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227 MB
  • 2024-10-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共(11)页,1.22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b6b22368a795cf85bad4927d1886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

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

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

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

,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

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

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

,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

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

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布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

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

—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材料二:无数

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

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

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

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注】”;(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

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

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材

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

;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

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C.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D.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

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3分)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C.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

证思路。(4分)▲▲5.下面是《大卫·科波菲尔》谋得斯通姐弟诱骗大卫去做童工的片段,文中划线句都隐含着“大卫要去当童工”的推理结论,①②③处的是否有逻辑错误,如果有,请你写出逻辑错误之处。(6分)那天晚上昆宁先生就在我们家过夜了。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把椅子放在一

边,正要走出屋去,谋得斯通先生把我叫住了。他接着就郑重其事地走到另一张桌子前面,他姐姐正坐在那里写什么东西。昆宁先生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里朝窗外看。我就站在那里看他们几个人。“大卫,”谋得斯通先生说,①“对年轻人

来说,这个世界是干活儿的地方,不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就像你那样。”他姐姐插嘴说道。“简·谋得斯通,请把这事儿交给我吧。我说,大卫,对年轻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干活儿的地方,不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

地方。对于像你这样的小孩子,尤其是这样。{#{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你的脾气需要好好地改一改,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迫它去适应干力气活儿的那一套规

矩,把它压弯,把它压断。”②“在这里,拧,可是不行的。”他姐姐说,“拧脾气要打掉。必须打掉———也一定会打掉!”他看了他姐姐一眼,一半是责怪,一半是赞同,然后他接着说:“我想你也知道,大卫,我没有很多钱。至少现在你知道了。你已经受了不少的教育。受教育要花很多钱。③即便不用花很多钱,而且我也供得

起你,我也觉得呆在学校里对你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你的出路就是到外面去闯一闯,而且越早开始越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

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

监狱会见玛丝洛娃】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

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

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

,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

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

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

,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

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

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晚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

的神色。“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就该这样。”“为什么就该这样?”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

。要不我宁可上吊。”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

。“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①我将为您的事……为

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②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他们没有犯罪,是吗?”“我想是的。”“那个老太婆可好了

。”她说。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又沉默了。“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

有删改){#{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

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缺乏真正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C.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

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他仍然怀有怀疑、愤恨之意。D.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良善的一面。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

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重点情节凸显。B.小说写二人对话进行比较顺畅,既交代了二人关系、情感的变化,又增强了读者独特的情感体验。C.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

人物心理活动展开,既灵活直接地体现人物性格,充分坦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8.省略号具有

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横线两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4分)▲▲9.如何理解托尔斯泰主义中“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等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

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

千言。殿试中乙科。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颖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颖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

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之。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

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

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轼庐A于其上B过家C不入D使官吏分E堵F以守G卒H全其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息”,叹息,叹气,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

长吁或短叹的声音。《陈涉世家》中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太息”意思与此相同。B.“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郡一级的行政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太守”,则相当于团练副使的闲差。C.“

坊”,原指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店铺,又指里巷,是住宅区;《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是指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D.“生祠”,古代的一种信仰民俗,为活人修建祠堂,加以奉祀。而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亭西有岱祠”,意思是亭西有东岳大帝庙。12.下列对原文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少有壮志,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自传授知识,鼓励他奋发有为;少时立志成为范滂一样的好官,为民兴利除弊;长大任职地方时,能兴修水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B.苏轼实地考

察,不因循守旧。任职开封时,所属各县多有水灾,而当地官吏将水引入惠民河,连通邓艾沟与颖河,反致水患加重;苏轼经实察后制止了引水入淮的决定。C.苏轼勤政爱民,身先士卒。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

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为应对饥疫,他多措并举,筹集粮米救济灾民;他兴修水利,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调节湖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5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分)▲▲{#{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

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14.在徐州防治水患期间,苏轼采取了哪些方法,保全了徐州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远曲张籍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樽向僮仆。青天漫漫复长路

,远游无家安得住。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和事由:在戏马台南层层叠叠的山边,饯别行人,以别曲相赠。B.行人走后,诗人转而向

僮仆劝酒,这一细节暗含了诗人对待离别的豁达之意。C.颈联以苍天的浩渺、路途的漫长渲染行人别后的孤独漂泊,“安”字更显牵挂之情。D.此诗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力避俗套,自造新意,足见其思深语精。16

.清人沈德潜评尾联“从前送远诗,此意未曾写到”。请解释尾联的含义并分析其巧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

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2)《诗经·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整武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3)“沧海”一词常见于古代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

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我们都知道,情绪不只有积极的,它也包括沮丧、愤怒、羞愧等一系列负面的。所谓存在即合理,你们有没有想过负面情绪存在的价值呢?①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②要求参与者先通过阅

读某个人犯错的故事,③然后让实验员给参与者展示一些人的照片,④照片上的人有脸红的和不脸红的。⑤根据实验结果显示,⑥即使这些人所犯的错误都一样,⑦参与者表示对脸红的人好感度更大。⑧大家不妨回忆一下,⑨当一个人冒犯了你但之后向你承认错误时,⑩你是不是对脸红的人更不愿意

继续为难他呢?{#{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内疚和羞耻有很多重合之处,当你没有达到期望或者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

后,你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羞耻。但是,和羞耻相比,(1)。当我们做错事情伤害到他人时,内疚的情绪更像是一种自我惩罚,促使我们去积极地改正错误,修复关系。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而(2),认为自己是个“坏人”,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这样的消极情绪并不会促使我们去改正错误,修复关系,反倒会

使我们陷入自我贬低的死循环。因此,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当孩子犯错后教育孩子时,家长们最好让孩子感到内疚。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和陈年旧事。然而今天,

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近日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

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方言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承载乡土文化和故乡情结。“乡音难改”背后是对生养之地深深的眷恋。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富饶。说家乡话也因此底气十足了

。语言态度常常伴随着语言认同,其背后则是文化与归属认同。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家长里短穷乡僻壤受益匪浅B.家长里短穷乡僻壤裨益良多C.峥嵘岁月荒山野岭受益匪浅D.峥嵘岁月荒山野岭裨益良多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安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从白衣战士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C.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富饶。D.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QQABTYaAggCAA

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高二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22.下图是徐州曾经的方言版防疫宣传,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方言在防疫宣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4分)▲▲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回顾过往,一个个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英雄人物被民族和时代铭记。有誓扫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有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这些有为有名的英雄是当代

青年的榜样。当然,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声震天下,却也用自己微弱的点点星光为璀璨的星空增添光彩。这些有为无闻的英雄更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楷模。当代青年确立人生方向,上述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

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QQABTYaAggCAAgBAAQgCAwXQCEAQkBGCCKoOwBAAoAAAQAFABC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

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