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docx,共(8)页,43.76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8643a119bffca90a098a7483cd11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A.生产关系的
性质B.是否存在剥削C.生产力的水平D.人的发展状况2.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其中六处遗址见下表:制度保障运输网络生产基地官方制度海神信仰码头航标制瓷冶铁市舶司遗址天后宫江口码头六圣塔德化窑址安溪冶铁遗址据此,对当时生产力状况推测正确的是()①百姓
拥有信仰宗教权利②手工业者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
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由此可见()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④“二人”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人类最高奋斗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
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论述()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③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④揭露了资本家剥削
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①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出路②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中国革命面貌从此
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
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
同的②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以下阶段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土地革命战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8.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实现了从新民主的.的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
,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决定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
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对内改革的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②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⑤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①→②→⑤→④B.①→②→③→⑤C.②→①→④→⑥D.②→①→⑤→④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
表演讲时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表明()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次飞跃④中国共产党能够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
先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战“疫”中坚定“四个自信”,对于进一步发挥制度
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疫情中体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道路自信—夯实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②制度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科学的工作指南③文化自信—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精神力量④理
论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根本制度保障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这一论断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②这一论断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正确反映③这一论断改变了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④这一论断是对党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正确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复兴之路仍然存在可以预料
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青年一代坚定信念,真诚奉献,埋头苦干。这一论述对青年一代的启示是()①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②要坚持奉献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③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
干兴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④要志存高远,有梦追梦,勤于圆梦,立足梦想成就不朽伟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总的战略安排”是指()①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从“八个明确”到“
十个明确”,既有表述上的重大创新,又有顺序上的重要调整,如新增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十个明确”()①反映了我们党对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准确识变和科学应变②体现了党坚持推进自身建
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是其活的灵魂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
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论
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合理性,并说明“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创造了一连串的经济发展奇迹: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
的2.69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91倍,年均增长21.6%;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80年的2000多万元发到2019年的2.98万亿元,剔除汇率因素增长2.5万倍,从1993年起,出口规模连续27年居全国
大中城市首位;税收规模从1980年的0.2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000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4.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成绩,同时向世界坚定宣示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坚定意志。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原因。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奥运梦与中国梦在冰雪中同频共振。从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权,到如今成功举办"真正无与伦比"的冰雪盛
会,中国追寻奥林匹克梦想的足迹,始终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相伴。随着冬奥音乐一起唱响的,有"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有效实现,有每一个人昂扬奋进、拼搏向上的圆梦之约,还有中国同世界人民一
起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对"奥运梦与中国梦在冰雪中同频共振"的理解。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古以来,“物阜民丰”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可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民生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设想,
都从未“梦想照进现实”。直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传来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土地改革,生活才有了保障;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中力量解决
了农村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结合,努力攻克消除深度贫困的“最后一公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到了新时代“物阜民丰”才得以实现。21.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多次主持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要求: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十四五”规划编制在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中,各方集思广益,凝聚力量,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社会共同规划目标、共同实施规划设定任务。请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是如何体现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