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答案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02.308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答案.pdf,共(4)页,202.30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aebfd0dcbe23d74580f6a9c060d6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DDADBBACCBACCAD17.(1)内涵: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背景: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办刊物、编印小册子、组织团体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6分,答出三点即可)(2)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实现全面觉醒;从被

动接受到自觉反省;民族意识觉醒和民主意识觉醒相结合;以报刊宣传为重要觉醒途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6分,答出三点即可)18.(1)状况:西北工业发展迅速,并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人和资本增速低于工厂增速。(4分)成因:抗战爆

发后大批工矿企业迁入西北地区;国民政府为满足抗战的需要而加大工业的建设;大规模迁移工矿企业导致规模减小,而使厂增人减。(4分,答出两点即可)(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开发);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城市化

的进程;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方便人们的生活;推动中国外交发展(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19.问题: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或如何治理地方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态度:示例1:观

点:反对朱台符上奏中的观点。(1分)说明: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社会分裂动荡,中央政府难以掌控全国局势。削弱藩镇势力是实现国家和平稳定与国家统一、发展的首要课题。(3分)在都督、刺史空缺后,由中

央政府派遣“知州府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2分)宋朝继承这一做法,并在全国推广,大大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而地方割据的关键在于权广且重,知州制度切中时弊,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政局稳定

,使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3分)朱台符无视知州制形成的特定背景,及其取得的成果,盲目推崇古代体制,于国家不利。(1分)示例2:观点:支持朱台符上奏中的观点。(1分)说明:唐朝实行知州制有其特定的背景,即面对藩镇割据,中央无力控制地方的形势,让中央官员临时代理空

缺的都督、刺史,这确实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宋在统一战争中继续采用这一制度也有益于完成统一大业,但这并非常规的地方管理体制。(3分)地方官的职责不仅是镇守一方,更是民之衣食父母,担当领导民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重任,这就要求地方官对所辖

地方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甚至是情感的投入,各地地方官尽职尽责治理发展好地方,皇帝控制下的整个国家才能实现稳定与发展。(3分)把地方的权力削弱了,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抱负也就难以施展,地方官难有作为。同时,由中央派遣的地方官员,缺乏地

方治理经验,更难以胜任。(2分)所以,朱台符反映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尽快把地方管理体制转入正轨。(1分)(注: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特点:存在两种不同兴起模式;都以工商业为主导产业;工商业阶层成为主导力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工商业发

展,推动了城市繁荣;加强了西欧各地的联系;为工商业阶层崛起积蓄了力量;成为西欧近代地方自治的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2)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4分,答出

两点即可)1.B解析:禹会村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大禹时代确实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会盟活动,出土文物显示出“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表明会盟者来自不同区域的氏族部落,说明会盟召集方的影响力广泛,且具有强大吸引力,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中心,故B项正确。会盟的地方不一

定是政治中心,排除A项;虽然考古能证明当时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会盟,但盟主不一定就是禹,且材料中“或为”的用词体现不确定性,排除C项;会盟与有效控制不一样,事实证明到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仍是有限的,排除D项。2.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庞大的军队及兵马俑的制作,都需要政府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集权体制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能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规模巨大的活动,故D项正确。专制与暴虐是无法通过兵马俑及制作看出来的,排除A项;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兵马

俑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兵马俑可以显示军容,但无法显示战斗力,且“战斗力”与兵马俑的制作过程无关,排除C项。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石勒重用汉儒,北魏吸收汉族士人,这都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融,故D项正确。“民族矛盾基本消除”夸大

了这些做法的作用,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且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4.A解析:本题强调的是唐朝城市的建设有规划,并且严格执行规划,因此坊墙长期保持平直,说明基本杜绝了违章建筑出现,也就是说人们不能用稀缺的城市土地

资源谋取私利,A项正确。虽然坊市制对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并不是没有打破的,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夜市和在坊内做生意的现象,排除B项;坊市制是对城市居民居住区域的控制,而非对人身的控制,排除C项;坊市制的积极作用,体现

在特定时期,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说明它已不能适应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5.D解析:根据材料“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元代行省虽然权力

较大,但受到中央节制,D项正确。材料与地方权力组织架构的完善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元代中央限制行省的权力,不是强调元代的监察制度,排除C项。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体系是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对唐宋时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

行为再规范,说明这一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实现了魏晋以来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故B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排除C项;当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

排除D项。7.B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认真阅读材料,“为绉(丝织物的一种)绸两业集事之所”说明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湖人之官于苏者,亦就会馆团拜宴集,以叙乡情”体现了它的地域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会馆的管理职能,A项排除;C、D两项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排除。8.A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外国军队驻扎了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要地,这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清朝首都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没有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地抢占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9.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可知,关税保管权的变更使国民政府获得了对关税的支配权,这些税收可以由国民政府支配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C项正确。由于当时的国情,中国无法改变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排除A项;“全面接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D项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10.C解析:根据材料“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为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日本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但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

足,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A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排除B项;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重创日本军队并赢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

捷,排除D项。11.B解析:A项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材料整体所要表达的观点切合不够密切,材料强调的是民歌宣传政治的功能,B项表述较A项更符合题意。在做选择题时,坚持将选项看完,对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十分重要。民间艺人发挥重要作用,并不

一定就是主力军,排除C项;歌颂领袖只是民歌的内容之一,尤其题目明确表示是“领袖的形象及其所象征的中共革命理想”对群众形成影响,D项表述显然理解是片面的,排除。12.A解析:材料现象说明日本媒体对中国进行友好的报道,这是中日关系缓和的反映,A项正确。以民促官应发生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前,而材料现象

是发生于正常后,排除B项;材料现象发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排除C项;中日历史恩怨至今仍存,排除D项。1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经营的活力,C项正确。材

料所述属于国企改革的内容,未涉及工业布局的调整,排除A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排除D项。14.C解析:工商业发展有利于增加下层群众的收入,也有利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海外殖民有益于增加国家及少数人的财富,而对中下层群众影响不大,故C项正确,排除D项。雅典公民基本不从事生产劳动,雅典的物质财富主要是奴隶创造的,排除A项;本题易错选B项,在那个时代多数的民族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而雅典就自然条件而言是不适合农业生产的,所以,它的自

然条件并不好,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雅典人的生存才不得不借助工商业和海外殖民,故排除。1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

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材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商业贸易,排除

B项;“改变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最发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6.D解析:根据材料“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

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可知,印加帝国通过完备的官僚体系、详细的户籍制度和完善的交通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体现了印加帝国官僚体系日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比较高,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罗马帝国统治方式的推崇,排除A项;印

加帝国并未形成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项;材料与加强同东方国家的联系无关,排除C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