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doc,共(19)页,15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2aa7af87568e65b142ba5316bef50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实验班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答案】B【解析】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澳门属于被葡萄牙占领,属于殖民地问题,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他表述均是正确说法。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
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B.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C.“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D.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答案】B【解析】十年“文革”是滥用人民
群众,排除A;文化大革命脱离了民主和法制轨道,故选B;左倾错误是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动乱之源,排除C;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基本不是走资派,排除D。3.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
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答案】A【解析】材料“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故
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不符,故B项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资本或已停业资本只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途径之一,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是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不是维护资本家利益,故D项错误。4.2017
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回顾历史,十月革命为俄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A.走封建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B.走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C.走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D.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的道路【答案】C【解
析】十月革命是在城市革命,俄国的革命是城市包围农村,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俄国并非由封建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中间还有资本主义阶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俄国是暴力夺取政权的道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
的道路是中国革命道路而非俄国革命道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中央
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A.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保障两岸关系的稳定繁荣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答案】D【解析】由“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体现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A正确;B、尊重台湾历史,C、国内发展情况,D、稳定繁荣,与
材料中的论述没有联系,故排除。故选A。6.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
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社会上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主要体现在实现的手段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社会理想。B、D项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
案选择A项。考点:本题考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点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其内容与必修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联系密切,在复习备考时要加以重视。应重点掌握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主要理论贡献以及他为创立马
克思主义学说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精神、合作精神和理论探索勇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7.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
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一帆风顺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恢复重建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
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民主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了“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选举手段
和方式,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重建,排除;D项,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8.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
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答案】D【
解析】据材料“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是日本阴谋所制造……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认为日本企图通过制造西安事变引发中国内战,故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D项正确;“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是苏联的
主观判断,不是政策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苏联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故C项错误。故选D。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依据他的观点,对十
月革命的意义理解最恰当的是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
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故①②③④均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10.史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
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B.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D.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法国发展不够充分,材料中“
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正说明了这一点,故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故A、C和D错误。11.观察下列图片,从下图《抢劫》到下图《魂牵梦绕》,两幅图片涉及的战争场景是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
片战争C.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右图中十二生肖铜兽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掠夺,故B正确;其他战争中不涉及该物品外流,排除。【详解】1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变化表明A.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B.中华民族的全民族
抗战拉开了序幕C.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D.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表明这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表明抗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题,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D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B错误;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C错误。13.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确立了三条纪律与程序:(1)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
;(2)所有问题的决议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投票结果以当时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制宪会议的这些规定A.表明美国急需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B.确立了国家权力结构中州权至上的原则C.有助于均衡各州利益确保行政效率D.主要为避免会议受外界干扰【
答案】C【解析】材料中不是体现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信息,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权至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州为单位来投票”“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信息说明助于均衡
各州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避免会议受外界干扰的宗旨,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以州为单位来投票”“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正确选项。14.“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
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
固帝国议会”可知,俾斯麦期望完善德国的民主政治,扩大民选产生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故选D。材料并未涉及提升宰相政治地位的言论,排除A;俾斯麦致力建设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是俾斯麦属于“过去的尽职行为”,不是“现在”努力的目标,排除C。15.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
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B.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C.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答案】B【解析】【详
解】唐朝属于君主专制,并没有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并没有改变三省的运行机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反映了谏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避免皇帝与宰相产生直接冲突的作用,这一制度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谏官的沟通
作用,无法得出其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这一结论,故D项错误。16.“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
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A.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C.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认为资本主义是世界潮流,主张民主共和政体,故排除C,选
B;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排除A;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存在反对近代文明的不足,排除D。1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
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答案】D【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
于时代局限,故选D;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18.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
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A.保留君主权力B.实行三权分立制C.实行联邦制度D.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美国没有出现过君主制度,也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故排除A、D项;德意志保留了君主,实行的不是三权分立制
度,故排除B项。德国在政体上仿效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国家的组成上仿效美国实行了联邦制,故选C。19.1839年,时年20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
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议会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B.议会无权干预国王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答案】C【解析】材料“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
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C项正确,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对外代表英国,国王的行为(包括婚恋生活)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了,因此,议会有权干预国王的婚恋生
活,故B项错误;材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没有体现出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20.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
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C.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D.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答案】C【解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
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在美国看来“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最能验证”的要求,排除ABD项。21.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A.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只是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前提【
答案】D【解析】【详解】“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民主制度保证了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工业革命后它成为陈旧的制度而被淘汰,说明光荣革命只是确立了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专权的局面,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C项错误。22.《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
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A.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B.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D.领事
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耆英还认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
两无窒碍”,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司法独立权遭到破坏,这反映了缺乏法权的观念。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关键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朝贡礼仪的信息点,排除;D项,清政府没有意识到司法主权的被破坏,所以不可能促进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排
除。23.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
矛盾B.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決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说明古代雅典人在生活中遇到冲突时习惯寻找种对双方
都有利的方法,即用妥协的方法解決问题,而民主制的特点就是用共同协商,即“妥协”的方法解決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中并没有说是主要矛盾,D项与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ACD。【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准确解读。2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
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中投票人在不认识当事人的情况下,仅凭个人感觉,让人代为投票的现象,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不是真正的民主和理性的判决,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的局限,而不是充分的民主,A项错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对维护民主政治起了一定作用,C项错误;材
料中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D项错误。25.“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
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答案】C【解析】据材料“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百姓之富者争出金
钱而入学校”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有新经济因素产生,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传
统抑商政策改变,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对富民阶层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法在人法中对人的概念定义了自然人与法律意义上的人的区别,行为能力的划分以及监护的概念都是现如今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不得不提的是,罗马法对“法人”概念的贡献,共和国后期,法学家开始注意到团体与参加团体的各个成员的不同,帝国时期,法律开始
承认某些特殊团体享有独立人格,能够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古代罗马时期发展起了“法人”概念。材料二罗马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原则,确定了所有权绝对化、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项基本原则。所有权绝对化体现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契约自由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需要维护的市场自
由秩序。而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侵权法规则原则。材料三罗马法高扬的司法精神造就了这样一种信念:私权不应为国家公权任意粗暴干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信念牵制了国家公权力的误用与滥用。这种司法精神,也是当代社会法治建设的
重要目标之一,它是人类摆脱依附的前提与基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玥婵《罗马法的现代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罗马法对“法人”的定义。(2)根据材料二,概述罗马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精神。(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罗马法
在哪些方面对近现代法律形成了影响。【答案】(1)定义:能够以独立人格的形式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特殊团体。(2)作用: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维护市场自由秩序;有利于确认侵权归责。(3)精神:私法公法平
等;法律至上。(4)影响: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精神。【解析】(1)定义:根据“帝国时期,法律开始承认某些特殊团体享有独立人格,能够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概括得出。(2)作用:根据“所有权绝对化体现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契约自
由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需要维护的市场自由秩序”“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侵权法规则原则”概括归纳。(3)精神:根据“私权不应为国家公权任意粗暴干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信念牵制了国家公权力的误用与滥用”
分析解答。(4)影响:材料一主要体现罗马法在人法中对人的概念定义,材料二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法律原则,材料三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制,以今日眼光来看虽还远未成熟,只能视如民主制的胚胎,但饶是
如此,也能与古代中国的专制文化形成酷烈对照。民主与专制之别,在于前者以个体为本位,后者以统治者为本位;前者专注个体的权利,后者强化统治者的权力;前者没有明确的统治与被统治之别,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公民的授权,后者却把统治者与人
民置于无可调和的对立面上。反映在智慧态度上,以个体为本位,则会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因而必然会把培养、激发公民的智力放在首位,依民主制的理解,公民的智力发展与国家的安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反之,以统治者为本位,则难免得出韩非式结论,仅仅把百姓视为一种工具,亦即帝国的耕战者。——周
泽雄《反智:传统与现实》(《书屋》2012年第1期第70页)材料二1958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借评论司法、公安会议,发表谈话说:“公安、法院也在整风,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成。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有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
,我也记不得。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4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每次的决议都是法,开一个会也是一个法。”后来,毛主席更明确指出:“要人治,不要法治。《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律。”于是,新中国的
法制建设从此中断,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从此淹没无闻。——辛向东戴剑华《董必武与毛泽东》,《党史天地》2009年第5期材料三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
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民主和专制区别的认识?(照抄材料无分!)(2)材料二材料中的“要人治,不要法治”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指新中国)美两国在建国之初各选择和设计了什么样的治理国家的民主模式。【答案】(1)作者认为:民主以维护公民个体利益为治理国家的本位,充分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统治者的合法性来源于
公民的集体推选,社会中没有明确的统治与被统治之分;专制则以维护少数统治者的利益为本位,极力强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把人民视为统治者的工具,将自己与人民置于无可调和的对立面之上。(2)“左”倾错误泛滥,“文革”十年给国家带
来严重灾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美国:以联邦制为框架,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总统制共和制;新中国:以中
共为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共和制。【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等多个知识点。(1)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概括能力。注意题目的要求“照抄
材料无分”,一定要将材料信息进行整合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意思完整的概括、描述。(2)第一小问,“要人治,不要法治”是指中国的“文革”时期,影响是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第二小问,旨在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
作答即可。(3)此题是比较式的问答题,分别概括美国、中国的民主模式即可。【详解】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4月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欧美之行,并与美国签订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合同
。1933年和1934年两年间,(南京政府)购买军火费用达6000多万元。1933年5月签订《塘沽协定》后,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活动告一段落。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主持“剿共”军事会议,通过军事、谍报、宣传等“剿共”方案,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仍为前一年提出的“三分
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1933年8月,南昌行营制定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规定:“武断乡曲,虐待平民,致死或笃疾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1933年8月,
南昌行营颁发《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投诚赤匪经该管县政府核准归原籍居住后,其生命财产应一律予以保护。”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战字第二一三号》训令:“匪区纵横不过五百方里。如我军每日能进展二里,则不到一年,可以完全
占领匪区。”“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即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的活动空间,迫使红军真面目的主力决战。——摘编自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4;
《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柒》,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材料二1930年7月《申报》报道:“平均潮属每年所产之盐,销入闽赣外省者占十分之七。”闽赣对外来食盐的依赖,可见一斑。1932年6月、10月和1933年7月,由于
财政紧张,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三次向苏区人民发行公债60万、120万、300万。第一期公债大都用抵交土地税方式陆续归还,第二、第三期则基本成为无偿的贡献。1933年底毛泽东调查得出:江西兴国长冈乡全部青壮年男子(16岁﹣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
做工作的320人,占79%。1934年初,整个中央苏区荒田达到80万担。1934年3月张闻天记:江西于都“岭背区特派员乱打土豪,故意将中农当地主打,造成群众恐慌和逃跑。”1934年4月,兴国县的红军家属达61670人,留在后方的基本都是老弱
病残。1934年年中,随着前方战事不利,物价再现暴涨:“米每元五斤,盐每元一两五钱,柴每斤二角。”1934年9月,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因逃亡、生病减员达1800余人,几乎占到该部总人数的1/3。1934年7月张闻天记:“
在查田运动的名义之下,任意没收了地主富农兼商人的店铺与商品,或是把工人当了地主打,‘但没一个人敢起来纠正,甚至负责的机关也听其自然不去干涉,因为大家怕这种干涉会遭到右倾机会主义头衔与同地主资本家妥协的罪
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P248﹣351(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第五次“围剿”前后南京政府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的困境。(3)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博古、李德军事上“左”倾错误导致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南京政府的表现:①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②加强与西方国
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提高其军事装备和统治能力。③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三分军事,七分政治。”④调整乡村政策:打击土豪劣绅,维护普通民众权益。⑤与中共进行政治争夺,对苏区民众和红军进行攻心战术,动摇中共的民
众基础。⑥采取稳健持久的作战方针,与中共进行持久消耗战。⑦以工事、碉堡对苏区进行军事经济封锁,断绝苏区与外界的经济等联系。(2)中央苏区的困境:①人力资源短缺,限制了红军的扩充与补给。②大量人力投入战争,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破坏了农业生产。③国军封锁导致物
资奇缺,物价暴涨,苏区民众生活困难。④战争损耗,苏区政府财政紧张,群众负担日重。⑤经济体系崩溃,战事不利,军队逃亡现象严重。⑥在查田运动中错误的工作路线,损害了中共与群众关系。(3)认识:我不同意此观点。战争胜败是由交战双方的综合实力决定的。南京政府作为全国广大区域的控制者,无论在人力、物力、财
力上都有绝对优势。而当时中央苏区地域有限,且位于人口稀少的山地地区。由于国民党军的全面封锁,中央苏区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人力、物力、经济、政治资源都日显匮乏,军事上的失败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了。(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皆可)【解析】(1)在第五次“围剿”前后南京政府的表现,根据材
料中的“1933年4月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欧美之行,并与美国签订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合同。1933年和1934年两年间,(南京政府)购买军火费用达6000多万元”,可以得出加强与西方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提高其军事装备
和统治能力。根据“1933年5月签订《塘沽协定》后,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活动告一段落”,可以得出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根据“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仍为前一年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可以分析得出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根
据“1933年8月,南昌行营制定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条例》”可以得出调整乡村政策:打击土豪劣绅,维护普通民众权益。根据“1933年8月,南昌行营颁发《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可以得出与中共进行政治争夺,对苏区民众和红军进行攻心战
术,动摇中共的民众基础。根据“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的活动空间,迫使红军真面目的主力决战”可以得出采取稳健持久的作战方针,与中共进行持久消耗战;以工事、碉堡对苏区进行军事经济封锁,断绝苏区与外界的经济等联系。(2)在第五次反“
围剿”前后中央苏区的困境,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3年底毛泽东调查得出:江西兴国长冈乡全部青壮年男子(16岁﹣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320人,占79%”“由于财政紧张,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三次向苏区人民发行公债60万、120万、300万”“随着前方战事不利,物价
再现暴涨”“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因逃亡、生病减员达1800余人,几乎占到该部总人数的1/3”“在查田运动的名义之下,任意没收了地主富农兼商人的店铺与商品,或是把工人当了地主打”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3)同意或不同意该观点均可。如同意,则应
当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如不同意,则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根据地当时面临的诸多困难来说明论证。点睛:本大题的第一第二小题均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材料,对
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