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学考) 【精准解析】.doc,共(21)页,41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20f54313ccde18c2d611d56a2f2b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试生物学业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某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的组成方式。○表示的物质不可能是A.葡萄糖B.油脂C.核苷酸D.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表示的物质是构成大分子的单体,由相同的单体可聚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详解】A、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
萄糖,由多个葡萄糖可聚合形成多糖,A不符合题意;B、油脂就是脂质中的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而图中大分子是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B符合题意;C、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若干核苷酸可聚合形成核酸,C不符合题意;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
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核酸有DNA和RNA两大类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
是核糖;DNA中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中的碱基是A、U、G、C。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
、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核糖组成。3、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详解】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A正确;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C、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
和RNA,C正确;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D。3.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下列关于该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加工转运的场所B.所有细胞都含有该细胞器C.该细胞
器可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并运送到细胞外D.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具有该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对比、分拣、与
运输,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对比、分拣、与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A错误;B、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B错误
;C、高尔基体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对比、分拣、与运输,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D、高尔基体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识别题图所示细胞器为高尔基体,能够掌握高尔基体的功能和分布,依此答题。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
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拟核区有DNA分子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举例差异性统一性原核细胞细菌、蓝藻、放线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2.都有核糖体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植物、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多种细胞器【详解】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膜包被,A错误;某些原核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例如蓝藻细胞,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
,有拟核,该区域有DNA分子,C正确;原核细胞中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D错误。故选C。5.ATP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但不可以转化为光能C.一般
情况下,ATP中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都能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D.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时会消耗ATP,蛋白质水解时会产生ATP【答案】A【解析】【分析】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一分
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是基本单位之一。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可以接受细胞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或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形成ATP;在有关酶的
催化作用下,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生物的发光等。【详解】A、ATP中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包含有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核
糖和一分子的腺嘌呤,该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B、ATP的形成途径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如萤火虫的发光,B错误;C、一般情况下,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能为生命
活动直接供能,C错误;D、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和翻译过程都会消耗ATP,但蛋白质水解时不会产生ATP,D错误。故选A。6.如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和甘油通过图①方式运输B.图②是细胞最重要的吸
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C.温度对图①②③④方式都会造成影响D.图④过程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形,方式①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②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
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③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④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详解】A、O2和甘油通过图②自由扩散方式运输,A错误;B、图③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运输方式,B错误;C、温度影响分子的
运动和酶的活性,对图中①②③④方式会造成影响,C正确;D、图④过程为胞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7.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常选用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A.只有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B.液泡呈紫色,便
于观察C.细胞壁呈紫色,便于观察D.原生质层呈紫色,便于观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解:A、成熟的
植物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洋葱的液泡中有紫色的色素分子,所以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B正确;C、洋葱的细胞壁没有颜色,是透明的,C错误;D、洋葱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壁组成的,而紫色位于液泡中,D错
误.故选B.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8.若酵母菌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CO2产生情况是()A.厌氧呼吸多B.需氧呼吸多C.两者同样多D.厌氧呼吸不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
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据此分析答题。【详解】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会产生6mol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因此,若酵母
菌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CO2产生情况是需氧呼吸多。故选B。9.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的产物有ATP、[H]、CO2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
[H]D.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化为热能【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有氧呼吸,考查对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考查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阶段A在细胞质基质中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该过程叫做
糖酵解,A.正确阶段B丙酮酸和水分解成[H]、CO2,同时形成ATP,为柠檬酸循环,B正确.阶段A和阶段B都产生[H],[H]在C阶段和氧气反应生成水,C正确.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点睛】第一
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10.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依次是()A.20、20B.20、40C.40、40D.40、20【答案】C【解析】【分
析】【详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结束时,细胞中DNA数目加倍(40个),染色体不加倍。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经过复制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为两条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40条)。所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4
0、40。故选C。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核酸种类不变,蛋白质种类会改变B.细胞癌变,遗传物质改变,细胞间粘着性下降C.细胞衰老,膜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凋亡,形态结构改变,有新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
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详解】A、细胞分化的过程中,RNA会发生改
变,A错误;B、细胞癌变,遗传物质改变,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着性下降,B正确;C、细胞衰老,膜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减慢,C正确;D、细胞凋亡,形态结构改变,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点睛】细胞分化过程中
遗传物质DNA不变,但RNA会发生改变,故核酸会发生改变。12.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其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4条染
色体C.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D.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是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
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4个精细胞,分别为AB、AB、ab、ab或Ab、Ab、aB、aB,C正确;D.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MⅡ、MⅠ的后期分离,D错误。故选C。【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13.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该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形成环沟,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减I分裂末期C.正在发生基因重组D.将形成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分析,已知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且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说明其进行的不是有丝分裂;又因为该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形成环沟,说明该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中最多
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DNA分子数目的一半,B错误;C、由于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等,说明该细胞中没有
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D、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将形成配子,D正确。故选D。【点睛】答本题要紧扣题中的关键词“开始向内凹陷,形成环沟”,说明细胞即将分离形成子细胞,在充分
利用题中所给的另一条件“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从而排除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14.基因型为Aa的紫花豌豆产生的配子中,下列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雌配子∶雄配子=1∶4C.雌配子或雄配子中
AA∶aa=1∶1D.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a=1∶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
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故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Aa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或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要明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1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
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已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如果再生育,预期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A.1/4B.3/8C.1/2D.3/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已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
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已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可知夫妇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详解】由题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女:XBXb男:XBY,二者所生孩子有以下可能XBXB、XBXb、XBY、XbY,所以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
4,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表示脱氧核苷酸,其与磷酸基团一起形成基本骨架B.DNA聚合酶能催化②和③键形成C.只有在解旋酶作用下,图中的③才能断裂D.若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较
高,则热稳定性较高【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脱氧核糖,②是磷酸二酯键,③是氢键。【详解】图中①表示脱氧核糖,其与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A错误;DNA聚合酶能催化②磷酸二酯键形成,无法催化③氢键形成,B错误;
在高温下,图中的③氢键也能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中,氢键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好。碱基对A/T通过两个氢键连接,碱基对C/G通过三个氢键连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较高,氢键的含量越高,故其热稳定性较高,D正确。故选D。【点睛】能够准确判断题图
中各序号代表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以及数目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D.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详解】A、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称为染色体组,A正确
;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大小以及数目一般不相同,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等位基因,C正确;D、配子中存在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组,不一定是一个,如四倍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
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18.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断片发生了颠倒B.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重新组合C.该变异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异常所致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
缺失【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染色体断裂后断片连接的方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详解】由题图可知,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
色体发生了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属于易位,B正确;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断片发生了互换,没有发生颠倒,A错误;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结构变异,C错误;改变异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出现重复和缺失,D错误。故选
B。1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A.共同祖先遗传B.环境变化C.长期人工选择D.生物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
】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说明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详解】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是不同的物种,但都是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他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进
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结合题意分析便可解答本题。20.由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
端【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详解】两组实验所采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因此无法验证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以及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实验中没有对生长素的成分进行分析,因此也不能用来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成分。该实验只能
证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故选A。21.如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功能上来说,b为树突,d为轴突B.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反射中枢C.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D.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c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d是轴突,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详解】A、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d是轴突,A正确;B、c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常位于神经节中,B错误;C、在一个神
经元中,兴奋双向传导,若d处给予刺激,则b、e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因为不是在反射弧上完成的,所以不能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C错误;D、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连接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才参与构成效应器,D错误。故选A。22.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
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答案】A【解析】【分析】1、甲状腺分泌两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2、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①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②促进骨骼成熟;③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详解】甲状腺激素是胚胎和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所必需的,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遍
及全身所有器官,C错误;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D错误。故选A。2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专门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每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MHC复合体匹
配C.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D.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便立即分裂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有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专门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这属于特异性
免疫,A正确;B、每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与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匹配,B错误;C、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体液免疫功能也严重受影响,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受体相应的抗原,而且是
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会受到刺激,但是还必须有一个辅助性T细胞也被同样地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激活,这个细胞毒性T细胞才开始分裂和分化,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便于络。2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J型增长曲线,乙为S型
增长曲线。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详解】A、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B、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B错误;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
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D错误。故选A。2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B.任何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齐,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可以改
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
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
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详解】A、群落是所有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具有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和演替等特征,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A正确;B、任何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C、竹林中的竹子属于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程度,试题难度一般。二、非选择题26.某湖泊生
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回答下列问题:(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若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
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_________。(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__
。湖泊中的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答案】(1).水平(2).原生(3).偏大(4).不变(5).S形(6).取食和被取食【解析】【分析】群落水平的研究:①研究对象: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②研究问题: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
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详解】(1)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包括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
生群落,属于原生演替。(2)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影响K值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物、捕食、竞争、寄生等,而与其被大量捕捞无关,因此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基本不变。(3)根据题意分析,虽然食物充足、环境适宜,但鲫鱼种群增长还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即其还是有环
境阻力的,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反应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群落的演替类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
量增长的S型曲线等知识点,能够合理分析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答题。27.图甲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结构,数字代表相应物质)。图乙为土壤含水量和施肥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1)图甲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
能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图中物质③是__________,物质③能在叶绿体内合成蛋白质,说明叶绿体内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2)由乙图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土壤含水量为60%时施肥能明显加快
光合速率,其内部原因主要是施肥组叶肉细胞内光合色素和________含量提高。(3)如果要比较两组光合色素的差异,实验时进行了加有机溶剂等物质、研磨、过滤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色素,若未施肥组缺镁,层析所得的色素带中,从上
到下的第__________条色素带会变窄。【答案】(1).ATP和NADPH(2).三碳糖(3).核糖体(4).光合速率(5).酶(6).提取(7).3、4【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相关知识的
熟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明辨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数字所代表的相应物质名称,分析图乙中横纵坐标的含义和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而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依题意并分析图甲可知:结
构A所示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在光反应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成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②为ATP,结构B所示的叶绿体基质是卡尔文循环(或碳反应)进行的场所;在碳反应中,CO2先与RuBP(C5
)结合生成三碳酸分子,三碳酸分子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被NADPH还原为三碳糖。可见,物质③为三碳糖。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物质③能在叶绿体内合成蛋白质,说明叶绿体内具有核糖体。(2)图乙为土壤含水量和施肥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因是光合色
素与相应酶的含量,由此并分析图乙可知,土壤含水量为60%时,施肥能明显加快光合速率的内部原因主要是:施肥组的叶肉细胞内光合色素和酶的含量提高。(3)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实验时进行了加有机溶剂等物质、研磨、过滤三步操作,其目的是
提取色素。正常情况下,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是: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从上往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若未施肥组缺镁,则会导致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因
此层析所得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3、4条色素带会变窄。【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28.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
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朱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比例3/83/81/81/8(注:无突变和致死现象)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红
眼和朱红眼这一对性状称________________,控制这一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_____________,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其中翅形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
_____。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2)为解释上述杂交结果,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
__________。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____________种。【答案】(1).相对性状(2).等位基因(3).自由组合(4).正常翅(5).完全显性(6).AaXBXb(7).5【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
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表格:关于翅形:子代正常翅:残翅=3:1,说明正常翅为显性性状,红眼:朱红眼=1:1。【详解】(1)红眼和朱红眼这一对性状称相对性
状,控制这一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翅形的显性性状为正常翅。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完全显性。(2)为解释上述杂交结果,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
: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则雌性亲本正常翅红眼的基因型为AaXBXb。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朱红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共5种。【点
睛】此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的应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侧重考查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释遗传现象的能力,考查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