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9)页,70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1a44edb4b3084af7c8c68ab6c661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案如需改正,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安史之乱后,地方军政长官经常以任意名目摊派赋税,造成杂税林立。780年,唐朝的粮税分配,中央提成额为215.7万贯,而地方留成额为1400万贯。这表明唐中后期()A.基层治理混乱B.中央集权弱化C.赋税改革失败D.政府财政困难2.“竹
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3.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图所示中国古代书院地域空间分布状态的变化反映出A.经济重心
南移的过程B.东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C.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程朱理学世俗化倾向日益增强4.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5.“昔秦皇汉武,略
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大力抵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6.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宋代,很多从军者或因失地、或因荒歉、或无家无业,以从军作为谋生手段。政府也经常到受灾地区招募士兵。这说明A.军队发挥了收容流民、维护稳定的作用B.军队成为重要的
生产组织C.不抑兼并是冗兵问题的根源D.宋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军事化色彩8.据资料统计,晚唐时期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占76.4%,中等及寒族家庭占23.6%,而北宋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仅占12.8%,中等及寒族家庭高达87.2%.由此可见,与晚唐科举制相比,北
宋A.实现了仕途晋升公平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考试程序更加公正D.使贵族退出了历史舞台9.明神宗时,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大力推行改革,成绩斐然,六部几乎成为其下属部门。但是,张居正死后,作为明代屈指可数的能臣,而不能逃众议。明神宗下令抄其家,迫夺生前所
赐玺书,以罪状示于天下。张居正的结局表明阁臣A.实为宰相B.制约皇权C.票拟决策D.地位不稳10.“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
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11.下表是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年份18401843186019701886万吨1.90.815.5110.0013,41A.中
国茶产业发展兴盛B.其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市场占有优势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随着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12.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决定选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
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只是个人行为B.清政府依然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C.清政府认识到人权问题的严重性D.清政府依然具有极强的落后意识13.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从忠君爱国到抑
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抑君爱国”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伸民权,设议院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4.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
君。夫曰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A.赞成民主共和的思想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15.中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两汉时期是纺织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纺织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下列属于
汉代纺织业成就的是①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作坊兴起②《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③元明时期的织金绒、天鹅绒都是沿袭汉代技术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起绒锦,花纹立体,层次分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6.20世纪初
中国上海卷人了国际资本橡胶投机活动,1910年7月爆发了“橡皮股票风潮”。引发金融危机波及全国,之后稍有缓和。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和票号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
,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这表明A.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B.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不稳C.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17.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
工神圣”的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B.折射出社会
心理的变动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18.如图为某高一学生整理的中共一大内容。其中“(2)”处应填A.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B.通过了国共合作决议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如图是1953年的宣
传画,画面主体为一对农民母子。该母子参与选举的是A.人民公社社员B.村民委员会委员C.土地改革现场会代表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
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21.如图是方增先于1955
年创作的一幅农民劳动题材作品《粒粒皆辛苦》。这一作品A.借鉴了当时西方主流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22.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
两岸在哪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A.和平统一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C.“一国两制”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动的是①向黎巴嫩派驻维和部队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24.有学者认为,虽然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整残了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但
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以邻为壑的政策相比,其危害要小得多。面对经济危机,各国不再采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日趋地缓和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广泛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二、材料分析题:52分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
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
反对内外敢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949《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材料二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
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一千八百四十年”(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哪些斗争?材料一中“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的起
点事件是什么?这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诞生的标志?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是什么?(6分)26.民生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各个政权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主要民生主张(节选
)《尚书》“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制(保护)民之产”“取于民有制(节制)”“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柳宗元“吏为民役”康有为“去人之
私产”“凡农工商之业,比归于公”“凡百举动皆有机器”孙中山“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标是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建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底,完成脱贫工作材料二在过去35年里,企业在实施员工福利政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很多政策在
那之前都被认为是不合适或不可行的,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所有这些具体的措施构成了一个整体,人们认为它们对于员工的福祉非常重要,是改善组织关系的主要措施。——《福利制度》(美国)切斯特•巴拉德(2016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古代民生思想相比,康有为、孙中山民生思想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及意义。(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评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27.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
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
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
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材料二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
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材料三在19世纪
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
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
)阶段和第(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1.B2.C3.B4.A5.B6.B7.A8.B9.D10.A11.C12.D13.C14.C15.C16.C17.B18.A19
.D20.C21.D22.D23.D24.B25.(1)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起点:五四运动。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背景:国际背景是十月革命影响;国内背景是五四运动促使工
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6.(1)内容:以“天命观"为理论依据:主张重民富民:强调政府为民众服务。变化:康有为主张“公产”,发展近代工业以建设民生;孙中山主张“平均地产”、“节制资本”,注重解决贫富差距、劳资纠纷等社会问题。原因:中国出现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进行救亡图存斗争;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系列社会问题。(2)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3)给
普通国民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本质上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同时,福利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懒于工作等新的社会问题。27.(1)因素:政府放宽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长;物资需求压力;沿街、沿河分布的邸店与行市大
量出现;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2)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3)社会问题:①贫富分化严重;②公共设施不完善;③疾病和瘟疫流行。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必须从积
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