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6)页,416.70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d530988d4db8a87053c86cbf5a20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1.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史分成六个时段(时代),下图是其中“第一个时段(时代)”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于第一个时段/时代:技术与环境的变迁(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年)核心概念1.1大地理与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和定居核心概念1.2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与早
期的农业社会核心概念1.3早期农业、游牧和城市社会的形成与互动A.突出西方文明地位B.世界史的整体发展C.跨区域与全球互动D.人类文明的多样性2.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
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
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3.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
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4.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
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B.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C.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D.东学西传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完成5.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
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①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
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②“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③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
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
作为历史根据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6.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
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当时的果阿被称“东方的罗马”。果阿的变迁折射出().A.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C.天主教在印度的全
面流行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7.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
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8.1700—1820年,英国
议会陆续出台条例,规定位于教区的敞田和公田、草地和牧场以及荒芜和公有土地可以分割、分配和围圈。此类条例在18世纪初有10个,1721—1749年达到106个,1750年至1760年达到156个,之后到19世
纪初,又出台了642个。这些条例()A.体现出议会权力日益增长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反映出社会矛盾趋于激化D.推动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9.19世纪中期,当法国主动和英国商量共同占领埃及的时候,英国首相表示:“我们并不想要埃及,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
。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这是因为英国()A.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B.经济扩张方式转变C.殖民霸权逐步衰落D.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10.马克思
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出了巴黎公
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11.下表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1887年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年“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1898年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1900年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2.下图为新西兰漫画家
大卫·洛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画面中自左至右三个人物分别代表英国、日本和美国,他们携手砍倒了代表“海军军备”(NAVYCOMPETITION)和“太平洋竞争”(PACIFICRIVALRY)的树木A.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
局势B.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C.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D.讽喻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13.下表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年份为生产而生产(“甲”类)为消费而生产(“乙”类)两部类产值比19281111940104.22.41
965106185.91970159275.91975232386.11976245396.3A.基本沿袭斯大林模式B.工业化策略符合国情C.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D.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14.一战后,被殖民地区一批受过教育杰出人物拥护这样一种思想,即每个民族都应当有自
己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个时期民族主义运动只是在它们能够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国家里才能对殖民者构成严重的挑战。这反映出()A.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了确认B.帝国主义的削弱冲击了殖民体系C.民族解放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一战激
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5.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批评法国之声固然有之,但赞美之声也不少。达拉第自慕尼黑返回时曾受到鲜花和掌声的欢迎,社会党领袖勃鲁姆在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报》上写道:“在法国,没有一个男人,也没有一个女人会拒绝对张伯
伦先生和爱德华·达拉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现在人们又可以享受到秋日阳光之美了!”材料反映了()A.法西斯国家放弃了侵略扩张政策B.人们追求和平与安全的愿望已经实现C.民众没有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弊端D.法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16.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
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实质反映()A.国际件大宗商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B.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C.国际贸易已成为美日欧经济的主要支柱D.“贸易赤字”加深了美欧矛盾17.下表内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图。这一变化说明()A.越南
战争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B.石油危机导致三次滞胀C.福利主义盛行与宏观调控失据D.盛行盲目的超前消费18.下图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的年份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
比重1965129.296.551.553.4%1970164.512274.861.3%1975198.9145.89263.1%1980232.7168.9118.570.2%1985268190.1153.480.7%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
果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
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0.下面漫画摘自于《中国日报》,画中国旗从左至右分别象征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该漫画寓在表达金砖国家()A.构建合作共赢新机制B.推动贸易全球化发展C.开创世界经济新秩序D.促进区域集团化形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共40分。21.时空中的历史: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对世界的了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条理清晰。)22.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
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材料二17世纪以前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17世纪晚期印度棉织品大量涌
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这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19世纪3
0年代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材料三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
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材料四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棉布(100万磅)18201830184018501860欧洲(除土耳其外)127.7137.4200.4222.1200.5土耳其9.
540.074.6193.9357.8美洲(除美国)56.0140.8278.6360.4527.1美国23.849.332.1104.2226.8英属东印度33.977.1145.1314.4825.1爪哇等29.9104.3324.2其它各国29.958.9214.7合计265.1501.57
90.61358.22676.2——以上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整理(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
、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材料一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材料二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摘编自崔卫华《
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2024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史分成六个时段(时代),下图是其中“第一个时段(时代)”的
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于第一个时段/时代:技术与环境的变迁(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年)核心概念1.1大地理与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和定居核心概念1.2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与早期的农业社会核心概念1.3早期农业、游牧和城市社
会的形成与互动A.突出西方文明地位B.世界史的整体发展C.跨区域与全球互动D.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核心概念1.1大地理与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和定居核心概念1.2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与早期的农业社会核心概念1.3早期农业、
游牧和城市社会的形成与互动”可得出该章节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理解的,即世界整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西方,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全球的互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多样性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
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及所学可知,法老是古埃及国王专有的称呼,埃及法老既是历史人物,也是神话角色。埃
及法老自称“太阳神之子”,以此表明自己的神性,说明法老意在借助神权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水平与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苏美尔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
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这些传主不是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可知,12、13世纪,人们更多的
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平凡的俗世生活,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爆发于16世纪,排除A项;“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无法在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于14、15世纪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4.阿拉伯
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B.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
文化C.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D.东学西传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体现了阿拉伯通过传播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和中国的四大发明
,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C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强调“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排除A项;阿拉伯对东西
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不能得出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①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
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②“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
研究》(15—17世纪)》③随着蒙古帝国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
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
二手史料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答案】D【解析】的【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哥伦布所著的《航海日记》属于一手史料,所以①是一手史料,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都属于二手史料,而史料考证,最重要的是相互佐证,通过考证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近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D项正确;哥伦布所著的《航海日记》属于一手史料,它主要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个人因素,不是主要社会根源,排除A项;在特殊情况下,一手史料受时代因素影响,其史料价值可能不如,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③是西方学
者观点,确实带有一定的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但是其依然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6.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
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当时的果阿被称“东方的罗马”。果阿的变迁折射出()A.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C.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答
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
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可知,果阿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这说明果阿是东西方
交流的重要枢纽,折射出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是由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排
除C项。故选D项。7.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
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
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盛行时期,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判断事物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他们主张用理性来分析和解决人类面临的
各种问题,反对迷信和盲从。材料中欧洲一些学者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圣经》的教义,对其表示赞同或质疑,反映出当时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的盛行,B项正确;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统称为新教,例如马丁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材料未涉及其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俗权力和神权之间的激烈斗争,排除C项;
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政治共同体或社会共同体主张的精神形式,材料未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无法得出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8.1700—1820年,英国议会陆续出台条例,规定位于教区的敞田和公田、草地和牧场以及荒芜和公有土地可以分割、分配和围圈。此类条例在
18世纪初有10个,1721—1749年达到106个,1750年至1760年达到156个,之后到19世纪初,又出台了642个。这些条例()A.体现出议会权力日益增长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反映出社会矛盾趋于激化D.
推动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陆续出台条例,规定位于教区的敞田和公田、草地和牧场以及荒芜和公有土地可以分割、分配和围圈”可以得出,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项正确;材料并不体现议会权力增大,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有益于
发展国内经济,与海外市场扩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19世纪中期,当法国主动和英国商量共同占领埃及时候,英国首相表示:“我们并不想要埃及,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这是因为英国(
)A.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B.经济扩张方式转变C.殖民霸权逐步衰落D.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他所要的只不
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改变了早期殖民时期扩张方式,而是实行“炮舰政策”与“自由主义”,强迫亚非拉国家与地区打开国门,被迫接受与英国的自
由贸易,而不是在埃及这样的国家进行直接占领与直接统治,B项正确;“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国殖民霸权逐步衰落是在二战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英国的经济扩张”,而“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
失败的根本原因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法国)。据材料“而
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可知,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两个原因,一是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
成后来的反扑,二是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资产,是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客观环境,排
除AC项;材料涉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乘胜追击和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1887年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1891年“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1898德国农业、贸易和
工商业殖民学校建年立1900年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不断加强对世界的争夺,海外殖民地重要性在国家战略中不断增长,因此成立了一些关于殖民扩张的相关机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殖民扩张,“工业革
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
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画面中自左至右三个人物分别代表英国、日本和美国,他们携手砍倒了代表“海军军备”(NAVYCOMPETITION)和“太平洋竞争”(PACIFICRIVALRY)的树木A
.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B.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C.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D.讽喻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他们携手砍倒了代表‘海军军备’和‘太平洋竞争’
的树木”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华盛顿会议。但这次会议只是短期维护了世界和平,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危险,所以作者意在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C项正确;作者是在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而不是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排除A项;作者是在揭示新秩序不可能
带来真正的和平,并不是在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列强间的利益纷争,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年份为生产而生产(“甲”类)为消费而生产(“乙”类)两部类产值比19281111940104.22.4
1965106185.91970159275.91975232386.11976245396.3A.基本沿袭斯大林模式B.工业化策略符合国情C.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D.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苏联。根
据材料“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及所学可知,1940年至1976年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消费资料的生产比例明显较低,这说明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范畴,A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
策略并为始终适应国情变化的要求,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材料体现不出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苏联的工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一战后,被殖民地区一批受过教育的杰出人物拥护这样一种思想,即每个民族都应当有
自己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个时期民族主义运动只是在它们能够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国家里才能对殖民者构成严重的挑战。这反映出()A.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了确认B.帝国主义的削弱冲击了殖民体系C.民族解放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一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
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一战后,被殖民地区一批受过教育的杰出人物拥护这样一种思想,即每个民族都应当有自己独立的国家”和所学可知,一战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义,唤起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意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并产生自己的民族思想,D项正确;民族自觉原则是威尔逊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殖民体系的冲击,排除B项;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群众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5.1938
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批评法国之声固然有之,但赞美之声也不少。达拉第自慕尼黑返回时曾受到鲜花和掌声的欢迎,社会党领袖勃鲁姆在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报》上写道:“在法国,没有一个男人,也没有一个女人会拒绝对张伯伦先生和爱德华·达拉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现在人们又可以享受到秋日阳光之美了!”材料反映了()A.法西斯国家放弃了侵略扩张政策B.人们追求和平与安全的愿望已经实现C.民众没有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弊端D.法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是本质题。时空是1938年(欧洲)。据材料“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批评法国之声固然有之,但赞美之声也不少”,可知《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法国人民一片兴奋,这实质上反映出法国民众没有认识到该协定的实质,没有认识到绥靖政策的
弊端,C项正确;法西斯国家并没有放弃侵略扩张政策,排除A项;“和平与安全的愿望已经实现”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没有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弊端,并不是法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
C项。16.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
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实质反映()A.国际件大宗商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B.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C.国际贸易已成为美日欧经济的主要支柱D.“贸易赤字”加深了美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材料“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
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体现的是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即经济多极化趋势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B项正确;当时贸易格局仍然是美国主导,并未改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多极化
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冲击,非国际贸易已成为美日欧经济的主要支柱,排除C项;材料还涉及美国同日本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表内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图。这一变化说明()A.越南战争使美国经济
陷入困境B.石油危机导致三次滞胀C.福利主义盛行与宏观调控失据D.盛行盲目超前消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导致严重的
滞胀危机,这是福利主义盛行和宏观调控失据的结果,C项正确;越南战争并未导致美国经济困境,排除A项;美国第一次滞胀危机并非石油危机导致,排除B项;D项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排除。故选C项。18.下图为
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年份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1965129.296.551.553.4%1970164.512274.861.3%1975198.9145.89263.
1%的1980232.7168.9118.570.2%1985268190.1153.480.7%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1985年(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表格数据统计了苏联城乡民众收入,从发展趋势看,无论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提升,民众收入直接与生活水平相关,D项正确;材料现象是对苏联模式进
行调整改革后形成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1965-1985年”主要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排除B项;从表格可知,集体农庄庄员“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越来越接近100%,说明城乡收入的差距逐渐缩小,排除C项。故选D
项。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
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
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
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0.下面漫画摘自于《中国日报》,画中国旗从左至右分别象征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该漫画寓在表达金砖国家()的A.构建合作共赢新机制B.推动贸易全球化发展C.开创世界经济
新秩序D.促进区域集团化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一个手掌的五个手指代表的是五个国家可以
看出,这五个国家是可以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五个国家,不能得出贸易的全球化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国家有限,不能得出开创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国家不是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国家,不是区域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
题,共40分。21.时空中的历史: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对世界的了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阐述:公元1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和技术条件落后,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很难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北非、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对海洋的认知更为有限,局限于已认知大陆的近海区域。公元1500年,伴
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得以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扩展到旧大陆的更广阔区域,同时发现美洲新大陆,但对于亚洲、非洲、美洲广大内陆的认知有限,主要局限于沿海地区。对于大洋的认知范围也在扩展,但是范围有限,局限于大西洋中北部海域和印度洋北部海域。公
元1800年,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交通和技术条件改善,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继续扩展到各大洋和大洲广大内陆地区,但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的
极地、非洲和澳洲腹地等区域尚未被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在世界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欧洲长期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因而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中,欧洲一直处于中心位置。总之: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生产力不断
向前发展推动的结果,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公元1年至1800年的世界。首先,设问是以“西方对世界的了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根据材料给出的信息,公元1年、1500年、
1600年、1800年,可分析得出,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从地中海沿岸到欧亚非大陆,最终经过大航海,逐渐认识了全世界,因此可以确定题目: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每一时期进行背景、认识经过等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如: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
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公元1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和技术条件落后,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很难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北非、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对海洋的认知更为有限,局限于已认知大陆的近海区域。公元1500年,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得以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扩展到旧大陆的更广阔区域,同时发现美洲新大陆,但对于亚洲、非洲、美洲广大内陆的认知有限,主要局限于沿海地区。对于大洋的认知范围也在扩展
,但是范围有限,局限于大西洋中北部海域和印度洋北部海域。公元1800年,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交通和技术条件改善,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继续扩
展到各大洋和大洲广大内陆地区,但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的极地、非洲和澳洲腹地等区域尚未被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在世界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欧洲长期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因而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中,欧洲一直处于中心位置。最后,总结升
华,明确主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的结果,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2.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
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
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材料二17世纪以前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17世纪晚期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1700年
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这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19世纪30年代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材料三从其
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材料四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棉布(100万磅)182018
30184018501860欧洲(除土耳其外)127.7137.4200.4222.1200.5土耳其9.540.074.6193.9357.8美洲(除美国)56.0140.8278.6360.4527.1美国23.849.332.1104.2226.8英属东印度33.977.1145.1314.
4825.1爪哇等29.9104.3324.2其它各国29.958.9214.7合计265.1501.5790.61358.22676.2——以上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整理(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不同:由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到广泛种植;由区域内贸易到全球贸易;由和平友好的商业贸易到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2)理由: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廉价棉花种植产地和海外市场。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
充当了棉花种植业的主要劳动力。印度棉纺织品涌入英国市场,民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英国议会为保护本国毛纺织业而下令禁止国外棉纺织品的输入。市场的需求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同时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
高,为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市场的需求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英国的棉纺织品大量倾销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市场,因此,不产棉花的英国成为了棉花帝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新航路开辟前后时期(世界)。不同:据材料一“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
织技术中心”“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可知,由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到广泛种植;据材料一“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可知,由区域内贸易到
全球贸易;据材料一“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可知,由和平友好的商业贸易到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英国)。据材料三“从其原料生产
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及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
廉价棉花种植产地和海外市场。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充当了棉花种植业的主要劳动力;据材料二“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可知,印度棉纺织品涌入英国市场,民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
织业获利丰厚;据材料二“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可知,英国议会为保护本国毛纺织业而下令禁止国外棉纺织品的输入;据材料二“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
取财富”可知,市场的需求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可知,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
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市场的需求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据材料四“英国棉纺
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可知,英国的棉纺织品大量倾销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市场。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
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材料一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材料二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摘编
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答案】特征1:在登陆时间分布上,阶段性递增明显,尤其是1995年后急剧增加。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
第三产业发展,传统工业衰退;工业遗产自身具有历史、科学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特征2:地理分布较广,但不均衡。原因: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工业遗产资源比较丰富;欧洲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强。在殖民扩张和海外移民过程中,欧洲殖民者
将大量工业技术引入美洲和亚洲,客观上推动了当地工业水平的提高;随着新兴国家城市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国也遗留下大量工业遗产。特征3:产业类型多集中在重工业。原因:与工场手工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产业发展特点有关;各地资源条件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世
界。特征1:据“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可知,在登陆时间分布上,阶段性递增明显,尤其是1995年后急剧增加。原因:据材料“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得出工业遗产自身具有历史、科学价值;据材料“
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结合所学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第三产业发展,传统工业衰退。特征2:据世界工业遗产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
可得出五大洲都有分布,地理分布较广,但不均衡。原因:结合所学,欧洲工业遗产分布最多,因为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工业遗产资源比较丰富;欧洲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强。其他大洲也有工业遗产分布,是因为在殖民扩张和海外移民过程中
,欧洲殖民者将大量工业技术引入美洲和亚洲,客观上推动了当地工业水平的提高;随着新兴国家城市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国也遗留下大量工业遗产。特征3:据世界工业遗产在各产业的分布情况可得出产业类型多集中在重工业。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与工场手工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产业发展特点有关;各地的资
源条件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