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67.521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x,共(16)页,167.5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56c03d276117d643f2617b4ca94ba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

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

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运用比较论

证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分封制。2.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

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材料

可知,“第一帝国”(秦汉)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而“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造成中国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结构的变化3.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的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的人数众多,且有“壮者服贾,老者归田”的传统,这反映了山西民众虽然重视商业活动,但依然深受古代“重农抑商”山西的影响。A与史实不符

;B表述错误;C符合题意;D表述不全面。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

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并不是强调改朝换代,排除B;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而不是

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没有提出民主思想,排除C;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排斥夷狄的思想,并非反对排斥夷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共同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5.下图是1907

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片中“解放妇

女,走向世界,反对包办婚姻”等说明报刊宣传思想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C正确;辛亥革命是1911年,A错误;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B错误;D中第一人错误。6.1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

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此评论意在强调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

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辛亥革命“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说明陈独秀希望争取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支持,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故A正确;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与材料无关

。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

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料中“西方不仅学习机械

一门,还学习政治、法律”“言论遭到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违背当时洋务运动倡导器物思想,故C项正确;“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

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晚清外交近代化。8.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A.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

职能在发生转变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D.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信息中看,清政府设立商部主要还是扩大税源,满足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说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故B

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封建政府一直坚持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经济主体仍然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9.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

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

】B【解析】【详解】民族企业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的,但其并不是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主要原因,而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当时国人的“实业救国”运用,所以答案选B,排除A。C、D都是发生在20世纪,排除。10.1900~1901年间,上海

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

程,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所以不能确定为都主张废除帝制,结合“尚不知革命为何物”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所以A、B、C错误,所以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

想的影响1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

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

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本题应选D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

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2.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C

.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近代上海”、“学死学煞

学不像”、“上海已经换花样”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上海发展状况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是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解读。而D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常理,而且题干材料内容也无从体现“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上海的发展状况(课标外)13.下表为1979年新华社汇总的西方对中国两次自卫反击战的语态表。这反映了时间/年战争西方态度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谴责中国,支持印度,并要求中国立即撤军及停火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中国表示

遗憾,呼吁双方停火对话解决问题A.外交关系决定方向转变B.全局变化影响西方态度C.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D.意识形态造成立场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西方在两次战争中对待中国的态度不同,在对越自

卫反击战中对待中国的态度明显缓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故选C;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西方态度的变化是受中国国家实力的影响,不是全局变化,排除B

;中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一直没有出现变化,排除D。14.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民主党

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排除A;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D错误

。15.观察下面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D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漫画“徒劳”【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中的男人

代表台独势力,拿着一根竹竿准备推翻庞大的祖国大陆,从其吃力的样子可以看出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问题,

排除C。16.《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

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范围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中“不

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体现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范围,故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

7.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C.阻止了西方和平演变D.迫使美国调整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正

常化,使中国外交迎来了新局面,故选D;AC表述绝对化;B指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它并没有改变中国“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局面。18.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

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

索·一五计划1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

最合理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属于中美关系相对不友好的时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

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其实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时代变化影响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故B正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差异不会消失,A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

上的重大事件,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所以历史教科书没有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联系所学中美关系的史实分析解答。2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B.文

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在当时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BD是表象而非原因,C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选A。考点:“双百”方针点评:1956年“双百”方针提

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21.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详解】不论是“向科学进军”的科技发展战略,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

情而制定的,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建国初期中国科技落后,所以只能提出“向科学进军”的科技战略,而后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提出“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B正确;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排除A;根据材料可以看

出,我国不同时期科研的攻坚重点在发展,排除C;新时期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22.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意味着A.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B

.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C.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D.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可知,公民享有参与均等的参与政治的机会;公民不等于全体国民。所以

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3.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

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罗马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但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A;罗马法限制奴隶主贵族滥用私刑,但仍然维护他们的利益,排除D;天赋人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观念,排除C;罗马法注重调整奴隶主与奴隶的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是稳定,故选B

。2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见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选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

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淡薄,故A选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故C选项错误;公元前9至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故D选项错误。25.“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

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B.重视知识与理性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D.倡导法治与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

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所以答案选B。材料并没有涉及A、C、D,所以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采取了许多措施。1895年,清廷谕令“多

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896年,清廷通饬各省督抚“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允准民

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可以说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继续和发展。——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材料二农业、轻工业、重工

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年份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在工业总产值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22.17.973.726.3195256.927.815.364.535.5195648.729.621.757.742.3注:在工

农业生产方面,1953~195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据《中国统计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措施:鼓励发展纺织业;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实业发展;制定并颁布相关章程;支持兴建铁路与开矿;奖励技术发明。意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后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2)特点:经济发

展迅速;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原因:国民经济的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援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可

归纳出鼓励发展纺织业;根据材料“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可归纳出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实业发展;根据材料“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可归纳出制定并颁布相关章程;根据材料“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可归纳出支持兴

建铁路与开矿;根据材料“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可归纳出奖励技术发明。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特点: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迅速和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迅速;从材

料中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主要有国民经济的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援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

汗、流……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材料二时间流淌,

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最早“醒来”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改良派”学习西方的实践活动。请举出一个“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

”的典型事例。(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4)根据材料二在“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中,毛泽东做出了哪些理论贡献?说明“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取得成功的理论

因素。【答案】(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实践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典型事例:新文化运动(3)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的基础。(中共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

路”)(4)《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详解】(1)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魏源是最早“醒来”的人物。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

表的改良派兴起了戊戌变法。典型事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符合题干中所说的“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3)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的基础。(中共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4)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三十年,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8.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

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

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材料三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

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答案】(1)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行政权掌握在

多数人手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着眼点: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隐患)。(2)古希腊:梭伦改革,调和矛盾。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与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3)特点:希腊人

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原因: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解析】【详解】(1)优越性:根据“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得出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根据“法律

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着眼点:根据“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根据“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可知伊壁鸠鲁的主张是进行改革。结

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通过梭伦改革,调和矛盾。古罗马通过颁布《十二铜表法》实现贵族与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3)特点:根据“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得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

平等;根据“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得出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奴隶制工商业发展、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