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330.2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0c0abdd5efb8ef56acdc4f5a5d5a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1.图1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玉龙,图2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蛋壳黑陶杯。在这些文
化形成的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上述文化形成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据史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亦称“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这
一“政治美德”指的是()A.传位贤者B.王位世袭C.阶级平等D.直接民主3.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A.启继位建立了夏朝B.禅让制遭到了破坏C.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4.商朝是依靠一系列
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实行了()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5.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
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政权与族权相结合B.封邦建国C.最高统治者高度集权D.地方分权6.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7.《史记》在评论某一历史阶段时写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
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该历史阶段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8.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
位。这些做法()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9.“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④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孔子曾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器,必熟而荐(供奉)之。”由此可知,孔子()A.对礼制的
遵守和敬畏B.代表社会底层发声C.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D.主张维护君主专制11.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
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12.战国时期,提倡节俭,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13.《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
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B.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景象C.春秋战国时期的秩序井然D.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14.一
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皇位世袭制度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决策具有随意性D.皇权至上与皇帝独尊15.《汉书》记
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A.带来严重的政权危机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16.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
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设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填写A.士B.诸侯C.卿大夫D.丞相17.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
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
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18.《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一时期统治者尊奉的治国理念是()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外儒内法19.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
变化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汉朝()A.吸取秦亡教训B.疆域不断扩大C.经济发展繁荣D.中央集权强化20.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
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从侧面反映西汉实行()A.分封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21.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纳桑弘羊的提议,先后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即向工商业主、高利
贷者、囤积商征收资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有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此举()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削弱了豪强大族势力C.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D.完善了市场监督立法22.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司马迁也在《史记》中首次专
门为儒生列传。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地位得到提升B.官办教育开始出现C.通史体例受到推崇D.百家争鸣延续发展23.中国古代的丝绸、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这得益于()A.秦代长城的修建B.丝绸之路的开通C.盐铁官营
的实施D.河西四郡的设置24.汉代政论家仲长统在《理乱篇》中写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在此,仲长
统讲述的是东汉()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C.外戚和宦官势力强大D.社会贫富差别巨大25.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26.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
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27.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
)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高门士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东晋皇帝昏庸无能28.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依次应该是()A.东汉、蜀、前秦B.西汉、东汉、前秦C.西晋、东晋、北魏D.西晋、东汉、北
魏2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情况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30.《齐民要术》中记载:“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在烹饪牛羊肉时加入了米和面;在汉代之前汉民族的饮食中很少有乳制品,此时饮酪也慢慢在汉族中普及开来。”此现象说明()A.汉族饮食更受游牧民族喜爱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胡人颠覆了
汉族的饮食习惯D.民族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31.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
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32.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
①广设赈灾仓库②修建都江堰③开通大运河④修建洛阳城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3.史学家在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
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D.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34.公元714年,唐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
返回长安,路经都里镇(今旅顺),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永为证验。刻石文字“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据此判断派遣崔忻出使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5.关于下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中外民族关系的交流与融合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C.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D.唐代历史演变的兴盛与衰落36.“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C.安史之乱是由朱温和史思明发动D.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37.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黄巢作诗写到:“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战争()A.冲击了唐朝统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38.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五代十国,皆节镇之流裔而并合者也。”其依据应是()A.五代政权除后唐外多定都于开封B.唐后期藩
镇割据纷争愈演愈烈C.割据势力威胁统治者的利益D.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过于频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题,39题16分,40题8分。)39.(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禁文书而酷刑法者,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摘自贾
谊《过秦论》材料二秦皇负雇(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1)据材料一指出贾谊对秦始皇的态度
及依据。(8分)(2)据材料二指出章太炎对秦始皇的态度及依据。(8分)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
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
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学,说明汉唐时期中央政权如何行使对西域的管辖权。(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