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411.471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411.4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1134cafba66ad873181f8e8a6d2f6e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选项。1.835年的“甘露之变”是唐代文官集团试图铲除宦官势力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宦官集团“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为草芥”“天下事皆决于北司(指宫内宦官机构),宰相行文书而已。”该现象()A.导致了朋党之争的终结B.

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C.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实质D.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变革2.元朝建立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如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是为长官;有同知、治中等是为正官。至元

二年(1265年),忽必烈规定各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达鲁花赤”的设立()A.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颠覆了原有的官僚体制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求3.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

挥使司,号称“三司”。“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会都、按议”,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三司”体制()A.增强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自主权B.形成纵横交错的地方治理体系C.对地方行政

运作带来双重影响D.有效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4.公元前409年,阿尼图斯受命去营救被围困在斯巴达的三十只军舰,出海时遇到了风暴遂即回到雅典。但是这种行为激怒了雅典人,阿尼图斯受到了指控。为了逃避审判,阿尼图斯通过贿赂陪审团获取了对他有利的判决,并最终无罪释放。这说明

,在古代雅典()A.陪审团是最高权力机关B.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缺陷C.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5.1755年,英国众议院议长昂斯劳批评那些在内阁里抱有不同意见而又不敢在国会里公开表达出来的人,“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

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这反映了英国()A.君主立宪制度尚未完善B.国王掌握行政权C.内阁集体负责制已形成D.议会体制被破坏6.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入于此围

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D.民国政府人员组

成复杂7.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各级参议会应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参议员,各级机关应有一定比例的妇女参加,各级政府要设立妇女训练班,培养妇女干部。这一规定()A.贯彻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方针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C.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

抗战D.提高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8.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以下内容出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9.

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为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其主要目的是()A.实施教育改革助推救亡图

存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10.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个体户只有187万户,共计200万人;1988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400多万户,就业人口突破2000万;1992年民营企业高达5000多万家,个体工

商户高达1.19亿户,就业人口达4亿多。这一变化()A.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根植于就业观念变化C.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D.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11.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向“贤士大夫”发出招贤令

,武帝时期“举贤良”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被确立下来。察举制下,官员的选拔依据最高统治者的诏令所规定的门类,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负责调查和引荐给中央。这表明汉代察举制()A.品行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B.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

物C.打破世家垄断入仕的局面D.有效保障吏治清明高效12.顾炎武在论及明代监察制度时曾指出,“言官”六科给事中不但可以监督文武百官,还可以“封驳诏议”,“泰昌元年(1620年)以后,国论纷纭,而维持禁止,往往赖抄

参(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之力”。据此可知,顾炎武认为晚明的言官()A.有一定抑制专制的作用B.造成了中枢决策的异化C.开创了台谏合一的格局D.实际发挥了宰相的权能13.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

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

农业文明的差异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

‘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两则材料取自《商君书》,反映了当时秦国()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15.1854年,英

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D.保持政府工

作持续稳定的需要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钦差”称谓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元人杨显之的杂剧《秋夜潇湘雨》中即将“廉访使”称为“钦差”,不过,在元代之前的史籍及元代的其他文集、笔

记及政书文献如《元典章》中,都未见有关于“钦差”记载,“钦差”极有可能是元代民间俗称。当然,这种俗称的出现也并非是毫无根由,应该是对一些相关记载的简称或者拼凑。元人刘敏中在一篇奏疏中讲到:“近蒙都省遣差,钦赍圣旨奉使宣抚山北辽东道……”。“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

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刘敏中提到的“遣差”“钦赍圣旨”字样,很有可能成为民间将其简化为“钦差”称谓的史源之一。——摘编自张纪伟《明代钦差考》材料二虽然明朝以前也有皇帝临时派遣官吏专门处理某项事务的这种具有钦差性质的行为,但正式的“钦差”称谓

则始于明朝,并且沿用至清。关于“钦差”在明代的使用,有学者认为“明代巡抚职官的出现,即标志‘钦差’的出现”,巡抚始设于宣德年间,故而“钦差”的出现当在宣德年间。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虽然其统治机构已相当完备,但

面对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形势及因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封建的国家机器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时已显得力不从心。钦差大臣的出现作为对现行官制职能的一种补充,在清代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张晶晶《清代钦差大臣存在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钦差”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钦差出现时间问题的理解。(5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

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政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

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材料二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

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结局并不成功”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协商民主的发轫久远,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兴起和发展面临不同的历史语境和理论诉求。材料一西方协商民主直接源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其产生缘由主要是应对当代

自由民主政治面临多元文化和多元利益纷争的现实挑战。因此,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离不开西方传统理念,尽管从其理论产生来看,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社群主义等民主理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共识是自由主义民主

(代议制民主)理论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无论是哪种对人权的自由进行保障都是西方民主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导,都没有脱离自由主义民主制度的框架,它更多关注的是个人自由,而忽视集体利益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导致当

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摘编自史博《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材料二中国创立的协商民主的源头不是协商政治制度,而是人民民主。因为人民民主是中国的国体,而协商民主制度是在人民民主这个国体下所产

生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协商民主是能够实现这一重要思想的强大系统。国家大事由人民讨论,重大问题需要人民了解。协商民主正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原则的一种功能。马克思主义统一战

线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对中国协商民主实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摘编自战阳《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西方协商民主产生的因素。(6分)(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协商民主的特点。(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14分)材料一如图一般被认为是《宋朝科举考试图》,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明)张居正《帝鉴图说》材料二(宋)凡策士,即殿两庑张帘,列几席,标姓名其上。先一日表其次序,揭示阙外……试之日,奏名

进士和特奏名进士依号进入殿门,一失其号,则不得入……专门设监门、巡铺等官吏,进行搜索、巡查;一旦查获,即严加处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初)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编排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如复不同,即以相附近

者为定。始取乡贯状字号合之,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摘编自《宋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图是否是《宋朝科举考试图》进行辨析和考证。(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史料实证应该遵循的原则。(4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

第一次月考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CBCBBCACBAB【

解析】1.据材料“天下事皆决于北司(指宫内宦官机构),宰相行文书而已”可知宦官集团在甘露之变后权势迅速增长,甚至宰相几乎成为虚设机构,这说明当时皇权异变转移到宦官集团后,权力进一步加强,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选C项;唐朝朋党

之争只是文官集团内部的争夺,材料强调的是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之间的争夺,排除A项;当时社会矛盾激化主要体现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材料只能体现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排除B项;宦官集团是皇

权异变的产物,不是正式的中枢机构,排除D项。2.元朝建立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后来忽必烈规定各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这保证了元朝政府的地方权力掌握在蒙古人手中,适应了统治阶

级的需求,故选D项;达鲁花赤的设立意味着增加了官员数量,所以会相应的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由“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是为长官”、“有同知、治中等是为正官”可知,仅路这一级

就有长官和正官好几个官员,这对于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并无积极意义,且会起反作用,所以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同知、治中等”属于原有官僚体制中的官职,所以颠覆了原有官僚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

三司”,“三司”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当地方遇到紧急事务,须向中央报备,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降低地方治理灵活性,即“三司”体制对地方行政运作带来积极和消极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遇到“大事”需要报备中央,这弱化了地方行政机构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三司”各司

其职和“大事”上报中央,并未涉及地方与地方的联系,排除B项;“三司”体制属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属于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项。4.根据材料“阿尼图斯受到了指控……并最终无罪释放”可知,阿尼图斯的这一行为是对雅典民主的一种破坏,它显示了民主政治体制中的漏洞和缺陷,故选B项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选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信息意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无关,排除C项;虽然阿尼图斯通过贿赂影响了判决,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司法审判都不能体现民意,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5.昂斯劳批评的是内阁成员在内阁内部可能有不同意见,但在

国会中却不敢公开表达,这实际上反映了内阁成员在国会中的行为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内阁集体负责制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并不能据此判断君主立宪制度是否完善,排除A项;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后,由内阁掌握行政权,排除B项;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并没有破

坏议会体制,排除D项。6.据材料“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可以说明,当时国人对政党政治抱有偏见,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社会条件,故选B项;民主共和观念指的是反对专制和帝制,与材料表述主旨不符合,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并不是不同阶层的对立,而是对政党政治的无知,排除C项;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复杂仅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容,排除D项。7.材料里“女性参议员”“妇女训练班“妇女干部”体现了在根据地贯彻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女性在封建

社会地位低下,是受压迫的一方,在边区政府的规定中,女性拥有政治权利,并受到足够重视,故选B项;”"三三制"政权建设方针是指在政权机构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材料中“妇女参会”“培养妇女干部”的规定与"三三制"政权建设方针无关

,排除A项;“女性参议员”“妇女干部”等措施反映了根据地贯彻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女性从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一方变为拥有政治权利的妇女,妇女不属于某一个阶级或者阶层,“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提高妇女的政治

地位,但是材料中没有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措施,所以与经济地位无关,排除D项。8.材料中提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这反映了对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否定,并暗示了探索新的国家

构建方式。紧接着材料明确提出了“人民是什么?”并列举了构成的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与《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强调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高度契合,故选C项;A项《新民主义论》主要讨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虽涉及国家构建,但

重点不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阐述,排除A项;B项《论联合政府》是在抗战即将胜利时提出,重点在于抗战胜利后的政权建设问题,虽涉及联合,但核心并非人民民主专政,排除B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1956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章,它讨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而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问题,排除D项。9.据材料“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为最有用”“以近政近世为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认为教育改革,特别是政治教育,对于国家的救亡图存至关重要

,这显示了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国家的救亡图存,故选A项;虽然梁启超提到了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对比,但材料主旨并非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而是强调政治学院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排除B项;虽然梁启超提到了政治学院的学习内容,包括公理公法等,但他并没有直接呼吁青年去学习西方政治

制度,而他的关注点是这些学习内容如何能够助力中国的现代化和救亡图存,排除C项;材料中梁启超并未对西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他的重点在于探讨政治学院对于中国的实用意义,排除D项。10.材料提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92年,个体户数量增

长迅速,民营企业从无到数量庞大,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就业于个体户、民营企业的人数十分庞大,故选C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21世纪初,排除A项;“根植于”因果倒置,应为“影响了”,排除B项;1993年,我国才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排

除D项。11.据材料“官员的选拔依据最高统治者的诏令”“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负责调查和引荐给中央”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是由汉代皇帝亲自下诏规定选举贤良的标准,再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按标准调查并举荐到中央,这体现了皇帝意志对于察举制的控制,说明察举制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故选B项;品行并不

是察举制的唯一标准,还包括才能、学识、工作经验、工作实绩等,排除A项;隋唐的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排除C项;察举制注重品行,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清明,但“有效保障”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2.根据材料

中”不但可以监督文武百官,还可以‘封驳诏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六科被法律赋予了“封驳”权,“封”是指六科给事中可以封还皇帝不当之诏旨,“驳”是指驳正臣下违误之章奏,就连皇帝也成了他们的监察对象,其权不可谓不重,因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专制,故选A项;结合所学,六科给事中是独立的监察机构,

掌封驳之任,并非中枢决策机构,排除B项;结合所学,宋代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开创台谏合一,并非明朝开创,排除C项;结合所学,明朝初期就废除了宰相制度,且宰相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言官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监察,排除D项。13.根据表

格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前后中英两国考试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已经开展工业革命,而中国依然处于农业社会,所以反映的实质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故选B项;结合英国和中国的相关社会背景可知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和农业

文明的差异,而不是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异,排除A项;从中国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中无法看出中国向西方学习,排除C项;英国选官考试的内容与中国科举制考试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法提现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排除D项。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

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题号14DBCA15BCDA答案3分1分1分0分3分1分1分0分【解析】14.据材料“‘父遗其子,兄遗其弟’....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可知,《商君书》的内容体现了秦人勇武尚战的思想,这体现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措施在国人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故D项正确,为最佳选项;据材料“‘父遗其子’......闻战而相贺”可知,体

现了秦人的勇武善战思想,也反映了军队战斗力强的特点,但秦人的尚战是自发的行为而非国家的动员,故B项有较大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为次佳选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普通民众虽然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但受益的只是一部分人,不能说明变法得到广

大民众的普遍拥护,故C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理由不够充分,为再次选项;整体的国家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等,材料信息未涉及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整体实力远超东方六国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排除A项。15.19世纪

50年代到70年代,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得社会结构不断产生变化,工人阶级的实力增强,要求更加合理规范的文官制度,促使议会做出调整,故B项正确,为最佳选项;民众受教育程度提高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而非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故C

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文官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但并不一定能保证政府工作的持续稳定,故D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内阁负责行政,议会负责立法,材料中英国颁布的关于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一职能和内阁无

关,不能表明内阁地位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排除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5分)(1)基本特征:由皇帝直接委派,可代表皇帝处理某些政务;具有临时性,事毕归政;具有灵活性,便于朝廷应对突发状况。(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作用:凸显了皇帝的权威;加强了皇权专制的效能;弥补了常规官制职能的不足。(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理解:文学作品、官方文物和记载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综合判断,元代民间最早出现了“钦差”称谓,但并非官方正式称谓;明代“钦差”成为

正式的称谓沿用至清。(5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特征,据材料一“钦赍圣旨奉使宣抚山北辽东道”及材料二“皇帝临时派遣官吏专门处理某项事务”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差”是由皇帝直接委派,可代表皇帝处理某些政务;据材料二“皇帝临时派遣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差”具有临时性,事毕归政;据材料二“面对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形势”“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作为对现行官制职能的一种补充”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差”具有灵活性,便于朝廷应对突发状况。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皇帝临时派遣官吏专门处理某项事务”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差

”直接代表皇帝专门处理某项事务,凸显了皇帝的权威,加强了皇权专制的效能;据材料二“作为对现行官制职能的一种补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钦差”弥补了常规官制职能的不足。(2)据材料一“杂剧《秋夜潇湘雨》”“政书文献如《元典章》”“元人刘敏中在一篇奏疏中讲到”等并结合所学

可知,文学作品、官方文物和记载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一“在元代就已经出现”“极有可能是元代民间俗称”“很有可能成为民间将其简化为”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民间最早出现了“钦差”称谓,但并非官方正式称谓;据材料二“正式的‘钦差’称谓则始于明朝,并且沿用至

清”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钦差”成为正式的称谓沿用至清。17.(14分)(1)原因:“三权分立”体制存在弊端;该体制易使政府运转效果不佳;“三权分立”无法保障平民权益;孙中山意识到“三权分立”体制不适合中国国情。(6分)(2)原因:国内封建专制力量强大;民主

革命思想在中国宣传不足;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8分)【解析】(1)据材料一“美国宪政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可得“三权分立”体制存在弊端;据材料一“

运转效果也不甚好”,可得该体制易使政府运转效果不佳;据材料一“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可得“三权分立”无法保障平民权益;据材料一“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孙中山意识到“三权分

立”体制不适合中国国情。(2)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视角思考。内部因素方面:如政治上,国内封建专制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在

中国宣传不足等;外部因素方面:如近代中国主权不独立,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等。18.(12分)(1)受古希腊民主传统理念的影响;启蒙思想的推动;西方民主制度弊端的暴露。(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中国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具有广泛性;以马克

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古代传统文化(和谐文化、民本思想)为思想渊源;采取民主集中制。(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由材料一“直接源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并结合所学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可得,受古希腊民主传统理念的影响;由材料一“自由主义民主(代议制民主)理论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和所学启蒙运动的史实可得,启蒙思想的推动;结合所学古希腊民主政治所产生的问题可得,西方民主制度弊端的暴露。(2)由材料二“协商民主制

度是在人民民主这个国体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可得,中国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具有广泛性;由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得,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结合所学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可得,

古代传统文化(和谐文化、民本思想)为思想渊源;结合协商民主的实践和材料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得,采取民主集中制。19.(14分)(1)示例1图不是《宋朝科举考试图》。理由如下:从殿试流程和考场秩序看,据材料二中的文献史料可知,宋代殿试非常重视流程,重视天子和举子之间的森严

等级,对考场布置、座位次序、试卷收发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图中的“举子们”并没有按照规定,依次对号在宫殿东西两廊的小帐幕中端坐应试,而是在庭院中站着考试,随意下位,相互作揖,轻松散漫,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这既不符合严肃的殿试氛围,又不符合程序烦琐的殿试流程。从门禁制度看,据材料二的相

关记载可知,宋代为防止考生夹带书本进入考场,实行森严的门禁制度。但在图中,殿门大开,门口还有人在作揖、交谈,并不需要“依号进入殿门”,这与宋代实行森严的门禁制度有着较大反差。从阅卷要求看,据材料二可知,宋代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殿试现场有专门的官员做好

糊名和誊录的前期准备工作,以防错乱。交卷是最紧张的时候,应该严防死守、绝不容许出半点差错。但从图看,“举子们”完成答卷后轻松随意地直接提交,根本没有专门的监考官按照考场规则收卷,这与严密繁苛的糊名和誊录制度相去甚远

。综上,通过材料一图像史料与材料二文献史料的互证,可证明该图像不是《宋朝科举考试图》。示例2:略(2)原则:论从史出;孤证不立;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注意挖掘史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境,切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评分细则】考析:共10分。原则:共4分。任意一点2分。【解析】(1)第一小问辨析,据材料二可知宋代科举考试的一些规定和流程,据材料二“即殿两庑张帘,列几席,标姓名其上”可知考试前,考场会布置好,并在座位上标明考生的姓名和编号;据材料二信息“先一日表其次序,揭示阙外”可知考试前一天,会公布考生的考试

顺序,并在考场外揭示;据材料二“试之日,奏名进士和特奏名进士依号进入殿门,一失其号,则不得入”可知考试当天,考生根据编号进入考场。如果考生丢失了自己的编号,将无法进入考场;据材料二“专门设监门、巡铺等官吏,进行

搜索、巡查;一旦查获,即严加处罚”可知考试期间,设有专门的监门官和巡铺官,负责考场的安全和秩序,防止作弊行为;据材料二“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可知考试结束后,试卷由内臣收集,并

交给编排官。编排官会去除试卷上的个人信息,只留下编号;据材料二“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初)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可知试卷被交给封弥官进行誊写,以防止阅卷官识别考生的笔迹,誊写后的试卷会盖上御书院的印章,誊写的试卷首先由

初考官评定等级,然后再次封弥,交给覆考官进行复评;据材料二“编排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如复不同,即以相附近者为定”可知编排官会核对初考官和覆考官的评定结果。如果两者评定结果不一致,会再次进行评定,直到达

成一致;据材料二“始取乡贯状字号合之,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可知最后将考生的个人信息与评定的等级结合起来,公布考生的姓名、成绩和排名,并将结果上报。第二小问考证,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考生在庭院中站着考试,相互作揖,轻松散漫,不符合材料二考生在各自座位上进行考试,

需遵守严格的考场秩序,并有专门负责维持考场秩序的官员;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殿门大开,门口还有人在作揖、交谈,并不需要“依号进入殿门”,不符合材料二考生根据编号进入考场,有严格的门禁制度;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考生完成答卷后轻松随意地直接提交,根本没有专门的监考官按照考场规则收卷,

不符合材料二考试结束后,试卷由内臣收集,并交给编排官,并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故这幅图不是《宋朝科举考试图》。(2)结合所学史料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可得出论从史出;结合所学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要结合史料得出

相应的结论,可得出孤证不立;摆事实,讲道理;结合所学史料的运用需要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对史料所反映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要有所掌握,可得出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结合所学史料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要注意将史料与社会现实进行对比与联系,注意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可得出注意挖掘史

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境,切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