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平行班)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845.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平行班)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平行班)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平行班)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平行班) 【精准解析】.doc,共(31)页,84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7a56815f97ad12cee36b1bb4af1d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平行班选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脂双层作为基本骨架B.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膜蛋白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D.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答案】C【解析】【分析】1、质膜即细胞膜,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包

括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磷脂占40%,蛋白质占50%,糖类占2~10%左右。2、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质膜由两层磷脂构

成基本骨架,电镜下质膜中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A正确;B、质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正确;C、质膜中磷脂分子比蛋白质分子的移动更容易,C错误;D、蛋白质与磷脂一样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水溶性部分位于膜两侧,脂溶性部分位于脂双层内,D正确

。故选C。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内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细胞内产生水的场所之一B.溶酶体可以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D.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

和细胞其他部位【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

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

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

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

关【详解】A、核糖体是氨酸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故是细胞内产生水的场所之一,A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B正确;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C正确;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D。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ATP是细胞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纽带C.ATP与ADP可以互相转化,在活细胞中,该循环是永不休止的D.生物体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答案】D【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2、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当由于生命活动的需要使细胞中ATP减少时,可由细胞内的ADP和Pi接受能量而迅速形成,在人体内,ADP转换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场所为线粒体和细胞质

基质。【详解】A.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它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正确;B.ATP的水解总是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总是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C.ATP与ADP可以互相转化,在活细

胞中该循环是永不休止的,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D.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当由于生命活动的需要使细胞中ATP减少时,可由细胞内的ADP和Pi接受能量而迅速形成,D错误。故选D。4.如图①~

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通过图②方式运输,甘油通过图①方式运输B.图④所示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物质的方式C.图①转运物质的速率比图②大,且不需要消耗能量D.图④方式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液体物质

不能通过图④方式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②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耗能;③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④方式为胞吞,需要耗能。【详解】A.O2和甘油都以图②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A错误;B、细胞最重要的吸收物质的

方式是③主动运输,B错误;C、图①协助扩散转运物质的速率比图②自由扩散大,且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图④方式为胞吞,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液体物质也能通过图④方式运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的运输,解题关键是识记各

种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分析图示内容,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或操作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光合色素时需用到层析液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常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C.观察油脂的实验中常用95%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D.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番茄汁【答

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色素的提取、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故用无水乙醇提取,A错误;B、观察植

物细胞质壁分离常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因为液泡是紫色的便于观察实验现象,B正确;C、观察油脂的实验中常用50%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C错误;D、番茄汁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会造成影响,故不是理想材料,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

是()A.蝌蚪尾和腮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衰老的细胞所有酶活性均降低D.癌变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造成其可以无限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读题可知,考查的是细胞生命历程的知识点。凋亡

、分化、衰老、癌变的特点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详解】A、蝌蚪尾和腮的消失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衰老的细胞中有

些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下降,C错误;D、癌变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是癌细胞易扩散的原因,D错误。故选A。7.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A.夏季光照太强,叶

绿素分解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D.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要素为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的水分散失,叶片

部分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详解】夏季正午太阳光强,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的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进而导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因此C3减少,C5增加,光合速率下降。故选C。8.以下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合理密植可以

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需氧呼吸C.水稻生产中需要定期排水,有利于增强根系的需氧呼吸D.水果保鲜需要采用无氧、低温和干燥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1、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从而减少植物呼吸消耗。2、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

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3、晒田使稻田中水分减少,能够为根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利用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4、密闭的土窖中的氧气浓度低,水果、蔬菜细

胞呼吸速率慢,这样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能较好的保存水果、蔬菜,属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详解】A、合理密植既可防止种内斗争,又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增强光合作用,减少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提高农作物产量,A正确;B、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需氧呼吸

,B正确;C、稻田定期排水、晒田能够为根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利用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C正确;D、水果保鲜需要采用低氧、低温和低湿的方法,能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错误。故选D。9.下图为高等

植物代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需多种酶参与B.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与酵母菌进行③的主要场所相同C.③过程中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D.①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必须无光才能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

,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示有氧呼吸,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①表示光反应,光反应的场所在高等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上,A错误;B、③表示有氧呼吸,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进行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③表示有氧呼吸,前2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C正确;D、①为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为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D错误。故选C。10.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增加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所以Z点及以后的光强度都为光饱和点【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图中看出甲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高。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大于夜间的呼吸作用消耗;甲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小于夜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详解】A、总光合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甲植物最大总光合强度=8+

2=10,乙植物最大总光合强度=6+1=7,A错误;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立即减少,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C5化合物来源减少,而C5化合物消耗不变,含量将会减少,B错误;C、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甲植物净

光合作用小于2,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夜晚消耗后还有积累,因此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增加,C正确;D、光饱和点指的是达到最高光合速率时所对

应的最小光合作强度,Z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才是甲植物的光饱和点,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不同生物的

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主要是DNA的复制

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成熟的生殖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详解】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一般不再分裂,所以不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生殖细胞成熟后,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后方可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B、机体内大多

数的体细胞都不处于细胞周期中,只有少数细胞在不断增殖,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C、细胞种类不同,其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往往也不尽相同,C错误;D、细胞分裂间期中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为分裂期打好了物质基础,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

确的是()A.S期进行DNA复制并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B.前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不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末期,赤道面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

裂是体细胞增殖的重要方式,整个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间期时间较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期时间短,连续进行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详解】A、间期的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G1期和G2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应该在G1期和G2期大量的增生,A错误;B、前期,移向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一同移向细胞两极,应该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错误;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赤道只是位

置,不会向四周扩展,D错误。故选B。13.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行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发生了胞质分裂B.b→c过程中有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c→d过程中核膜逐渐解体成单层膜的小泡D.e→a过程中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粒分裂【答案

】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b→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前期,d→e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中期,e→a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a→b过程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

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过程中发生了胞质分裂,A正确;B、b→c过程正在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此过程中有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C、c→d表示分裂前期,该过程中核膜逐渐解体成单层膜的小泡,C

正确;D、e→a过程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着丝粒的分裂不是在纺锤丝牵引下断裂,而是在酶的催化下断裂。14.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

的是()A.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用水漂洗主要是便于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C.细胞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可用高倍镜观察到囊泡逐渐聚集成细胞板的连续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

,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

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

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

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B、用水漂洗主要是洗去解离液,便于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B正确;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D、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

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D错误。故选D。15.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由两个基因

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如基因型为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A、纯合体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性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A正确;B、自交的个体雌性基因型是相同的,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比如AA,它是纯合子,那么它要自交,就一定是与它相同的基因型自交,后代就只有AA,所以纯合体连续自

交,性状能稳定遗传,B正确;C、如果是AA和aa之间杂交,子代就是杂合子,如果是AA和AA杂交子代就是纯合子,C错误;D、纯合体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性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子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均是相同基因而没有等位基因,如AA或aa,D正确

。故选C。16.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基因分离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答案】A【解析】【详解】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F2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这种现象

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B.

①③C.④⑤D.②⑤【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测交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详解】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其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是1:1:1:1,①正确;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

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表现型比例9:3:3:1,②错误;③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1:1:1:1,③正确;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表现

型全部为双显性个体,④错误;⑤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基因型比例(1:2:1)2=4:2:2:2:2:1:1:1:1,⑤错误。故选B。18.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

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

BbCcB.BbccC.bbCcD.bbcc【答案】C【解析】【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或Aa或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隐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隐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详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亲本的杂交组合为,所以可以知道“个体X”

的基因型应为bbCc.故选C。19.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是()A.仅过程Ⅰ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过程Ⅰ和Ⅱ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Ⅱ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过程Ⅰ和Ⅱ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ABO血型系统遗传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都是杂合体,过程Ⅰ表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

而分离,体现了基因传递所遵循的分离定律;过程Ⅱ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不能体现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0.某男子患先天聋哑,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先天聋哑患者结婚,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

是()A.1/2B.1/3C.1/6D.1/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某男子患先天聋哑,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则先天聋哑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

a,其妹妹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妹妹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其与先天聋哑患者结婚(基因型为aa)结婚,生出先天聋哑女孩的概率是2/3×1/2×1/2=1/6。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

—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将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166株后代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表现型之比接近1:1,这属于演绎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正确;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将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166株后代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表现型之比接近1:1,这属于实验验证过程,D错误。故选D。22.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苏格兰牛耳尖性状遗传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形耳尖由隐性基

因控制B.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断Ⅲ1为杂合子C.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D.Ⅲ2与Ⅲ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3【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是V形耳尖生出非V形耳尖Ⅲ2,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控制耳尖性状的V形基因是显性基因,但是Ⅰ

代的父亲为V形耳尖,而后代中女儿有非V形耳尖的,因此V形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由此判断各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详解】A、Ⅱ1和Ⅱ2耳尖V形,生下Ⅲ2耳尖非V形,则耳尖V形为显性遗传,则V形耳尖由显性基因控制

,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耳尖V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Ⅲ2的表现型为非V形耳尖,则可推断Ⅱ1和Ⅱ2都是杂合子,而Ⅲ1耳尖V形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C、Ⅲ3的非V形耳尖的基因来自Ⅱ3和Ⅱ4,Ⅱ3的非V形耳尖的

基因来自Ⅰ1和Ⅰ2,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Ⅲ2的基因型是aa,Ⅲ5的基因型是Aa,二者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D错误。故选C。23.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

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杂合褐色∶黑色为A.1∶3B.2∶1C.1∶2D.3∶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

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则__I_为白色、bbii为黑色、B_ii褐色,据此分析。【详解】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是BbIi,表现型为白色;F1自交产生的F

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16B_I_(白色)、3/16B_ii(褐色)、3/16bbI_(白色)、1/16bbii(黑色),所以产生的F2中褐色:黑色为3:1,而褐色个体B_ii中杂合个体即Bbii占2/3,故杂合褐色∶黑色为2:1,B正确。24.玉米是雌雄同株、

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A.1∶4B.5∶11C.1∶2D.7∶9【答案】D【解析】【分析】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即为随机交配。【详解】根据题意在玉米群体中有1/2Aa、1/2aa,A和a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1/4、3/4,故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4)2=9/16,A_=1-9/16=7/16,7/16:9/16=7:9,所以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7:9。故选D。【点睛】注意

题中关键字眼,确定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再进一步做题。如果实验材料是豌豆,则在自然状态,一定为自交。25.下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模拟实验过程,对该实验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桶内两种颜色小球大小轻重须一致B.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

一定要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C.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继续实验D.该实验须重复多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中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甲、乙两桶内

两种颜色小球大小轻重须一致,A正确;B、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即D:d=1:1,B正确;C、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小球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相等,C错误;D、该实验须重复实验多次,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值,D正

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26.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同源染色体

就是一个四分体B.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详解】A、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才是四分体,A错误;B、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正确;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错误;D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B。27.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A.

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种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4个精子。【详解】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

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因此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基因型为AB、ab、ab,故选B。28.某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有染色体32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

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B.32、8、32、64C.16、8、32、32D.16、0、32、32【答案】A【解析】【详解】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32条,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

分裂,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减半的基础上暂时加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条,所以该动物经间期限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32、16、64、64,A正确。故选A。2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正确的是()A.该细胞为次级卵母

细胞B.图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该图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即M与m、N与n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一极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该细胞不均等

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该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以及分离,因此细胞内不含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

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错误。故选A。30.某高等动物细胞(2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下列关于处于该时期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C.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D.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

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说明染色体已完成了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详解】A、如果细胞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可能发生,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不存在染

色单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n,所以不可能存在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时候,B错误;C、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所以可能发生联会行为,形成四分体,C正确;D、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

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所以可能发生,D正确。故选B。31.下面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相互交换的染色体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处于MⅡ中期,该细胞核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B.由图可以看出,

MⅠ后期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C.图乙细胞有4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产生配子的特殊分裂方式,图中两个细胞均为减

数分裂,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详解】A、图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该细胞核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

个DNA分子,共含有8个DNA分子,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生了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MⅠ前期),B错误;C、图乙细胞有4个着丝点,有4条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已经分裂过,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不存在染色单体,C正确;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

图乙不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从染色体颜色组成来看,图乙来自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C。32.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下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

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类型c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和bC.若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D.类型b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片段

交换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

卵细胞或极体。【详解】A、类型c的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因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和b,B正确;C、根据分析,若类型b、c

、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C正确;D、若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则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现象,D正确。故选A。33.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a阶

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B.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答案】C【解析】【详解】A、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

,A正确;B、M点所示为受精过程,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D、MN段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中核DNA含

量发生了加倍,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曲线图: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34.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甲乙丙表示处于

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2中甲丙处于图1中BC段,乙处于图1中DE段C.乙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都能参与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

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正确;B、图2甲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BC段,乙细胞

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DE段,B正确;C、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C正确;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其中只有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D

错误。故选D。35.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

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中图解可以判断出,基因型与表现性之间的

对应关系如下:DR为蓝色,Drr或ddR为紫色,ddrr为白色。故开紫花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四种,A正确;B、Ddrr与植株ddRR杂交,可产生两种基因型分别为DdRr:ddRr=1:1,B正确;C、植株D

Drr与植株ddRr后代为1/2DdRr,1/2Ddrr,各自自交后可计算出1/2DdRr,C正确;D、DdRr自交,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6,D错误;答案是D。二、选择题36.图1为卡尔

文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密闭温室内CO2浓度变化结果。(该研究选择的实验材料和条件:①选择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②设置15℃恒温为实验温度(假定此温度下呼吸速率保持稳定);③实验连续持续两昼夜,白天为自然光照。)请回答:(1)图1中,在有光条件下,水稻吸收的CO2与________

_结合形成六碳分子,再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三碳糖的过程中,NADPH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__________,该三碳糖由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组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___

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2)a点水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3)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较高”、“较低”、“相等”)。c点对应的条件下,若适当增加温室内CO2浓度(其他环境因素不变)光合速率_____

____(“增加”、“减少”、“不变”)。(4)在48小时的实验过程中,水稻体内的有机物总量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实验过程的前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后

24小时。【答案】(1).RuBP(2).供氢(3).C、H、O、P(4).蔗糖(5).线粒体、叶绿体(6).较低(7).不变(8).增加(9).<【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H

]和NADPH。图2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密闭温室内CO2浓度变化结果,曲线中的拐点a、c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详解】(1)图1中,在有光条件下,水稻吸收的CO2与RuBP结合形成六碳分子,再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形成的三碳糖磷酸,NADPH不仅能供氢,也能提供能量,三碳糖磷酸是由C、H、O、P等元素组成的,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图2中的a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故a点水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3)与b点相比,bc段二氧化碳浓度还在下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c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说明呼吸

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所以d点的光合速率较低。c点对应的条件下,由于前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后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c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不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若适当增加温室内CO2浓度(其他环境因素不变),由于光照条件不变,光合速率也不变

。(4)在48小时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水稻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有机物总量增加。实验过程的前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后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基本不变,说明前

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后24小时。【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及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难度中等。37.下图曲线甲表示某种生物(2n)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乙图a、b、c、

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2)乙图a~e中与甲图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依次是______、______。(3)乙图细

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其中e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___条染色单体,_____对同源染色体。(4)乙图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与正常体细胞相比,乙图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__。(5)丙图C

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乙图细胞a~e符合丙图中BC段的是________。【答案】(1).有丝(2).e(3).b(4).ade(5).8(6).0(7).4(8).次级精母细胞(9).ade(10).着丝粒的分裂/断开/断裂/一分为二(11).acd【

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2、分析乙图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

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3、分析丙图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

期。【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图中曲线①~③段可表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2)由分析可知,甲图中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细胞e;甲图中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细胞b。(3

)由分析可知,乙图细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其中e细胞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4对同源染色体。(4)由分析可知,乙图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为精子形成过程,故b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

,乙图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ade。(5)由分析可知,丙图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乙中符合丙图中BC段的有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a、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点睛】本

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

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8.(一)某种昆虫的正常翅与裂翅、红眼与紫红眼分别由基因B(b)、D(d)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裂翅紫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裂翅紫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只)1024852

25雄性个体(只)98524825(1)该昆虫的红眼与紫红眼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B(b)、D(d)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2)亲本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共有_

________种。(3)若从F1中选取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和裂翅红眼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二)鸡的羽毛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状,显性基因I是抑制基因,显性基

因A是有色羽基因,隐性基因a是白羽基因,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I和A同时存在时,I就抑制了有色羽基因A的表达,使其不能表现为有色羽;当I不存在时,A才发挥作用,显示有色羽。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将一

种白羽莱杭鸡(IIAA)若干只与另一种白羽温德鸡(iiaa)若干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2)让F1雌雄个体互相交配(自交),F2中表现型为白羽的比例为___________。(3)F2中有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要

判断一只有色羽公鸡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其与多只基因型为___________母鸡交配,结果___________时,说明这只公鸡为纯合子。【答案】(1).红眼(2).自由组合(3).BbDd(4).4(5).5/6(6).白色羽(7).13/16

(8).iiAA或iiAa(9).iiaa(10).后代全部为有色羽(后代不出现白色羽)【解析】【分析】考虑两对等位基因一起杂交时,可以将后代每种性状分开讨论,得出结果;出现基因相互作用时,先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出子代基因

型,再根据基因相互作用的关系,得出表现型。【详解】(一)(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亲代均为裂翅紫红眼,子代出现正常翅和红眼,说明正常翅和红眼均为隐性性状,子代表现型中出现裂翅红眼、正常翅紫红眼、正常翅红眼,与亲本表现型不一样,是性状重新组合类型,说明B(b)、D(d)这两对等位基

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单独分析表中数据,裂翅∶正常翅=2∶1,说明BB显性纯合致死,紫红眼∶红眼=2∶1,说明DD显性纯合致死,可推知亲本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子代基因型为:BbDd∶Bbdd∶

bbDd∶bbdd=4∶2∶2∶1,F1的基因型共有4种;(3)F1中选取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BbDd),和裂翅红眼雄性个体(Bbdd)交配,除去显性纯合致死的后,子代为:BbDd∶Bbdd∶bbDd∶bbdd=2∶2∶1∶1,其中杂合子比例为5/6;(二)(1)白羽莱

杭鸡(IIAA)若干只与另一种白羽温德鸡(iiaa)若干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基因型为IiAa,表现型为白色羽;(2)让F1雌雄个体互相交配(自交),F2为:I_A_∶I_aa∶iiA_∶iiaa=9∶3∶3∶

1,表现型为白羽的比例为13/16;(3)根据基因相互关系,F2中有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iiAA或iiAa,判断一只有色羽公鸡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可以让其与多只基因型为iiaa母鸡交配,子代全为有

色羽时,说明这只公鸡为纯合子iiAA,子代有色羽∶白色羽=1∶1时,说明明这只公鸡为杂合子iiAa。【点睛】此题考查子代致死情况分析,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情况,难度较小;(一)题中只要根据题中表格所给信息,合理分析,能够得出显性致死情况;(二)题根据题中基因相互作用关

系,就能得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关系,解答出此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