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单元讲析与提高(人教版)》13.1 内能 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docx,共(17)页,931.70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2d430af162a6290c107e5ed8565c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详解★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
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由于
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及物态有关。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
,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与体积、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例如:摩擦生热);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例如:通过活塞向盛有水的烧瓶里打气,当活塞从瓶口跳起时,烧瓶中出现“白雾”)。实质:能量从一种形式的能(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2)热传递: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
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4.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
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整个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动能;整个物体也可以处于相对高度为零的位置而没有势能,但它一定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5.热量、温度和内能:“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内能不能算”。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2)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但是它具有不可测量性,所以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的内能。3)在热传递过程中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而不能说将高温物体的温度传递给了低温物体。★知识点三:比热容1.比热容(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
内能会减少。(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2.热量的简单计算
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cm△t=cm(t-t0);(2)放热:Q放=cm△t=cm(t0-t)。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单位:千克(kg
)△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对本章常考热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进行剖析☆考点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
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方面;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
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从历年中考来看,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居多。典例一:(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答案】AB。【解析】A.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正确;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正确。C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故C
D错误。故选AB。典例二:(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尘土飞扬B.茶香四溢C.树叶纷飞D.瑞雪飘飘【答案】B。【解析】ACD.尘土飞扬、树叶纷飞、瑞雪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都是物
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茶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2:内能内能属于热门考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本考点分为: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其中内能的改变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应多讲、多练、多做。对本节
知识点的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2)物体内能的增减的判断;(3)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在内能的改变和对内能概念的理解上;常见考查方式是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内能是如何改变的,改变的类型。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
典例三:(2020·南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D
.若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答案】D。【解析】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镜子碎片接触时达不到产生分子力作用的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温度差,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低于内能小的物体的温度,故B错误;C、冰是晶体,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若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得越
低,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故D正确。故选:D。典例四:(2020·江苏泰州)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B.水含有的热量减少;C.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大于水减少的内能;D.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温度是指物体冷热
的程度,温度不能传递;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水将热量传给玻璃杯,故A错误;B.热量是一过程量,只能用“吸收”和“放出”描述,不能用“含有”描述,故B错误;C.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温度高的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低的玻璃杯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减少,玻璃杯的
内能增大;此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会有一部分被空气吸收,玻璃杯不能完全吸收热水放出的热量,所以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故C错误;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考点3:比热容比热容是
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在本章属于重要知识点,也属于常考知识点,所以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利用比热容概念分析判断生活中的热现象现象和进行简单计算是本考点的常考方式。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填空题为辅(利用比热容进行简单计算);但大家也不能忽视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典
例五:(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C)-1】水4.2×103煤油2.1×103砂石约0.92×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
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答案】D。【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
关,所以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B.根据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降低得较多,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表示的是1kg的水
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D.根据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由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故选D。典例六:(2020·
镇江)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1)小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则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调节天平平衡后,为称取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小强将装有沙子和水的相同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称取完成后,天平平衡时的场景如图2所示,则小强在
称取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2)小强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他在器材安装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4所示,其读数为____℃。(4)实验结東后,小强根据图5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用
三种方法来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①在相同的时间t内比较温度变化T;②在相同的温度变化T内比较时间t;③若T和t均不同,则可用____来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在初中物理中,比较物体____的快慢时也用
到了上述方法。【答案】(1)右;(2)游码未在左端零刻度线处;(3)温度计安装位置偏高(或温度计玻璃泡未能与水充分接触);(4)35;(5)Tt(或tT);(6)运动(或做功)。【解析】(1)小强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向左偏,则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天平平衡时的场景如图2所示,则小强在称取中存在的问题是移动游码未在左端零刻度线处,造成沙子和水的质量不同。(2)小强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他在器材安装中的一处错误
是温度计安装位置偏高,或温度计玻璃泡未能与水充分接触。(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4所示,刻度值越往上越大,则说明是在零刻度线以上,分度值为1℃,指针位于30℃以上第5个小格处,故其读数为35℃
。(4)实验结東后,小强根据图5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用三种方法来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T和t成正比关系,则可用Tt或tT来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在初中物理中,根据速度公式svt=或功率公式WPt=,可知比较物体运动或做功的快慢时也用到了上述方法。
☆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分子之间作用力选择题和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物体内能改变方式的判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判断内能改变方式内能的增减的判断选择题和填空题较多,判断内能增减比热容概念的应
用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利用常见生活现象考查比热容应用一般考点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选择题、填空题,属于比热容的应用利用比热容解释问题简答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能力冷门考点对组成物质的分子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内能与热量的关系以近三年各地中考
真题为选材,对本章常考热点进行示例详解示例一:分子热运动理论:(2019·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
间整杯水都变咸了【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灰尘飞舞是由于风的作用力使灰尘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致,属于机械运动;B.选项中的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选项中的荷花飘香是荷花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选项中水变咸是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BCD选项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故应选A。示例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2020·四川甘孜州)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不存在空隙【答案】C。【解析】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说
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示例三:内能的概念:(2020·黑龙江龙东)(多选)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C.将热
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答案】AB。【解析】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的凝固,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B.热传递的
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位,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故B错;C.将热水倒入碗里时,热量由热水传递到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C正确;D.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冰是晶体,
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AB。示例四:物体内能的改变:(2020·山东泰安)下面是研究黑点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C.冬天,用热水袋
对手进行取暖;D.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答案】A。【解析】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铁丝的内能,符合题意;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是热传递改变钢球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
.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热传递改变水蒸气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示例五:物质内能、温度与热量的关系:(2020·湖南常德)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答案】D。【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
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
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故选D。示例六:比热容的概念:(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J˙kg-1˙℃-1)4.2×1032.1×1032
.l×lO30.88×103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答案】C。【解析】考查比热容的特点,属于中等题。根据公式t
cmQ=可知,当m和△t一定时,铝的比热容比铜大,所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选C。示例七:比热容相关计算:(2020·新疆)己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A.6×104JB.6×105J
C.6×106JD.6×107J【答案】B。【解析】这样的壶,装满水,水的质量约为2kg。室温温度约为20℃,将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温度升高了80℃,根据公式0()Qcmtt=−可以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选项A、C、D数值差距较大,不符合题意;选项B数值接近,符合题意。故选
B。示例八:比较物质吸热能力实验:(2019·泰州)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烧杯/易
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
__(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A/B)升温较高;(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A/B)。【答案】(1)易拉罐;使液体受热均匀;(
2)加热时间;(3)A、B;(4)A。【解析】(1)因金属导热性能好,故以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2)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加热时间长,故A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即加热时间相同,B升温较高;(4)因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热多,A
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大,根据Qcmt=,质量相同的AB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A放热多效果好;故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以近三年各地中考试题和模拟题为选材,以常考热点为突破
点进行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20·四川遂宁)宁湿地公园的建成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夏天公园内鸟语花香、气温宜人,游人如织,下列对人们在湿地公园的感知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公园内阵阵花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
走在五彩缤纷路,觉得路面热得发烫,而在湖边感到湖水凉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摆渡船的内燃机使用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游客手里的冰棒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答案】D。【解析】A、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芳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属扩散现象。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故B正确;C、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燃烧的汽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冰棒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但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D。2.(2020·江苏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答案】A。【
解析】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于带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人们走进公园就能闻到花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0·四川甘孜州)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不存在空隙【答案】C。【解析】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
香扑鼻,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4.(2019·益阳)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
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答案】D。【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
它们,故B错误;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错误;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5.(2020·安徽)关于温度
、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答案】A。【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B.晶体凝固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但
是温度不变,故B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C错误;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6.(2020·江苏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0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C.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烧产生
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B错误;C.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故C正确;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故选C。7.(2019·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答案】D。【解析】A.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分子动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跟
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见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其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因为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所以分子动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就大,故B错误;C.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甲物体传递
了热量给乙物体,只能说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而温度并非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C错误;D.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在扩散现象中,分子一定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D正确。二、填空题8.(2020·黑龙江龙东)为了消杀
新冠病毒,工作人员在教室喷洒酒精后,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刺鼻的酒精味,这是现象;同学们用测温枪测体温,利用(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热效应。【答案】扩散;红外线。【解析】闻到刺鼻的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测温枪测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9.(20
20·江苏连云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______。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升高20℃所吸收热量为______J(c水=4.2×103J/(kg·℃))。【答案】(1)比热容大;(2)8.4×105J。【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比较,吸收相同
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水吸收热量:Q吸=cmΔt=4.2×103J/(kg·℃)×10kg×20℃=8.4×105J。10.(2020·四川甘孜州)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朱发现汽车应用了大量物理知识。汽
车的导航系统是通过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来传递信息的,其发动机是由吸气、________、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答案】(1)电磁波;(2)压缩。【解析】广播、电视台、移动通信等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汽车的发动机属于内燃机,其
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11.(2020·自贡)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70℃,消耗了2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0×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煤气
灶烧水的效率为______。【答案】(1)4.2×105;(2)52.5%。【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2kg×(70℃-20℃)=4.2×105J20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20×10-3kg×4.0×107J/kg=8×
105J燃气灶烧水的效率:η=554.210J=810JQQ吸放=52.5%。12.(2020·山东济宁)将刚烧开的2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则热水的质量为______kg,保温瓶散
失的热量约为______J。【答案】(1)2;(2)54.210。【解析】热水的体积为:3332L2m210md−==热水的质量为:3333=110kg/m210m=2kgmV−==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3ooo5C)2kg(1
0=4.210C050C)4J/(k.0g21JQcmt−==放。13.(2020·江西)给手机快速充电的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过一会儿,充电器发烫,这是通过电流______的方式,增大了物体的内能。【答案
】(1)化学;(2)做功。【解析】给手机快速充电的过程,消耗电能,主要产生化学能,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过一会儿,充电器发烫,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三、实验探究题14.(2019·济宁)探究物质
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
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
据。液体名称液体质量/gm液体初温1/Ct液体末温2/Ct°加热时间/mint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甲1030406多乙1030403少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
出的结论:;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答案】(1)液柱高度;(2)方案二;甲的吸热能力强;甲。【解析】(1)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
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体高度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可得出的结论是:甲的吸热能力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因甲的比热容大,根据Qcmt=,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故应选甲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四、计
算题15.(2020·山东聊城)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他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当只有该热水器使用天然气时。把50kg的水从20℃加热到54℃,天然气表的示数由1365.05m3变为1365.1
7m3,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7J/m3。求:(1)水吸收的热量;(2)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故出的热量;(3)该热水器的效率。【答案】(1)7.14×106J
;(2)8.4×106J;(3)85%。【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3604.210J/kg50kg54207.1410JQcmtt=−=−=吸水℃℃℃(2)消耗的天然气体积:V=136
5.17m3-1365.05m3=0.12m3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6737.010J/m0.12m8.410JQqV===放(3)该热水器的效率:667.1410J85%8.410JQQ===吸放。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7.14×106J;(2)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故出的热量是8.4×106J;(3)该热水器的效率是8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