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选考方向性测试第一次联考历史答案.docx,共(2)页,16.72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d2ae2a26e2cca91d980dd861b042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方向性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内蒙古自治区(1分
);1947(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5分)(2)公元前60年/汉宣帝刘洵/西汉(汉武帝没分)(1分);1955年
(10月1日)(括号没答不扣分,括号内错误不得分)(1分);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分);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后来也负责了新疆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对新疆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
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也给予了特殊的重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1分)。(史实正确就给1分,平定噶尔丹叛乱也可)27.(1)政策:支持
欧洲一体化,但认为欧洲一体化不能离开与美国的合作。原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力相对衰弱;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2)特点:南北合作;跨大洲之间的区域合作。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8.(1)主权问题(1分);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
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1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分);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1分)(2)红山宫(布达拉宫)
(1分);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不踩分)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初建时就招请过许多汉族工匠。(1分)到十七世纪重建时,既有当地喇嘛参与设计,也有汉族工人参与施工。(不踩分)康熙皇帝还特地派
遣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协助修建(1分);布达拉宫外形采取碉楼建筑形式,外墙开有黑边方窗,还有房顶上的金顶,属于藏族建筑风格;(1分)殿顶的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采用中原的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风格。(1分)(3)选择阐述①: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
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两岸真正实现停火。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建议两岸三通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两岸三通的限制逐123456789CABCACBDC101112131415161718BBDD
ACAAB19202122232425DBBDDAC渐放松。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008
年,“三通”变为现实(任选6点6分,其余符合史实都给1分,注意“大陆方面”)②阻碍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干涉。(2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基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1分)重要意义(影
响):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祖国大陆与台湾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2分)29.(1)特征:公民
应参与政治活动,轮流执政;公正平等;适应本城邦现实条件。(3分)探索:反思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探索符合本城邦的政体。(2分)(2)标准:立法权归属。(1分)简要评价:洛克主张分权,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和对民主的追求;洛克推崇立法权,体现了为
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意图;洛克的思想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借鉴。(3分)(3)经济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2分)政
治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文化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是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