪芹设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并通过词曲形式对十二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介绍,艺术构思独特。C.诗词对《红楼梦》人物刻画有很大作用,它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使
人物形象更加完整。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引诗词歌赋进入小说的这种创作形式,从唐传奇开始一直在沿用,但都为赘笔。B.把《红楼梦》的灯谜诗当普通谜语看,就发现不了它与情节、
人物的密切关系。C.汉乐府民歌以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更加精彩。D.曹雪芹通过写黛玉听唱词后的思量,表达了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
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清代学者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对联扁额、酒令灯谜……无不精善。B.当代学者李劼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文化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C.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
》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D.当代红学家蔡义江认为,《红楼梦》兼收了“众体”之所长,有拟初唐之格的,有仿中晚唐之体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4.材料一是如何来阐明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论证思路。5.在阅读《红楼梦》时,应如何对待其中的诗词?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B3.C4.①首先,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就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观点。②接着,通过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的作用对比,突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众不同;③然后,举例说
明《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为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及作者的总体艺术构思服务的。④最后,重申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5.①要注意《红楼梦》诗词与作品内容、情节和人物的关联。②要细细品味《红楼梦》中诗词的文化内涵。③要重视《
红楼梦》诗词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的启迪借鉴作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错误,原文是想表达“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
化的对应点”,并非是直接引诗词入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都为赘笔”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因此该选项说法绝对化。C.“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
得更加精彩”错误,原文“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可知,原文没有比较。D.“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于文无据。原文“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从
《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可知,《牡丹亭》的影响比较大,并不能说明曹雪芹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法的能力。C.“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讲的是《红楼梦》对过去的突破,与材料二“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和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的观点不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
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首段首先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即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就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结论。第二段讲“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
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后面则写“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通过与其
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的作用对比,突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众不同。后面举例说明,如“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材料一又举例说明《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为作品
的内容、情节、人物及作者的总体艺术构思服务的。最后强调“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即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升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从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等分析,抓住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和事件等分析,要注意《红楼梦》诗词与作品内容
、人物等的关联。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的味,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诗句的精炼等”“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
吸纳”“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红楼梦》诗词从清初诗文中,亦吸收了些许精华”等分析,主要从文化内涵角
度分析,《红楼梦》从各时代吸收文化韵味,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要注意细品《红楼梦》中诗词的文化内涵。结合“《红楼梦》诗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创新,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审美蕴涵,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对当今诗
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分析,《红楼梦》诗词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要重视《红楼梦》诗词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的启迪借鉴作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豫让行刺叶敬之赵襄子乘着马车,
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
,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
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的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
:“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
,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
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豫让说完
,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
,就允诺道:“你说。”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
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豫让的
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河水不枯,墓桥永恒。(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文本二: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
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
”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
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
伤B.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C.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
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7.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得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
忠义精神。C.青荓形象地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D.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8.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豫让价值追求的理解。9.“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
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答案】6.C7.D8.①秉持为人之道,豫让一诺千金,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坚守君臣之义,豫
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恩,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9.①丰富了内容,渲染了气氛,有利于刻画
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③为后文豫让自杀铺垫蓄势,使结局更为合理;④强化矛盾冲突,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手法的能力。C.“不甘失败、生命顽强”错。这一超现实的手法,是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D.“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错。青荓是赵襄子的参乘,为赵襄子探查情况,遇到豫让而自杀,只出现在文章前面
,没有贯穿全文,所以不是线索人物。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结合“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秉持为人之道,践行刺杀赵襄子的诺言,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结合“
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坚守君臣之义,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结合
文本一“我已报答主公!”“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文本二“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可知,赵襄子对他赏识,有救命之恩,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为了报答知遇之恩,面对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结合“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头颅落
地”可知,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最后自杀,以命相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塑造人物看,结合“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
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描写赵襄子一行人过桥时,写马的变化、赵襄子的心理变化以及随从察看未归等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渲染了气氛,从侧面衬托豫让的出场,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情节和效果看,结合“马却‘咯噔’一下停往了。马头乱
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在豫让出场前,先是写过桥时马的变化,又描写赵襄子的心理,再写派随从去桥下察看,使情节
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从结构看,此处浓墨重彩的描写豫让出场前的情势,为豫让出场蓄势,也为后文豫让自杀做铺垫,使结局更为合理;从主题看,结合“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
仇家——豫让”“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可知,疑虑重重的赵襄子看到豫让后拔剑刺杀豫让,强化了矛盾冲突,制造紧张气氛,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
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
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节选自《鸿门宴》)【乙】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
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责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草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
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今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
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唯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
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主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选自《史记..·项
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C.沛公军.霸上军:军队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四月/汉皆己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
/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D.四月/汉皆己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
/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12.对文中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由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本纪、十二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B.季: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C.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意是指男女双方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
约束。D.“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
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甲文中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C.乙文中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D.乙文中项羽做事迟疑。在睢
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曰:“富贵
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答案】10.C11.B12.A13.D14.(1)秦朝时与我与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现在事情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2)项羽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知道他富贵了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军:驻军,驻扎。句意:沛公驻扎在霸上。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
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皆已入彭城”,“彭城”是入的地点,主语为“汉”,谓语为“入”,句意完整,“汉”前“城”后断开,排除AD;“日中”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日中”时“大破汉军”,故“日中”前应断开,排除C。故选B。【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是由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错误,应是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十本纪、十二表”错误,应为十二本纪,十表。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羽做事迟疑……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无中生有。
文中说的是“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可见,这是自然现象不利于楚军,属于客观因素,并非主观人为,所以不能说是项羽的问题。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游”,交往;“活”,使…
…活;“幸”,幸亏。(2)补充主语“项羽”;“衣”,名词作动词,穿;“夜”,名词作状语,在黑夜中。参考译文:【甲】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
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
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与项王的军队匹敌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亲自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
”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乙】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
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
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
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都说:“好。”于是
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建都彭城。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精兵三万人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全部
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引兵西行奔向萧县,从早晨开始,一边攻打汉军,一边向东推进,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
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兵十多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里外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
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县,去抓汉王的家眷;但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
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
州刺史其间。②《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日时节,大雁南飞,倒影江中,诗人与客人提着酒上山。B.颔联夹叙夹议,写诗人面对尘世
烦扰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时要插满头而归。C.颈联写诗人与客人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再去欣赏落日美景。D.尾联以齐景公的反例做结,诗人认为人生无常古今同理,因而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垂泪。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
概括。【答案】15.C16.①重阳登高的愉悦。北雁南飞,影落秋江,美景当前,诗人携客带酒登山,可见其心情愉悦。②对人世坎坷的忧愁。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人生易逝的悲伤。落晖斜照,美好的重阳佳节即将过去,生命也是如此,难免惹得诗人伤心。
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重阳佳节时,就应该纵情把酒,古往今来都不免有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错误。诗中“但将”一词表明,“酩
酊酬佳节”是诗人的想法,诗人是否真的做到了,诗中并未提及。“再欣赏落日美景”也无依据。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的首联写到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
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看到北雁南飞,影落秋江,写出了景色之美,事情之乐,可见作者重阳登高的愉悦之情。颔联第一句写到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可见作者认为世间生活多是忧愁苦闷之事,所以体现作者对人世坎坷的忧愁。颈联写到“不用登临恨落晖
”,意思是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落日余晖,说明美好的重阳佳节即将过去,同时也是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所以体现了作者人生易逝的悲伤之情。尾联写到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
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尘世难逢欢乐事,重阳佳节时,就应该纵情把酒,古往今来都不免有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体现作者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三)名句名篇默写(
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用一个反问句来说明百姓如果挣扎在死亡线上,将没有空闲讲求礼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的哀伤。【答案】①.此惟救死而恐不赡②.奚暇治礼义哉③.载舟覆舟④.所宜深慎⑤.千里澄江似练⑥.翠峰如簇⑦.戎马关山北⑧.凭轩涕泗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
:赡、奚、暇、覆、澄、练、簇、戎、轩。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
,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
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
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指鹿为马。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其一格;();把医用注射器喷墨,
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其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朕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模,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视为成
名成家的。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C.但在书法
教育与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非议趋之若鹜旁门左道举足轻重B.无可厚非趋之若鹜终南捷径举足轻重C.无可非议争先恐后终
南捷径举重若轻D.无可厚非争先恐后旁门左道举重若轻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的B.将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C.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D.用气韵生动形容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答
案】18.A19.B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一、语序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二、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应把“关心”改“关注”。全部改对的只有A。故选A。【19题详解】本题
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结合语境“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说明有缺点,故应用“无可厚非”。第二空处,趋之若鹜:
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中性词。结合前文语境“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其一格;……甚至把其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说明此处应用贬义词“趋之若鹜”
。第三空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贬义词。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中性词。前文语境是说为达到目的寻求最便捷的途径,用“旁门左道”语义过重,故应用“终南捷径”。第四空处,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
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强调重要。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强调能力。语境形容“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应用“举足轻重”。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为括号前后的句
子都是“把”字句,此处也应是“把”字句,排除BD;从前后“吹捧”“吹嘘”表述来看,此处应用“夸耀”更能凸显情感,排除A。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远离手术台的情况
下①,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操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通常,实施开放式外科手术出血量多,需要输血;而机器人做手术则②,无须输血,患者1天即可出院。一些外科医生操纵名为“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
手术。该机器采用最先进的主仆式远距离操作模式,灵活的“内腕”可消除医生手的颤抖,特有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在术中能将手术视野放大15倍,大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平稳性。但机器人做外科手术③,尽管降低输血率可以节省
金钱,但是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它们需要维护,有些设备还是一次性的,这些都会导致机器人外科手术比普通手术更贵。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正门之上有一匾,
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D.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C22.①操纵机器进行手术②
出血量相对较少③成本是比较高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灵活的“内腕”可消除医生手的颤抖,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的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称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匾额
上的内容“敕造宁国府”C.表示特殊含义。“招牌”的含义是表示什么云就是什么天气。的D.表示突出强调。“只能”“才是”加引号表示强调的词语。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下文
中的“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可知,机器人手术系统中,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故此处可填“操纵机器进行手术”之类的内容;第②处,上下文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而”,且根据横线前的“出血量多,需要输血”
和横线后的“无须输血”,可以推断机器人做手术出血量较少,故此处可填“出血量相对较少”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文中的“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手术更贵”可知,机器人做外科手术成本是比较高的,故此处可填“成本是比较高的”之类的内容。此外,拟写答
案时,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察……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此时方向的选择、规则的遵守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十字路口,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围绕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请书写工整,力求美观。【答案】例文:坚守原则,展现品格经过十字路口,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前面是几十秒的红灯,周围是一群不耐烦的行人
。这时,横向车辆突然变少,周围的一群人便着急的横穿过去。于是,自己也随别人一起闯了红灯,却忘了本应遵守的规则。人生也有很多类似的十字路口,遵守规则、坚持原则总会要求有勇气和耐力,而与此相比,放弃却容易得多。画家黄永厚在艺术上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十字路口”,有一次,朋友推荐他去日本办画展,同时
提了一个要求,让他“画李白就是李白,画杜甫就是杜甫,别扯远了。”这的确是一个提高知名度的好机会,尤其是在画家多从市场确立价值的今天。可是黄永厚却断然拒绝了,因为他作画有自己的原则,他可以不去办画展,却不愿削足适履,在画风上做任
何改变。这种坚持确实需要勇气,许多人缺少这种勇气。许多作家都曾有自己的写作原则,而在快餐文化如此风靡的现代社会,有些人放弃了文人本应有的那一份尊贵,从文人变成了书商:别人爱看什么就写什么。而其他人看到同行们的做法似乎有利可图,便
纷纷拥了上去,所以我们在书店里才能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言情、武侠小说,却少有内容质朴、充实的佳作。面对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坚持不坚持或许只在一瞬间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又可能改变自己乃至别人的一生。钱学森从
1935年到1955年在美国呆了二十年,而在祖国面临困境,美国生活条件优越的背景下,他毅然决然决定返回祖国。而在回国的过程中,他又遭遇了种种困难,但是这些并未改变他的回国之心,这是对人格的考验。最终,钱学森回到祖国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和坚守带领中国航天科
技向前发展,也使自己为世人敬仰。而面对这样人格的十字路口,许多人却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走错了方向。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贪官严嵩曾立志做清正廉洁的好官,可生活的种种磨难却让他“明白”好人在朝中是很难立足的。看着身边比
自己学问低却会奉承拍马的同僚个个升了官,严嵩便决定加入他们,于是一个好官便转变成了明代第一大奸臣。一个十字路口就这样划清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十字路口总有车来人往的喧嚣,人生的十字路口则充斥了更多的诱惑与危险,也正是因为这样,
我们才更需要清醒的选择,需要勇气与毅力,使我们在混乱的十字路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选对方向、坚守底线,获得人格的升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叙述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关键词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存在着双重含义。一是指两条道路呈现“十”
字交叉的地方;也可以指人生中面临重大问题必须做出抉择的关键时刻。在“十字路口”中,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诸如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前进方向等。面对这一系列选择,想要不走歪不走岔,就必须选对方向、遵守规则。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规则的内涵、遵守
规则的重要性,或者如何选对人生方向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一对母女在广州动物园不顾园规和工
作人员的劝阻,跳下观光车试图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最终导致小女孩被重度抓伤的事例,论证不守规则的危害,从而论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正面论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有许多人找准了人生方向,遵守社会规定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成功,在对比中强化
中心观点。还可以引用《韩非子》中“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的名言,论证规则的重要意义。立意:1.找准人生方向,不做盲从之人。2.坚守原则,展现品格。3.以规则为绳尺,以担当为利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