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物理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1.72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c8a3448ab30489153487b7642b79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物理考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量处在激发态n的氢原子向基态
跃迁时能向外辐射三种不同波长的光子,三种光子的波长分别为123、、,且有123,波长为1的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n=B.波长为3的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
生光电效应现象C.123=+D.跃迁后的氢原子电势能不变2.如图甲、乙所示的交流电分别加在两定值电阻12RR、两端,已知122RR=,若两图中的横、纵坐标均为已知量,图甲为正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02UB.乙图中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032UC.02T时间内两定值电阻12RR、上产生的热量之比为1:16D.0T时间内两定值电阻12RR、上产生的热量之比为1:53.如图所示为某透明介质制成的棱镜截面,该
截面由14扇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已知OAR=,30B=,一细光束由平面上的A点斜射入棱镜,细光束在D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已知弧长AC等于弧长DC的3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为3B.光束在A点入射角的正弦值为22C.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
时从BC边射出D.光束从A点射入到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时间为()2363Rc+4.甲、乙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已知小球甲的质量小于小球乙的质量,两小球碰撞前后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图线A为碰前乙的位移—时间图像B.图线C为碰后甲的位移—时间图像C.小球甲、乙的质量之比为1∶2D.两小球的碰撞为非弹性碰撞5.如图所示,两人用两根轻绳拴接一重物于O点,跨过两侧的定滑轮AB、用外力缓慢地提升重物,
使重物沿竖直虚线运动,已知OAOB,左、右两侧施加的外力大小分别为12FF、,两定滑轮处在同一高度.则重物上升到与定滑轮等高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FFB.1F一直减小,2F也一直减小C.12FF为定值D.12FF、的合力大于重物的重力6.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水平向右传
播的简谐横波上的两质点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3mx=,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已知波长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的波长可能为18mB.该波的波速为1.2m/sC.从0t=时刻起1.5s内,质点a通过
的路程为()31m+D.从0t=时刻起1.5s内,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23m7.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李生”的一个过程,只要有卫星信号就能够实现6G通讯.假设如图所示的四颗卫星
刚好覆盖全球通讯,四颗卫星到地面的高度相等,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同步卫星到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公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忽略四颗卫星间的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密度为21372πGTB.地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为22686πRTC.四颗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为2RD.四颗卫星的环绕周期为22343T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如图甲所示,一导体棒与导
线构成闭合回路,然后用绝缘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空间存在一圆形磁场区域,导体棒刚好与圆的水平直径重合,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为0.2mr=,导体棒的质量为0.4kgm=、长度为0
.6mL=、电阻Ω100R=,当4st=时绝缘轻绳的张力刚好为零,忽略导线以及轻绳的重力,重力加速度210m/s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内,流过导体棒的电流方向向右B.05TB=C.流过导体棒的电流为2AD.2s时,轻绳的张力为0.4N9.一带正电
的物体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物体的动能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为q,坐标原点为电势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2x区域电场方向沿x轴正方向B.00x与002xx区域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1:2C.0x处的电势为0EqD.0与02x处的电势差
为0Eq−10.如图所示,半径为4mR=的圆弧轨迹沿竖直方向固定,倾角为53=的光滑斜面与弧形轨道BCDE相切于B点,D点为轨迹的最低点,O为圆心,其中37COD==,质量为0.5kgm=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由A点静止释
放,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到B点,由于物体与圆弧轨道不同位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相同,物体在BCD段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A点到B点的距离为4mx=,物体在BC段与CD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12WW、,重力加速度21
0m/s,sin370.6,sin530.8g===,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B到D的过程,合力的冲量等于零B.12:16:37WW=C.物体在BC、两点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4:3D.物体在CD、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之比为12:13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铁架台上固定一角度测量仪,用一长度为L的细线拴接一小球,自然下垂时小球刚好位于光电门处.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小球的直径()ddL,然后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角度,使小球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
t,多次改变角度,并记录每次所对应的挡光时间,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该小球的直径d=______mm;(2)实验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3)通过
记录的实验数据,以cos为横轴,欲将图线拟合成一条直线应以______(填“2t”“t”1t”或“21t”)为纵轴,若该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图线的斜率k=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1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制成了简易欧姆
表,电路图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3.0VE=,内阻为1.5Ωr=,电流表的是程为20mA,内阻为g50Ωr=,两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足够大.(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2)该简易欧姆表有两个倍率,开关断开
时,欧姆表的倍率为“10”,滑动变阻器2R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2R=______Ω,在红黑两表笔间接一未知电阻xR,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5mA处,则xR=______Ω;如果开关闭合,欧姆表的倍率为“1”,滑动变阻器1
R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1R=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两表笔短接,欧姆调零时,滑动变阻器2R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2R=______;(3)如果该欧姆表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电动势减小,内阻略微变大,但该欧姆表仍能进行欧姆调零,在测量电阻时,测量值______(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真实值.13.(10分)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下端封闭长为150cmL=的玻璃管,用两段长度均为10cml=的水银柱将气柱1、2封闭,将玻璃管开口向上静置在斜面上,稳定时气柱1、2的长度分别为12
40cm50cmll==、,已知环境温度为23t=−℃,大气压强恒为075cmHgp=.(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仅将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60,稳定时空气柱1、2的长度分别为多少?(2)仅将环境的温度缓慢升高到77℃,通过分析计算是否有水银溢出.14.(1
4分)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ABC固定,质量为m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由斜面体上的A点以010m/sv=的初速度沿斜面体下滑,质量为m、长为6mL=的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斜面体的底端衔接,长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体的底端相平
齐.已知12.8m7mABBC==、,滑块a与ABBC、以及长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32=、233152==、,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15=,重力加速度210m/sg=,假设滑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求:(1)滑块a滑上长木板b时的速度大小;(2)整个过程中长木板b的位移.15.(16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正方体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的侧面竖直,中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区域Ⅰ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压1U;区域Ⅱ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T
5B=,区域Ⅱ中前后表面为两带电金属板,后表面带正电,前表面带负电,电势差的大小为421.010VU=,间距10cmd=;区域Ⅲ中的平面bdhf将该区域分成两个三棱柱,三棱柱abdefh−中存在竖直向
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大小未知),三棱柱bcdfgh−中存在与平面cdhg平行由c指向d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55.010V/mE=.一比荷为71.010C/kgk=的带正电的粒子由区域Ⅰ左侧面的中心
O点静止释放,经区域Ⅰ中的电场加速后沿直线穿过区域Ⅱ,最终由区域Ⅲ左侧表面的中心垂直该侧面进入区域正,粒子经时间712π10st−=第一次运动到bdhf面,且此时的速度与ab边平行.已知区域Ⅲ的abad、边界足够大,忽略粒子的重力.求:(1)区域Ⅰ中的电压1U;(2)三
棱柱abdefh−中磁感应强度2B的大小;(3)粒子从射入区域Ⅲ到第四次通过bdhf面的时间以及第二次与第四次通过bdhf面上位置的间距.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B【解析】由2C3n=可知3n=,A错误;由公式cf=可知cf=,又123
,则123fff,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当波长为1的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波长为3的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B正确;由光子能量hcE=,根据跃迁规律可得312hchchc=+,则312111=+,
C错误;当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半径减小,则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错误.2.【答案】C【解析】图甲中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为012UU=,A错误,设图乙中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为2U,则有()2220
02222UTUTUTRRR+=,解得02102UU=,B错误;02T时间内,图甲中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为012UU=,定值电阻1R上产生的热量为22101128UUTQRR==,图乙中交流电电压的有效
值为202UU=,定值电阻2R上产生的热量为22202222UUTQRR==,解得12:1:16QQ=,C正确;0T时间内,定值电阻1R上产生的热量为22101124UUTQTRR==,定值电阻2R上产生
的热量为222022252UUTQTRR==,解得12:1:10QQ=,D错误.3.【答案】D【解析】由题意,弧AC等于弧DC的2倍,则弧AD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所以OAD△为正三角形,光束在棱镜中的临界角为60C=,由临界角公式得1sinnC=,解得233n=,A错误;设光束在A
点的入射角为i,光束由A点射入棱镜的折射角为30r=,由折射定律得sinsininr=,解得3sin3i=,B错误;光线在D点的反射光线与OC垂直,光在BC面的入射角为60,即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光线射到AB面时的入射角为
30,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从AB边射出,C错误;作出光束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ADR=,光线在D点的反射光线与OC垂直,假设垂足为G,由几何关系30DOC=,则sin2RDGRDOC==,又()()23
233cos,tan6022RRCGRRDOCGECG−−=−===,又由几何关系得EFADR==,光在棱镜中传播的距离为()31xADDGGEEFR=+++=+,光在棱镜中的速度为32cvcn==,光束从A点射入到第
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时间()2363Rxtvc+==,D正确.4.【答案】A【解析】由图像可知图线ABD、、对应的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00000022ABCxxxvvvttt===、、,由题意小球甲的质量小于小球乙的质量,即碰前小球乙的动量大于
小球甲的动量,又由于碰撞过程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碰后系统的动量方向与碰前小球乙的动是方向相同,结合实际分析可知碰后小球乙静止,小球甲反弹,所以图线A为碰前小球乙的图线,图线C为碰后小球乙的图线,A正确,B错误;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定律得BACmvmvmv+=
乙甲甲,由以上解得:1:3mm=乙甲,C错误;碰前系统的动能为2220k120111222BAxEmvmvmt=+=乙甲甲,碰后系统的动能为220k2201122CxEmvmt==甲甲,显然k1k2EE=,所以该碰撞为弹性碰撞,D错误.5.【答案】A【解析】对重物受
力分析,如图甲所示,重物缓慢地提升,则重物处于动态平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12FF、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误;设1212,,,,COhACxBCxAOsBOs=====,由几何光系得12coscoshhss
==、,因为OAOB,所以,由受力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得12sinsinFF=,则12FF,A正确;由受力分析并根据余弦定理得()22212122cos180GFFFF=+−−−,解得()2212122cosGFFFF=+++,重物上升()+之
和增大,由于重力不变,所以1F一直增大,2F也一直增大,B错误;由12sinsinFF=得2222112221sinsinxxhFxFxh+==+,由于h变化,则12FF变化,C错误.6.【答案】C【解析】由图丙可知该机械波的周期为6sT=,振
幅为2m,0At==时刻质点a向下振动,且3may=,质点b正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间距为124xn=++,又3m,当0n=时9m,1n==时2.25m=(舍掉),A错误;由公式vT=得1.5m/sv=,B
错误;从0t=时刻起1.5s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31mas=+,C正确;从0t=时刻起1.5s内质点b通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振幅,即2mbs=,D错误.7.【答案】D【解析】对地球的同步卫星有2224πMmGmrrT=,又由7rR=,整理得2321372πRMGT=,扡球的体积
为34π3VR=,地球的密度为MV=,由以上整理得21029πGT=,A错误,对于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则有2MmGmgR=得2GMgR=,解得221372πRgT=,B错误;由题意四颗卫星刚好覆盖全球通讯,如图所示,由图中的
几何关系可知卫星到地面的高度为()221hRRR=−=−,C错误;对四颗卫星和同步卫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1122233RTRT=,则3232(2)(7)RTRT=,解得22343TT=,D正确.8.【
答案】BC【解析】由题意可知,04s的时间内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向外均匀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回路中的电流顺时针,即流过导体棒的电流方向向左,A错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20ΔΦπ,ΔΦΔ1,Δ2rEBSBSt=
==−=,流过导体棒的电流为EIR=,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为A02FBIr=,又4st=时绝缘轻绳的张力为零,则由AFmg=,联立以上解得05T,2ABI==,BC正确;2st=时,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A22.4NtFBIr==,对导体框由力的平衡条
件得A1.6NFmgF=−=,D错误.9.【答案】BD【解析】00~x动能一直增加,该区域的电场力向右,又电荷带正电,则电场方向向右;002xx动能一直减小,则电场方向向左,A错误;物体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由动能定理得k0FxEE=−,
整理得k0EFxE=+,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00x区域000100002,2EEEFxxxx−==区域0020000222EEFxxx−==−−,所以00x与002xx区域电场力之比为1:2,由FEq=可知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1∶2,B正确;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则只
有电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由于原点处电势为零,则电势能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0012pEEE=+,又10pxEq=,解得00xEq=−,C错误;同理02x处的电势能为p200,2EEx=处的电势为020xEq=,0与02x处的电势差为0200EUq=−=−,D正确.10.【答案】CD
【解析】物体由B到D做匀速圆周运动,在BD、两点动量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Δ0p,合外力冲量不为0,A错误;物体从B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1cos37cos530mgRW−−=,解得14JW=,同理物体从C到D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cos370mgRW−−=,解得24JW=
,所以有12:1:1WW=,B错误;物体由A到B,由21sin2Bmgxmv=得8m/sBv=,物体在B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cos3732WBBPmgv==,物体在D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cos5324WCBPmgv==,解得:4:3BCPP=,C正确;物体在C点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cos37BNCvFmgmR−=,解得12NNCF=,物体在D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BNDvFmgmR−=,解得13NNDF=,物体在CD、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12N13N、,因此物体在
CD、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之比为12:13,D正确.11.【答案】(6分)(1)4.20(2)不需要(3)31t22gLd−【解析】(1)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知,游标卡尺是50分度,精确到0.02mm,因此该遮光条的宽度为4mm0.0210mm4.20mm+=;(2)(3)由于小球经过光电门
时挡光时间极短,则挡光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则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dvt=;若该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动能的增加量,()211cos2mgLmv−=,由以上整理得
222122cosgLgLtdd=−+,显然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处理实验数据时不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此时图线的斜率为22gLkd=−.12.【答案】(8分)(1)如图所示(2)98.5505.568.5(3)大
于【解析】(1)根据欧姆表的内部构造可知,电流的方向从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电路图如图所示;(2)电流表满偏时,欧姆表的内阻为Ωg150ΩERI==,此时2ng98.5ΩRRRr=−−=,测量电阻时指针15mA处,则有nxEIRR=+,得50ΩxR=;并联电阻1R的
阻值应调为g1101RR=−5.56Ω,两个倍率共用同一表盘刻度,中值电阻等于该倍率下欧姆表的内阻,当倍率为“1”时,欧姆表内阻为15Ω,ERII==总总为流过电源的最大电流,解得10gII=总,需要把电
流表的量程扩大为原来的10倍,改装电表总内阻gg5Ω10RR==,则2Ωg8.5ΩRRRr=−−=;(3)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电动势减小,内电阻增大,欧姆调零时,由于满偏电流gI不变,由公式gEIR=,电动势减小,欧姆表内阻R得调小,待测
电阻的测量值是通过电流的示数体现出来的,由gg1xxxIRIEIRRRRRR===+++,可知当R变小时,I变小,指针跟原来的位置相比偏左,欧姆表的示数偏大.13.【解析】(1)开始,对水银柱甲由力的平衡条件得200sin30pSpSglS
=+则空气柱2的压强为2080cmHgp=对水银柱乙由力的平衡条件得1020sin30pSpSglS=+则空气柱1的压强为1085cmHgp=将玻璃管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60,稳定时,空气柱1、2的压强分别为112195cmHg85cmH
gpp==、对空气柱2由玻意耳定律得2022121plSplS=代入数据解得2147cml=对空气柱1由玻意耳定律得1011111plSplS=代入数据解得1136cml=(2)假设环境的温度缓慢升高到77℃时没有水银溢出,则空气柱1、2均做等压变化.对空气柱1由盖・吕萨克定律得11
201lSlSTT=解得1256cml=空气柱2由盖·吕萨克定律得22201lSlSTT=解得2270cml=由122212146cm150cmllllL+++==,所以没有水银溢出14.【解析】(1)滑块a在
AB段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1sincosmgmgma−=解得212.5m/sa=−,说明滑块a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滑块a到达B点的速度为Bv,则由22012BABvvax−=解得6m/sBv=滑块a在BC段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sincosm
gmgma−=解得222m/sa=,说明滑块a在BC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滑块a到达C点的速度为Cv,则由2222CBBCvvax−=解得8m/sCv=(2)滑块a滑上长木板b后,ab间的摩擦力为35
faFmgm==长木板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4fbfaFmmgmF=+=则滑块a滑上长木板后,滑块a开始减速,长木板b开始加速,对滑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3mgma=解得235m/sa=对
长木板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44mgmmgma−+=解得241m/sa=设经时间1t,滑块a和长木板b达到共同速度,则由3141Cvatat−=解得14s3t=此时二者的速度为324m/s3Cv
vat=−=二者的相对位移为1116Δm223CvvvxttL+=−=因此二者共速后,ab、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二者减速时的加速度为2542m/sag==二者共同减速的时间为252s3vta==整个过程木板的位移为()122vxtt=+代入数据解得4m3x=15.【解
析】(1)设粒子离开区域Ⅰ的速度为0v,粒子在区域Ⅰ中,由动化定理得21012qUmv=粒子在区域Ⅱ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粒子在区域Ⅱ中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大小相等,即10qEqBv=在区域Ⅱ中,又有2UE
d=解得505.010m/sv=代入数据解得411.2510VU=(2)由题意可知粒子从射入区域Ⅲ到第一次通过bdhf面的时间为14个周期,作出粒子在区域Ⅲ中的运动轨迹,俯视图如图所示.设粒子在磁场2B中的轨道半径为R,由2002vqvBmR=得02mvRqB=粒子在磁场中
的运动周期为02RTv=又71210s4Tt−==由以上解得20.25T0.2mBR==、(3)由题意可知,粒子沿电场线的方向进入电场,粒子在电场中往复运动,沿平行于ab的方向第二次通过bdhf面由图中的Q点进入磁场,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qEma=则122510m/sakE==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7022210svta−==粒子第二次进入磁场后的速度仍为0v,轨道半径仍为R,再次偏转14个周期,由M点第三次经过bdhf面,粒子再次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731210stt−=
=由几何关系22m5QMR==粒子离开bdhf面的速度方向平行于ad,该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此后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粒子沿速度方向有04xvt=粒子沿ad方向有2412yat=解得74210s0.1mtx
−==、由几何关系得22m10MNx==则粒子第二次与第四次通过bdhf面的间距为32m10sQMMN=+=粒子从射入区域四到第四次通过bdhf面的时间为1234ttttt=+++解得()741π10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